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统一大市场、产业结构调整与区域经济差距 被引量:12
1
作者 韩笑 彭桥 《当代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23,共12页
缩小区域经济差距是我国实现共同富裕总体目标的重要内容,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对于我国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缩小区域经济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影响。文章利用我国2011—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基于产业结构调整视角,探讨了统一大市场... 缩小区域经济差距是我国实现共同富裕总体目标的重要内容,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对于我国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缩小区域经济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影响。文章利用我国2011—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基于产业结构调整视角,探讨了统一大市场对我国区域经济差距的影响效应及作用路径,研究发现:整体而言,统一大市场可显著缩小区域经济差距,但由于集聚效应与分散效应大小的相对变化,统一商品市场与要素市场对我国区域经济差距影响存在“倒U型”效应,且当前我国大约1/3的省份已跃过拐点,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并消除内生性问题后,该结论依然成立;深化区域产业分工和促进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在统一大市场影响区域经济差距中发挥重要中介作用,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统一有利于区域产业分工和产业结构升级并存在互补效应,且能相互增强其对区域经济差距的影响。基于此,文章从完善统一大市场建设、优化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一大市场 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区域经济差距 共同富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输成本、规模效应与区域经济差距——以辽宁省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张方 陈凯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93-296,共4页
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理论,使用辽宁省地级市层面数据,通过对市场潜力模型和Krugman工资方程进行估计,分析运输成本对辽宁区域工资差距的影响并计算出规模效应.结果显示,辽宁省总体经济呈现出一定程度的规模报酬递增,除了中心城市沈阳和大... 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理论,使用辽宁省地级市层面数据,通过对市场潜力模型和Krugman工资方程进行估计,分析运输成本对辽宁区域工资差距的影响并计算出规模效应.结果显示,辽宁省总体经济呈现出一定程度的规模报酬递增,除了中心城市沈阳和大连以外,省内非中心城市之间的运输成本对经济发展水平和规模效应起制约作用,沈阳和大连则通过相对发达的交通运输系统对省内非中心城市的经济起辐射带动作用.因此,改善辽宁省地级市之间的交通运输条件是缩小辽宁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的合适政策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差距 运输成本 规模效应 市场潜力模型 Krugman工资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集聚的知识溢出对区域经济差距的影响——基于制造业与服务业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吉亚辉 曹希广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06-113,共8页
本文采用2005—2014年中国30个省份制造业与服务业的面板数据,运用Arellano-Bond GMM估计方法,考察了MAR、Jacobs与Porter溢出效应对区域经济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1)目前制造业的MAR、Jacobs与Porter溢出效应均缩小了区域间的经济差距... 本文采用2005—2014年中国30个省份制造业与服务业的面板数据,运用Arellano-Bond GMM估计方法,考察了MAR、Jacobs与Porter溢出效应对区域经济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1)目前制造业的MAR、Jacobs与Porter溢出效应均缩小了区域间的经济差距,而服务业的MAR和Porter溢出效应有扩大该差距的作用。(2)制造业与服务业的MAR、Jacobs与Porter溢出效应均与区域间的经济差距存在非线性关系,当跨越门槛临界值后,知识溢出会产生相反的影响作用。(3)与沿海地区相比,内陆地区的知识溢出更能缩小区域间的经济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集聚 知识溢出 区域经济差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商经济对区域经济差距影响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婵娟 李向红 《中国储运》 2021年第11期138-139,共2页
本文通过对电商经济发展的现状出发,说明其在整体态势上对于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产生了积极的一面。之后将通过实例分析电商经济对区域经济差距具有的影响,包括提供新机遇、造成一定程度的人口流动等几个方面,从而探讨电商经济与区域经济... 本文通过对电商经济发展的现状出发,说明其在整体态势上对于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产生了积极的一面。之后将通过实例分析电商经济对区域经济差距具有的影响,包括提供新机遇、造成一定程度的人口流动等几个方面,从而探讨电商经济与区域经济差距影响的内在驱动机制,最终得出自己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商经济 区域经济差距 相互影响 实证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商经济对区域经济差距的影响与策略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张茜 《中国储运》 2022年第11期85-86,共2页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我们带来了全新的经济形式——电商经济。电子商务的出现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如今电子商务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电子商务在社会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尤其是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方...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我们带来了全新的经济形式——电商经济。电子商务的出现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如今电子商务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电子商务在社会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尤其是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其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因此我国政府相关部门需要提高对电子商务的重视程度,充分发挥电子商务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利用电子商务的发展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发展,降低我国区域贫富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差距 区域经济发展 电子商务 影响与策略 电商经济 促进作用 贫富差距 我国区域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比较优势原则分析区域经济差距成因
6
作者 巴拉吉 《北方经济》 2008年第22期19-20,共2页
众所周知,随着改革开放,东西部地区经济差距日益扩大应是不争的事实。因此国家为了缩小东西部经济差距规定了很多战略性的政策和对策。世纪之交,中央更明确提出了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国家要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鼓励国内外投资者... 众所周知,随着改革开放,东西部地区经济差距日益扩大应是不争的事实。因此国家为了缩小东西部经济差距规定了很多战略性的政策和对策。世纪之交,中央更明确提出了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国家要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鼓励国内外投资者到中西部投资。从多方面努力,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本文就这种差距的成因进行具体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优势原则 区域经济差距 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差距影响实证分析
7
作者 林棽 《兰州工业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94-97,共4页
运用中国31个省(市)2008—2018年间相关数据构建面板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金融集聚通过集聚的扩散效应可以显著地缩小区域经济差距,消费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对缩小区域经济差距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会扩大区... 运用中国31个省(市)2008—2018年间相关数据构建面板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金融集聚通过集聚的扩散效应可以显著地缩小区域经济差距,消费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对缩小区域经济差距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会扩大区域经济差距。根据以上结论,就如何增强金融集聚的扩散效应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集聚 区域经济差距 面板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区域经济差距扩大的原因与趋势
8
作者 马建堂 《经济研究参考》 1996年第Z4期5-5,共1页
1978年以前,我国整个区域布局是向均衡方向发展的,内地工业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从1952年的30.1%上升到39.1%,固定资产原值比重从28%上升为56.1%。但改革开放以来,地区经济差距出现了扩大的趋势。
关键词 区域经济差距 中西部经济发展 地区经济差距 内地工业 区域布局 固定资产原值 中西部大开发 国家区域政策 工业总产值 地区收入差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发展对区域经济差距的影响——基于南北视角分析
9
作者 林斯佳 《现代营销(下)》 2023年第11期1-3,共3页
新发展格局对区域协调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稳定器”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助推器”,且成为化解我国经济社会主要矛盾和实现地区间经济平衡发展的政策着力点的情况下,本文从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两... 新发展格局对区域协调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稳定器”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助推器”,且成为化解我国经济社会主要矛盾和实现地区间经济平衡发展的政策着力点的情况下,本文从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两个方面,阐述我国数字经济的发展现状和南北区域间数字经济的差异,简要分析了数字经济对于我国区域经济差距的影响。通过对比分析,本文认为数字经济既能缩小,也能扩大区域经济的差距,其核心在于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能否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差距 数字经济 数字产业化 产业数字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总体特征
10
作者 李立华 《经济前沿》 2003年第9期16-19,共4页
一、地区间居民收入:差距悬殊 从1981年到2000年的20年中,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城镇居民收入都有了大幅提高,即从1981年的年人均收入458元到1995年的3892.9元,到2000年则增加到6316.81元,增加了13.8倍;而农村居民的年人均收入从1978年... 一、地区间居民收入:差距悬殊 从1981年到2000年的20年中,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城镇居民收入都有了大幅提高,即从1981年的年人均收入458元到1995年的3892.9元,到2000年则增加到6316.81元,增加了13.8倍;而农村居民的年人均收入从1978年的133.6元增加到2000年的2253.42元,增加了16.7倍.但是随着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地区间居民收入的差距也在逐步扩大,而且差距呈现越来越大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区域经济差距 居民收入 农村经济 固定资产投资 外资企业 私营企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资本流动与区域间经济差距影响研究
11
作者 贾璇 《北方经济》 2012年第23期65-67,共3页
改革开放的30多年,我国改变传统的利用计划经济来协调区域问资本配置的手段,采取了梯度推移、向东部倾斜的非均衡发展策略。一方面,这让有条件的地区优先发展起来,并带动了全国的经济发展;但另一方面,经济的高速增长伴随着我国区... 改革开放的30多年,我国改变传统的利用计划经济来协调区域问资本配置的手段,采取了梯度推移、向东部倾斜的非均衡发展策略。一方面,这让有条件的地区优先发展起来,并带动了全国的经济发展;但另一方面,经济的高速增长伴随着我国区域经济差距的持续扩大,而且这一现象在逐步恶化,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区域经济差异较大的国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差距 资本流动 区域 均衡发展策略 区域经济差异 改革开放 资本配置 计划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成因研究述评 被引量:2
12
作者 赵静 《北方经济(内蒙)》 2005年第4期73-74,共2页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日益扩大.这种状况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中央的高度重视.内蒙古地区的经济发展与东部发达地区的差距也呈现加大的趋势.针对内蒙古经济发展差距的成因,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日益扩大.这种状况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中央的高度重视.内蒙古地区的经济发展与东部发达地区的差距也呈现加大的趋势.针对内蒙古经济发展差距的成因,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内蒙古的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给出了不尽相同的理论解释.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是"生态环境决定论"、"交通条件决定论"、"人力资本决定论"、"资本投入决定论"和"制度因素决定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发展差距 成因 20世纪90年代以来 地区经济发展差距 述评 东部发达地区 90年代中期 内蒙古地区 环境决定论 东部地区 专家学者 理论解释 交通条件 人力资本 制度因素 资本投入 中西部 代表性 中央 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体功能区政策对区域经济增长差距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谌莹 张捷 石柳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7-108,共12页
划分主体功能区的主要目的是改善生态环境,优化可持续发展,但在中国,主体功能区划的客观事实是生态功能区与经济发展落后地区在空间上高度重合。本文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扩展形式构建实证模型,对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和国家优化、... 划分主体功能区的主要目的是改善生态环境,优化可持续发展,但在中国,主体功能区划的客观事实是生态功能区与经济发展落后地区在空间上高度重合。本文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扩展形式构建实证模型,对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和国家优化、重点开发区的统计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主体功能区划之间的经济差距。发现两类地区的真实生产总值差距悬殊,主要是由劳动力和资本要素投入的地区差异、投入要素产出效率以及产业结构的差异所造成。随后,从两类地区分别选取中等人均真实生产总值样本进行平行趋势检验,进而展开双重差分实证研究,发现主体功能区政策的实施扩大了两组样本的经济增长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政策 区域经济增长差距 双重差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兼评我国创新能力的地区差距 被引量:259
14
作者 魏守华 吴贵生 吕新雷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76-85,共10页
基于Furman等(2002)的国家创新能力分析框架,本文运用1998-2007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区域创新能力不仅受R&D活动规模等创新基础条件影响,更重要的是受区域创新效率影响,创新效率依赖于区域... 基于Furman等(2002)的国家创新能力分析框架,本文运用1998-2007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区域创新能力不仅受R&D活动规模等创新基础条件影响,更重要的是受区域创新效率影响,创新效率依赖于区域特定的因素,包括产业集群环境、产学研联系的质量、对区外技术溢出的吸收能力。结果还发现:我国创新能力的地区差距明显且呈扩大化趋势,这是区域间投入规模与创新效率综合作用的结果;创新能力显著影响全要素生产率(TFP)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进而影响着地区经济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创新能力 内生增长理论 区域经济差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经济差距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肖灿夫 《北方经济》 2008年第5期65-67,共3页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区域的经济均取得快速的增长,但区域间的经济差距也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这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众多的研究者从不同的学科角度,对我国的区域经济差距问题及其形成原因进行了大量理论研究和实证...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区域的经济均取得快速的增长,但区域间的经济差距也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这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众多的研究者从不同的学科角度,对我国的区域经济差距问题及其形成原因进行了大量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例如:杨为民(1992)采用基尼系数分析了我国的区域差距,认为三大地带收入水平之间的差距在20世纪80年代是缩小的。杨开忠(1994)采用变异系数方法对各省区1952~1990年间人均国民收入年均增长速度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区经济差距 东部地区 中西部 20世纪80年代 区域经济差距 人均国民收入 改革开放 实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区域经济的差异性及其协调发展的途径 被引量:4
16
作者 蔡美香 任保平 《西安邮电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24-30,共7页
区域经济差距的拉大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性是由工业经济结构、二元经济结构、信息化的发展、科技发展、创新能力、生态环境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过... 区域经济差距的拉大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性是由工业经济结构、二元经济结构、信息化的发展、科技发展、创新能力、生态环境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过程中要建立新的区域合作机制,培育新的区域经济增长极,推进区域产业的转移与整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差距 协调发展 统筹 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财政支出对我国省际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性的影响
17
作者 张娟 李晓光 李淑颖 《北方经济》 2008年第6期9-10,共2页
本文采用β-收敛法来测算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收敛性。研究发现从长期趋势和整体上来看,我国各省之间经济增长不存在绝对收敛的特征。在中国省际区域间经济增长的条件收敛中,财政支出作为控制变量并没有促进经济增长的收敛,加速了区域经... 本文采用β-收敛法来测算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收敛性。研究发现从长期趋势和整体上来看,我国各省之间经济增长不存在绝对收敛的特征。在中国省际区域间经济增长的条件收敛中,财政支出作为控制变量并没有促进经济增长的收敛,加速了区域经济增长的发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 Β-收敛 财政支出 区域经济差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城市内部区域经济与财力差距问题研究》
18
《经济研究参考》 2004年第50期F002-F002,共1页
关键词 《大城市内部区域经济与财力差距问题研究》 樊登义 经济科学出版社 中国 地区差距 书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度变迁与区域经济差异——基于1990-2007年陕西与上海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蔡雯 郭俊华 《西安邮电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73-76,共4页
经济增长一直是经济学家追寻探索的问题,自20世纪70年代新制度经济学崛起发展以来,制度因素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问题就成为经济学者研究的重点内容。基于大量前人的研究事实,本文通过建立经济增长模型,选取相关变量,分别对陕西和上海两地... 经济增长一直是经济学家追寻探索的问题,自20世纪70年代新制度经济学崛起发展以来,制度因素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问题就成为经济学者研究的重点内容。基于大量前人的研究事实,本文通过建立经济增长模型,选取相关变量,分别对陕西和上海两地各自做回归分析,然后对两地回归结果进行比较,发现陕西经济增长最主要的贡献因素是资本而非制度,而上海经济增长最主要的贡献因素是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变迁 经济增长 非公有制经济 区域经济差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文献综述 被引量:3
20
作者 翟仁祥 黎伟 《新经济》 2016年第12期9-11,共3页
在分析我国区域经济发展过程历史和现状基础上,辨析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概念和内涵,通过分析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原因,对区域经济协调的影响因素、机制、政策措施进行文献比较研究并简要评述。研究发现要素流动自由有序流动促进产业转移,... 在分析我国区域经济发展过程历史和现状基础上,辨析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概念和内涵,通过分析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原因,对区域经济协调的影响因素、机制、政策措施进行文献比较研究并简要评述。研究发现要素流动自由有序流动促进产业转移,区域间产业梯度转移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发展差距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产业转移 要素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