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普惠金融、新质生产力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被引量:2
1
作者 申韬 彭江 《农村金融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3-37,共15页
作为数字技术与普惠金融有机结合的产物,数字普惠金融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驱动力,厘清数字普惠金融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机制,可为我国扎实推进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参考。论文选取2011—2023年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深入剖... 作为数字技术与普惠金融有机结合的产物,数字普惠金融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驱动力,厘清数字普惠金融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机制,可为我国扎实推进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参考。论文选取2011—2023年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深入剖析数字普惠金融、新质生产力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显著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而且这一促进效应在我国中西部地区和财政自给率较低地区更加显著。传导机制检验表明,数字普惠金融能够通过培育和壮大新质生产力,间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门槛效应检验显示,当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超过一定阈值时,数字普惠金融的赋能效应更为明显。进一步检验发现,良好的制度环境可以放大数字普惠金融的赋能效应。由此,应该持续促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积极培育和壮大新质生产力,不断优化外部制度环境,为扎实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蓄势赋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数字普惠金融 新质生产力 制度环境 地区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互联网生态、新质生产力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2
作者 赵婉婷 唐国斌 《现代管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11,共9页
工业互联网生态是促进传统区域要素从单一化配置到多元化配置、区域产业从同质化竞争到分工协作的关键因素,对区域经济的要素互补、产业联动、创新扩散具有重要赋能作用。基于2010—2023年30个省级样本数据,借助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中介... 工业互联网生态是促进传统区域要素从单一化配置到多元化配置、区域产业从同质化竞争到分工协作的关键因素,对区域经济的要素互补、产业联动、创新扩散具有重要赋能作用。基于2010—2023年30个省级样本数据,借助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实证考察工业互联网生态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工业互联网生态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正向促进作用,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与内生性检验后仍成立。机制检验结果显示,新质生产力在工业互联网生态影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过程中具有中介作用。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工业互联网生态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就区域差异而言,工业互联网生态对东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就产业结构差异而言,工业互联网生态更能促进产业结构水平较高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由此,提出加速工业互联网生态建设、释放新质生产力发展活力和协同助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建议,以期为利用工业互联网生态技术优势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互联网生态 新质生产力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替代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逻辑与路径 被引量:5
3
作者 魏敏 李易衡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4-141,共8页
深化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解决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问题的重要抓手,是推动全面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动力。立足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总结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理论、历史和实践逻辑,在此基础之上结合... 深化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解决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问题的重要抓手,是推动全面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动力。立足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总结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理论、历史和实践逻辑,在此基础之上结合当前中国式现代化战略背景提出新时代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路径,强调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扩大中央政府统筹范围,保障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模式可行,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实现高质量发展,推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内在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共生机理与共进路径--以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为例 被引量:49
4
作者 张壹帆 陆岷峰 《湖湘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6-49,共14页
在经济全球化和科技快速进步背景下,新质生产力对区域经济协调增长至关重要。新质生产力和区域经济是一种互相促进和共同发展的关系,技术革新作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促进生产要素合理配置,助力区域经济平衡增长。长江三角洲区域(包括江... 在经济全球化和科技快速进步背景下,新质生产力对区域经济协调增长至关重要。新质生产力和区域经济是一种互相促进和共同发展的关系,技术革新作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促进生产要素合理配置,助力区域经济平衡增长。长江三角洲区域(包括江苏、浙江、安徽、上海三省一市)经济一体化是中国现代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2010年5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战略正式作为国家重大战略部署。这一战略部署旨在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区域内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构建面向全球的经济、科技和文化高地。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作为典型案例,其发展成就展示和验证了新质生产力在区域经济体中的应用及其正面影响。从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经验来看,进一步促进新质生产力和区域经济共同发展应从政策激励、生产力流动机制建设、人力资本提升等方面入手,制定新质生产力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长三角一体化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内涵解构与三重逻辑 被引量:4
5
作者 王怡颖 《当代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75-86,共12页
进入新时代以来,党中央实施了一系列致力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国家战略,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呈现出新的内涵特征,实现了区域繁荣和人的繁荣的内在协同、经济总量与经济结构的同步优化、空间中性与空间干预政策的动态均衡、国内市场与国际... 进入新时代以来,党中央实施了一系列致力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国家战略,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呈现出新的内涵特征,实现了区域繁荣和人的繁荣的内在协同、经济总量与经济结构的同步优化、空间中性与空间干预政策的动态均衡、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高效联动,区域经济发展融合性与互动性显著增强。立足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外在特征抽象出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逻辑有利于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区域经济发展。中国区域经济格局实际是党领导下的国家、竞争性地方政府与市场机制三重要素配置主体力量博弈的现实映射,三重路径相互嵌合、互为交织,最终构筑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稳态均衡。新时代下为实现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党中央应积极构建“三位一体”的要素配置体系,以新质生产力培育为基点提升区域内要素配置效率水平,促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内涵 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视域下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机制及路径选择 被引量:5
6
作者 苏维 杨红荃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11,共7页
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对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基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视域,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在特质表现为人才培养对标区域需求、产教融合支持区域创新优化、社会服务促进区域空间开发。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部... 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对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基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视域,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在特质表现为人才培养对标区域需求、产教融合支持区域创新优化、社会服务促进区域空间开发。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部动力机制为职业教育本质属性及功能定位的优化、职业教育多元主体共同利益的实现;外部动力机制为内生增长的知识与人力资本投资、政策优化的整体性科学发展规划、健康发展的协调适应性生态环境。由此,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必须走特色化、开放化及一体化发展之路。要加大职业教育投入、优化教育供需均衡,创建协同共治体系、构建利益协调机制,对标区域产业发展、服务国家区域战略,构筑多元创新生态、打造区域职教品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职业教育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府竞争、市场集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被引量:60
7
作者 罗富政 罗能生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93-107,共15页
地方政府竞争与区域市场集聚是政府与市场层面区际资源配置机制的结果,厘清二者的作用效应对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构建具有重要参考意义.基于理论解释、模型演绎及经验实证,本文分析了地方政府竞争与区域市场集聚对区域经济协调... 地方政府竞争与区域市场集聚是政府与市场层面区际资源配置机制的结果,厘清二者的作用效应对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构建具有重要参考意义.基于理论解释、模型演绎及经验实证,本文分析了地方政府竞争与区域市场集聚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路径及其相互作用效应.研究表明:①适度的地方政府竞争有利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而过度的地方政府竞争不利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②短期效应下,区域市场集聚的极化效应显著,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是负向的;而长期效应下,区域市场集聚的扩散效应显著,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是正向的.③区域市场集聚的负向效应强化了地方政府竞争的正向效应,而区域市场集聚的正向效应加剧了地方政府竞争的负向效应.④地方政府竞争的正向效应削弱了区域市场集聚的正向效应,而地方政府竞争的负向效应强化了区域市场集聚的正向效应.本文的政策落脚点在于,利用政府调控与市场机制的互补作用,构建"市场机制主导、政府调控引导"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政府竞争 区域市场集聚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集聚、城市人口规模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基于我国12个城市群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3
8
作者 张凤超 黎欣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56-166,207,208,共13页
我国城市群产业与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距,整体看来,专业化集聚不利于经济增长,多样化集聚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尚未产生。随着城市人口规模扩大,集聚经济效应被抑制。北部湾城市群与辽中南城市群专业化集聚仍具发展空间,辽中南城市群与... 我国城市群产业与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距,整体看来,专业化集聚不利于经济增长,多样化集聚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尚未产生。随着城市人口规模扩大,集聚经济效应被抑制。北部湾城市群与辽中南城市群专业化集聚仍具发展空间,辽中南城市群与长三角城市群多样化集聚产生经济效应。专业化集聚适合于“小而精”的城市发展;多样化集聚适合于“大而全”的城市发展,不过前提条件是多样化集聚的经济外部性已产生。长三角城市群与珠三角城市群,产业发展潜力受限,人口规模的扩大有利于发挥产业集聚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在集聚中走向平衡”是真正达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化集聚 多样化集聚 城市群 城市人口规模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NP-ER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的测度 被引量:7
9
作者 左振宇 叶春华 +1 位作者 何建敏 庄亚明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23-126,共4页
文章构建了基于ANP-ER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测度模型。并利用宁波市相关数据,基于该模型对宁波市域经济发展的增长、依附、竞争与和谐四维度间的协调性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文章构建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测度模型是有效可行... 文章构建了基于ANP-ER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测度模型。并利用宁波市相关数据,基于该模型对宁波市域经济发展的增长、依附、竞争与和谐四维度间的协调性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文章构建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测度模型是有效可行的,为衡量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提供选择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证据理论 网络层次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张志元 董彦岭 +2 位作者 刘清春 渠涛 蒲业潇 《经济与管理评论》 2012年第5期141-145,共5页
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对于促进山东省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山东省区域经济发展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平衡、不协调问题,主要体现在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显著、区域经济一体化水平较低以及区域经济增长"落后快进&... 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对于促进山东省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山东省区域经济发展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平衡、不协调问题,主要体现在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显著、区域经济一体化水平较低以及区域经济增长"落后快进"格局尚未形成等方面。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基础差异、改革开放后的政策落差以及人力资本等内生增长要素的差异等。推动山东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发挥重点区域带动和示范作用,推进基础设施一体化,强化功能分区和完善帮扶机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区域经济一体化 区域发展差距 主题功能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财税政策选择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被引量:19
11
作者 丁芸 张昕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1-26,共6页
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要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发展基础和潜力,按照发挥比较优势、加强薄弱环节、享受均等化基本公共服务的要求,逐步形成主体功能定位清晰,东中西良性互动,公共服务和人民生活水平差距趋向缩小的区... 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要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发展基础和潜力,按照发挥比较优势、加强薄弱环节、享受均等化基本公共服务的要求,逐步形成主体功能定位清晰,东中西良性互动,公共服务和人民生活水平差距趋向缩小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目前,我国社会处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转换、经济体制转轨的关键时刻,区域经济关系着微观经济与宏观经济的健康发展,缩小区域发展的差距、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是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实现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对于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财税政策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区域协调发展 社会全面进步 “十一五”规划 环境承载能力 产业结构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中心城市网络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驱动效应——以长江经济带为例 被引量:66
12
作者 丁如曦 刘梅 李东坤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93-105,共13页
本文从集聚外部性和网络外部性相结合的视角探讨多中心城市网络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驱动影响,并以长江经济带这一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板块的典型区域为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全域城市网络多中心程度与其经济协调发展水平... 本文从集聚外部性和网络外部性相结合的视角探讨多中心城市网络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驱动影响,并以长江经济带这一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板块的典型区域为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全域城市网络多中心程度与其经济协调发展水平存在正相关关系;在控制人力资本、物质资本等经典生产要素后,非中心城市通过嵌入多中心城市网络过程中相对节点中心度的提升,缩小了其与中心城市人均收入水平的差距并产生正向空间溢出影响,并且整体上通过中小城市获得节点集聚增长效应、中等城市发挥正向溢出效应以及节点中心大城市突破地理近邻的长波辐射效应的叠加互锁来实现;加快区域要素流动集散、促进区域产业竞合协作,是多中心城市网络驱动区域板块融合互动和经济协调发展水平提升的主要作用机制,而地理邻近城市间因节点中心度提升在制造业发展等方面展开的过度竞争,则不利于区域地域功能的整合提升和经济协调发展。因此,在长江经济带等区域范围内应统筹推进中心城市与城市网络建设,培育多中心网络化发展格局,以更加有效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中心 城市网络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长江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选择 被引量:5
13
作者 郭立伟 沈满洪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4-29,共6页
以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点政策领域为产业生态化政策、消费绿色化政策、资源节约化政策、生态经济化政策、生态科技创新政策、生态制度创新政策等,按照符合阶段与适度超前相结合、相对统一与区别对待相结合等原则,提出... 以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点政策领域为产业生态化政策、消费绿色化政策、资源节约化政策、生态经济化政策、生态科技创新政策、生态制度创新政策等,按照符合阶段与适度超前相结合、相对统一与区别对待相结合等原则,提出了提高产业发展的环境准入标准等24条建议实施的重点政策。在专家调查法和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法的基础上,对重点政策做出了政策优先序评价,认为中国现阶段既重要,又紧迫,且有效的重点政策是提高产业发展的环境准入标准,制订产业梯度转移的环境管制政策、综合的政绩考核政策、自然资源产权改革政策、企业清洁生产激励政策,强化绿色消费的宣传政策、政府绿色采购、居民绿色消费鼓励政策、废弃物回收利用政策,开征环境税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专家调查法 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GACH-X作用机制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左振宇 叶春华 庄亚明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6-39,共4页
笔者从区域经济发展的社会、经济、资源与环境子系统的关联性出发,基于增长、依附、竞争、和谐的内在机理,探讨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GACH-X作用机制。基于结构方程模型,利用全国区域经济相关数据,对该机制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增... 笔者从区域经济发展的社会、经济、资源与环境子系统的关联性出发,基于增长、依附、竞争、和谐的内在机理,探讨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GACH-X作用机制。基于结构方程模型,利用全国区域经济相关数据,对该机制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增长、依附、竞争、和谐4个要素均与区域协调发展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作用机制 结构方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综述 被引量:13
15
作者 孙翠兰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7-59,78,共4页
关键词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区域经济发展差距 综述 中国 区域协调发展 国家经济建设 科学发展 改革开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府干预、市场内生型经济扭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被引量:19
16
作者 罗富政 何广航 《财贸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0-42,共13页
在两阶段古诺博弈模型演绎的基础上,基于市场内生型经济扭曲视角,分别实证分析了先发省份与后发省份政府干预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及其中介机制与调节效应。研究发现:市场内生型经济扭曲的加剧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效应是负向的... 在两阶段古诺博弈模型演绎的基础上,基于市场内生型经济扭曲视角,分别实证分析了先发省份与后发省份政府干预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及其中介机制与调节效应。研究发现:市场内生型经济扭曲的加剧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效应是负向的;政府干预对先发省份市场内生型经济扭曲的缓解效应更强,进而形成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正向影响效应;政府干预对后发省份市场内生型经济扭曲的缓解效应更弱,进而形成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负向影响效应;随着市场内生型经济扭曲的加剧,先发省份政府干预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正向效应会随之弱化,后发省份政府干预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负向效应会随之弱化。此外还发现,适度的政府干预与提升市场化程度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干预 市场内生型经济扭曲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教育发展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路径研究——以我国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发展为例 被引量:16
17
作者 张文耀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1-106,共6页
在对我国的高等教育以及区域协调发展水平进行测度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并以西部地区为例,对落后地区高等教育发展与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模型测算。测算结果显示,西部高等教育发展与我国区域经济协... 在对我国的高等教育以及区域协调发展水平进行测度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并以西部地区为例,对落后地区高等教育发展与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模型测算。测算结果显示,西部高等教育发展与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程度之间不存在短期内显著的相关关系,但是存在长期显著的协整关系,这表明,从长期来看,以促进西部高等教育发展提升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水平是一条可行的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后地区 高等教育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究区域经济发展差距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被引量:10
18
作者 张国红 《商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5-27,共3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区域经济得到长足发展,但是,随着改革的推进,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现象日益明显,突出表现为区域发展差距扩大。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客观规律,但如果差距扩大,就会引起经济、社会、民族甚至国家安全等方面的问题,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区域经济得到长足发展,但是,随着改革的推进,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现象日益明显,突出表现为区域发展差距扩大。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客观规律,但如果差距扩大,就会引起经济、社会、民族甚至国家安全等方面的问题,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因此,坚持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地区差别是完全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区域经济 发展差距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地方政府投资体制优化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静 徐晓玲 曾超 《价格月刊》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3-4,共2页
关键词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政府投资体制 体制优化 投资规模膨胀 地方政府 制约因素 投资问题 投资效益 环境约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利益分享机制构建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韩建雨 《管理现代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8-60,共3页
本文从宏观视角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利益分享机制进行了阐释,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利益分享机制的总体框架和具体实施流程,并对构建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利益分享机制的制度保障提出了明确建议。
关键词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利益分享机制 总体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