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国博弈、次区域权力竞争与中南半岛次区域合作——以泰国、越南为案例 被引量:6
1
作者 王震 《太平洋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6-39,共14页
全球治理的区域转向、大国竞争的区域化及中国推进区域合作的需求等现实问题折射出深入研究区域的必要性。本文以泰国、越南竞争为主线,勾勒了中南半岛地区有别于域外大国竞争的次区域合作竞争景象,阐释了泰国、越南在次区域合作维度竞... 全球治理的区域转向、大国竞争的区域化及中国推进区域合作的需求等现实问题折射出深入研究区域的必要性。本文以泰国、越南竞争为主线,勾勒了中南半岛地区有别于域外大国竞争的次区域合作竞争景象,阐释了泰国、越南在次区域合作维度竞争的机制和表征。次区域强国的自身定位与国内发展利益差异是推动泰、越两国次区域合作竞争的核心变量,而大国博弈的加剧进一步强化了两国在机制层面的竞争关系。文章以三河流域机制与柬老越三角、湄公河委员会以及沙耶武里大坝为案例,验证了提出的竞争框架。泰国、越南的竞争反映了域内国家在次区域合作维度的角色差异,折射出次区域合作层次互动的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国 越南 中南半岛 区域合作竞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旅游合作—竞争网络演化建模与仿真 被引量:1
2
作者 唐宇凌 廖进中 张连明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230-1236,共7页
基于旅游目的地和旅游者二类节点的区域旅游合作—竞争网络二分图,构建了一个基于吸引优先连接的区域旅游合作—竞争网络演化模型,用于描述各旅游目的地累积接待旅游者人数增长演化过程。以中国入境旅游系统2005~2009年数据为例,采用S... 基于旅游目的地和旅游者二类节点的区域旅游合作—竞争网络二分图,构建了一个基于吸引优先连接的区域旅游合作—竞争网络演化模型,用于描述各旅游目的地累积接待旅游者人数增长演化过程。以中国入境旅游系统2005~2009年数据为例,采用SPSS软件对演化模型的仿真理论值和实际值进行回归分析,探索该模型的正确性。由于F=1.005×104>F1,29(0.05)=4.18,因而从统计意义上验证吸引优先连接是该网络的关键演化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网络 区域旅游合作-竞争网络 吸引优先连接 中国入境旅游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竞争性区域合作机制背景下的中国-印尼战略合作 被引量:3
3
作者 高鹏 杨双曲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10-127,共18页
美国主导的竞争性区域贸易合作机制,不仅在事实上把中国排除在东亚新贸易规则谈判之外,给中国在东亚地区的经贸关系带来不利影响,同时也给东盟内大国印尼的对外经贸带来负面影响,且极大冲击了东亚区域合作中的东盟中心性。这给中国与印... 美国主导的竞争性区域贸易合作机制,不仅在事实上把中国排除在东亚新贸易规则谈判之外,给中国在东亚地区的经贸关系带来不利影响,同时也给东盟内大国印尼的对外经贸带来负面影响,且极大冲击了东亚区域合作中的东盟中心性。这给中国与印尼深化战略合作,共同应对该机制给中国和印尼两国乃至东盟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提供了机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竞争区域合作机制 中国 印尼 战略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TO与CEPA框架下粤港澳信息产业的区域竞争与协调 被引量:2
4
作者 郑英隆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3期35-40,共6页
全球一体化下的中国区域信息产业竞争与合作 ,尤其要注意解决好区际、国际竞争下的协作和多样化合作中的自我成长问题。加入WTO后内地与香港澳门地区的信息产业竞争和合作须遵守WTO有关信息产业的协议规定和有关承诺的内容 ,协议的实质... 全球一体化下的中国区域信息产业竞争与合作 ,尤其要注意解决好区际、国际竞争下的协作和多样化合作中的自我成长问题。加入WTO后内地与香港澳门地区的信息产业竞争和合作须遵守WTO有关信息产业的协议规定和有关承诺的内容 ,协议的实质是要在坚守一定的原则下加快市场开放 ,是以协议所规定的权利与责任义务对等的机制关系促进竞争与合作。有关内地与香港澳门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的协议已经签署 ,对全球信息产业一体化下粤港澳信息产业合作与竞争力提高要作战略性分析与思考 ,包括在信息基础产业、信息产业组织、信息产业结构、产业信息技术进步等方面。要特别强调的是 ,实施CEPA ,重要的不是即期的“吹糠见米”效果 ,而是以此为契机构筑内地与港澳、粤港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产业 区域竞争合作 粤港澳地区 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冷战时代日本的湄公河次区域政策演进及总体特征
5
作者 孙传玲 《南洋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6-70,共15页
湄公河次区域是后冷战时代日本在东南亚地缘战略布局的新着力地带。自冷战结束以来,日本积极主导和参与湄公河次区域的合作机制,先后倡导建立了“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GMS)、“印度支那综合开发论坛”(FCDI)、“印度支那产业合作... 湄公河次区域是后冷战时代日本在东南亚地缘战略布局的新着力地带。自冷战结束以来,日本积极主导和参与湄公河次区域的合作机制,先后倡导建立了“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GMS)、“印度支那综合开发论坛”(FCDI)、“印度支那产业合作工作组”、“日本—印支三国”首脑会议、“日本—湄公河”首脑会议等合作机制,广泛开展在次区域的各项合作,一度成为次区域最大的援助国和投资国,获得了较大的地区影响力和话语权。日湄合作本质上是日本实施其地区政策构想的重要内容,也是日本试图确立其政治大国身份的战略手段。在后冷战时代日本的地区秩序构想中,无论是“扩大的东亚”(小泉内阁)还是“东亚共同体”(鸠山内阁)抑或是“印太构想”(安倍内阁),都有着重视湄公河次区域的政策连贯性。在制定和实施具体政策时,日本根据国际及地区形势变化、日美同盟状态及美国对外战略、中日间实力对比程度等进行阶段性调整,以保证其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湄公河次区域 日湄合作 区域合作竞争 地区秩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三角都市圈城市空间经济关系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贾德铮 高汝熹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79-85,共7页
本文以长三角都市圈为例,使用1981—2010年长三角16个城市的GDP数据,分别构建了协整模型和误差修正模型,考察长三角都市圈城市间的空间关系。结论认为,长三角都市圈城市间存在较强的空间竞争合作关系,形成"两线两圈"式的空间... 本文以长三角都市圈为例,使用1981—2010年长三角16个城市的GDP数据,分别构建了协整模型和误差修正模型,考察长三角都市圈城市间的空间关系。结论认为,长三角都市圈城市间存在较强的空间竞争合作关系,形成"两线两圈"式的空间效应体系;此外,上海在区域内的影响力不足,与周边城市的竞争效应多于合作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都市圈 城市空间效应 区域竞争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