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9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质量与共享发展视角下数字经济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武赫 周雯琪 《经济问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1-128,F0003,共9页
数字经济作为一种依赖信息交互平台的全新经济形态,其快速发展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了新引擎。作为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在区域层面上的体现,实现区域协调发展不仅需要关注区域内部发展质量的协调,还需重视区域间发展关系的协调。鉴于... 数字经济作为一种依赖信息交互平台的全新经济形态,其快速发展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了新引擎。作为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在区域层面上的体现,实现区域协调发展不仅需要关注区域内部发展质量的协调,还需重视区域间发展关系的协调。鉴于此,基于高质量发展与共享发展双视角,探讨数字经济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选取2013—202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门槛效应模型及空间计量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多维度探究了数字经济对区域协调发展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既能推动区域内发展质量的协调,也能促进区域间发展关系的协调。在门槛效应分析中,数字经济对区域内发展质量协调的影响呈倒“U”型趋势,而对区域间发展关系协调的影响则表现出边际效用递减趋势。此外,数字经济对区域内发展质量协调的正向推动具有空间溢出效应,其不仅推动本区域内部协调发展,还带动周边地区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区域协调发展 发展质量协调 发展关系协调 共享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逻辑、实践创新与优化路径 被引量:3
2
作者 杨毅 许晨杨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1-52,共12页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深入贯彻党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实践途径。成渝地区历经从经济区建设到城市群发展、再到双城经济圈构建的区域协调发展实践进程,基于对跨域治理需求的现实考量,通过调整府际关系、...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深入贯彻党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实践途径。成渝地区历经从经济区建设到城市群发展、再到双城经济圈构建的区域协调发展实践进程,基于对跨域治理需求的现实考量,通过调整府际关系、强化地方政府间合作、构建横向行政协调机制,以突破行政区划限制、促进区域资源优化配置、实现风险共担和利益共享,从而推动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层面的均衡发展。新时代十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在合作领域、协调机制、利益共享、政策执行方面创新制度体系,实践混合共力型的区域协调发展模式。但是未来在区域规划、利益格局、组织协同、资源配置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仍面临诸多阻碍因素,需要从理念重塑、外部支持与内部保障三个维度进行路径优化。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向高质量阶段迈进意义重大,进一步从规划层面、执行层面、效能层面探索制度措施和协作策略,为形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区域发展新格局提供实践经验和路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 区域协调发展 跨域治理 府际关系 协同治理 合作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我国区域经济合作的协调机制构建 被引量:15
3
作者 杨莲 付恒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3-38,共6页
如何构建高效、有序的区域合作协调体系,既是当下区域合作面临的现实难题,也是区域合作理论关注的焦点话题。通过对区域经济合作内涵与理论的梳理和国内外区域经济合作协调机制及先进经验的总结,利用两区域模型,从政府干预区域经济关系... 如何构建高效、有序的区域合作协调体系,既是当下区域合作面临的现实难题,也是区域合作理论关注的焦点话题。通过对区域经济合作内涵与理论的梳理和国内外区域经济合作协调机制及先进经验的总结,利用两区域模型,从政府干预区域经济关系的角度,对区域经济合作协调机制的效应进行科学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我国区域经济合作协调机制的三大内容,即:以区域发展总体规划、利益分享机制、生态补偿机制和组织协调机制为重点的保障机制,以统一的市场体系和有效的评价激励机制为重点的推进机制,以责任明确的行为约束机制、严格的监督机制和有效的仲裁机制为重点的约束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合作 协调机制 效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财税机制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王曙光 樊迪 《会计之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114-118,共5页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世界各国宏观调控经济的重要目标,也是加快我国经济发展和区域发展的重大战略。针对我国目前区域经济发展财税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改进财税分配机制、调整财税权限机制、完善财税扶持机制、规范财税补偿机...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世界各国宏观调控经济的重要目标,也是加快我国经济发展和区域发展的重大战略。针对我国目前区域经济发展财税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改进财税分配机制、调整财税权限机制、完善财税扶持机制、规范财税补偿机制和健全财税评价机制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协调发展 财税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我国区域经济合作中政府间关系的协调 被引量:8
5
作者 张泰城 厉敏萍 《现代经济探讨》 CSSCI 2008年第4期14-17,共4页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区域经济合作,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和主要特征。在我国,区域合作主要是政府推动的。目前,我国区域经济合作存在着诸多问题,因此,必须采取积极措施,协调好区域经济合作中地方政府间关系,促进区域经济的协...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区域经济合作,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和主要特征。在我国,区域合作主要是政府推动的。目前,我国区域经济合作存在着诸多问题,因此,必须采取积极措施,协调好区域经济合作中地方政府间关系,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 政府间关系 协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区域协调机制的四种类型——基于府际关系视角的分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寇大伟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9-103,共5页
文章从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以及在区域协调中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这两个维度,把区域协调机制分为四种典型类型,即中央政府主导型的区域协调机制—以京津冀为例、省内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型的区域协调机制-以广东省... 文章从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以及在区域协调中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这两个维度,把区域协调机制分为四种典型类型,即中央政府主导型的区域协调机制—以京津冀为例、省内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型的区域协调机制-以广东省为例、省际市场主导-地方参与型的区域协调机制—以长三角为例、省际地级市间政府主导型的区域协调机制—以黄河金三角为例。四种区域不同的经济、地理位置、文化等情况,决定了其内部不同行政区间以及与中央政府间具有不同的府际关系,从而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协调机制。同时文章试图通过从府际关系的视角对区域协调机制的四种典型类型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为我国其他区域的协调发展在理论上与实践上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协调 协调机制 区域创新 区域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GACH-X作用机制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左振宇 叶春华 庄亚明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6-39,共4页
笔者从区域经济发展的社会、经济、资源与环境子系统的关联性出发,基于增长、依附、竞争、和谐的内在机理,探讨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GACH-X作用机制。基于结构方程模型,利用全国区域经济相关数据,对该机制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增... 笔者从区域经济发展的社会、经济、资源与环境子系统的关联性出发,基于增长、依附、竞争、和谐的内在机理,探讨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GACH-X作用机制。基于结构方程模型,利用全国区域经济相关数据,对该机制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增长、依附、竞争、和谐4个要素均与区域协调发展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作用机制 结构方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共同发展的协调机制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李海宗 肖文芳 《职业技术教育》 2008年第19期31-34,共4页
浙江省高等职业教育可从建立体系合理化机制、质量保障机制和政府作用机制三方面实现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首先,要通过高职院校的合理布局、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合理化、高职院校创新办学模式、教师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实现高等职业教... 浙江省高等职业教育可从建立体系合理化机制、质量保障机制和政府作用机制三方面实现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首先,要通过高职院校的合理布局、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合理化、高职院校创新办学模式、教师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的合理化。其次,分别以学校为单位和中介机构为纽带,构建高等职业教育内部和外部质量保障机制。第三,通过政府引导和监控充分发挥政府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 区域经济 协调机制 浙江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区域经济差异空间协调机制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章奇 殷醒民 《现代管理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14,共3页
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转变过程中,中国在实现经济飞速增长的同时,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也不断扩大,不仅影响了国家整体经济增长效率,还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文章基于多个省市2000年-2014年的面板数据,从资源、劳动、资本三个... 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转变过程中,中国在实现经济飞速增长的同时,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也不断扩大,不仅影响了国家整体经济增长效率,还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文章基于多个省市2000年-2014年的面板数据,从资源、劳动、资本三个生产要素出发,分析了我国区域经济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及其对策,并提出顺利实现区域经济的空间协调发展的关键在于针对不同的区域,实施差异化的经济发展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差异化 协调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三角经济圈地方利益冲突协调机制研究:基于政府间关系的分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汪伟全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36-38,共3页
有效协调好地方利益冲突是区域经济圈健康发展的前提与基础。从政府间关系的角度出发的协调机制,有基于横向政府间关系基础上的行政契约型方案和基于纵向政府间关系基础上的行政约束型方案。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这两种类型的协调机制... 有效协调好地方利益冲突是区域经济圈健康发展的前提与基础。从政府间关系的角度出发的协调机制,有基于横向政府间关系基础上的行政契约型方案和基于纵向政府间关系基础上的行政约束型方案。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这两种类型的协调机制其治理绩效并不理想,亟需发挥市场这一"看不见的手"来主导利益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利益冲突 利益协调 政府间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构建川渝黔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长效机制 被引量:3
11
作者 曾礼 崔如波 《重庆社会科学》 2005年第9期118-120,共3页
随着中国“区域经济时代”的到来,构建川渝黔“西三角”经济圈,促进川渝黔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共同繁荣,已成为川渝黔三省市“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构建川渝黔“西三角”经济圈,必须遵循“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市场主导... 随着中国“区域经济时代”的到来,构建川渝黔“西三角”经济圈,促进川渝黔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共同繁荣,已成为川渝黔三省市“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构建川渝黔“西三角”经济圈,必须遵循“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市场主导、政府协调、有序竞争、和谐发展”的原则,着力构建川渝黔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长效机制,从而促进川渝黔三省市经济社会在资源共享、产业合作、市场互动的基础上,协调发展,共同繁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渝黔 区域经济 协调发展 长效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业影响下的区域经济差异协调机制与基本路径——以西部地区为例 被引量:6
12
作者 赵雅萍 吴丰林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4-10,105,共8页
在总结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一般路径与机制的基础上,借鉴区域旅游流理论,提出了旅游业协调区域经济差异的三种机制,即赶超机制——基于区内旅游的区域自我发展能力的培养机制;帮扶机制——基于区际旅游的先行区域的拉动机制;协同机制—... 在总结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一般路径与机制的基础上,借鉴区域旅游流理论,提出了旅游业协调区域经济差异的三种机制,即赶超机制——基于区内旅游的区域自我发展能力的培养机制;帮扶机制——基于区际旅游的先行区域的拉动机制;协同机制——基于区内和区际旅游共同发展的互动机制。根据上述协调机制,以及政府和市场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协调互补作用,尝试构建了旅游业协调区域经济差异的基本路径;进而针对当前西部地区旅游业与区域经济的发展现状,就基于旅游业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模式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业 区域经济差异 区域旅游流 协调机制 基本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利益分享机制构建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韩建雨 《管理现代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8-60,共3页
本文从宏观视角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利益分享机制进行了阐释,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利益分享机制的总体框架和具体实施流程,并对构建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利益分享机制的制度保障提出了明确建议。
关键词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利益分享机制 总体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性产业结构演进与协调机制:以北部湾经济区为例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中昭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47-54,共8页
对北部湾经济区周边省区34个产业特点和变动规律的研究表明,广西与广东在34个产业中有11个产业具有较强协调性,其次是福建、云南;广西和海南相互间的协调性较差。北部湾经济区应利用自身资源和优势对产业进行空间上的错位发展;充分发挥... 对北部湾经济区周边省区34个产业特点和变动规律的研究表明,广西与广东在34个产业中有11个产业具有较强协调性,其次是福建、云南;广西和海南相互间的协调性较差。北部湾经济区应利用自身资源和优势对产业进行空间上的错位发展;充分发挥产业结构的差异与互补性的有利条件;主动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积极培育私人企业为主体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成立区域权威机构,实现地区产业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部湾经济 区域性产业结构 高度化 协调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约束下要素集聚对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生机制及协调路径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国卿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84-186,共3页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要素集聚已经成为一种经济发展趋势。要素流动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特征,而要素集聚是继世界经济中心外围结构、产业的垂直分工和水平分工后形成的新的历史阶段。随着绿色经济的观念深入人心,环境要素逐渐被纳入到经...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要素集聚已经成为一种经济发展趋势。要素流动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特征,而要素集聚是继世界经济中心外围结构、产业的垂直分工和水平分工后形成的新的历史阶段。随着绿色经济的观念深入人心,环境要素逐渐被纳入到经济发展中去,要素聚集逐渐成为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探讨了环境约束下区域经济发展与要素集聚的关系,并详细阐述了要素集聚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生机制。在结合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要素集聚对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协调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要素集聚 区域经济 可持续发展 内生机制 协调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三角区域经济统筹发展的规划思路、有限目标及协调机制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昉 《现代经济探讨》 2005年第6期21-23,48,共4页
本文以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区域规划的国家战略为背景,对于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统筹发展的规划思想、规划目标以及区域经济统筹发展的协调机制进行了分析讨论。本文认为制定和实施长三角的区域规划,必须在充分尊重市场经济规律的基础上,... 本文以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区域规划的国家战略为背景,对于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统筹发展的规划思想、规划目标以及区域经济统筹发展的协调机制进行了分析讨论。本文认为制定和实施长三角的区域规划,必须在充分尊重市场经济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利益协调机制来发挥区域规划的效应,区域规划应充分反映区域内各利益主体的权利和区域的公共利益并且谋求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区域规划所追求的应该是有限目标和弹性目标,长三角区域经济联动协调机制应该在这一框架前提下不断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地区 区域经济 中国 统筹发展 协调机制 区域规划思路 有限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西部经济关系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靖学青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45-48,共4页
改革开放前 30年内地和西部地区的重点建设重视了区域平衡发展但损失了经济效率 ;改革开放后 2 0年东部沿海地区的重点发展重视了经济效率但损失了区域平衡 ,这两个时期都没有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2 0世纪末开始施行的西部大开发揭... 改革开放前 30年内地和西部地区的重点建设重视了区域平衡发展但损失了经济效率 ;改革开放后 2 0年东部沿海地区的重点发展重视了经济效率但损失了区域平衡 ,这两个时期都没有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2 0世纪末开始施行的西部大开发揭开了西部地区再一次重点建设的序幕。这次区域发展战略重点的转移客观上要求东西部地区经济协调发展 ,从经济体制、经济实力和国内外环境来看 ,也基本上具备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条件。但从西部大开发实施情况来看 ,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步伐仍需进一步加快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西部经济 区域经济 经济关系 协调发展 中国 区域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三角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机制研究
18
作者 陈颖 《宁夏农林科技》 2012年第8期69-70,73,共3页
随着《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的出台,长三角地区进入了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区域内2省1市如何协调彼此间利益冲突和竞争,整合各自资源以谋求共同发展成为了当前长三角区域经济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基于此,文章首先介绍了长三角区... 随着《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的出台,长三角地区进入了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区域内2省1市如何协调彼此间利益冲突和竞争,整合各自资源以谋求共同发展成为了当前长三角区域经济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基于此,文章首先介绍了长三角区域协调发展的现状,继而分析了当前长三角区域合作的困境及成因,最后提出了构建长三角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机制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 区域经济 协调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过渡区域经济运行协调和发展机制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谢冰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37-41,共5页
过渡区域由于其共同利益的非均衡性而使协调机制本身存在较大缺陷 ,因此 ,在调整过渡区域经济协调方式时必须在遵循发展、互利和协商、自主和平等的原则基础上作好以下几方面的制度安排 :( 1)以市场为基础构建经济协作区 ;( 2 )充分发... 过渡区域由于其共同利益的非均衡性而使协调机制本身存在较大缺陷 ,因此 ,在调整过渡区域经济协调方式时必须在遵循发展、互利和协商、自主和平等的原则基础上作好以下几方面的制度安排 :( 1)以市场为基础构建经济协作区 ;( 2 )充分发挥过渡区域优势 ,建立和完善发展极 ,形成纵横交错的产业带网络 ;( 3 )建立和完善过渡区域市场 ,推动过渡区域经济的发展 ;( 4 )建立新型的区际利益协调机制 ,充分发挥过渡区域经济运行协调机制的作用。区域经济增长和发展一般可看成是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因此 ,必须积极推动资本、劳动力、信息与技术等要素在区域内的合理流动 ,促进过渡区域的经济增长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渡区域 经济协作 产业网络 利益协调 发展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物流与区域经济协调互动机制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玉玲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30-131,共2页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信息时代已经悄然到来,越来越多的人钟情于网络交易,电子商务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兴盛。而这种新兴的网络交易方式不仅改变了我国的传统购物模式,还对我国物流业的发展产生了极...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信息时代已经悄然到来,越来越多的人钟情于网络交易,电子商务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兴盛。而这种新兴的网络交易方式不仅改变了我国的传统购物模式,还对我国物流业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电子商务和物流行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农村物流在这个时候也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立足于农村物流的角度,通过对区域经济和农村物流的协调进行研究,分析出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物流 区域经济 协调互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