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知识溢出下区域生态技术创新效率的测算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周璇 陶长琪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68-276,共9页
运用GML指数测算了2000—2015年知识溢出下的区域生态技术创新效率,并分解为技术进步和效率改进,与不考虑非合意产出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了知识溢出下生态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我国区域生态技术创新效率呈梯度变动趋势;当... 运用GML指数测算了2000—2015年知识溢出下的区域生态技术创新效率,并分解为技术进步和效率改进,与不考虑非合意产出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了知识溢出下生态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我国区域生态技术创新效率呈梯度变动趋势;当考虑非合意产出时,技术进步占主导地位;当不考虑非合意产出时,大部分省市的技术进步下降,效率改进上升,生态技术创新效率来源于效率改进;知识溢出和吸收能力的交互作用及其空间效应能显著提升生态技术创新效率;地理统计距离空间加权矩阵模型的结果更佳,东部地区尤其凸显,东部地区的知识、技术、创新等要素集聚性较强,促使其知识溢出对生态技术创新效率的促进作用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溢出 区域生态技术创新效率 测度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技术创新与生态效率:来自我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的证据 被引量:2
2
作者 顾炜宇 闫伟峰 +1 位作者 祝伟 马媛媛 《中国软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1-195,共15页
数字经济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力量,研究其能否提升生态效率及其作用机理,对我国把握数字经济发展机遇,实现与资源高效利用、环境有效保护相协调的高质量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内生增长理论、外部性理论以及数字经济特征,选... 数字经济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力量,研究其能否提升生态效率及其作用机理,对我国把握数字经济发展机遇,实现与资源高效利用、环境有效保护相协调的高质量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内生增长理论、外部性理论以及数字经济特征,选取我国2011—2023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熵值法和非期望的超效率SBM模型对数字经济和生态效率进行测算。研究发现:数字经济能够显著提升省域生态效率;技术创新在数字经济正向影响生态效率的过程中发挥了部分中介效应,是数字经济推动生态效率提升的重要机制;通过将30个省份划分成东中西3个地区并对其分别进行回归,发现数字经济对于生态效率的提升作用均成立,其中数字经济对于东部地区的生态效率提升作用最强,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生态效率 技术创新 区域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技术创新、碳排放效率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PVAR模型的互动影响关系研究
3
作者 吕洁华 孙喆 +1 位作者 王明晖 蔡秀亭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8-78,共11页
论文基于2010—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借助PVAR模型,探究了绿色技术创新、碳排放效率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互动影响关系,以及不同的绿色技术创新类型在此互动关系中的异质性表现。结果表明:绿色技术创新、碳排放效率与区域经济... 论文基于2010—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借助PVAR模型,探究了绿色技术创新、碳排放效率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互动影响关系,以及不同的绿色技术创新类型在此互动关系中的异质性表现。结果表明:绿色技术创新、碳排放效率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存在较为密切的因果联系与互为影响关系,三者在发展过程中均呈现出一定的自我增强效应,但在研究期内绿色技术创新对碳排放效率的促进作用相对微弱,碳排放效率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反向影响尚不显著;绿色技术创新与碳排放效率都是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因素,但在一定时期内区域经济增长对碳排放效率作用效果则表现为负向抑制影响;区域经济增长与绿色技术创新已形成双向促进的互动模式,但不同的绿色技术创新类型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互动表现仍有所差异。研究结论对中国进一步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全面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充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增长 绿色技术创新 碳排放效率 PVAR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区域技术创新效率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基于三大创新主体对比视角
4
作者 叶雷 张婷 +1 位作者 曹贤忠 曾刚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共11页
推动产学研技术创新优势互补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对比分析高校、企业和研发机构三大创新主体技术创新效率的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对优化区域创新资源配置和完善区域创新政策具有重要价值。基于创新主体-创新环境-创新网络分析框... 推动产学研技术创新优势互补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对比分析高校、企业和研发机构三大创新主体技术创新效率的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对优化区域创新资源配置和完善区域创新政策具有重要价值。基于创新主体-创新环境-创新网络分析框架,利用GIS空间分析和SFA模型,文章测度并对比分析了2010—2019年中国区域技术创新效率的时空演变特征及技术非效率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研究期内区域三大创新主体技术创新效率均呈平稳增长态势,但整体仍有45%~55%的提升空间,其中企业效率水平最低,尚未确立技术创新的核心地位;2)三大创新主体技术创新效率空间差异显著,仅少数省份三大创新主体技术创新效率齐头并进;3)技术非效率的影响因子显著存在,区域创新环境和产学研合作创新对技术创新效率具有重要影响,且对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方向和程度因创新主体类型而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创新效率 创新主体 创新环境 区域创新系统 随机前沿生产函数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技术创新驱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逻辑与实践方略——以流通效率为路径
5
作者 潘潁 谭燕萍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189-192,共4页
文章首先阐述数字技术创新驱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逻辑,涵盖“政府数改”“企业数转”“公众数智”三个层面,推动区域经济持续增长。然后深入探讨数字技术创新驱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多维度影响因素,涉及激发实体经济活力、拓宽市场潜力、... 文章首先阐述数字技术创新驱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逻辑,涵盖“政府数改”“企业数转”“公众数智”三个层面,推动区域经济持续增长。然后深入探讨数字技术创新驱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多维度影响因素,涉及激发实体经济活力、拓宽市场潜力、促进经济创新及提高生产效率等层面。在此基础上,分析数字技术创新赋能流通效率驱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践方略,揭示数字技术在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供应链效率及完善数字治理体系中的关键职能,以期为政府机构和企业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指导,以便更有效地把握数字技术带来的发展机遇,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通效率 数字技术创新 区域经济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1
6
作者 王东 曹建飞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68-172,共5页
绿色技术创新是实现创新驱动和绿色转型双赢的核心驱动力,文章采用全局超效率EBM模型测度了中国30个省份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利用Dagum基尼系数和空间计量模型探讨其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06—2022年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具有明显... 绿色技术创新是实现创新驱动和绿色转型双赢的核心驱动力,文章采用全局超效率EBM模型测度了中国30个省份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利用Dagum基尼系数和空间计量模型探讨其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06—2022年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具有明显的上升趋势,三大地区呈现中部>东部>西部的空间分布格局,区域差异较期初下降,超变密度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环境规制和产业结构升级对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财政分权、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水平对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具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技术创新 效率EBM 区域差异 空间溢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对生态效率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0
7
作者 罗良文 张万里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9-78,共10页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中,"创新"和"绿色"同等重要。但从实际情况看,一方面企业创新投入不断增加,另一方面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创新"和"绿色"并未实现协调发...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中,"创新"和"绿色"同等重要。但从实际情况看,一方面企业创新投入不断增加,另一方面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创新"和"绿色"并未实现协调发展。通过运用DEA-SBM模型与熵值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我国30个省(市)2005年-2013年的大中型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和区域生态效率进行测算的结果发现: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绿色"程度不够,资源利用效率不高;期望产出对生态效率有明显促进作用,非期望产出对生态效率有抑制作用。绿色技术创新既能促进期望产出提高,又能降低非期望产出,所以绿色技术创新是提高我国生态效率的重要途径,但目前我国绿色技术创新对生态效率的促进作用偏低,亟待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技术创新效率 生态效率 DEA-SB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绿色技术创新与能源效率提升——基于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周彩云 刘丁荣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1-52,共12页
提高能源效率是我国经济绿色转型和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然要求,当下数字经济已成为能源效率提升的新动能。本文基于数字经济的“四化”框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运用2011~2020年我国284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影响能源效率... 提高能源效率是我国经济绿色转型和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然要求,当下数字经济已成为能源效率提升的新动能。本文基于数字经济的“四化”框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运用2011~2020年我国284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影响能源效率提升的机制、特征和路径。结果表明:(1)数字经济及各维度对能源效率提升的总体效应为正,其中产业数字化促进作用最强,且数字经济对能源效率的提升具有区域异质性;(2)数字经济对能源效率的提升存在双门槛,呈现中间波动但总体促进的“N”型特征;(3)数字经济可通过促进绿色技术创新进而提升能源效率,且绿色技术创新水平的提高有助于城市跨越数字经济的第二个门槛,实现数字经济发展与能源效率提升的共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能源效率 绿色技术创新 区域差异 门槛效应 阶段性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安全导向下的环保教育策略——评《环境规制、能源生态效率与区域生态安全问题研究》
9
作者 刘学颖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060-2060,共1页
随着全球生态环境退化与气候危机加剧,生态安全已跃升为关乎人类文明存续的战略议题。传统环保教育多聚焦于知识传递与行为倡导,而在应对复合型生态风险时渐显局限。面向生态安全的新范式强调,环保教育需突破学科壁垒,构建涵盖生态伦理... 随着全球生态环境退化与气候危机加剧,生态安全已跃升为关乎人类文明存续的战略议题。传统环保教育多聚焦于知识传递与行为倡导,而在应对复合型生态风险时渐显局限。面向生态安全的新范式强调,环保教育需突破学科壁垒,构建涵盖生态伦理,推动环保教育从认知层面转向价值认同与行动自觉,为化解环境危机提供教育领域的系统性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规制 区域生态安全 环保教育 能源生态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生态效率的时空演变与区域差异
10
作者 张前明 徐孟志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117-121,共5页
文章运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DEA模型,测算2000—2022年中国30个省份的农产品出口贸易生态效率,并利用标准差椭圆-重心模型、Dagum基尼系数和核密度估计分析其空间集聚特征、相对差异和绝对差异。研究发现:(1)中国农产品出口贸... 文章运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DEA模型,测算2000—2022年中国30个省份的农产品出口贸易生态效率,并利用标准差椭圆-重心模型、Dagum基尼系数和核密度估计分析其空间集聚特征、相对差异和绝对差异。研究发现:(1)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生态效率整体偏低,并呈现小幅波动下降趋势,空间分布呈现“东北地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的格局。(2)时空演变格局呈现从“离散零星”到“东西连片”的变化,且重心从中部地区向东部地区转移,并表现出向东北地区移动的趋势。(3)从相对差异来看,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生态效率虽然整体差异较小,但是大部分年份呈现上升的趋势;组间差异初步表现出东西区域分化趋势,但分化尚不显著;组间差异和超变密度差异是整体差异的主要来源。(4)从绝对差异来看,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生态效率的内部差异逐渐缩小,离散程度不断下降;除东部和东北地区“优者更优”现象显著外,其他地区缓慢收敛;西部地区单双峰交替,其他3个地区两极分化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产品出口贸易 生态效率 时空演变 区域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的小世界特征分析 被引量:24
11
作者 陈畴镛 胡枭峰 周青 《科学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7-20,30,共5页
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的建设不仅仅在于强调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发展,而且在于强调各创新主体间建立良好的联系与合作。将生态学的研究成果引入技术创新领域,在对比分析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特征与小世界网络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 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的建设不仅仅在于强调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发展,而且在于强调各创新主体间建立良好的联系与合作。将生态学的研究成果引入技术创新领域,在对比分析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特征与小世界网络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的集聚系数和特征路径长度等小世界网络特征,并对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的建设提出相关对策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技术创新 生态系统 小世界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区域技术创新的效率测度及动态比较 被引量:24
12
作者 王家庭 单晓燕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73-78,共6页
本文基于技术创新的阶段性特点,将技术创新划分为试验创新与产品创新两阶段,并利用DEA方法和Malmquist指数法对2002-2007年我国区域技术创新两阶段的效率变动趋势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整体来看,试验创新效率基本稳定,产品创新效率... 本文基于技术创新的阶段性特点,将技术创新划分为试验创新与产品创新两阶段,并利用DEA方法和Malmquist指数法对2002-2007年我国区域技术创新两阶段的效率变动趋势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整体来看,试验创新效率基本稳定,产品创新效率提升幅度较大,技术进步是创新效率提升的关键;分区域来看,东部地区整体效率基本保持不变,中部地区产品创新效率提升,但试验创新效率下降,西部地区两阶段创新效率都有较大提升;各省域创新效率变动差异较大,存在的问题也不尽相同,应因地制宜地制定政策,提升区域技术创新的综合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技术创新 创新效率 DEA MALMQUIST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技术创新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关联研究
13
作者 盖霞 《江西农业》 2025年第3期72-74,共3页
农业技术创新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应通过多维度技术革新重塑农业生产模式,推动农村经济转型升级。文章从生产效率提升、产业结构优化、农民收入增长、生态环境保护及社会发展等维度,深入探讨农业技术创新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农业技术创新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应通过多维度技术革新重塑农业生产模式,推动农村经济转型升级。文章从生产效率提升、产业结构优化、农民收入增长、生态环境保护及社会发展等维度,深入探讨农业技术创新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智能农业机械、物联网技术、生物技术等创新技术的应用显著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数字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催生新业态,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技术创新带动农民收入多元增长,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发展,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技术创新 生产效率 产业结构 农民收入 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 被引量:29
14
作者 苗红 黄鲁成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46-149,共4页
根据生态系统健康理论,提出了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系统健康的内涵及评价方法,并对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评价指标权重及评价标准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对苏州科技园区的健康状况进行了评价。
关键词 区域创新体系 技术创新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技术创新对生态效率提升的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杨红娟 张成浩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71-76,共6页
在构建生态效率评估指标的基础上,运用Deap2.1软件对全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2005-2014年的生态效率进行评价。借助Tobit模型,分析得到企业R&D经费内部支出对生态效率起到负向作用;而企业R&D人员全时当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 在构建生态效率评估指标的基础上,运用Deap2.1软件对全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2005-2014年的生态效率进行评价。借助Tobit模型,分析得到企业R&D经费内部支出对生态效率起到负向作用;而企业R&D人员全时当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生态效率的提高,但由于在资源节约和环境污染治理两方面进行技术创新的专业人员相对较少,使得生态效率提升不显著;环境规制对生态效率产生影响时,技术创新的作用不能有效体现;工业化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态效率的提高。为了有效发挥企业技术创新对生态效率的提升,从五方面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创新 生态效率 DEA-TOBIT模型 R&D经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大区域技术创新效率差异与影响因素——基于随机边界模型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罗吉 党兴华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82-89,共8页
作者采用随机边界模型方法,分析比较了2001~2010年我国三大区域技术创新效率的差异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要素状况、需求状况、对外开放程度对技术创新效率存在统计上显著的正向作用,而金融支持、地方工业环境和地方政府行为却限制了... 作者采用随机边界模型方法,分析比较了2001~2010年我国三大区域技术创新效率的差异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要素状况、需求状况、对外开放程度对技术创新效率存在统计上显著的正向作用,而金融支持、地方工业环境和地方政府行为却限制了技术创新效率的提高;我国技术创新效率整体上保持持续增长,但在区域层面技术创新效率差异却呈现进一步扩大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创新效率 随机边界分析 区域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区域差异与对策建议——基于我国30个省份的数据检验 被引量:10
17
作者 何田 胡笑寒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09-113,148,共6页
技术创新不仅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核心力量,也是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长足动力,对推动经济发展、加快产业结构升级、保证企业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立足我国30个省份大中型工业企业的创新实践,通过构建技术创... 技术创新不仅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核心力量,也是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长足动力,对推动经济发展、加快产业结构升级、保证企业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立足我国30个省份大中型工业企业的创新实践,通过构建技术创新效率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DEA分析法得出我国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开展力度不够,技术创新效率区域性差异明显、投入资源被浪费现象严重、科研成果转化率偏低的结论。由此提出,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健全科研成果转化考核机制等政策性意见,以有效推动我国技术创新效率水平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企业 技术创新效率 DEA模型 区域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文明视域下资源型区域产业转型与技术创新的协同发展 被引量:8
18
作者 肖黎明 景睿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9-103,共5页
利用协同度模型分析了山西省、东营市、淮南市等典型资源型区域在2002-2014年间产业转型与技术创新的协同发展现状,且检验了这种协同发展是否符合生态文明理念。结果显示,山西省、东营市的协同度基本呈上升趋势,而且东营市的绿色技术协... 利用协同度模型分析了山西省、东营市、淮南市等典型资源型区域在2002-2014年间产业转型与技术创新的协同发展现状,且检验了这种协同发展是否符合生态文明理念。结果显示,山西省、东营市的协同度基本呈上升趋势,而且东营市的绿色技术协同能力明显高于山西省;淮南市协同度波动却较大,其绿色技术创新协同能力虽较高,但产业协同程度较低。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这些区域产业转型与技术创新协同程度较低的根源在于绿色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导致其对资源型产业结构优化的带动作用较弱。因此,有必要充分利用相关动力因素,构建官产学研体系,提升资源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同时政府部门也需完善市场机制及产业配套设施,拓展融资渠道,以此降低产业转型的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资源型区域 产业转型 技术创新 协同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的特征 被引量:132
19
作者 黄鲁成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3-26,共4页
本文提出了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的概念,并阐述了其必要性。本文认为,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系统具有一般系统的共同属性与整体运动规律,这就是它的整体性、层次性、耗散性、动态性、稳定性、复杂性和调控性。
关键词 生态系统 区域技术创新 动态性 调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双生态模型构建 被引量:2
20
作者 郭燕青 李爽 于健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74-79,共6页
在分析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引入"摄取—同化—生长—利用"这一生态过程和能流概念解释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利用分形理论将企业技术创新生态分为内外两类生态系统,构建了"一个链条、两类生态、四种关系"... 在分析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引入"摄取—同化—生长—利用"这一生态过程和能流概念解释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利用分形理论将企业技术创新生态分为内外两类生态系统,构建了"一个链条、两类生态、四种关系"的双生态模型。该模型体现了平衡、循环、发展等生态理念和管理哲学思想。梳理了创新生态系统下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分析思路,为后续理论与实证研究搭建了概念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技术创新 创新效率 生态模型 概念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