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南省区域综合承载力动态评价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刘明华 赵爽 杨秀花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1-36,共6页
区域综合承载力是衡量可持续发展状况的有效途径之一。针对当前区域综合承载力研究的不足,综合考虑区域压力、承压和区域交流等方面的因素,根据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建立区域综合承载力动态评价指标体系。结合模糊物元的评价方法,构... 区域综合承载力是衡量可持续发展状况的有效途径之一。针对当前区域综合承载力研究的不足,综合考虑区域压力、承压和区域交流等方面的因素,根据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建立区域综合承载力动态评价指标体系。结合模糊物元的评价方法,构建可应用于区域综合承载力评价的模糊物元欧氏贴近度模型。依据2001—2012年河南省的统计资料,评价河南省的区域综合承载力,分析长时间序列变化规律,探讨促进和制约河南省区域综合承载力的单项指标。研究表明,2001—2012年间河南省区域综合承载力呈上升态势,可持续发展状况越来越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综合承载力 动态评价 模糊物元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综合承载力导向的云南省经济发展重点区域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胡志丁 骆华松 +1 位作者 李树梅 夏显芳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34-539,共6页
采用区域人居环境指数、土地资源承载力、水资源承载力、物质积累水平和人类发展水平等5项指标加权求和的方法构建区域综合承载力模型,并对云南省分县区域综合承载力进行了定量评价,在此基础上划分出云南省三大经济发展重点区域,一级经... 采用区域人居环境指数、土地资源承载力、水资源承载力、物质积累水平和人类发展水平等5项指标加权求和的方法构建区域综合承载力模型,并对云南省分县区域综合承载力进行了定量评价,在此基础上划分出云南省三大经济发展重点区域,一级经济重点发展区域为"滇中城市群";二级经济重点发展区域地处云南省西部;三级经济重点发展区域地处云南省南部靠近边境地区。文中提出云南省三大经济重点发展区域发展的空间结构和发展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综合承载力 经济发展 重点区域 空间结构 云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驱动神经网络模型的天津滨海区域综合承载力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刘爱珍 司琦 李明昌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2年第4期83-85,共3页
随着天津滨海区域开发建设的不断深入,开展区域综合承载能力及其动态变化的研究,对于提高区域综合管理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数据驱动神经网络方法为基础,建立以承载力影响因子与承载力等级之间非线性关系为核心的滨... 随着天津滨海区域开发建设的不断深入,开展区域综合承载能力及其动态变化的研究,对于提高区域综合管理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数据驱动神经网络方法为基础,建立以承载力影响因子与承载力等级之间非线性关系为核心的滨海区域综合承载力评价模型,并以天津滨海区域综合承载力评价的对比研究检验模型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综合承载力 数据驱动 神经网络 承载力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熵值法的区域综合承载力评价与障碍诊断 被引量:1
4
作者 吴卿 杨晶 +1 位作者 秦硕璞 李昱澳 《湖北农业科学》 2020年第10期169-172,共4页
以吉林省为例,将区域综合承载力系统划分为经济、水土、社会、生态4个子系统。通过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指标进行筛选,结合熵值法客观赋权,构建区域综合承载力评价体系。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4个子系统间的耦合协调程度进行了科学评... 以吉林省为例,将区域综合承载力系统划分为经济、水土、社会、生态4个子系统。通过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指标进行筛选,结合熵值法客观赋权,构建区域综合承载力评价体系。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4个子系统间的耦合协调程度进行了科学评价,并诊断出制约区域综合承载力的主要障碍因子。结果表明,区域综合承载力和子系统间的耦合协调程度总体呈上升趋势,且部分的耦合协调度变化和整体承载力变化呈现出一致性;水土承载力一直是制约区域综合承载力的重要因素,前期社会性限制因素逐渐转变成生态因素;洪水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对各子系统均有不同程度的冲击,并对区域综合承载力造成巨大影响。对区域综合承载力进行科学评价并进行障碍诊断,为政策制定和吉林省高效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综合承载力 主成分分析 熵值法 耦合协调度 障碍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