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6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ESDA-GIS的青海省区域经济差异研究 被引量:46
1
作者 张海峰 白永平 +2 位作者 陈琼 王保宏 牛定炜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54-461,共8页
以青海省43个县(市、区)及3个行政委员会和一个乡(格尔木市的飞地)为基本空间单元,以2006年青海省县域人均GDP等经济数据及人口数据为属性数据,在ArcView、ARCGIS等GIS软件和GeoDA空间统计分析软件的支持下,利用空间自相关分析理论,对... 以青海省43个县(市、区)及3个行政委员会和一个乡(格尔木市的飞地)为基本空间单元,以2006年青海省县域人均GDP等经济数据及人口数据为属性数据,在ArcView、ARCGIS等GIS软件和GeoDA空间统计分析软件的支持下,利用空间自相关分析理论,对青海省县域经济之间空间差异进行了实证分析。表明:(1)青海省2006年经济重心与人口重心及几何中心均有较大偏移,GDP及人均GDP重心也有较大偏移;(2)总体上青海省2006年经济空间差异较大,Moran'sⅠ指数为0.5 138,空间自相关特性明显,经济发展水平相似的地区在空间上集中分布;(3)目前,青海省城市与区域相互作用类型属离散型和聚集型,而扩散型及均衡型尚未出现。青南广大地区属离散型,海西地区主要是由资源要素禀赋导致集聚型,海东地区特别是西宁市由于较好的自然条件、优越的空间区位、便利的交通及较完善的基础设施而产生较强的集聚效应,海东其它广大地区Moran'sⅠ指数均较低(包括西宁市的两个市辖县),充分说明海东地区城市的扩散作用尚未显现,特别是省会城市西宁市对周围县域经济的拉动作用也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分析 区域经济差异 空间自相关 ESDA 青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新铁路沿线经济带区域经济差异变动的空间分析 被引量:21
2
作者 白永平 张秋亮 +2 位作者 黄永斌 李建豹 杨靖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47-155,共9页
以人均GDP为测度指标,利用传统统计分析与GeoDa、GIS软件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2000-2009年兰新铁路沿线经济带区域经济差异的时空格局及空间作用类型。研究表明:兰新铁路沿线经济带县域经济的总体差异呈扩大趋势,县域经济集聚性呈波动衰... 以人均GDP为测度指标,利用传统统计分析与GeoDa、GIS软件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2000-2009年兰新铁路沿线经济带区域经济差异的时空格局及空间作用类型。研究表明:兰新铁路沿线经济带县域经济的总体差异呈扩大趋势,县域经济集聚性呈波动衰退趋势,甘肃段内部差异是区域整体差异的主要贡献者。经济发展较高水平县域集中分布在天山北坡地区以及河西地区西段,呈现出区段内集聚的特性;而较低水平县域主要分布在甘肃中部地区、河西地区东段以及青海东部地区,较高增长性县域呈现出向天山南北坡地区集聚的趋势。兰新铁路沿线经济带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关联效应较弱,总体呈现西高东低态势,以乌鲁木齐为中心的天山北坡经济带以及天山南坡产业带发展势头良好,而以兰州和西宁为中心的甘肃中部地区和青海东部地区发展相对滞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差异 时空格局 ESDA GIS 兰新铁路沿线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区域经济差异的空间格局演变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28
3
作者 王建康 谷国锋 +1 位作者 姚丽 陈园园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9-25,37,共8页
改革开放以来,非均衡发展战略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地区经济增长,同时,也造成了明显的地区经济差异,且近几年在全国范围呈现出逐渐扩大的趋势。以县域单元为研究尺度分析了2000—2014年福建省区域经济差异的演变、空间相关性及影响因素。福... 改革开放以来,非均衡发展战略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地区经济增长,同时,也造成了明显的地区经济差异,且近几年在全国范围呈现出逐渐扩大的趋势。以县域单元为研究尺度分析了2000—2014年福建省区域经济差异的演变、空间相关性及影响因素。福建省区域经济的绝对差异呈现出不断扩大趋势,而相对差异在不断缩小,且具有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区域经济差异的相关因素中,产业结构、投资水平、工业化程度均起到了正向的促进作用,且工业化水平具有明显的溢出效应。财政收入与市场购买力估计参数在空间计量模型中均不显著。空间杜宾模型估计结果总体优于其他模型,即影响区域经济差异的因素既包括邻近地区经济本身,还包括周边地区的相关解释变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差异 加权变异系数 空间相关性 空间计量模型 福建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区域经济差异的多尺度与多机制研究 被引量:58
4
作者 王少剑 王洋 赵亚博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184-1192,共9页
以广东省88个县域为基本单元,基于“多尺度和多机制”框架,综合运用了总体差异指数、空间自相关、空间多水平回归等方法,分析了广东省1990~2010年区域经济差异的时空动态演变。①总体差异指数测度表明,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广东... 以广东省88个县域为基本单元,基于“多尺度和多机制”框架,综合运用了总体差异指数、空间自相关、空间多水平回归等方法,分析了广东省1990~2010年区域经济差异的时空动态演变。①总体差异指数测度表明,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广东省区域经济差异在地区尺度、地级尺度、县级尺度和城乡尺度均表现出不断增大的趋势,地理尺度和空间组织对区域经济差异有很大影响。②基于GIS应用,空间自相关检测发现广东省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空间集聚“俱乐部趋同”现象,潜在地加深了区域经济差异。③空间多水平回归分析表明,全球化、简政放权、固定资产投资是促使区域经济差异加剧的主要原因,而市场化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区域经济差异,城乡分异和地形因素也是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因素,但显著性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差异 多尺度与多机制 空间自相关 空间多水平回归 广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中游经济带区域经济差异及其时空演变特征 被引量:35
5
作者 陈文娣 黄震方 +1 位作者 蒋卫国 方叶林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24-332,共9页
以长江中游经济带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皖江城市带、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各地级市为研究单元,以1995-2011年常住人口总数、总GDP和人均GDP为测度指标,采用标准差、变异系数、泰尔指数、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在ArcGIS及GeoDA等软件的... 以长江中游经济带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皖江城市带、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各地级市为研究单元,以1995-2011年常住人口总数、总GDP和人均GDP为测度指标,采用标准差、变异系数、泰尔指数、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在ArcGIS及GeoDA等软件的支持下,从时空角度分析了研究区域经济差异及其演变特征。结果表明:从时间演变特征看,长江中游经济带总体发展水平不断上升,绝对经济差异在不断扩大,且这种扩大趋势从2000年后逐步增强;相对经济差异不显著,4个经济区中1995-2003年武汉城市圈经济相对发展最快,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最慢,2003-2011年皖江城市带发展最快,武汉城市圈发展速度有所下降;各经济区内部经济差异不断扩大,其中武汉城市圈内部经济差异最大。从空间演变特征看,区域内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逐渐加大,空间集聚趋势越来越弱,扩散效应逐渐增强,高水平发展的城市出现极化现象,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不强。交通区位、区域政策、中心城市的联动、资源禀赋与产业结构是引起区域经济差异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游经济 区域经济差异 时空演变 空间自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85~2000年我国人口迁移对区域经济差异的均衡作用研究 被引量:56
6
作者 王德 朱玮 叶晖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9,共9页
经济体制改革后的区域经济差异持续扩大是促动我国人口迁移空前活跃的主要因素 ,而日趋活跃的人口迁移亦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及区域差异变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的研究将人口迁移与区域经济结合起来 ,通过测算我国 1 985~ 1 990、 1 99... 经济体制改革后的区域经济差异持续扩大是促动我国人口迁移空前活跃的主要因素 ,而日趋活跃的人口迁移亦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及区域差异变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的研究将人口迁移与区域经济结合起来 ,通过测算我国 1 985~ 1 990、 1 990~ 1 995和 1 995~ 2 0 0 0年各省区在人口迁移前后“人口-GDP”的基尼系数变化趋势 ,验证人口迁移对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的减缓作用。在此基础上 ,测算相应时段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情况下的各区域理论人口规模和人口迁移潜力 ,并分析了我国迁移人口的释放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差异 基尼系数 理论人口 人口迁移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区域经济差异时空格局的ESDA-GIS 被引量:33
7
作者 潘竟虎 冯兆东 董晓峰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5-50,共6页
基于ESDA全局和局域空间自相关分析,在ArcView GIS软件和GeoDA空间统计分析软件的支持下,利用甘肃省1990~2006年县域人均GDP数据,对甘肃省县域经济之间的总体和局部空间差异时空格局规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近16年来甘肃省县域经... 基于ESDA全局和局域空间自相关分析,在ArcView GIS软件和GeoDA空间统计分析软件的支持下,利用甘肃省1990~2006年县域人均GDP数据,对甘肃省县域经济之间的总体和局部空间差异时空格局规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近16年来甘肃省县域经济空间差异在总体上呈现缩小趋势;局部空间差异缩小,河西和陇南所辖县域表现出与周边地区同步发展态势,经济发展水平相似的地区在空间上集中分布.在此基础上绘制了局域Moran's I散点图和LISA集聚图,并采用空间插值获得局域,值分异图.研究表明:ESDA—GIS空间分析方法可以清楚地解释经济发展空间异质性问题,并且具有卣观的可视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分析 区域经济差异 空间自相关 甘肃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的空间统计分析 被引量:118
8
作者 鲁凤 徐建华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4-51,80,共9页
运用GIS技术与空间统计分析的综合集成方法,对1978-2001年间全国各省区人均GDP的格局及其空间动态演变进行分析和研究.利用完善的ESDA方法,包括MoranⅠ指数、Moran散点图和LISA等,来揭示1978-2001年间全国各省区经济发展水平及增长的空... 运用GIS技术与空间统计分析的综合集成方法,对1978-2001年间全国各省区人均GDP的格局及其空间动态演变进行分析和研究.利用完善的ESDA方法,包括MoranⅠ指数、Moran散点图和LISA等,来揭示1978-2001年间全国各省区经济发展水平及增长的空间自相关和空间异质性.以有效地认识中国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特征,揭示空间联系的结构,认识其内在规律性及其动态演变过程,并对实证研究的结果进行了成因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差异 空间统计分析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结构转换对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初探——以江苏省为例 被引量:17
9
作者 欧向军 沈正平 +1 位作者 朱灵子 秦永东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1-34,共4页
本文从技术创新、供给动力、需求能力、对外贸易、结构因素和政策推动等方面,构建出区域产业结构转换能力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对江苏省各县市的产业结构转换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发现产业结构转换能力由南向北逐步... 本文从技术创新、供给动力、需求能力、对外贸易、结构因素和政策推动等方面,构建出区域产业结构转换能力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对江苏省各县市的产业结构转换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发现产业结构转换能力由南向北逐步递减;运用回归分析方法,对江苏省各县市的产业结构转换能力与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相关分析,得出产业结构转换能力与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测度区域经济差异的变量指标,通过泰尔指数的地理分解,结合地理分区的方法,探讨了产业结构转换能力对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演变的影响,发现产业结构转换能力强弱两类区域逐渐分离,认为产业结构转换能力是造成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扩大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结构转换 区域经济差异 江苏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阶段嵌套锡尔系数分解方法的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研究 被引量:116
10
作者 鲁凤 徐建华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01-407,共7页
用锡尔系数对1978年以来中国区域经济差异水平进行定量测度。在此基础上,基于三大地带———省(直辖市、自治区)、地区(市、区、自治州)三级结构的地域行政单元,运用二阶段嵌套锡尔系数分解方法对中国区域经济差异进行定量测度,将中国... 用锡尔系数对1978年以来中国区域经济差异水平进行定量测度。在此基础上,基于三大地带———省(直辖市、自治区)、地区(市、区、自治州)三级结构的地域行政单元,运用二阶段嵌套锡尔系数分解方法对中国区域经济差异进行定量测度,将中国地区差异分解为东、中、西三大地带间的差异和三大地带内省间的差异以及各省区的省内差异,发现省内差异对于中国整体区域差异的影响较三大地带间差异和三大地带内省间差异显著得多,是构成全国整体区域差异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差异 锡尔系数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区域经济差异的时空演变及影响机制研究 被引量:29
11
作者 张伟丽 邓晴晴 冯文博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9-24,共6页
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马尔科夫链以及空间多层次回归等方法,分析河南省近二十年来区域经济差异的时空演变及其影响机制。主要结论有:(1)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对河南省的区域经济差异有着重要的影响。空间尺度越小,区域经济差异越大。... 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马尔科夫链以及空间多层次回归等方法,分析河南省近二十年来区域经济差异的时空演变及其影响机制。主要结论有:(1)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对河南省的区域经济差异有着重要的影响。空间尺度越小,区域经济差异越大。区级与市级的经济差异整体上呈现扩大的趋势,而县级经济差异趋于平缓变动。(2)从空间分布来看,大致呈现核心-外围的格局,富裕区域主要分布在河南省中部与西北部地区,特别集中在中部地区,而贫困区域主要分布在东部与南部,特别集中在东部区域。(3)投资水平、分权化、产业结构、资源禀赋等是造成河南区域经济差异扩大的原因,而市场活跃度、城乡分异、地形因素等则一定程度上缩小了这种差异。最后,提出缩小河南区域经济差异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差异 泰尔指数 空间多层次回归模型 马尔科夫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的多尺度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曹建军 刘永娟 李金莲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5-59,共5页
运用多阶段The il系数嵌套分解法,从空间尺度研究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问题。基本结论是:从市级行政区域单元来看,北部市级之间差异的变化趋势和全省的变化趋势基本是一致的,中部和南部市级之间的差异一直相对较小,而且变化趋势较为缓慢,... 运用多阶段The il系数嵌套分解法,从空间尺度研究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问题。基本结论是:从市级行政区域单元来看,北部市级之间差异的变化趋势和全省的变化趋势基本是一致的,中部和南部市级之间的差异一直相对较小,而且变化趋势较为缓慢,但是三大地带之间差异一直在增大。从县级行政区域单元来看,市内差异是全省整体差异的重要构成部分,市内差异对于全省整体差异的贡献比三大地带之间差异和市际差异的贡献显著得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差异 THEIL系数 江苏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南北区域经济差异研究 被引量:72
13
作者 李二玲 覃成林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76-78,共3页
该文论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南北区域之间的经济相对差异基本呈缩小趋势,其程度远小于东西之间的经济相对差异,绝对差异稍有扩大。南北区域之间的经济总体水平经历了由南弱北强到南强北弱的变化过程。1993年以后,南北区域之间的经济增长... 该文论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南北区域之间的经济相对差异基本呈缩小趋势,其程度远小于东西之间的经济相对差异,绝对差异稍有扩大。南北区域之间的经济总体水平经历了由南弱北强到南强北弱的变化过程。1993年以后,南北区域之间的经济增长速度呈现出趋同。基于南北内部区域细分的6个次区域之间的经济差异变化是导致上述南北区域之间经济差异总体变化的空间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差异 人均GDP 中国 GDP年均增长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空间分异特征及其机理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张春梅 张小林 +1 位作者 吴启焰 李红波 《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 2012年第5期30-35,共6页
运用全局空间自相关指数、局部空间自相关指数和空间回归模型,从空间依赖性和异质性的角度分析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空间分异的过程。研究发现:中国经济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空间集聚格局日趋显著,且东部和中西部区域分别演变成为经济发达... 运用全局空间自相关指数、局部空间自相关指数和空间回归模型,从空间依赖性和异质性的角度分析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空间分异的过程。研究发现:中国经济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空间集聚格局日趋显著,且东部和中西部区域分别演变成为经济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相对集聚区。造成这一分异现象的成因是各种内生因子和宏观经济环境因子的区域间差异及其循环累积作用、空间自相关性的空间近邻效应及极化——涓滴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差异 空间分异 特征与机理 空间统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区域经济差异的泰尔指数分析 被引量:14
15
作者 李旸 陶向伟 刘旗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6-120,共5页
运用相对指数和绝对指数测算了河南的区域经济差异,并运用具有可分解性质的泰尔指数对其进行分解分析.认为,河南区域经济差异处在增速不断扩大的增长过程中,且这种差异主要是由各个区域之间的差异构成的.经济增长带来的财富如果不能均... 运用相对指数和绝对指数测算了河南的区域经济差异,并运用具有可分解性质的泰尔指数对其进行分解分析.认为,河南区域经济差异处在增速不断扩大的增长过程中,且这种差异主要是由各个区域之间的差异构成的.经济增长带来的财富如果不能均等地在各地区之间分配,则会影响经济的发展.建议采取措施降低经济差异的增长速度,并以降低组间经济差异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差异 泰尔指数 河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区域经济差异与协调发展研究 被引量:43
16
作者 李晋 曹云源 孙长青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0-26,共7页
区域协调发展是我国长期以来指导地区经济发展的基本方略,科学研判区域经济发展进程中的差异,对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运用极差、标准差和变异系数三项指标对河南省2003—2015年18个省辖市区域经济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进行... 区域协调发展是我国长期以来指导地区经济发展的基本方略,科学研判区域经济发展进程中的差异,对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运用极差、标准差和变异系数三项指标对河南省2003—2015年18个省辖市区域经济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进行测算。科学选取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等11项指标,构建区域经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SPSS21.0统计软件,采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法对各省辖市的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2003年以来河南省区域经济差异整体呈锯齿状波动变化,近几年差异逐步缩小;全省以中原城市群中心区为核心,形成了明显的核心-边缘模式的经济空间格局;主要影响因素是交通条件、资源禀赋、社会经济基础、协调发展策略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省 区域经济差异 协调发展 因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区域经济差异及其空间格局演化 被引量:39
17
作者 陈培阳 朱喜钢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3-57,67,共6页
以人均GDP作为测度区域经济差异的变量指标,通过计算其变异系数、泰尔指数以及泰尔指数的组内组间分解对福建省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发展的总体差异、沿海内陆差异以及地市间差异进行动态时间序列的分析,发现总体差异和地市间差异呈现... 以人均GDP作为测度区域经济差异的变量指标,通过计算其变异系数、泰尔指数以及泰尔指数的组内组间分解对福建省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发展的总体差异、沿海内陆差异以及地市间差异进行动态时间序列的分析,发现总体差异和地市间差异呈现缩小而沿海内陆差异呈现扩大的趋势;并通过县市人均GDP数据与图形数据相结合,分析了1990—2006年间福建省区域经济差异的空间格局演化,提出其经济发展空间结构已经形成"核心-边缘"的嵌套结构,即形成由5个亚"核心-边缘"结构组成的大"核心-边缘"结构的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差异 空间格局 福建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区域经济差异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30
18
作者 孙良媛 潘志刚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62-66,共5页
关键词 广东 实证分析 区域经济差异 经济发展不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财政支出对区域经济差异变动的时空效应研究——基于动态空间面板模型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1
19
作者 曾淑婉 刘向东 张宇 《财经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9-94,共6页
通过构建财政支出对区域经济差异影响机制的理论框架,采用较为前沿的动态空间面板计量方法对1998~2011年我国25个省,283个地级市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财政支出对区域经济差异的变动有明显的影响作用,一般预算支出规模越大越... 通过构建财政支出对区域经济差异影响机制的理论框架,采用较为前沿的动态空间面板计量方法对1998~2011年我国25个省,283个地级市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财政支出对区域经济差异的变动有明显的影响作用,一般预算支出规模越大越有利于缩小区域经济差异;财政支出的规模与结构会通过省区经济差异的动态变化及空间溢出机制对区域经济差异变动产生时空效应,即上一期和相邻省份的财政支出均会对本地区内部的经济增长差距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支出 区域经济差异 时空效应 动态空间面板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地、州区域经济差异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29
20
作者 韩延玲 高志刚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0-55,共6页
区域经济差异是区域经济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采用计量经济方法从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和居民收入差异两个方面对新疆地、州区域经济差异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得出了一些基本结论。
关键词 区域经济差异 新疆 计量经济方法 评价方法 居民收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