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区域密度函数的区域空间结构与增长模式研究——以京津冀都市圈为例 被引量:23
1
作者 孙铁山 李国平 卢明华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00-507,共8页
区域密度函数是分析区域空间结构及其变动趋势的有效工具,但其在实证研究中的应用尚比较少见。现有研究大多使用单中心密度函数,研究局限于单中心城市区域。探讨了适用于多中心城市区域的区域密度函数的形式,并进一步将其应用于对京津... 区域密度函数是分析区域空间结构及其变动趋势的有效工具,但其在实证研究中的应用尚比较少见。现有研究大多使用单中心密度函数,研究局限于单中心城市区域。探讨了适用于多中心城市区域的区域密度函数的形式,并进一步将其应用于对京津冀都市圈空间结构特征及区域增长模式的分析。使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分析区域人口密度分布发现,京津冀都市圈具有多中心空间结构特征。分别应用单中心和多中心区域密度函数分析京津冀都市圈空间结构与增长模式,单中心密度函数的分析显示京津冀都市圈的主要中心城市尚处于向心集聚的发展阶段,而多中心密度函数的分析则显示京津冀都市圈呈现集聚与扩散并存的空间发展趋势,并且不同层次的中心城市表现出三种不同的增长模式,分别为去中心化扩散、中心增长型扩散和向心集聚。由于多中心区域密度函数综合考虑多个中心对区域人口密度分布的影响,因此能更准确地反映京津冀都市圈人口密度分布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空间结构 区域增长模式 区域密度函数 京津冀都市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空间结构模式的发生学解释——区域双核结构模式理论地位的判别 被引量:25
2
作者 陆玉麒 董平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035-1042,共8页
从发生学角度试图证明,区域空间结构模型由区位论、双核论、海港论3大理论所组成,分别基于内生型、过渡型、外源型的区域发展背景。具体而言,均质平原是上述3个理论共同的假设条件,其实也是所有区域空间结构模型提炼的必要条件,但充分... 从发生学角度试图证明,区域空间结构模型由区位论、双核论、海港论3大理论所组成,分别基于内生型、过渡型、外源型的区域发展背景。具体而言,均质平原是上述3个理论共同的假设条件,其实也是所有区域空间结构模型提炼的必要条件,但充分条件则各不相同。区域发展过程的不同,衍生出不同的区域空间结构形态及相应的区域空间结构模型。由此,至少从发生学角度而言,这3个理论模型构成了区域空间结构模型的基本理论体系框架。区域双核结构模式的理论地位也得以科学地确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空间结构模式 区位论 双核论 海港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铁时代区域空间结构重构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方大春 孙明月 《当代经济管理》 CSSCI 2014年第2期63-66,共4页
高铁可以大大缩短空间距离,用时间去消灭空间。以四纵四横为主骨架的高速铁路网引领中国全面进入高铁时代,正在打破中国区域空间格局。高铁沿线城市从区域中心城市转变节点城市;资源要素从区域中心集聚转向高铁沿线集聚;区域空间结构从&... 高铁可以大大缩短空间距离,用时间去消灭空间。以四纵四横为主骨架的高速铁路网引领中国全面进入高铁时代,正在打破中国区域空间格局。高铁沿线城市从区域中心城市转变节点城市;资源要素从区域中心集聚转向高铁沿线集聚;区域空间结构从"非均衡单中心"向"均衡化多中心"格局转变;快速交通体系通过对时空的压缩正逐步改变传统的空间关系,区域空间不再是地方空间而是流动空间。高速铁路改变区域空间结构,推动资源要素区域内重新配置,高速铁路是一把"双刃剑"。高铁时代,区域发展需要找好自己的位置,发挥自身优势,形成一个错位竞争的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区域空间结构 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人文地理学区域空间结构研究的主要领域及展望 被引量:19
4
作者 刘建国 张妍 黄杏灵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74-885,共12页
以中国地理学界权威期刊的区域空间结构研究文献为样本,通过对文章数量、研究关键词、研究团队以及科研机构与地区分布的分析,总结中国区域空间结构研究的总体特征。发现:中国区域空间结构研究领域发表的期刊文章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中... 以中国地理学界权威期刊的区域空间结构研究文献为样本,通过对文章数量、研究关键词、研究团队以及科研机构与地区分布的分析,总结中国区域空间结构研究的总体特征。发现:中国区域空间结构研究领域发表的期刊文章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中国区域空间结构研究的问题和内容主要包括城镇化过程、城市空间结构、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变、区域空间结构演化动力机制等方面;研究方法包括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空间计量分析方法、3S技术、模型等。随着学者们对区域空间结构演化过程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研究手段也日趋多样化、复杂化。在对中国区域空间结构主要相关成果进行梳理和总结的基础上,提出:1未来中国区域空间结构的重点发展方向应当集中于拓展全球化视野、加强理论创新;2注重微观尺度研究领域的开拓,重点研究微观尺度空间发展的过程规律、类型与模式、动力机制;3研究范式与研究方法多元化,形成以地理学为主导的多学科相互渗透和融合的综合集成研究;4加强区域空间结构优化的政策体系研究,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及提升服务社会需求的决策支持能力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空间结构 人文地理学 中国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空间结构演化的动力机制及影响路径探讨 被引量:8
5
作者 刘勇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0-64,共5页
规模报酬递增是影响区域空间结构演化的动力。规模报酬递增主要通过分工和专业化以及集聚和扩散两条路径影响区域空间结构演化。分工和专业化通过影响区域内城市空间结构演化、乘数效应以及促进要素流动和网络化空间组织影响空间结构。... 规模报酬递增是影响区域空间结构演化的动力。规模报酬递增主要通过分工和专业化以及集聚和扩散两条路径影响区域空间结构演化。分工和专业化通过影响区域内城市空间结构演化、乘数效应以及促进要素流动和网络化空间组织影响空间结构。对集聚经济效益的追求则构成了区域空间结构演化的内在动力,在城市化早期主要表现为大区域的扩散和微观区域的集中,而在城市化晚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空间结构演化 动力机制 路径 规模报酬递增 分工与专业化 集聚与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时代城乡互动与区域空间结构演进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刘玉 《现代城市研究》 2003年第1期33-36,共4页
经济和人口的空间分布动态变化在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特征,信息时代空间集聚与扩散引发新型城乡交互模式,网络社会改变了传统城镇体系等级概念,区域空间结构由核心边缘型向网络式发展。本文初步探讨在这种新形势下城市的集聚与扩散,乡... 经济和人口的空间分布动态变化在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特征,信息时代空间集聚与扩散引发新型城乡交互模式,网络社会改变了传统城镇体系等级概念,区域空间结构由核心边缘型向网络式发展。本文初步探讨在这种新形势下城市的集聚与扩散,乡村的转化与发展,区域空间结构形态的演化趋势及其优化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时代 城乡互动 区域空间结构 空间集聚 人口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内生发展下的区域空间结构演进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岱霞 陈玉娟 高军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3-82,共10页
浙江路径具有典型的内生发展性,在当前转型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以浙江省为研究对象,研究内生发展下区域空间结构问题,对实现地区的长效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从内生发展的角度入手,以县级单元的统计数据为基础,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分阶段详细... 浙江路径具有典型的内生发展性,在当前转型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以浙江省为研究对象,研究内生发展下区域空间结构问题,对实现地区的长效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从内生发展的角度入手,以县级单元的统计数据为基础,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分阶段详细解析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内生发展下的区域空间结构的组织、演化特征以及区域空间结构演进的作用机制.区域空间结构的组织及演化特征用地均生产总值的指标分析,空间作用机制的分析通过民营企业作用力和地方政府作用力的指标加以解释和深化.最后通过对不同发展阶段间的横向分析和纵向对比,总结并提出差异化的内生经济发展路径和空间结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发展 浙江省 区域空间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空间结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新视野 被引量:7
8
作者 王明露 王世忠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5期20-27,共8页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要课题,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必然要求。义务教育是特定区域空间结构的组成部分,区域空间结构的不断演变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得以可能。义务教育区域空间结构均衡的...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要课题,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必然要求。义务教育是特定区域空间结构的组成部分,区域空间结构的不断演变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得以可能。义务教育区域空间结构均衡的发展趋势是显性均衡和隐性均衡的统一,是要实现义务教育在特定区域空间结构中的相对位置、空间分布和空间组合形式的优化整合。义务教育区域空间结构要素的分解与重构是实现均衡发展的前提条件,其实质是破解义务教育区域空间结构的结构惯性。要实现义务教育均衡的区域空间结构优化,应该引导每一所薄弱学校办出特色,保障农村学校的交流话语权,构建城乡教育共同体,促进义务教育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务教育 均衡发展 区域空间结构 薄弱学校 城乡教育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空间结构理论回顾及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变规律 被引量:14
9
作者 耿明斋 《企业活力》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6-20,共5页
一、现代空间结构理论回顾 有关区域空间结构的研究源于区位论,区位论也可以看成为现代空间结构理论的微观部分,经过发展,逐渐形成了现代空间结构理论.
关键词 空间结构理论 区域空间结构 现代 演变规律 区位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地方政府合作与区域空间结构的协同演化——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例 被引量:8
10
作者 郑春勇 《广东商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11,共8页
地方政府合作与区域空间结构存在协同演化关系。地方政府合作通过影响区域空间布局、地域分工专业化和区域空间整合来影响区域空间结构,区域空间结构通过影响合作共识、合作范围、合作领域以及合作机制来影响地方政府合作。根据二者的... 地方政府合作与区域空间结构存在协同演化关系。地方政府合作通过影响区域空间布局、地域分工专业化和区域空间整合来影响区域空间结构,区域空间结构通过影响合作共识、合作范围、合作领域以及合作机制来影响地方政府合作。根据二者的相互作用机理,实现地方政府合作与区域空间结构的动态协同演化,需要不断改善府际关系。对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的实证分析印证了这一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政府合作 区域空间结构 协同演化 珠江三角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化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段七零 《现代经济探讨》 2007年第11期57-61,共5页
区域差异是区域发展过程中普遍出现的问题,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化是缩小区域差异、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而交通格局变化与区域发展战略调整是推动区域空间结构演化的主导力量。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两个主导力量的不断变化,江苏省区域... 区域差异是区域发展过程中普遍出现的问题,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化是缩小区域差异、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而交通格局变化与区域发展战略调整是推动区域空间结构演化的主导力量。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两个主导力量的不断变化,江苏省区域空间结构由细"一"字型到粗"一"字型再到"二"字型结构演化;将来可能形成"工"字型结构,远期还可发展为"Ⅱ"型结构。江苏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化尤其是"工"字型和"Ⅱ"型结构将会推进区域间的产业转移,构建空间成长三角,缩小地区间梯度差,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经济 区域发展战略 区域空间结构演化 区域协调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行业人口的广东省区域空间结构分析
12
作者 王慧艳 陈忠暖 曾荣青 《西北人口》 2007年第4期81-84,共4页
以核心-边缘理论为基础,采用各行业门类人口的统计资料,运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对广东省124个县、市、区的空间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认为第一核心区主要分布在珠江三角洲和大城市的中心区,第二核心区主要分布在第一核心区的周... 以核心-边缘理论为基础,采用各行业门类人口的统计资料,运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对广东省124个县、市、区的空间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认为第一核心区主要分布在珠江三角洲和大城市的中心区,第二核心区主要分布在第一核心区的周围和一些中等城市的中心区,向上过渡区主要分布在珠江三角洲的外围和各中小城市中心,向下过渡区则主要分布在粤北、粤西等地区,资源边疆区分布在广大边远的县级行政区。随后将广东省各区域分为6种类型分析了其区域空间结构形态特征,结果认为广东省的各区域以聚集形结构形态为主,同时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形成了扩散性结构形态,从广东省总体来看,还没有形成均衡性的结构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业人口 广东省 区域空间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经济多极网络空间组织:概念、特征及研究价值
13
作者 覃成林 《区域经济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12,共8页
区域经济多极网络空间组织是一种新的区域经济空间组织。它是多个增长极与空间经济网络通过空间组合、功能互动形成一体互利共生关系而衍生出的一种区域经济空间组织,具有独特性、系统性、空间性、动态性和多样性等特征。开展区域经济... 区域经济多极网络空间组织是一种新的区域经济空间组织。它是多个增长极与空间经济网络通过空间组合、功能互动形成一体互利共生关系而衍生出的一种区域经济空间组织,具有独特性、系统性、空间性、动态性和多样性等特征。开展区域经济多极网络空间组织研究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有望建立原创性的区域经济多极网络空间组织理论,丰富区域经济空间组织理论体系,为解决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构建新发展格局和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思路和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多极网络空间组织 增长极 空间经济网络 区域空间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区域发展的空间结构理论 被引量:18
14
作者 万家佩 涂人猛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1期19-24,共6页
经济区域是社会经济活动空间相互作用而构成的地域综合体。区域的空间结构是指生产力的诸要素在空间中的相互位置、相互关联、相互作用、集聚程度和集聚规模以及地区间的相对平衡关系等。不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区域,由于各要素间的作用... 经济区域是社会经济活动空间相互作用而构成的地域综合体。区域的空间结构是指生产力的诸要素在空间中的相互位置、相互关联、相互作用、集聚程度和集聚规模以及地区间的相对平衡关系等。不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区域,由于各要素间的作用内容、方向及强度的差异而表现出不同的空间结构型式与特征,因而空间结构被人们认作为一个区域发展状态的显示器。目前,组建经济发展的地域空间合理结构问题正日益引起人们的注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中既具有实践性又具有理论意义的研究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结构理论 区域空间结构 区域发展阶段 空间相互作用 区域经济发展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 增长极理论 社会经济活动 地域空间 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区域功能空间结构演变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高迎春 佟连军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81-85,共5页
基于空间重心的地图演示方法,以吉林省为例,采用土地利用数据和经济统计数据,对比区域功能空间重心和经济重心的转移变化轨迹,从空间效率差异视角认识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结果显示:①吉林省区域功能空间差异明显,形成了东部生态、中部... 基于空间重心的地图演示方法,以吉林省为例,采用土地利用数据和经济统计数据,对比区域功能空间重心和经济重心的转移变化轨迹,从空间效率差异视角认识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结果显示:①吉林省区域功能空间差异明显,形成了东部生态、中部社会经济、中西(偏西)部农业的功能空间格局;②1995-2007年,吉林省区域空间结构整体稳定,局部优化调整,耕地保护和城市扩张过程中的矛盾冲突初步缓解,社会经济功能空间重心向中部城市优势区位地带转移;③1995-2007年,吉林省经济重心趋向第二三产业重心,社会经济功能空间重心和经济重心从相反方向分别向中部城市收敛,东西部空间效率趋向平衡;④空间组织应当更加重视对区域发展目标的支撑,吉林省宜进一步稳定既有区域空间格局,继续提高中部城市(群)的经济集聚效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空间结构 功能空间 空间效率 重心法 吉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流通道的空间形成与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演变 被引量:7
16
作者 范月娇 王健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05-110,153,共7页
物流通道是保证物流业服务于区域内外经济流通的命脉和实现一体化物流的重要依托,也是区域经济空间系统的子系统,从承担单一功能的运输服务到综合运输服务,再到一体化的物流服务中,在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演变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基于此... 物流通道是保证物流业服务于区域内外经济流通的命脉和实现一体化物流的重要依托,也是区域经济空间系统的子系统,从承担单一功能的运输服务到综合运输服务,再到一体化的物流服务中,在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演变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基于此,文章在理论层面研究物流通道空间形成过程的基础上,以相关理论为依据,分析了物流通道在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演变中的地位及其作用机制,并总结了物流通道作用于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演变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演变 物流通道空间形成 作用机制 演变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部大开发中甘肃省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演化态势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耀 贾海波 +1 位作者 乔志霞 马宝宝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6-30,共5页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利用甘肃省1999,2005,2013年相关经济数据,借助基尼系数、县域集中指数、区域人均GDP空间分布等研究甘肃省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演化特征。结...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利用甘肃省1999,2005,2013年相关经济数据,借助基尼系数、县域集中指数、区域人均GDP空间分布等研究甘肃省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演化特征。结果表明:自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甘肃省县域人均GDP基尼系数均大于0.4,经济发展差异显著;县域经济增长空间格局呈现集聚态势,主要集中在河西地区和兰州周围地区,已初步形成了以兰州—白银和酒泉—嘉峪关为城市群的双核增长极;县域经济空间格局以贫困县域为主,尤以中南部的陇南、临夏和甘南少数民族州最为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 基尼系数 集聚 扩散 甘肃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旅游空间结构演化模式分析——以江西省为例 被引量:57
18
作者 陈志军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35-41,共7页
任何成功旅游地的发展必定经历起步、发展、相对成熟和优化4个阶段。旅游系统的各大要素在不同发展阶段具有空间上的不同组合,表现为十分丰富的各种形态和结构。基于此,可根据区域旅游系统空间结构理论及区域旅游系统的内部形态结构和... 任何成功旅游地的发展必定经历起步、发展、相对成熟和优化4个阶段。旅游系统的各大要素在不同发展阶段具有空间上的不同组合,表现为十分丰富的各种形态和结构。基于此,可根据区域旅游系统空间结构理论及区域旅游系统的内部形态结构和不同发展阶段的特征,把区域旅游空间结构演化模式分为点状模式、放射模式、凝聚模式和扩展模式4种类型。以江西旅游发展为例,改革开放至今江西省旅游空间结构模式经历了点状、放射和凝聚模式,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旅游客流与交通"瓶颈"矛盾、旅游服务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因此必须优化空间结构的目标、措施和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系统 区域旅游空间结构 演化模式 江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以山东省为例 被引量:4
19
作者 程钰 刘雷 任建兰 《区域经济评论》 2013年第2期48-55,共8页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是经济地理学和区域经济学的研究热点,但当前对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实证研究缺乏对其内涵的准确认识。在对区域经济空间结构内涵界定的基础上,以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相关理论为指导,分析山东省区域经济结构特征,构建区域经...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是经济地理学和区域经济学的研究热点,但当前对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实证研究缺乏对其内涵的准确认识。在对区域经济空间结构内涵界定的基础上,以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相关理论为指导,分析山东省区域经济结构特征,构建区域经济空间分异测度、"中心—外围"均衡性测度、区域经济联系强度指数,得出以下结论:(1)30年来山东省区域经济空间分异呈"均衡→非均衡→均衡"趋势;(2)地市中心城区增长极作用明显,以"集聚型"、"均衡型"地市为主;(3)区域经济板块日渐合理化和高度化。从区位与交通条件、要素禀赋、全球化、区域发展战略和政策等4个视角解析山东省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特征机理。研究对于促进山东省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和实现区域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 结构特征 影响机制 山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内涵解析——以广东省为例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世豪 金丹华 《学习与实践》 2007年第7期22-27,共6页
本文阐述了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概念及区域经济空间结构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关系,明确了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形成条件和形成机制,并对广东省的经济空间结构作了静态分析。
关键词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 区域经济发展 广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