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家审计信息化建设与区域绿色创新
1
作者 李晓慧 宝露日 《南京审计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21,共10页
国家审计信息化建设助力国家治理监督体系建设,不仅在事后系统化纠正偏误,更能够利用动态审计提升国家审计的预防机制效能,从根本上优化地方政府政策制度的制定和实施,有助于区域绿色创新。因此,基于我国2016—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利用S... 国家审计信息化建设助力国家治理监督体系建设,不仅在事后系统化纠正偏误,更能够利用动态审计提升国家审计的预防机制效能,从根本上优化地方政府政策制度的制定和实施,有助于区域绿色创新。因此,基于我国2016—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利用SBM-DEA模型构建区域绿色创新指标,探索了国家审计信息化建设对区域绿色创新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研究发现,国家审计信息化建设显著提升了区域绿色创新;机制分析发现,国家审计信息化建设主要通过提升地方政府财政支出效率、优化地区产业结构两条路径来促进区域绿色创新;异质性分析表明,该作用在数字经济发展程度、法治水平、教育水平较高地区更加显著。研究有助于厘清“国家宏观治理—地方政府行为—区域绿色创新”这一从宏观治理到微观经济的作用路径,对地方政府基于国家审计视角探索区域绿色发展政策具有重要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审计信息化建设 地方政府行为 区域绿色创新 监督效应 激励效应 财政支出效率 产业结构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区域绿色创新协同发展何以推进——基于北京市46个垃圾处理案例剖析
2
作者 谢永乐 袁磊 王红梅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0-101,共12页
以创新驱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是新时代构建经济—社会—生态共同体的重要引擎。基于协同治理与以公共价值为基础的政府绩效治理理论,构建“双碳”目标导向的“地区—系统—主体”绿色创新协同发展体系,通过Python爬虫、聚类统计与ArcGI... 以创新驱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是新时代构建经济—社会—生态共同体的重要引擎。基于协同治理与以公共价值为基础的政府绩效治理理论,构建“双碳”目标导向的“地区—系统—主体”绿色创新协同发展体系,通过Python爬虫、聚类统计与ArcGIS拟合,探究北京市垃圾处理的进展、成效及问题。研究发现:根据设施“小聚居”特征与要素互动网络,已构建起市—区政府联动的网格化组织体系,推进垃圾处理—资源再生—循环利用的工艺创新及应用,分类分级促动多元政策工具融合实施。同时,科学规划“融城”式垃圾处理点迁移及布局、健全设施“按需+按效”组合矩阵、完善嵌入型技术升级与应用机制、激发政策工具配备“帕累托”效应等有待深化解决。研究结论为推进市—区—街道—社区联动、落实生产者履责、优化科技赋能与智慧型管理等提供参考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绿色创新 协同发展 垃圾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与区域绿色创新效率——基于产业结构优化的中介作用和财政分权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20
3
作者 肖振红 谭睿 +1 位作者 安芮 罗晓梅 《系统管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4-136,共13页
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是解决环境治理负外部性、推进区域绿色创新效率的重要途径。以2005~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采用系统广义矩模型(GMM)法检验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对区域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市场激励型... 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是解决环境治理负外部性、推进区域绿色创新效率的重要途径。以2005~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采用系统广义矩模型(GMM)法检验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对区域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能够显著促进区域绿色创新效率的提升;从影响机制来看,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可以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显著促进区域绿色创新效率的提升。此外,有效的财政分权环境能够正向调节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与区域绿色创新效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绿色创新效率 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 产业结构优化 财政分权 广义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质性地方政府竞争对区域绿色创新绩效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杨志安 孟司雨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0-116,共7页
基于2011~2021年我国30个省级行政区面板数据,采用空间计量模型考察异质性地方政府竞争对区域绿色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区域绿色创新绩效存在空间相关性,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省份间绿色创新绩效存在正向空间溢出,地理相邻省份间绿色... 基于2011~2021年我国30个省级行政区面板数据,采用空间计量模型考察异质性地方政府竞争对区域绿色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区域绿色创新绩效存在空间相关性,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省份间绿色创新绩效存在正向空间溢出,地理相邻省份间绿色创新绩效存在负向空间溢出效应;地方政府财政竞争不利于区域绿色创新绩效提升,地方政府环境竞争与地方政府服务竞争均对区域绿色创新绩效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地方政府财政竞争对区域绿色创新绩效具有负向空间溢出效应,地方政府环境竞争呈现正向空间溢出作用,而地方政府服务竞争则不存在空间相关性。基于此,应完善地方政府财政考核指标,扩大环境绩效考核指标覆盖范围,高质量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助力区域绿色创新绩效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质性地方政府竞争 区域绿色创新绩效 空间面板模型 空间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通产业集聚对区域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机制
5
作者 李燕凌 马紫婷 韩佩松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172-175,共4页
本文基于动态空间计量模型,探究了流通产业集聚对区域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并检验了环境约束的调节作用和门槛效应。研究发现:流通产业集聚显著促进区域绿色创新效率,而且其具有空间依赖性;随着环境约束的加强,流通产业集聚对区域绿色创... 本文基于动态空间计量模型,探究了流通产业集聚对区域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并检验了环境约束的调节作用和门槛效应。研究发现:流通产业集聚显著促进区域绿色创新效率,而且其具有空间依赖性;随着环境约束的加强,流通产业集聚对区域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呈现出“先增强后抑制”的倒U型特征;流通产业集聚对区域绿色创新效率存在地区门槛差异,具体表现在东部地区的流通产业集聚对区域绿色创新效率具有两个门槛,而在中部地区与西部地区则具有单个门槛。在环境约束条件下,需要加快流通产业集聚化的步伐,确保产业要素在区域之间自由流通,以实现区域绿色创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绿色创新效率 流通产业集聚 环境约束 空间动态计量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要素配置、新质生产力与区域绿色创新绩效 被引量:23
6
作者 于洋 陈放 王尔大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5-11,共7页
文章基于2013—2022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使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及门槛效应模型,对数据要素配置、新质生产力与区域绿色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展开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数据要素配置对区域绿色创新绩效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 文章基于2013—2022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使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及门槛效应模型,对数据要素配置、新质生产力与区域绿色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展开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数据要素配置对区域绿色创新绩效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且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仍然成立。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与中部、西部、北方、经济发展水平低、非资源型及环境规制力度弱地区相比,东部、南方、经济发展水平高、资源型及环境规制力度强地区数据要素配置对区域绿色创新绩效的赋能作用更强。中介效应检验结果显示,数据要素配置能够通过提高新质生产力水平推动区域绿色创新绩效提升。门槛效应检验结果显示,随着新质生产力水平的提升,数据要素配置对区域绿色创新绩效的赋能作用逐渐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要素配置 新质生产力 区域绿色创新绩效 绿色低碳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对区域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基于中介效应和门槛效应的双重审视 被引量:7
7
作者 吴昱 张峰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7-57,共11页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依靠数字经济赋能绿色创新发展成为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为了系统性探析数字经济能否提升区域绿色创新效率,理论上分析了数字经济影响区域绿色创新效率的内在机理和传导路径,实证上选取2012-202...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依靠数字经济赋能绿色创新发展成为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为了系统性探析数字经济能否提升区域绿色创新效率,理论上分析了数字经济影响区域绿色创新效率的内在机理和传导路径,实证上选取2012-2020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运用非期望产出的Super-SBM模型、熵值法,在测算区域绿色创新效率和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展开面板固定效应、中介效应和门槛效应计量检验。结果表明:(1)我国区域数字经济发展呈稳步上升态势,具有“不均衡”特征。(2)数字经济显著提升了我国区域绿色创新效率,影响程度为中部>西部>东部。(3)数字经济通过产业结构升级间接提升我国区域绿色创新效率,但间接效应弱于直接效应。(4)数字经济的创新溢出效应呈现显著的双重门槛“非线性”特征。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我国区域数字化转型与绿色创新深度融合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区域绿色创新效率 产业结构 中介效应 门槛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协同集聚与区域绿色创新能力——理论机制与空间经验证据 被引量:8
8
作者 李华一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2-68,共7页
选取2008—2021年我国31个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产业协同集聚对区域绿色创新能力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显示,产业协同集聚能够促进区域绿色创新能力提升,且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空间效应分析发现,我国产业协同集聚... 选取2008—2021年我国31个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产业协同集聚对区域绿色创新能力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显示,产业协同集聚能够促进区域绿色创新能力提升,且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空间效应分析发现,我国产业协同集聚对区域绿色创新能力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中介效应显示,资源配置效率是产业协同集聚影响区域绿色创新能力的重要传导机制。区域异质性检验发现,东部地区产业协同集聚对区域绿色创新能力的促进效应显著强于中部和西部地区。由此,提出加大绿色创新研发力度、构建差异化产业协同体系、专业化重塑资源配置格局的建议,以期为推动区域绿色创新发展提供有效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协同集聚 区域绿色创新能力 资源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协同集聚对区域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8
9
作者 刘丙泉 刘增果 +2 位作者 王月 孟令奇 聂博洋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2-61,共10页
基于创新价值链理论,文章将绿色创新划分为绿色创新研发与绿色创新成果转化两个阶段,在对2011—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绿色创新效率测算的基础上,实证检验了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对区域绿色创新各阶段及整体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基于创新价值链理论,文章将绿色创新划分为绿色创新研发与绿色创新成果转化两个阶段,在对2011—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绿色创新效率测算的基础上,实证检验了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对区域绿色创新各阶段及整体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绿色创新效率呈缓慢波动上升趋势,仍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区域间绿色创新效率差异显著,整体呈东高西低的态势,多数省份重研发、轻转化;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协同集聚有助于绿色创新成果转化效率与整体效率的提升,但对绿色创新研发效率的作用并不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两者的协同集聚不利于东部地区绿色创新研发,但对中西部地区绿色创新成果转化具有正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协同集聚 创新价值链 区域绿色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协同集聚对区域绿色创新的影响 被引量:38
10
作者 刘军 曹雅茹 吴昊天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2-50,共9页
基于2009—2016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产业协同集聚对区域绿色创新的影响及区域差异。运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测算各地区的绿色创新效率以衡量区域绿色创新水平,基于产业协同集聚指数和绿色创新效率两个指标,将30个省份聚类... 基于2009—2016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产业协同集聚对区域绿色创新的影响及区域差异。运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测算各地区的绿色创新效率以衡量区域绿色创新水平,基于产业协同集聚指数和绿色创新效率两个指标,将30个省份聚类划分为四种发展模式;在控制了地区经济增长水平、外商直接投资、人力资本水平、政府支持力度以及环境规制等变量后,回归结果表明,产业协同集聚显著促进了区域绿色创新的提升;分区域回归结果显示,产业协同集聚对区域绿色创新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产业协同集聚对东部地区绿色创新的影响高于中西部地区;中西部地区需进一步发挥要素投入在产业协同集聚中的作用,激发创新活力,提高区域绿色创新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业 生产性服务业 产业协同集聚 区域绿色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产权保护、R&D投入与区域绿色创新绩效 被引量:31
11
作者 肖振红 李炎 《系统管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74-383,共10页
从区域绿色创新绩效内涵出发构建二维评价体系,基于2009~2017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Super-SBM模型对各区域绿色创新绩效进行测度,并通过中介效应模型探究知识产权保护对区域绿色创新绩效的影响及其作用路径。研究结果表明:知识产权保... 从区域绿色创新绩效内涵出发构建二维评价体系,基于2009~2017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Super-SBM模型对各区域绿色创新绩效进行测度,并通过中介效应模型探究知识产权保护对区域绿色创新绩效的影响及其作用路径。研究结果表明:知识产权保护的增加会通过R&D投入正向影响区域绿色创新效率与效益;R&D投入中人力资源投入对区域创新绩效的作用效果强于研发经费投入效果;知识产权保护对区域绿色创新效益的影响较区域绿色创新效率更为显著,知识产权保护对区域绿色创新效益具有非线性影响,存在“最优保护区间”;中国区域绿色创新绩效存在明显的异质性,多数地区处于低绿色创新效率与低绿色创新效益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产权保护 区域绿色创新绩效 R&D投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区域绿色创新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9
12
作者 杨朝均 杨文珂 赵梓霖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95-102,共8页
文章选取区域绿色创新指标从全国和分地区两个层面实证检验绿色创新影响因素作用的差异性。研究表明:区域绿色创新影响因素存在区域异质性特征;从全国来看,FDI、ODI、内部市场需求、外部市场需求、市场制度、环境制度、滞后1期的环境制... 文章选取区域绿色创新指标从全国和分地区两个层面实证检验绿色创新影响因素作用的差异性。研究表明:区域绿色创新影响因素存在区域异质性特征;从全国来看,FDI、ODI、内部市场需求、外部市场需求、市场制度、环境制度、滞后1期的环境制度对区域绿色创新具有积极影响,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对绿色创新具有消极影响;从三大地区来看,FDI、ODI、内部市场需求、环境制度、滞后1期的环境制度对东部区域绿色创新具有积极影响,而外部市场需求、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市场制度对绿色创新具有消极影响;FDI、ODI、外部市场需求、内部市场需求、市场制度、环境制度、滞后1期的环境制度对西部区域绿色创新具有积极影响,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对绿色创新具有消极影响;FDI、ODI、市场制度、环境制度、滞后1期的环境制度对西部区域绿色创新具有积极影响,而外部市场需求、内部市场需求、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对绿色创新具有消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绿色创新 影响因素 空间杜宾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造业服务化对区域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李琳 田彩红 徐洁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62-875,共14页
基于2006年—2019年中国省级的面板数据,利用空间计量模型、中介效应模型等方法实证分析了制造业服务化对区域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效应及中介机制.研究发现:1)绿色创新效率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和空间溢出效应.全国层面,制造业服务化... 基于2006年—2019年中国省级的面板数据,利用空间计量模型、中介效应模型等方法实证分析了制造业服务化对区域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效应及中介机制.研究发现:1)绿色创新效率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和空间溢出效应.全国层面,制造业服务化对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呈显著的“N”型曲线,在考虑内生性和稳健性后,该结论依旧成立.2)制造业服务化对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区域异质性和行业异质性.相比于非长江经济带,长江经济带制造业服务化对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更为显著;资本密集型制造业服务化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服务化对区域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呈“N”型,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服务化对区域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不显著.3)中介效应分析表明,企业成长和创新集聚是制造业服务化影响区域绿色创新效率的中介机制.最后根据结论提出简要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业服务化 区域绿色创新效率 企业成长 创新集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金融对区域绿色创新的异质赋能效应——基于时空异质性视角的经验分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利晓 韩先锋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0-45,共6页
文章基于中国2011—2018年省级数据,运用变系数模型和误差修正模型剖析数字金融在区域绿色创新发展中的作用,反映了数字金融对绿色创新存在时空异质赋能现象的问题。结果显示:数字金融对绿色创新具有积极影响,且赋能效果在东部地区及长... 文章基于中国2011—2018年省级数据,运用变系数模型和误差修正模型剖析数字金融在区域绿色创新发展中的作用,反映了数字金融对绿色创新存在时空异质赋能现象的问题。结果显示:数字金融对绿色创新具有积极影响,且赋能效果在东部地区及长期内更为明显;与互联网普及、城市化和政府研发资助等因素的融合,有助于强化数字金融的长期赋能效应;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是造成数字金融赋能绿色创新存在时空差异特征的重要动因,而数字支持服务带来的冲击相对较弱。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对未来国家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制定和执行相关政策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金融 区域绿色创新 时空异质性 交互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中和目标下财政信息透明度对区域绿色创新能力的影响——基于空间溢出效应与门槛效应双重视角 被引量:10
15
作者 孙振清 聂文钰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4期58-66,共9页
基于Super-SBM模型,测算中国内地30个省市区域绿色创新能力并分析其空间相关性,引入财政透明度,实证分析财政信息透明对区域绿色创新能力的空间溢出效应和双门槛效应。研究结果表明:①我国区域绿色创新能力上升趋势明显,从高到低依次为... 基于Super-SBM模型,测算中国内地30个省市区域绿色创新能力并分析其空间相关性,引入财政透明度,实证分析财政信息透明对区域绿色创新能力的空间溢出效应和双门槛效应。研究结果表明:①我国区域绿色创新能力上升趋势明显,从高到低依次为东部、中部和西部,空间上呈现正相关性;②财政信息透明对区域绿色创新能力存在显著正向空间溢出效应;③财政信息透明度分值在25.916以下时对区域绿色创新能力呈现正效应,介于25.916~64.840之间时促进效应增强,跨过门槛值64.840后,由于交易成本过高、创新预期收益趋于稳定等原因,对区域绿色创新能力产生微弱的负效应。基于此,对中国206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提出若干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信息透明 区域绿色创新能力 空间杜宾模型 面板门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科技、数字经济和区域绿色创新——来自全国266个城市面板数据的证据 被引量:14
16
作者 吕鲲 潘均柏 李北伟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2-33,共12页
本文基于“金融科技-数字经济-区域绿色创新”研究系统,采用2009~2021年全国266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分别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对金融科技、数字经济和区域绿色创新之间的作用机制进行剖析,得到如下结论:(1)金融科技和数字经济... 本文基于“金融科技-数字经济-区域绿色创新”研究系统,采用2009~2021年全国266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分别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对金融科技、数字经济和区域绿色创新之间的作用机制进行剖析,得到如下结论:(1)金融科技和数字经济均可以显著促进区域绿色创新;(2)其他城市的数字经济可以基于经济空间权重矩阵促进本城市的绿色创新,但同时金融科技基于经济空间权重矩阵的空间效应对区域绿色创新影响并不显著;(3)金融科技和数字经济在本地效应上的交互效应均能够显著促进区域绿色创新,同时数字经济能够矫正金融科技不显著的空间效应,使之正向促进区域绿色创新;(4)基于金融科技的门槛效应,在金融科技水平较低时,数字经济不会支持和促进区域绿色创新发展,而当金融科技发展到一定水平后,数字经济对绿色创新的影响会经历由不显著变为正向促进的变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科技 数字产业化 产业数字化 区域绿色创新 空间计量模型 门槛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教数字化赋能区域绿色技术创新的理论逻辑、实践挑战与应对策略
17
作者 胡茂波 樊杨柳 韦妙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39-47,共9页
职教数字化嵌入区域产业绿色化发展,是推动区域绿色技术创新的核心力量。职教数字化通过构建人才供给、文化引领与技术支撑三维驱动体系,精准赋能区域绿色技术创新。在职教数字化赋能区域绿色技术创新的实践中,面临绿色技术技能人才供... 职教数字化嵌入区域产业绿色化发展,是推动区域绿色技术创新的核心力量。职教数字化通过构建人才供给、文化引领与技术支撑三维驱动体系,精准赋能区域绿色技术创新。在职教数字化赋能区域绿色技术创新的实践中,面临绿色技术技能人才供给衔接不畅、绿色技术文化引领效能薄弱、绿色技术创新支撑离散的挑战。为此,亟须构建“数字+绿色”的职教生态、培养区域绿色技术技能人才,以数字化赋能文化认同、重塑职教绿色技术文化生态的协同机制,打造职教数字化与区域绿色技术协同平台、践行区域绿色技术创新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教数字化 赋能 区域绿色技术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创新的影响因素及提升路径——基于动态QCA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国富 李鼎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123-129,共7页
“双碳”背景下,绿色创新是实现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战略。基于供求理论和组态视角,构建“供给—需求”分析框架,以2014~2021年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运用动态QCA方法,探索时间纵轴上供求两端影响因素对区域... “双碳”背景下,绿色创新是实现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战略。基于供求理论和组态视角,构建“供给—需求”分析框架,以2014~2021年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运用动态QCA方法,探索时间纵轴上供求两端影响因素对区域绿色创新的协同效应,并结合单因素方差分析,从空间维度考察组态省域覆盖度的分布差异。结果表明:高财政支持供给是产生高水平区域绿色创新的必要条件;产业结构供给虽不是高水平区域绿色创新的必要条件,但其必要性概略逐年递增,呈现时间效应;存在3条提升区域绿色创新水平的关键路径,包括多供给单市场需求驱动型、多供给单公众需求驱动型及供求联动驱动型;存在2条导致非高区域绿色创新的路径,即供需要素缺失型和单环境需求驱动型;在时间维度上,多供给单公众需求驱动型有着更好的平稳性;在空间维度上,存在2条组态的省域覆盖度具有显著地区差异。本研究从时空双维度揭示了区域绿色创新水平提升的内在机理,为绿色创新实践提供了重要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绿色创新 “供给—需求”分析框架 动态QCA 单因素方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方主体视角下区域绿色技术创新能力动态评价研究 被引量:15
19
作者 马卫 龚敏 戴爱明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5期46-56,共11页
从多方参与主体(企业、学研机构、政府、其他市场主体)的角度出发,构建区域绿色技术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2009—2018年我国30个省(区、市)相关数据对绿色技术创新能力进行动态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各参与主体对区域绿色技术创... 从多方参与主体(企业、学研机构、政府、其他市场主体)的角度出发,构建区域绿色技术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2009—2018年我国30个省(区、市)相关数据对绿色技术创新能力进行动态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各参与主体对区域绿色技术创新能力影响力不相同;各区域绿色技术创新能力差距较大且与其经济发展水平大致吻合;从长期看,大部分区域的绿色技术创新能力呈上升趋势,而北京、广东等8个省(区、市)总体上呈下降的趋势。应强化市场相关主体在区域绿色技术创新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发挥政府的政策效应,促进创新资源在区域之间的流动;注重多方参与主体在区域绿色技术创新活动中的协调与合作,使得绿色技术创新能力实现可持续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方主体 区域绿色技术创新能力 动态评价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