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TOPSIS法的非洲区域经济社会综合发展水平评价 被引量:7
1
作者 蒋大亮 杨钿 +2 位作者 任则沛 陈影影 张振克 《热带地理》 2015年第2期242-249,共8页
通过构建区域经济社会综合发展水平指标体系,结合TOPSIS方法与变异系数法确定权重,从经济生产、人口与健康、基础教育和产业结构水平4个方面出发,对2012年非洲52个主要国家的区域经济社会综合发展水平进行定量评价与比较,研究表明:非洲... 通过构建区域经济社会综合发展水平指标体系,结合TOPSIS方法与变异系数法确定权重,从经济生产、人口与健康、基础教育和产业结构水平4个方面出发,对2012年非洲52个主要国家的区域经济社会综合发展水平进行定量评价与比较,研究表明:非洲地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呈现出"南北发达,中部落后"的空间分布格局,区域经济社会综合发展水平北非>南非>东非>中非>西非;中非、西非地区人口与健康水平与南非、北非和东非地区差距较大,发展滞后;基础教育水平呈现"阶梯式"空间格局,南非与北非地区基础教育水平较高,中非与东非地区其次,西非地区相对落后;产业结构的地域差异较大,西非和东非地区产业结构水平较低,中非、南非和北非地区相对较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非洲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展开对非援助与合作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社会综合发展水平 TOPSIS法 人口与健康指数 基础教育 产业结构 非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与预测 被引量:4
2
作者 朱帮助 林健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23-126,共4页
针对主成分分析(PCA)在多指标综合评价中非线性分析上的不足,提出了综合评价的核主成分分析(KPCA)方法。利用核函数将原空间映射到高维特征空间,在高维空间进行线性主成分分析;通过对核参数的适当选取,可使得最大特征值的贡献率达到或接... 针对主成分分析(PCA)在多指标综合评价中非线性分析上的不足,提出了综合评价的核主成分分析(KPCA)方法。利用核函数将原空间映射到高维特征空间,在高维空间进行线性主成分分析;通过对核参数的适当选取,可使得最大特征值的贡献率达到或接近85%,避免了多个主成分的不同组合而导致评价结果不一致。在此基础上,利用最小二乘法建立核主成分回归方程——KPCR,并将其应用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与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综合评价 预测 核主成分分析 核主成分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波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协调问题——兼谈慈溪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的有关问题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浩林 陆慧琦 韩民 《技术经济》 2005年第1期18-19,共2页
关键词 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慈溪市 社会发展水平 北仑区 区域经济 生活水平 江北区 江东区 镇海区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区域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 被引量:25
4
作者 李敏 李涛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03X期33-35,共3页
因子分析法是一种能够减少指标数量,同时尽量保留原指标信息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本文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区域旅游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并结合聚类分析对各地旅游经济进行了分类。以统计结果为依据,不仅给出了各地区的综合... 因子分析法是一种能够减少指标数量,同时尽量保留原指标信息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本文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区域旅游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并结合聚类分析对各地旅游经济进行了分类。以统计结果为依据,不仅给出了各地区的综合名次和属类,还得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旅游 因子分析法 经济发展水平 中国 指标 多元统计分析方法 综合评价 名次 针对性 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省级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动态综合评价 被引量:15
5
作者 张纯记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2010年第7期80-83,共4页
区域经济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本文运用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时序动态综合评价方法,对2002年到2008年期间的我国31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动态综合评价。分析发现,评价期间中国省级区域经济发展整体上呈现出"东部平稳... 区域经济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本文运用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时序动态综合评价方法,对2002年到2008年期间的我国31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动态综合评价。分析发现,评价期间中国省级区域经济发展整体上呈现出"东部平稳、中西部跳跃"的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动态综合评价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资源与区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的关系研究--基于福建省9个地市的数据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林晓健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74-79,共6页
公共资源作为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条件,其合理投入对资源再配置和宏观经济政策制定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文章首先构建区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的17个度量指标,评价2012-2014年福建省9个地市的区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其次通过回归分... 公共资源作为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条件,其合理投入对资源再配置和宏观经济政策制定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文章首先构建区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的17个度量指标,评价2012-2014年福建省9个地市的区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其次通过回归分析考察不同类型的公共资源投入变化对区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的影响程度;最后对九地市公共资源支出所对应的经济综合发展的实际与预测水平进行比较,评价九地市现有公共资源支出效率,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便更好地进行公共资源管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资源支出效率 区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 优化支出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县级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模型体系应以投入产出摸型为核心
7
作者 赵彦云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13-14,共2页
县级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离不开运用经济数学模型方法。在设计县级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模型体系中,选择哪一种模型方法为主是一个很具体的问题。根据我们对县级经济的考察和在县级规划实践中的体会,我们认为,以投入产出模型为核心,
关键词 社会发展规划 投入产出模型 计划管理 县级经济 统计资料 经济发展水平 综合平衡 模型体系 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经济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物元模型的江苏省县域综合发展水平评价与区域差异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姚云霞 管卫华 +1 位作者 王馨 胡廷禄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4-111,119,共9页
以物元分析理论为基础,建立指标评价体系,通过物元模型对江苏省各县(市)的综合发展水平进行测度,从3个层次对影响县域综合发展水平的因素进行评价,并应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对影响综合发展水平及其空间分布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江苏... 以物元分析理论为基础,建立指标评价体系,通过物元模型对江苏省各县(市)的综合发展水平进行测度,从3个层次对影响县域综合发展水平的因素进行评价,并应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对影响综合发展水平及其空间分布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江苏省大部分县域处于低水平及中低发展水平,且空间分布不均衡.整体上呈现"东南-西北"走势,由苏南、苏中到苏北地区,县域综合发展评价等级呈现出递减的状况.4类子系统均对区域综合发展水平有较为明显的作用,对区域综合发展水平空间分异的贡献度大体上呈现出南高北低的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元模型 县域综合发展水平 区域差异 江苏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CA的新疆区域物流发展水平综合评价 被引量:19
9
作者 王春豪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53-57,共5页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区域物流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的指标,运用新疆2000—2009年的数据,对新疆区域物流发展水平进行纵向比较;运用2007—2009年西北5省区的数据,与新疆区域物流发展水平进行横向比较。研究表明:新疆...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区域物流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的指标,运用新疆2000—2009年的数据,对新疆区域物流发展水平进行纵向比较;运用2007—2009年西北5省区的数据,与新疆区域物流发展水平进行横向比较。研究表明:新疆区域物流发展水平处于西北5省区的较高水平,呈逐年上升趋势,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物流 发展水平 综合评价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省级区域综合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冀震 吴锦宇 杨德云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92-98,共7页
研究中国省级区域综合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具有理论和实践上的重大意义。通过构建省级区域综合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评估指标体系,采用多层次主成分分析与层次聚类相结合的综合评估方法,对中国省级区域综合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进行科学评估... 研究中国省级区域综合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具有理论和实践上的重大意义。通过构建省级区域综合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评估指标体系,采用多层次主成分分析与层次聚类相结合的综合评估方法,对中国省级区域综合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进行科学评估及比较,得出了区域间发展的非均衡性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省级区域综合发展水平 主成分分析 层次聚类分析 非均衡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分析的投影寻踪方法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欣莉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1期33-34,共2页
关键词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投影寻踪 综合评价方法 社会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规划 聚类分析 平衡发展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省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
12
作者 董成武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148-149,共2页
关键词 区域经济 科技创新 小城镇建设 江西 经济发展水平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省社会-农业经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性评估
13
作者 田琨 庄定裕 +1 位作者 白雪冬 卜祥松 《湖北农业科学》 2025年第2期84-88,98,共6页
以海南省为研究对象,分析区域社会、农业经济、生态环境3个方面的耦合关系,构建3系统耦合协调作用的评估体系。结果表明,2013—2022年海南省3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整体呈稳定发展趋势,仅生态环境子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出现过下降的趋势。2... 以海南省为研究对象,分析区域社会、农业经济、生态环境3个方面的耦合关系,构建3系统耦合协调作用的评估体系。结果表明,2013—2022年海南省3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整体呈稳定发展趋势,仅生态环境子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出现过下降的趋势。2013—2022年,海南省18个市县的耦合度呈上升趋势;2022年海口市和三亚市的耦合度均超过了0.40。除保亭县、昌江县、琼海市、临高县和乐东县的耦合协调度在某些年份出现下降趋势外,海南省其他市县的耦合协调度均表现为逐年上升的趋势。2022年海口市、文昌市和三亚市进入中级协调阶段,白沙县、儋州市、昌江县、东方市、乐东县、定安县、琼海市、万宁市、保亭县属于勉强协调阶段。临高县、屯昌县、澄迈县、琼中县、陵水县、五指山市属于初级协调阶段。海南省18个市县的发展虽然不均衡,但总体上朝着健康发展的方向迈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社会 农业经济 生态环境 耦合协调模型 综合发展水平 海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继续教育综合发展水平的区域比较研究
14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0-60,共1页
王纡、赖立在《教育研究》2013年第11期中撰文,通过对2010年我国31个省(区、市)继续教育综合发展水平的测量与比较.发现我国继续教育发展状况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指出未来我国继续教育的发展应从重视规模增长转向以提高质量和促进... 王纡、赖立在《教育研究》2013年第11期中撰文,通过对2010年我国31个省(区、市)继续教育综合发展水平的测量与比较.发现我国继续教育发展状况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指出未来我国继续教育的发展应从重视规模增长转向以提高质量和促进均衡为重点的内涵式发展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发展水平 继续教育 区域比较 内涵式发展模式 《教育研究》 2010年 规模增长 区域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区域金融发展水平测度与比较分析——基于省际面板数据(2004—2013) 被引量:31
15
作者 熊学萍 谭霖 《经济与管理》 CSSCI 2016年第5期72-78,共7页
如何界定和测度金融发展水平仍存在一定争议。基于世界银行主张的基本概念框架,结合综合开发研究院提出的指标体系,构建区域金融发展水平综合评价体系,并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30个省(市)2004—2013年金融发展水平进行测度与排名。测算结... 如何界定和测度金融发展水平仍存在一定争议。基于世界银行主张的基本概念框架,结合综合开发研究院提出的指标体系,构建区域金融发展水平综合评价体系,并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30个省(市)2004—2013年金融发展水平进行测度与排名。测算结果显示:从整体来看,东、中、西部金融发展呈现出明显的不平衡;从各省(市)来看,其金融发展水平亦呈现出不平衡的特点,这一特征在西部表现尤为明显;从综合排序来看,各省(市)总体变化不大,绝大部分东部省份排名靠前,中部省份排名偏后。根据各区域金融发展公因子得分可知,中西部各省提高金融发展整体水平的关键在于提高金融效率、完善金融市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金融 金融发展水平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因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秩和比法的区域科技发展水平比较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胡斌 章仁俊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5-57,共3页
对区域科技发展水平进行科学、正确地分析和评价 ,有利于政府管理部门把握区域科技的发展现状提供科学的判断依据 ,从而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对策。本文尝试运用一种参数统计和非参数统计相结合统计分析方法———秩和比法 ,对江苏省各地... 对区域科技发展水平进行科学、正确地分析和评价 ,有利于政府管理部门把握区域科技的发展现状提供科学的判断依据 ,从而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对策。本文尝试运用一种参数统计和非参数统计相结合统计分析方法———秩和比法 ,对江苏省各地区科技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和比较 ,发现此方法克服了主观加权法在权重确定上主观性的缺陷和客观加权法对指标间有较强相关性的要求 ,而且可操作性强 ,因此它不失为一种直观、实用而且有效的综合评价方法 ,对区域科技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和比较有较好的理论价值和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发展水平 区域科技 政府管理部门 相应对策 发展现状 综合评价方法 指标 科学 克服 尝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经济背景下的河北省高职教育发展战略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崔静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73-173,177,共2页
经济活动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为教育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同时也对教育发展提出了一定的客观要求。一般而言,有什么样的经济结构,就会呈现出相应的教育结构,并且随着经济结构的发展变化,教育结构也会作... 经济活动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为教育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同时也对教育发展提出了一定的客观要求。一般而言,有什么样的经济结构,就会呈现出相应的教育结构,并且随着经济结构的发展变化,教育结构也会作出相应调整,最终实现二者的良性互动发展。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总体上是一种辩证关系,一方面,区域经济发展制约着高职教育的发展,高职教育办学必须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另一方面,高职教育又能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可以说,二者是相互依存,互为驱动的。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可以更好地实现市场条件下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共赢。针对不同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和趋势,把高职教育办学特色融入到区域经济发展的整体规划当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发展战略 高职教育 经济背景 区域经济发展 河北省 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发展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工业发展水平模糊评价方法 被引量:2
18
作者 崔立瑶 马玖军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336-1339,共4页
针对区域工业发展水平的评价属于多人、多层次、多目标的综合评价问题,提出区域工业发展水平评价的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在对4个目标级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及专家调查的基础上,系统地创建诸因素的评价标准,较好地解决了主观因素对定量把握不... 针对区域工业发展水平的评价属于多人、多层次、多目标的综合评价问题,提出区域工业发展水平评价的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在对4个目标级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及专家调查的基础上,系统地创建诸因素的评价标准,较好地解决了主观因素对定量把握不足的问题.给出区域工业发展水平评价的多因素多级模糊综合评判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工业发展水平 方案评价 模糊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渝西经济走廊各区县经济发展水平的聚类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王银彩 马智利 《重庆工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19-22,共4页
根据自然地理特征、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区域经济发展规律,重庆市把40个区县(市)划分为都市发达经济圈、渝西经济走廊、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三大经济区。渝西经济走廊位于成渝、渝黔等交通干线沿线地区内,既是川渝、渝黔之间的通道,也是... 根据自然地理特征、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区域经济发展规律,重庆市把40个区县(市)划分为都市发达经济圈、渝西经济走廊、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三大经济区。渝西经济走廊位于成渝、渝黔等交通干线沿线地区内,既是川渝、渝黔之间的通道,也是都市发达经济圈对外辐射的中介。运用聚类分析原理以及SPSS统计软件对渝西经济走廊12个区县(市)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科学地分类、比较和研究,更准确地为各区县的经济发展程度定位,为制订重庆市总体和渝西经济走廊各区县经济发展战略、促进渝西经济走廊以及全市经济协调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发展水平 走廊 聚类分析 SPSS统计软件 自然地理特征 经济发展战略 经济协调发展 生态经济 发展规律 区域经济 发展状况 经济社会 三峡库区 沿线地区 交通干线 分析原理 经济 重庆市 都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区域经济发展实力评价与分类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高志刚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13-16,共4页
本文从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增长贡献两个层面界定了区域经济发展实力,并在此基础上采用了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多指标综合评价法对新疆区域经济发展实力进行了分析、评价与分类,最后得出一些结论和启示。
关键词 区域经济发展 分类研究 新疆 经济发展水平 综合评价法 主成分分析 经济增长 多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