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时变参数模型的中国区域碳排放权价格调控机制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王庆山 李健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1-38,共8页
区域碳排放权价格的差异制约了中国全国性碳市场的建立,亟需寻求价格调控方式。本文通过Phillips and Sul模型分析了北京、深圳、上海等碳排放权价格收敛性,结果显示单纯市场作用无法形成统一价格,进而运用状态空间方法构建时变参变量模... 区域碳排放权价格的差异制约了中国全国性碳市场的建立,亟需寻求价格调控方式。本文通过Phillips and Sul模型分析了北京、深圳、上海等碳排放权价格收敛性,结果显示单纯市场作用无法形成统一价格,进而运用状态空间方法构建时变参变量模型,从能源价格、经济发展和政策制度等角度,分析了碳排放权价格差异的影响因素组成结构,提出了价格调控机制。认为降低焦炭价格、减缓经济发展速度、提升交易市场活跃程度以及加大违约处罚力度,是缩小中国区域碳排放权价格差异,形成统一价格的有效调控方式,为建立和完善中国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体系提供了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放权 价格调控 时变参数模型 中国区域碳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区域碳排放权价格影响因素的研究——基于自适应Lasso方法 被引量:67
2
作者 郭文军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305-310,共6页
中国区域碳排放权交易自2013年正式启动,至今发展仅有近一年的时间,文章以深圳排放权交易所公布的碳配额价格为研究对象,考虑国际碳价、国内外经济状况、国内外能源价格和汇率四个维度共13个影响因素,以自适应Lasso方法进行降维和参数估... 中国区域碳排放权交易自2013年正式启动,至今发展仅有近一年的时间,文章以深圳排放权交易所公布的碳配额价格为研究对象,考虑国际碳价、国内外经济状况、国内外能源价格和汇率四个维度共13个影响因素,以自适应Lasso方法进行降维和参数估计,并与逐步回归作比较。研究发现:国内区域碳价受欧元汇率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国内的石油价格;国内经济和欧洲经济状况对国内区域碳价有正向影响;而国际碳价与国内区域碳价之间的联系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碳市场 配额价格 影响因素 自适应Lasso 逐步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交易市场发展及其制度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63
3
作者 蓝虹 陈雅函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7-67,共11页
碳交易是以碳定价为基础、旨在减少碳排放的市场激励机制。《京都议定书》签署后,碳交易市场制度体系的构建成为发达国家实现碳减排的重要措施。十多年来,国际上以《京都议定书》为基础的全球碳交易市场、以欧盟EU ETS为代表的国家级碳... 碳交易是以碳定价为基础、旨在减少碳排放的市场激励机制。《京都议定书》签署后,碳交易市场制度体系的构建成为发达国家实现碳减排的重要措施。十多年来,国际上以《京都议定书》为基础的全球碳交易市场、以欧盟EU ETS为代表的国家级碳交易市场以及中国碳交易试点城市等区域减排交易市场的发展,为我国碳交易市场制度体系的构建提供了大量可借鉴的经验。我国碳交易市场制度体系的建构,从各地区的试点,到全国碳交易市场的建构,已经历整整十年,在碳减排和区域环境目标的实现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在未来碳交易市场发展和制度体系建设中,应重点规避碳交易市场制度体系中配额超发分配的风险,加速完善碳排放权交易相关立法,发展多层次碳交易市场,不断创新碳金融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易市场制度体系 区域交易市场试点 全国性交易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体系的连接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33
4
作者 庞韬 周丽 段茂盛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6-12,共7页
我国正在7个省市进行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但多数试点体系的企业纳入门槛较低、覆盖的排放量较小,不利于充分发挥碳排放权交易降低实现减排目标的社会总成本的作用。连接可以扩大体系覆盖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降低连接区域实现温室气体减排... 我国正在7个省市进行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但多数试点体系的企业纳入门槛较低、覆盖的排放量较小,不利于充分发挥碳排放权交易降低实现减排目标的社会总成本的作用。连接可以扩大体系覆盖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降低连接区域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目标的总社会成本,有利于解决"碳泄漏"问题,并减少碳指标价格的波动。本文分析了连接我国不同的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体系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面临的主要障碍,认为试点体系连接有利于我国碳市场的长期和健康发展,但连接面临不同层面的障碍,包括国家层面配套政策的缺失以及各试点体系在关键规则设计中的不一致,并提出了解决方案建议。全国统一碳市场的建成尚需时日,中央政府应鼓励试点体系进行连接探索,并制定与此相适应的对各省市GDP碳排放强度下降目标完成情况的考核办法;有连接意向的体系应该在配额分配方法、遵约机制、价格调控机制、存储与借贷规则、抵消机制等要素方面进行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放权交易 交易 连接 区域碳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