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区域创新能力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的实证研究
1
作者 曹莎 颜梦雪 +1 位作者 任梅 张玉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39-349,共11页
采用因子分析、耦合协调度模型、泰尔指数、向量自回归模型等方法,并结合地理学空间表达,对2002—2020年中国区域创新能力与经济发展水平协调效益以及二者的动态演变过程进行具体分析。结果发现:1)2002—2020年,中国区域创新能力与经济... 采用因子分析、耦合协调度模型、泰尔指数、向量自回归模型等方法,并结合地理学空间表达,对2002—2020年中国区域创新能力与经济发展水平协调效益以及二者的动态演变过程进行具体分析。结果发现:1)2002—2020年,中国区域创新能力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呈现同步增长态势,耦合协调性由弱转强,大致经过了“协调滞后型(2002—2006年)→协调过渡型(2008—2010年)→协调发展型(2012—2020年)”的时间演变过程,呈现出趋向于优质协调过渡的阶段性特征。2)从空间上看,耦合协调度自沿海向内陆递减,呈现明显的阶梯状分布特征。耦合协调度的泰尔指数在0.0336~0.0712间波动,区域空间差异较小且存在减小趋势。相比于组内差距,组间差距更为显著。东部地区、西部地区组内差距以及贡献率明显高于中部地区、东北地区,二者对全国整体地域差异的影响力度较大。3)区域创新能力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经济发展水平是区域创新能力的单向格兰杰原因,但区域创新能力对中国经济发展水平仍具有较为显著的促进作用,对经济发展水平的贡献率超过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创新能力 经济发展水平 时空演变 耦合协调 VAR模型 泰尔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区域经济和谐发展的策略 被引量:4
2
作者 吉宏 杨太康 龙瑜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08S期103-104,共2页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和谐发展 中国 可持续发展 经济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效率评价——基于DEA和Malmquist指数 被引量:13
3
作者 张悟移 杨云飞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2014年第11期63-67,共5页
文章首先运用DEA方法对2012年中国内地30个省份的经济发展效率进行静态评价,其次运用Malmquist全要素生产力指数动态分析了中国内地30个省份2008-2012年的经济发展效率,由此得出了基于动态时间序列的中国经济发展效率变动情况。研究结... 文章首先运用DEA方法对2012年中国内地30个省份的经济发展效率进行静态评价,其次运用Malmquist全要素生产力指数动态分析了中国内地30个省份2008-2012年的经济发展效率,由此得出了基于动态时间序列的中国经济发展效率变动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基于静态时间考虑,全国大部分省份存在投入资源配置不合理的状况,由此导致经济发展效率不高。另外,由技术效率、规模效率与综合效率关系的拟合优度分析,发现影响我国经济发展效率的主要因素是技术效率;基于动态时间考虑,2008-2012年这5年间,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技术效率增长速度较快,因此,应该加强增强技术创新的重视,提升经济发展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A模型 MALMQUIST 指数 区域经济发展 效率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企业自生能力评价指数与区域经济发展实证——基于中国各地区的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高正平 张兴巍 《财贸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9,共9页
区域企业自生能力是区域实体经济发展的基石,其包括区域企业创新力、创业力、集群力、成熟度和国际化能力等五个维度。根据对中国大陆29个省市区的区域企业自生能力进行评价,可以将各地区划分为高位调整型、积极赶超型、快速追赶型和双... 区域企业自生能力是区域实体经济发展的基石,其包括区域企业创新力、创业力、集群力、成熟度和国际化能力等五个维度。根据对中国大陆29个省市区的区域企业自生能力进行评价,可以将各地区划分为高位调整型、积极赶超型、快速追赶型和双重拖累型等四种类型,同时,这些地区间企业自生能力指数的差距呈现出一种不完全的收敛态势。实证结果表明,区域基期的企业自生能力指数对该区域下一期的经济发展水平具有显著的解释力和影响力。因此,优质实体经济项目源培育应成为发展政策的主要内容,应用区域企业自生能力指数考核区域经济发展质量可以有效地解决当前中国GDP考核的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发展 区域企业自生能力 评价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和谐发展下的中国制造业区域转移研究:一个全球化视角 被引量:2
5
作者 鹿朋 王泽强 《当代经济管理》 2008年第6期42-45,共4页
由中国工业化进程来看,制造业区域转移是实现中国地区间经济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文章在借助改进梯度系数分析中国区域间制造业发展基础上,指出了中国制造业区域间产业转移的路径和存在的问题,并从全球的视角提出了中国目前需要重新寻... 由中国工业化进程来看,制造业区域转移是实现中国地区间经济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文章在借助改进梯度系数分析中国区域间制造业发展基础上,指出了中国制造业区域间产业转移的路径和存在的问题,并从全球的视角提出了中国目前需要重新寻找新的国际产业转移动力源,并应对宏观经济政策作出相应调整的观点。同时,国内区域间产业转移需要产业和产业链不同环节转移相结合,在转移过程中政府要加强合作,让市场发挥更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业 产业转移 区域经济 和谐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经济与区域文化和谐发展战略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唐勇 杨忠华 《价格月刊》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51-53,共3页
与文化和谐发展是旅游产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也是将区域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旅游经济优势的有效抓手。必须处理好旅游文化传统与现代、主题鲜明与内容多样、利用与保护的辩证关系,积极发挥旅游综合功能,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与文化和谐发展是旅游产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也是将区域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旅游经济优势的有效抓手。必须处理好旅游文化传统与现代、主题鲜明与内容多样、利用与保护的辩证关系,积极发挥旅游综合功能,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协调共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经济 区域文化 和谐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产业区域走向和谐区域——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理性抉择 被引量:4
7
作者 梁润冰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46-50,共5页
构建和谐区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必经阶段。由于传统效率观的影响、社会资本缺乏、地方博弈和文化冲突,使我国和谐区域建设步履艰难。只有坚持效率与公平并重、注重均衡和创新,同时强化区域公共管理、发展社会资本,培育区... 构建和谐区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必经阶段。由于传统效率观的影响、社会资本缺乏、地方博弈和文化冲突,使我国和谐区域建设步履艰难。只有坚持效率与公平并重、注重均衡和创新,同时强化区域公共管理、发展社会资本,培育区域文化,我国和谐区域建设才能得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区域 社会资本 区域文化 区域经济发展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型期区域经济和谐发展模式选择——从最优货币区理论角度给出的一个基本框架
8
作者 石杰 于鸿君 王志升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0-34,共5页
从最优货币区(OCA)理论的角度,根据划分最优货币区的指标对经济体进行划分,寻找经济区域不协调的根源,按照产权界定理论,进行区域之间联合的财政措施和货币措施,有意识引导资源的定向流动,解决区域经济摩擦。最终从最优货币区理论角度... 从最优货币区(OCA)理论的角度,根据划分最优货币区的指标对经济体进行划分,寻找经济区域不协调的根源,按照产权界定理论,进行区域之间联合的财政措施和货币措施,有意识引导资源的定向流动,解决区域经济摩擦。最终从最优货币区理论角度给出建立区域联合的指导性框架,为转型期区域经济和谐发展理论提供新的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和谐发展 模式选择 最优货币区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向和谐:我党关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主导思想的探讨
9
作者 白艳 杜君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70-172,共3页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集体都非常重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并根据不同时期的实际情况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提出了不同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认真剖析这些发展战略思想,都体现出一个主...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集体都非常重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并根据不同时期的实际情况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提出了不同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认真剖析这些发展战略思想,都体现出一个主导思想,即区域经济最终要走向和谐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发展战略 主导思想 和谐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发展格局下产业转移对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殷静蔚 张明媛 《中南农业科技》 2024年第11期141-144,共4页
利用2008—2022年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借助面板回归计量模型、区位熵、Theil指数等方法,对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转移对东、中、西部地区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影响进行分析,以期得到产业转移对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内在影响机制。结果表明,2... 利用2008—2022年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借助面板回归计量模型、区位熵、Theil指数等方法,对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转移对东、中、西部地区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影响进行分析,以期得到产业转移对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内在影响机制。结果表明,2008—2022年东、中、西部地区产业转移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第二产业由东部地区向中部、西部地区转移,第三产业在东部地区发展势态良好,同时也具备了向中部、西部地区进行产业转移的基本条件,中部地区第三产业的集聚水平不断提升;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在3个不同时期的产业转移和控制变量对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影响有所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转移 区域经济 发展差异 面板回归模型 区位熵 THEIL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经济和谐发展机制的构建——一个山东案例 被引量:4
11
作者 曹莹 贾希亮 《工业技术经济》 2009年第6期62-65,共4页
改革开放30年以来,山东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的增长,但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区域差距不断扩大成为新时期山东各区域间的突出矛盾。鉴于此,统筹区域发展、实现区域共生成为和谐社会构建背景下山东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基于这一理念... 改革开放30年以来,山东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的增长,但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区域差距不断扩大成为新时期山东各区域间的突出矛盾。鉴于此,统筹区域发展、实现区域共生成为和谐社会构建背景下山东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基于这一理念,提出了山东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和谐观,并分析了实现山东区域经济和谐发展的现实基础,最后,基于山东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提出了区域经济和谐发展的构建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和谐 可持续发展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坚持六个结合 促进区域经济与金融和谐发展
12
作者 杨子强 《济南金融》 2007年第1期2-3,共2页
关键词 金融生态环境 和谐发展 区域经济 和谐社会建设 科学发展 现代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经济和谐发展:指标、测定与评价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秋玲 安咏梅 薛玉春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2008年第12期4-7,共4页
作为世界六大城市群之一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是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竞争的战略区域,这一区域经济和谐发展问题,日益引起国内外学者的极大关注。本文基于区域经济和谐发展视角,设计区域经济和谐发展指标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和聚... 作为世界六大城市群之一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是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竞争的战略区域,这一区域经济和谐发展问题,日益引起国内外学者的极大关注。本文基于区域经济和谐发展视角,设计区域经济和谐发展指标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法对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经济和谐发展指数进行测定、分类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城市群 区域经济和谐发展指数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经济和谐发展与政府区域干预政策的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赵放 吴宇晖 《当代经济管理》 2009年第3期48-54,共7页
我国经济在保持高速发展的同时,区域间的经济差距也在逐步加大,由此产生了一系列非和谐的社会经济问题。当前我国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社会发展的主旋律,而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正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突出问题。文章结合西... 我国经济在保持高速发展的同时,区域间的经济差距也在逐步加大,由此产生了一系列非和谐的社会经济问题。当前我国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社会发展的主旋律,而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正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突出问题。文章结合西方发达国家区域经济发展的经验和教训,来研究政府应当采取何种区域干预政策,以促使我国区域经济的和谐发展。并提出有关建议:强化增长极与周边环境关联度的政策意识;制定新增长中心建设与原增长极产业转移的宏观政策;实施政策性诱导为主的政府干预政策;构建"特色增长极"的区域经济策略;制定激励性的区域干预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和谐发展 政府干预 增长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邓小平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论与和谐广东建设 被引量:2
15
作者 冯洁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9-63,共5页
邓小平同志提出的部分先富,到共同富裕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理论,实际上是区域经济学中的非均衡发展逐步向均衡发展推进战略理论深入浅出的描述。这个理论内涵了区域经济差距发展和协调发展的理论问题。在建设和谐广东的实践中,我们要以邓... 邓小平同志提出的部分先富,到共同富裕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理论,实际上是区域经济学中的非均衡发展逐步向均衡发展推进战略理论深入浅出的描述。这个理论内涵了区域经济差距发展和协调发展的理论问题。在建设和谐广东的实践中,我们要以邓小平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论为指导,努力创建“富裕、公平、活力、安康”的和谐广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和谐广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可持续性指数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赖俊明 徐保红 +1 位作者 陈稼瑜 李光勤 《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00-111,共12页
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综合的、全面的城市可持续性指数指标体系,并将"软创新"的理念纳入该指标体系中。基于所构建的中国城市可持续性指数,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提取了影响我国城市可持续性指数的主因子,并对选取的36个城市的... 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综合的、全面的城市可持续性指数指标体系,并将"软创新"的理念纳入该指标体系中。基于所构建的中国城市可持续性指数,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提取了影响我国城市可持续性指数的主因子,并对选取的36个城市的城市可持续性指数采用因子分析法进行评价,以期发现文化创意与科技创新对中国城市可持续性指数提升的重要贡献。研究结果表明,文化创意因素对于提升中国城市可持续性指数至关重要;将文化创意与科技创新有机融合,是提升中国城市可持续性指数最为有效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可持续性指数 区域经济 经济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紧扣主战略 谋划大视野 徐州市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和谐发展
17
作者 段雄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8-20,共3页
徐州位于江苏省西北部,地处苏鲁豫皖四省接壤地区,面积11258平方公里,总人口908万,是江苏省重点规划建设的四个特大城市和三大都市圈核心城市之一,也是新亚欧大陆桥东端第一个腹地城市和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素有"五省通衢"之... 徐州位于江苏省西北部,地处苏鲁豫皖四省接壤地区,面积11258平方公里,总人口908万,是江苏省重点规划建设的四个特大城市和三大都市圈核心城市之一,也是新亚欧大陆桥东端第一个腹地城市和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素有"五省通衢"之称,在全国生产力布局中具有东靠西移、南北对接、双向开放、梯度推移的区位优势.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徐州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率先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加快结构调整,推进改革开放,努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发展.2004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大关,达1095.8亿元,财政收入突破百亿大关,达110.2亿元,经济发展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州市 职业教育 区域经济 和谐发展 教育经费 专业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评价分析 被引量:41
18
作者 李芹芳 钱文君 +2 位作者 陈玮 许晓婷 程晓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56-461,共6页
目前我国各地区间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区域间普遍存在经济发展不均衡现象。以陕西省11个市(区)为例来分析和评价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依据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指标选取的原则,结合陕西省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以11市(区)为评... 目前我国各地区间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区域间普遍存在经济发展不均衡现象。以陕西省11个市(区)为例来分析和评价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依据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指标选取的原则,结合陕西省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以11市(区)为评价单元,科学、合理选取评价指标,并采用特尔菲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建立了陕西省11个市(区)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多指标综合测算法计算各评价单元2003、2005和2007年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综合指数,对各市(区)进行横向、纵向比较和分析研究后,分析经济发展差异存在的原因。最后提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发展 综合指数测算 差异分析 陕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实证研究与R/S分析 被引量:65
19
作者 卢艳 徐建华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2002年第3期60-66,共7页
文章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转变 ,介绍了吉尼系数、区域经济区位熵和HausdorffIn dex的计算方法。采用GDP指标 ,运用吉尼系数和区域经济区位熵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三大地带之间、省区之间的绝对差距和相对差距的变化... 文章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转变 ,介绍了吉尼系数、区域经济区位熵和HausdorffIn dex的计算方法。采用GDP指标 ,运用吉尼系数和区域经济区位熵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三大地带之间、省区之间的绝对差距和相对差距的变化趋势。而且还运用分形理论和R/S方法研究了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收敛性 ,得出的结论如下 :(1)无论从绝对差距还是从相对差距上看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三大地带之间或省区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都在扩大。 (2 ) 1995年所实施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在近期内并没有缩小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 (3)R/S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在未来 2 0年内将继续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S分析 区域经济 发展差距 吉尼系数 区位熵 赫斯特指数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拓宽区域金融合作途径 促进区域经济金融和谐发展
20
作者 马世忠 《济南金融》 2007年第8期2-2,共1页
此次环渤海区域金融合作发展研讨会在青岛召开,我代表青岛市政府对参加本次研讨会的人民银行的各位同志及各位专家表示热烈欢迎,并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
关键词 区域金融 合作途径 和谐发展 经济金融 合作发展 人民银行 环渤海 市政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