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区域环境承载力在北海市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9
1
作者 冉圣宏 薛纪渝 王华东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1期84-88,共5页
从区域环境承载力的概念出发,对区域环境承载力理论及其量化进行研究,分析了影响区域环境承载力值的因素,并将区域环境承载力指数的变化趋势作为区域发展方式可持续性的判据,从而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客观的量化的判据。并根据北... 从区域环境承载力的概念出发,对区域环境承载力理论及其量化进行研究,分析了影响区域环境承载力值的因素,并将区域环境承载力指数的变化趋势作为区域发展方式可持续性的判据,从而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客观的量化的判据。并根据北海市的具体情况,提出了北海市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环境承载力 区域环境承载力指数 可持续发展 发展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庆区域环境承载力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2
2
作者 董隽 臧淑英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5-47,共3页
区域环境承载力是衡量区域环境系统与区域社会经济活动协调发展的重要依据。在实地调查了大庆地区自然及社会经济状况的基础上,利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作为主要技术手段,分析了大庆市1988—2001年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趋势;通过研究区域环... 区域环境承载力是衡量区域环境系统与区域社会经济活动协调发展的重要依据。在实地调查了大庆地区自然及社会经济状况的基础上,利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作为主要技术手段,分析了大庆市1988—2001年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趋势;通过研究区域环境承载力模型确定的方法,构建了大庆地区区域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探讨了对大庆市1988—2001年区域环境承载力变化趋势,及土地利用变化对区域环境承载力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环境承载力 土地利用 大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利用变化对区域环境承载力的影响——以山东省垦利县为例 被引量:3
3
作者 王庆琨 刘喜广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4期6595-6596,6600,共3页
区域环境承载力是协调区域环境系统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据。以山东省垦利县为例,对区域环境承载力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通过土地利用程度变化模型和土地分类指数变化模型,分析垦利县1986~1999年土地利用变化趋势,构... 区域环境承载力是协调区域环境系统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据。以山东省垦利县为例,对区域环境承载力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通过土地利用程度变化模型和土地分类指数变化模型,分析垦利县1986~1999年土地利用变化趋势,构建了区域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和模型,并对垦利县1986~2000年土地利用变化和区域环境承载力变化趋势以及土地利用变化对区域环境承载力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区域环境承载力 山东省垦利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环境经济承载力测算与分析——以山东省为例 被引量:6
4
作者 张红 王亚东 岳晓燕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26-129,共4页
区域经济规模的合理性取决于经济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是否在环境容量的限度内,因此,环境容量大小成为影响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限制因素。以环境容量这个表征环境系统健康与否的关键指标为限制因素,运用数理经济学方法,应用广义福利概... 区域经济规模的合理性取决于经济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是否在环境容量的限度内,因此,环境容量大小成为影响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限制因素。以环境容量这个表征环境系统健康与否的关键指标为限制因素,运用数理经济学方法,应用广义福利概念建立环境经济承载力的分析模型,并用动态规划方法来求解区域经济发展的最大(优)经济规模,以此作为衡量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容量 最大经济规模 区域环境承载力 环境经济承载力 山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进展及展望 被引量:34
5
作者 王秦 李伟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487-1498,共12页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是综合衡量区域人口与资源环境间的协调性、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性的重要途径与方法,全面了解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的研究进展对于指导未来的研究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聚焦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基础理论,区...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是综合衡量区域人口与资源环境间的协调性、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性的重要途径与方法,全面了解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的研究进展对于指导未来的研究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聚焦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基础理论,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的方法选择、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研究,对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的国内外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基础理论研究较少,其理论体系尚未形成;应用单一评价方法的局限性;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指标选取过于庞统、缺乏定量依据;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的实证研究缺少对于空间尺度多元性与地域开放性的关注。未来研究中亟需解决的主要问题包括:明确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定义、内涵与外延、本质特征、构成要素、承载机理与演进机制等基础理论内容,构建理论分析框架;定性与定量评价方法的结合使用,注重引入GIS地理空间技术方法;基于区域资源与环境的现实状况,设计针对性强、更加科学合理的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动态监测平台,实时监控分析区域内与区域间的资源环境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 基础理论 方法 指标体系 实证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内涵、特征与演进机制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王秦 邱红 《当代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1-58,共8页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是综合衡量区域人口、资源、环境是否协调,经济发展是否可持续的重要指标。通过文献检索、资料收集和专家访谈,基于区域经济学、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地理学及生态学等相关理论,界定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内涵和本质特征...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是综合衡量区域人口、资源、环境是否协调,经济发展是否可持续的重要指标。通过文献检索、资料收集和专家访谈,基于区域经济学、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地理学及生态学等相关理论,界定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内涵和本质特征;基于系统思维,重点从生态、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四个维度研究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承载机理与演进机制,构建多层次、多维度的理论分析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内涵 外延 基本特征 演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环境承载力研究进展 被引量:131
7
作者 郭秀锐 毛显强 冉圣宏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S1期29-31,共3页
本文从环境承载力、区域环境承载力、环境要素承载力(特别是土地承载力 )三个方面阐述了环境承载力的概念、理论及定量化方法的研究现状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环境承载力研究的展望。
关键词 环境承载力 区域环境承载力 环境要素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国土开发强度与资源环境承载力时空耦合关系研究——以沈阳经济区为例 被引量:55
8
作者 卫思夷 居祥 荀文会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58-65,共8页
研究目的:揭示国土开发强度和资源环境承载力互动演化的规律,分析沈阳经济区8个城市国土开发强度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耦合协调关系。研究方法:利用耦合协调模型分析评判国土开发强度与资源环境承载力之间协调发展及交互耦合的程度。研究... 研究目的:揭示国土开发强度和资源环境承载力互动演化的规律,分析沈阳经济区8个城市国土开发强度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耦合协调关系。研究方法:利用耦合协调模型分析评判国土开发强度与资源环境承载力之间协调发展及交互耦合的程度。研究结果:(1)2010年以来沈阳经济区各城市国土开发强度不断增长,资源承载力呈现降低的趋势,但环境承载力和社会经济支撑力呈现增加态势;(2)各市国土开发强度与资源环境承载力之间的耦合协调程度较高,达到良性共振,并且协调度呈总体上升趋势,耦合关系日趋紧密。研究结论:国土开发强度与资源环境承载力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对立和制约关系,应因势利导,实现两者之间的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国土开发强度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时空耦合 沈阳经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南生态环境承载力的评价 被引量:10
9
作者 王娟娟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1期76-78,共3页
作为甘肃省重要的生态高地之一,近年来,在人文和自然因素的作用下,甘南的生态环境迅速劣变。为了给甘南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个合理的科学依据,文章构建了包括压力、承载等状况的指标体系,应用主成分分析法,从因子和地区承载力两方面... 作为甘肃省重要的生态高地之一,近年来,在人文和自然因素的作用下,甘南的生态环境迅速劣变。为了给甘南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个合理的科学依据,文章构建了包括压力、承载等状况的指标体系,应用主成分分析法,从因子和地区承载力两方面对甘南生态环境承载力进行综合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南 区域生态环境承载力 主成分 因子 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集对分析模型的四川省水环境承载力评价 被引量:2
10
作者 程扬 姚建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4-29,共6页
为优化集对分析方法的应用,针对传统层次分析法与熵值法等常规赋权方法的不足,进行了赋权方法的整合及改进,构建了基于改进组合赋权的区域水环境承载力集对分析模型,并将其应用于四川省水环境承载力研究。结果表明:四川省2016年水环境... 为优化集对分析方法的应用,针对传统层次分析法与熵值法等常规赋权方法的不足,进行了赋权方法的整合及改进,构建了基于改进组合赋权的区域水环境承载力集对分析模型,并将其应用于四川省水环境承载力研究。结果表明:四川省2016年水环境承载力状况呈“临界承载”,自贡、泸州、德阳、内江、南充五市的水环境承载力状况表现为“弱承载”或“较弱承载”,在所有评价市(州)中表现最差;从区域角度来看,川南地区水环境承载力表现最差,成都平原次之,攀西地区和川东北地区相对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环境承载力 组合赋权 集对联系数 四川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善中国区域环境规制的思考与建议 被引量:7
11
作者 兰宗敏 关天嘉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85-91,共7页
虽然中国区域环境规制体系正不断完善,但中国区域资源环境承载条件差异较大,各区域的环境规制强度也差异明显,中国区域资源环境优势格局、生态承载力,以及环境规制与生产力布局仍然存在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难以有效支撑区域协调发展... 虽然中国区域环境规制体系正不断完善,但中国区域资源环境承载条件差异较大,各区域的环境规制强度也差异明显,中国区域资源环境优势格局、生态承载力,以及环境规制与生产力布局仍然存在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难以有效支撑区域协调发展。为完善中国区域环境规制,进一步优化生产力布局,建议:在充分发挥政府作用的同时重视市场作用,加快推进区域环境规制由管制向治理转型,不断丰富区域环境规制工具,建立公平多样精细的政策工具体系,实施分区域差别化的环境规制措施,加强区域政策的针对性,进一步强化区域间环境规制的统筹,建立协调统一的规制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环境规制 生产力布局 区域环境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环境容量、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质量关系研究——以山东济南和青岛两市为例 被引量:8
12
作者 邢秀凤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5-69,90,共6页
以区域环境容量、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质量之间的关系为研究对象,借助空气质量指数AQI等指标分析了区域环境容量与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质量的相关性,采用A值法对山东济南和青岛两个样本城市的区域大气环境容量、区域环境承载力、环境压力... 以区域环境容量、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质量之间的关系为研究对象,借助空气质量指数AQI等指标分析了区域环境容量与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质量的相关性,采用A值法对山东济南和青岛两个样本城市的区域大气环境容量、区域环境承载力、环境压力及生态赤字等进行了测算,得出现阶段和未来的一段时期内,区域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可能存在负相关关系以及山东省的产业结构尚处于"二、三、一"阶段等结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提高第三产业,即服务业在地区经济发展的比重,调整和优化第一和第二产业,包括各产业内部的比例以及持续加大环保投资力度等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环境容量 区域环境承载力 环境压力 产业结构 经济发展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可逆性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13
作者 林建华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9-12,共4页
人与自然的和谐,就是要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利用以及生态环境三者的关系,本质上是可持续发展问题。当前环境资源的稀缺性和生产过程的不可逆性成为导致人与自然矛盾冲突的根源,因此,根据资源承载力和环境容量进行适度的经济活动... 人与自然的和谐,就是要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利用以及生态环境三者的关系,本质上是可持续发展问题。当前环境资源的稀缺性和生产过程的不可逆性成为导致人与自然矛盾冲突的根源,因此,根据资源承载力和环境容量进行适度的经济活动,才能实现区域资源的永续利用和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可逆性 区域环境承载力 区域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定量评判和预测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侯小阁 尚金城 张妍 《农业与技术》 2003年第3期143-146,共4页
关键词 区域可持续发展 定量评判 预测分析 区域环境承载力 层次分析法 灰色关联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经济与环境双赢的生猪养殖废弃物治理模式策略探讨 被引量:1
15
作者 蒙永章 《畜禽业》 2021年第6期76-77,共2页
近些年,我国生猪养猪规模有很大增长,也导致了极为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生猪养殖形成的废弃物有污染物与投入品的双重属性,经规范化处理、合理应用后能产生多种经济效益。当下国内倡导实现生猪养殖废弃物资源化,是应对生猪养殖污染问题... 近些年,我国生猪养猪规模有很大增长,也导致了极为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生猪养殖形成的废弃物有污染物与投入品的双重属性,经规范化处理、合理应用后能产生多种经济效益。当下国内倡导实现生猪养殖废弃物资源化,是应对生猪养殖污染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掌握区域环境适宜的承载能力,并参照养殖场自体特征设定相配套的治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猪养殖 废弃物 区域环境承载力 治理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
16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1996年第5期15-18,共4页
关键词 环境规划 环境管理 城市生态 区域环境承载力 制约因子 环境科学 城市环境 甘肃省 研究与监测 灰色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