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编制及其应用分析 被引量:40
1
作者 齐舒畅 王飞 张亚雄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9-83,共5页
随着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贸易往来的逐渐加强,我国学者对此方面的问题研究逐步深入。本文作者以投入产出专项调查资料和其他调查数据为基础,编制了中国2002年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提供了最终使用和各生产部门中间使用的进口数据。文章介... 随着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贸易往来的逐渐加强,我国学者对此方面的问题研究逐步深入。本文作者以投入产出专项调查资料和其他调查数据为基础,编制了中国2002年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提供了最终使用和各生产部门中间使用的进口数据。文章介绍了依据非竞争投入产出表进行基本结构分析的方法,并根据所计算的中国2002年非竞争表的基本结构系数,对中国经济结构以及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入产出 竞争型 编制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碳排放变动趋势及其影响因素——基于(进口)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的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庄宗明 卫瑞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7-116,共10页
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国际减排压力要求必须发展低碳经济。基于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提供的中国(进口)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通过结构分解考察10种因素对中国1995—2009年碳排放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995—2009年我国碳排放出现大幅增长,... 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国际减排压力要求必须发展低碳经济。基于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提供的中国(进口)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通过结构分解考察10种因素对中国1995—2009年碳排放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995—2009年我国碳排放出现大幅增长,从2721.51百万吨(Mt)CO2增至6213.38Mt CO2。在国内影响因素方面,能源密集型部门的碳排放强度下降在整个研究期间对碳减排的贡献最大,而国内最终需求规模扩张对碳排放增加的贡献最大,其他因素的影响相对较小。在贸易方面,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出口规模的扩张大幅增加了中国的碳排放,而出口结构、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进口替代效应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贸易 低碳经济 碳排放 竞争型投入产出 结构分解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日贸易内涵能源的测算与分解——基于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的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黄伟如 张贤 查冬兰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8-53,共6页
笔者基于中日两国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对1995年~2012年中日贸易内涵能源进行了测算,并运用结构分解分析(SDA)模型的加权平均分解法对影响中日内涵能源变化的因素进行了分解。测算结果表明:1995年以来,中国对日本出口内涵能源和进口... 笔者基于中日两国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对1995年~2012年中日贸易内涵能源进行了测算,并运用结构分解分析(SDA)模型的加权平均分解法对影响中日内涵能源变化的因素进行了分解。测算结果表明:1995年以来,中国对日本出口内涵能源和进口内涵能源整体都呈现增长的态势,但中国一直是内涵能源净出口国。分解结果表明:出口规模的扩大和中间投入结构均促进了出口内涵能源的增加,其中出口规模的影响最为显著;直接能耗强度的下降和出口结构的优化抑制了出口内涵能源的增加,但不足以抵消出口规模所引起的内涵能源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日贸易 内涵能源 竞争型投入产出 SD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对加工贸易之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的编制与应用分析 被引量:15
4
作者 张芳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73-79,共7页
在中国近三十年发展中,出口(尤其是加工贸易出口)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对普通的竞争型投入产出表做了进一步开发,编制出中国针对加工贸易的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然后采用包含居民部门的投入产出局部闭模型,就2002年与2007年中国加工出口... 在中国近三十年发展中,出口(尤其是加工贸易出口)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对普通的竞争型投入产出表做了进一步开发,编制出中国针对加工贸易的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然后采用包含居民部门的投入产出局部闭模型,就2002年与2007年中国加工出口和非加工出口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从2002年至2007年,出口对中国总产出、增加值和劳动投入的诱发量均显著增强,其中加工出口所诱发的绝对量大大小于非加工出口,但其诱发增长速度超过了非加工出口;从拉动机制看,出口对总产出和增加值的间接诱发系数增大,引致诱发系数却在下降;出口对劳动投入的直接诱发系数、间接诱发系数和引致诱发系数均在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工出口 加工出口 竞争型投入产出 投入产出局部闭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对外贸易隐含碳的测算研究——基于中国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的分析 被引量:13
5
作者 苑立波 《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 2014年第5期8-14,共7页
利用OECD行业数据库和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投入产出表,结合国际标准产业分类(ISIC Rev3.1),编制了中国2005年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依据IPCC碳排放计算方法,利用所编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测算了中国的对外贸易隐含碳规模。结果表明,中国... 利用OECD行业数据库和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投入产出表,结合国际标准产业分类(ISIC Rev3.1),编制了中国2005年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依据IPCC碳排放计算方法,利用所编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测算了中国的对外贸易隐含碳规模。结果表明,中国2005年对外贸易出口隐含碳21.48亿吨,约占碳排放总量的38.8%;进口隐含碳16.81亿吨,相当于碳排放总量的30.4%;碳排放贸易余额4.67亿吨,为碳排放总量的8.4%。与之相比,利用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的测算结果受到"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该效应占到出口碳排放量的20%,反映出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在分析对外贸易隐含碳中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 隐含碳 国际贸易 技术溢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加工贸易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的编制方法 被引量:1
6
作者 张芳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8期23-27,共5页
文章介绍了针对加工贸易的非竞争性投入产出表的编制方法,并基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2年中国投入产出表》和《200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利用海关的对外贸易统计数据,编制了2002年和2007年针对加工贸易的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分析了中国... 文章介绍了针对加工贸易的非竞争性投入产出表的编制方法,并基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2年中国投入产出表》和《200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利用海关的对外贸易统计数据,编制了2002年和2007年针对加工贸易的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分析了中国加工出口的产业关联特性和加工出口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工贸易 竞争型投入产出 优化更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实证分析——基于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的测算 被引量:1
7
作者 卢小兰 喻静琼 《价格月刊》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35-42,共8页
基于WIOD数据库,运用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测算中国2008年~2014年出口总量、大类产业和中类制造业的出口附加值率,与美国、德国和韩国出口附加值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总体出口附加值呈上升趋势,传统出口额虚高约20%。各大类产业出口附... 基于WIOD数据库,运用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测算中国2008年~2014年出口总量、大类产业和中类制造业的出口附加值率,与美国、德国和韩国出口附加值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总体出口附加值呈上升趋势,传统出口额虚高约20%。各大类产业出口附加值率差异显著,房地产和金融保险等服务产业出口附加值率最高,计算机、电子产品和光学产品制造出口附加值率最低。高、中、低端技术制造业出口附加值率稳定上升,高端技术制造业出口附加值率低于中、低端技术制造业出口附加值率。2014年四国总体出口附加值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美国、中国、德国和韩国。中国高端制造业出口附加值率显著低于美国,高端技术制造业出口附加值率低是导致中国制造业整体附加值率低的主要原因。为此,提出改进贸易统计方法和优化出口产业结构等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口国内附加值率 竞争型投入产出 出口产业结构 制造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区域间GDP增长根源的实证研究——基于地区间投入产出表的试算 被引量:5
8
作者 黄伟 张阿玲 张晓华 《财贸研究》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10,共10页
消费、投资和净出口是驱动一个地区GDP增长的最终根源。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各种原因使得我国区域间经济发展的差距越来越大。比较和探究地区间经济发展的根源,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我国各大区域间经济增长的特点,对于我国决策机构有效地... 消费、投资和净出口是驱动一个地区GDP增长的最终根源。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各种原因使得我国区域间经济发展的差距越来越大。比较和探究地区间经济发展的根源,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我国各大区域间经济增长的特点,对于我国决策机构有效地统筹区域发展具有极大帮助。然而,由于过去我们一直缺乏可用于这一方面研究的有效的实证研究工具,因此对于我国区域间GDP增长根源的研究很不深入,始终停留在表面的定性研究上,未能揭示出我国各大区域间经济增长的真正根源。本文就是要通过研制的地区间投入产出模型,从我国各大区域的消费、投资和净出口对我国地区间经济发展的贡献做实证性追溯。希望通过此项研究对我国的区域发展给予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 投入产出 最终需求 带动效应 GDP增长 实证研究 区域间 地区间 投入产出 统筹区域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进出口产品部门隐含碳排放测算——基于2002-2012年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11
9
作者 胡剑波 郭风 《商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9-57,共9页
基于投入产出思想构建中国进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并运用2002年、2005年、2007年、2010年及2012年投入产出数据对28个部门隐含碳排放进行测算。研究显示:从总体来看,我国出口、进口以及净出口隐含碳排放呈波动式增... 基于投入产出思想构建中国进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并运用2002年、2005年、2007年、2010年及2012年投入产出数据对28个部门隐含碳排放进行测算。研究显示:从总体来看,我国出口、进口以及净出口隐含碳排放呈波动式增长态势,中国出口致使进口来源国减少本土CO2排放,但却增加了全球碳排放,中国进口致使我国减少CO2排放,同时也减少了全球碳排放;我国进出口隐含碳排放排名前十的部门集中在制造业,其中化学工业隐含碳排放量名列前茅;中国因进出口贸易造成的全球碳排放净增加最多的部门是纺织业,净减少最多的部门是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第二产业对我国出口、进口以及净出口隐含碳排放的贡献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 进出口产品 隐含碳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的增加值率为什么会出现下降?--基于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框架的视角 被引量:28
10
作者 刘瑞翔 《南方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30-42,共13页
中国经济在快速增长同时,新增价值在产出中比例不断下降。本文在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框架下,分别运用结构分解方法和迪氏指数分解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对中国的增加值率1987~2007年下降的现象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研究期间中国增加值率从198... 中国经济在快速增长同时,新增价值在产出中比例不断下降。本文在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框架下,分别运用结构分解方法和迪氏指数分解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对中国的增加值率1987~2007年下降的现象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研究期间中国增加值率从1987年的0.480下降到2007年的0.323,下降幅度达到32.63%。从行业结构角度来看,中国增加值率的下降与我国产业结构的两次变迁有关,是工业化进程中不可避免的结果;从最终需求角度分析,初次投入结构变动以及生产过程中进口中间品比例增加是导致增加值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最后,本文还结合分析结果对提高中国经济增长质量提供了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加值率 竞争型 投入产出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国际贸易隐含的CO_2评估——基于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 被引量:1
11
作者 许源 顾海英 李南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643-1648,共6页
通过构建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精确地评估了1995~2005年中国国际贸易隐含的CO2.研究发现:国内生产所排放的CO2近1/4~1/3是由出口产生的,国内消费所隐含的CO2近1/5~1/4是由进口来满足的,中国净出口隐含的CO2占国内生产排放的CO2的比... 通过构建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精确地评估了1995~2005年中国国际贸易隐含的CO2.研究发现:国内生产所排放的CO2近1/4~1/3是由出口产生的,国内消费所隐含的CO2近1/5~1/4是由进口来满足的,中国净出口隐含的CO2占国内生产排放的CO2的比例不断上升,为国外承担了大量的CO2排放.另外,中间投入的进口为中国节省了越来越多的CO2;中国对外贸易结构有助于CO2减排,污染贸易条件略有好转,但2000年后对外贸易对CO2减排的贡献度在减小.因此,中国应适度控制出口规模,有针对性地调整贸易结构,从而减少CO2排放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贸易 CO2排放 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竞争型投入产出价格模型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叶安宁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25-30,共6页
按照对进口项处理的不同,投入产出模型分为竞争型模型和非竞争型模型。本文讨论了非竞争型投入产出价格模型,该模型考虑了进口的作用。相对于竞争型模型,工资对价格的传导效应降低。此外,该模型还能分析国外进口产品价格的变化对国内部... 按照对进口项处理的不同,投入产出模型分为竞争型模型和非竞争型模型。本文讨论了非竞争型投入产出价格模型,该模型考虑了进口的作用。相对于竞争型模型,工资对价格的传导效应降低。此外,该模型还能分析国外进口产品价格的变化对国内部门的影响。本文测算了1997年、2002年、2007年的工资和进口品价格上涨对单个部门及整个经济造成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 价格 进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驾马车”对国内经济拉动作用的再评估——基于针对加工贸易的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 被引量:8
13
作者 张芳 《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 2011年第6期59-65,共7页
通过编制针对加工贸易的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测算了消费、投资和出口各自所诱发的国内增加值,以体现"三驾马车"对国内经济的拉动作用。测算结果表明:2002年至2007年,GDP总量对最终消费的依存度最高,但呈下降趋势,对出口的依... 通过编制针对加工贸易的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测算了消费、投资和出口各自所诱发的国内增加值,以体现"三驾马车"对国内经济的拉动作用。测算结果表明:2002年至2007年,GDP总量对最终消费的依存度最高,但呈下降趋势,对出口的依存度最低,但呈上升趋势;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最大,最终消费贡献度最小;最终消费和非加工出口对国内增加值的诱发系数在下降,而资本形成和加工出口的诱发系数在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驾马车” 最终需求 针对加工贸易的竞争型投入产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木制品业增长动因分析——基于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 被引量:1
14
作者 秦光远 曾寅初 程宝栋 《经济与管理评论》 2016年第2期66-75,共10页
基于1997年至2010年间投入产出表数据,采用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核算了木制品业最终需求角度动力源泉的贡献大小及其变化趋势。结果发现:木制品业快速增长主要依赖最终需求,资本形成、出口和消费三驾马车发挥了关键作用,其贡献率分别达... 基于1997年至2010年间投入产出表数据,采用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核算了木制品业最终需求角度动力源泉的贡献大小及其变化趋势。结果发现:木制品业快速增长主要依赖最终需求,资本形成、出口和消费三驾马车发挥了关键作用,其贡献率分别达到52.77%、44.55%、35.06%,中间投入结构和增加率变化对其增长分别贡献了7.34%和-39.72%;不同时期增长动力源泉变化较大,2008年金融危机是转折点,出口贡献迅速萎缩而资本形成的贡献快速提升;增长的质量和效率表现并不理想,家具行业表现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制品业 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 最终需求 结构分解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区域间投入产出模型研制方法研究 被引量:23
15
作者 张亚雄 刘宇 李继峰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9,共7页
本文提出了一个新的区域间贸易系数的估算模型,对中国区域间投入产出模型研制方法和具体步骤做了进一步研究和完善,并研制了2002年和2007年中国区域间投入产出模型。区域间投入产出模型的结构使其很难具备比较完整、准确的调查统计数据... 本文提出了一个新的区域间贸易系数的估算模型,对中国区域间投入产出模型研制方法和具体步骤做了进一步研究和完善,并研制了2002年和2007年中国区域间投入产出模型。区域间投入产出模型的结构使其很难具备比较完整、准确的调查统计数据基础,这决定了它的研制工作必须将调查统计数据与科学推算方法密切结合。在模型研制当中,我们结合国家统计局全国投入产出调查中反映各省间流入、流出的调查数据和运输量统计等基础数据,采用典型调查和非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同时利用各省表的信息,并以全国表作为总量控制,进行平衡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投入产出 贸易系数 竞争型 列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区域间产业关联与经济增长溢出效应的实证分析--基于区域间投入产出分析的视角 被引量:12
16
作者 彭连清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2-68,共7页
本文利用区域间投入产出表的基本流量数据首先测算了我国8大区域之间的产业前向关联和后向关联效应,由此描述了我国区域之间产业关联的大致轮廓。然后,采用Miller-Round模型测算了我国区域间经济增长的溢出效应,结果显示,我国区域之间... 本文利用区域间投入产出表的基本流量数据首先测算了我国8大区域之间的产业前向关联和后向关联效应,由此描述了我国区域之间产业关联的大致轮廓。然后,采用Miller-Round模型测算了我国区域间经济增长的溢出效应,结果显示,我国区域之间的经济联系和溢出效应总体上还比较弱;沿海内部各区域之间的经济联系程度相对较高,其溢出效应大部分为内部相互吸收;中部区域与沿海地区和西部地区的经济联系都较紧密,获得的溢出效应最大;西部地区内部区域间经济联系弱,对沿海地区产品依赖大,外溢较大,受溢很小;东北区域则相对封闭,外溢和受溢效应都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间投入产出 区域产业关联 溢出效应 实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产业和区域层面的R&D溢出效应分析——以区域间投入产出模型为例 被引量:2
17
作者 汪桥红 史安娜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1-26,共6页
R&D活动对地区经济增长产生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产业间和区域间存在着溢出效应。笔者分析了R&D在产业和区域间的技术扩散强度,同时计算了技术乘数。研究结果显示,技术乘数较小的部门生产技术,而技术乘数较大的部门使用技术,R&am... R&D活动对地区经济增长产生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产业间和区域间存在着溢出效应。笔者分析了R&D在产业和区域间的技术扩散强度,同时计算了技术乘数。研究结果显示,技术乘数较小的部门生产技术,而技术乘数较大的部门使用技术,R&D溢出主要从技术生产部门流向技术使用部门;各区域的产业技术结构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D溢出效应 技术乘数 区域间投入产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竞争投入产出模型的开放性经济系统实证检验 被引量:1
18
作者 赵海峰 汪贤裕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54-57,共4页
以非竞争投入产出表为基础分析了开放性经济的发展。通过将竞争型投入产出表转化为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和引用以增加值为判断标准的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分析比较了三种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对开放性经济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投入产出 竞争 增加值 开放性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间制造业投入服务化与企业跨地区投资 被引量:3
19
作者 阳扬 陈丽娴 许容清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79-93,共15页
基于企业内部视角,构建省份配对数据实证探究区域间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对企业跨地区投资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结果发现:区域间制造业投入服务化显著促进了企业跨地区投资,主要通过降低地区间交易成本和提高地区间服务要素联系的路径实... 基于企业内部视角,构建省份配对数据实证探究区域间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对企业跨地区投资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结果发现:区域间制造业投入服务化显著促进了企业跨地区投资,主要通过降低地区间交易成本和提高地区间服务要素联系的路径实现。异质性分析发现:对于企业跨地区投资业务类型,区域间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均显著促进企业跨地区投资制造业和服务子公司;从要素密集型视角看,只有区域间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投入服务化有效促进企业跨地区投资;从投入行业视角看,区域间制造业投入生产性服务业和非生产性服务业均显著促进企业跨地区投资;从地理位置视角看,区域间制造业投入服务化水平提高显著促进了东部地区母公司在东、中西部地区投资子公司,还显著促进了南部地区母公司在北部地区投资子公司。上述结论拓展和丰富了关于制造业服务化的研究,并为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间制造业投入服务化 企业跨地区投资 区域间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双循环”的测度及其新发展格局模式——基于全球投入产出(ICIO)表调整缩并的分析 被引量:30
20
作者 陈昌兵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23-141,共19页
从经济循环的视角厘清国内国际双循环,基于供给和需求面构建双循环测度框架,由全球投入产出(ICIO)表调整缩并为中国与其他国家(或地区)非竞争性投入产出表,将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进行分解,对1995—2018年国内国际双循环进行测度,并由测度... 从经济循环的视角厘清国内国际双循环,基于供给和需求面构建双循环测度框架,由全球投入产出(ICIO)表调整缩并为中国与其他国家(或地区)非竞争性投入产出表,将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进行分解,对1995—2018年国内国际双循环进行测度,并由测度双循环结构分析新发展格局下的双创新模式。由测算结果可知:1995—2018年,国内循环对GDP的贡献率呈现“U”型曲线;国际循环对GDP的贡献率呈现倒“U”型曲线。研究表明:在数量上,国内循环的主体地位基本确立,但国内循环立足于技术创新的高质量发展动力模式有待实现;国际循环虽然充分利用全球资源配置和全球价值链,但原有的利用外资等增长方式转换为以技术创新为主的高质量发展动力机制也有待实现。提出建立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良性的双创新模式,从而实现中国新的发展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创新模式 GDP的贡献率 国内国际双循环 竞争型投入产出 新发展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