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区域灾害系统理论的城市安全生产风险评估
1
作者 李杰 赵军 +2 位作者 李英华 张英喆 张硕成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30,共8页
针对城市安全生产风险评估问题,将区域灾害系统理论引入城市安全生产风险评估。从致灾因子-承灾体、孕灾环境、应急能力3个方面选取20个指标构建指标体系,建立城市安全生产风险评估物元可拓模型,并通过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进一步研究致... 针对城市安全生产风险评估问题,将区域灾害系统理论引入城市安全生产风险评估。从致灾因子-承灾体、孕灾环境、应急能力3个方面选取20个指标构建指标体系,建立城市安全生产风险评估物元可拓模型,并通过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进一步研究致灾因子-承灾体、孕灾环境、应急能力3个城市致灾子系统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最后以某城市为例进行实例探讨。研究结果表明:该城市安全生产风险等级为一般风险等级,城市致灾因子-承灾体、孕灾环境、应急能力3个致灾子系统整体处于良好协调发展阶段;评估结果与该城市近年来安全生产情况总体符合,表明本文所构建的评估模型具有一定可行性与有效性。研究结果可为城市后续安全生产风险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灾害系统 风险评估 物元可拓模型 耦合协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区域灾害系统论的煤矿瓦斯危险源风险评价 被引量:3
2
作者 马恒 刘晓宇 高科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9-36,共8页
为更有效地预防煤矿瓦斯灾害,对煤矿瓦斯危险源风险进行评价至关重要。基于区域灾害系统理论,建立由致灾因子、孕灾环境和受灾体三部分组成的煤矿瓦斯危险源风险综合评价模型。该模型首先通过属性数学方法对致灾因子的危害性进行评价;... 为更有效地预防煤矿瓦斯灾害,对煤矿瓦斯危险源风险进行评价至关重要。基于区域灾害系统理论,建立由致灾因子、孕灾环境和受灾体三部分组成的煤矿瓦斯危险源风险综合评价模型。该模型首先通过属性数学方法对致灾因子的危害性进行评价;然后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孕灾环境的敏感性和受灾体的脆弱性进行评价;最后将评价结果映射到风险立方体模型,实现对煤矿瓦斯危险源风险更完整和更有效的评估。将建立的评价模型应用到山西古城煤矿瓦斯危险源的风险评估,结果表明利用该模型得到的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验证了该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 瓦斯危险源 风险评价 区域灾害系统理论 风险立方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区域灾害系统理论的实验室安全风险分析与防范策略 被引量:2
3
作者 王晓宾 何淼 +1 位作者 杨雅静 杨蕾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99-302,307,共5页
实验室安全作为校园安全工作的重点,是一个关系学校、师生、社会的重大问题,影响着校园和谐稳定。基于区域灾害系统理论,从致灾因子、承灾体、孕灾环境三个方面入手,深入开展实验室安全灾害的产生机理和构成要素研究。通过构建实验室安... 实验室安全作为校园安全工作的重点,是一个关系学校、师生、社会的重大问题,影响着校园和谐稳定。基于区域灾害系统理论,从致灾因子、承灾体、孕灾环境三个方面入手,深入开展实验室安全灾害的产生机理和构成要素研究。通过构建实验室安全评价体系,开展基于AHP-熵权法的安全风险指标评价,确定风险危险等级,可以清晰、完整、全面、科学地把握实验室安全风险背后的成因,进而提出和制定有针对性的防范对策,尽快化解安全风险,保证实验室安全,为教学科研提供良好安全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灾害系统 实验室安全 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区域灾害系统和ArcGIS的山洪灾害风险评价 被引量:11
4
作者 朱恒槺 李虎星 袁灿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1-25,共5页
山洪灾害具有极强的突发性和破坏性,是防洪减灾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而山洪灾害风险性评价是开展其防治工作的重要依据。以河南省山洪灾害防治区为例,基于区域灾害系统理论,将山洪灾害系统划分为自然灾害系统、环境灾害系统和人为灾害系统... 山洪灾害具有极强的突发性和破坏性,是防洪减灾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而山洪灾害风险性评价是开展其防治工作的重要依据。以河南省山洪灾害防治区为例,基于区域灾害系统理论,将山洪灾害系统划分为自然灾害系统、环境灾害系统和人为灾害系统,选取多年平均降雨量、年最大10 min降雨量、年最大6 h降雨量、年最大24 h降雨量、地形起伏度、地形指数、河网密度、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人口密度和土地利用类型共10个指标构建山洪灾害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首先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指标权重,然后借助ArcGIS软件对各个指标进行提取和叠加计算,最终得到风险评价值,结果表明:防治区91%的范围处于山洪灾害中等或更高风险级别区域。收集历史山洪灾害数据对评价结果进行验证,结果显示超过90%的山洪灾害发生点处在中等-较高-很高风险区域,证明了评价结果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灾害系统 指标体系 风险评价 山洪灾害防治区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区域灾害系统论的广东省台风灾害风险评估——以“山竹”台风为例 被引量:15
5
作者 包文轩 宫阿都 +2 位作者 徐澯 李博艺 黄智卿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4-103,共10页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构建一种适用于广东省的台风灾害风险评估模型,从而能有针对性地对广东省发生台风灾害后的抗灾救灾、应急决策提供参考意见.本文在区域灾害系统论的指导下,综合了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承灾体脆弱性3方面...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构建一种适用于广东省的台风灾害风险评估模型,从而能有针对性地对广东省发生台风灾害后的抗灾救灾、应急决策提供参考意见.本文在区域灾害系统论的指导下,综合了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承灾体脆弱性3方面,构建了一套新的评估指标体系,并以加权综合法、层次分析法、自然间断点分级法构建了广东省台风灾害风险评估模型.最后以2018年第22号超强台风“山竹”为例,对广东省进行了台风灾害风险评估,并形成了1 km×1 km的综合风险区划图和评估分析结果.结果表明:1)该模型评估出的广东省“山竹”台风灾害中高风险地区与灾情报告相符合,具有较高的可靠性;2)广东省“山竹”台风灾害致灾因子危险性呈现出中东部沿海和中西部地区高,并逐渐向周围递减的分布;3)广东省台风灾害高孕灾环境敏感性地区主要集中在珠江三角洲地区以及粤东潮汕地区,这些地区地势平坦、河网密集、植被覆盖度低;4)广东省台风灾害高承灾体脆弱性地区主要集中在珠江三角洲地区、粤东潮汕地区、粤西茂湛地区,这些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耕地众多、城市化程度高;5)广东省“山竹”台风灾害综合风险呈现出中东部沿海和中西部地区高,并逐渐向周围递减的分布,其中高风险区主要包括阳江市、江门市、珠海市、深圳市、惠州市、汕尾市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灾害系统 广东省 “山竹”台风 台风灾害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综合灾害风险防范模式——寻求全球变化影响的适应性对策 被引量:31
6
作者 史培军 邵利铎 +1 位作者 赵智国 黄庆旭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3-53,共11页
在评述国际上近年开展综合灾害风险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总结了笔者对综合灾害研究的一些想法与开展综合灾害风险防范的实践,提出了建立综合灾害风险防范模式,即发展区域灾害系统的理论;综合灾害脆弱性、恢复性与适应性,全面理解灾害风险... 在评述国际上近年开展综合灾害风险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总结了笔者对综合灾害研究的一些想法与开展综合灾害风险防范的实践,提出了建立综合灾害风险防范模式,即发展区域灾害系统的理论;综合灾害脆弱性、恢复性与适应性,全面理解灾害风险的形成机制;整合政府、企业与社会减灾资源,系统集成区域减灾范式;建立巨灾风险转移机制,实现减灾由区域防范到全球防范的综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灾害系统 综合灾害风险 区域减灾范式 巨灾风险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长白山地区地质灾害风险综合评估 被引量:24
7
作者 倪晓娇 南颖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2-120,共9页
以长白山地区为研究区,以该地区地质灾害分布数据,专题地图数据和统计数据作为数据源,基于区域灾害系统论的观点,结合地质灾害现状发育因素、地质环境条件因素、人类工程活动因素和社会经济发展因素,将地质灾害易发分区评价和自然灾害... 以长白山地区为研究区,以该地区地质灾害分布数据,专题地图数据和统计数据作为数据源,基于区域灾害系统论的观点,结合地质灾害现状发育因素、地质环境条件因素、人类工程活动因素和社会经济发展因素,将地质灾害易发分区评价和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结合起来对长白山地区地质灾害风险进行了综合评估研究。采用100 m×100 m的栅格单元作为基本的评估单元,采用极差法对指标值进行标准化处理,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的权重,采用综合指数法计算地质灾害风险综合指数,并将其划分为一级风险区、二级风险区、三级风险区和四级风险区,得到了长白山地区地质灾害风险等级分布图。该等级分布图揭示了地质灾害风险在长白山地区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长白山地区地质灾害风险等级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差异性,整体上研究区东西两端较高,中部较低。长白山地区地质灾害风险水平主要以三级风险区为主,表明从整体上看,研究区大部分地区地质灾害风险水平相对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灾害系统 易发分区评价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 长白山地区 G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87—2016年全球陆地气候气象及水文类灾害直接经济损失时空特征及贡献率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马恒 刘甜 +1 位作者 牟翠翠 史培军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171-1180,共10页
基于EM-DAT数据库1987—2016年全球陆地气候气象及水文类(气候相关类)灾害灾情数据及居民消费者价格指数(CPI)、GDP等社会资料数据,对直接经济损失、损失占比(直接经济损失/GDP)等在不同尺度上计算分析,并量化了频次、GDP、频次与GDP联... 基于EM-DAT数据库1987—2016年全球陆地气候气象及水文类(气候相关类)灾害灾情数据及居民消费者价格指数(CPI)、GDP等社会资料数据,对直接经济损失、损失占比(直接经济损失/GDP)等在不同尺度上计算分析,并量化了频次、GDP、频次与GDP联合影响对损失占比变化的贡献率。结果表明:①全球直接经济损失随时间变化呈显著上升趋势,损失占比先上升后下降,世界防灾减灾能力不断加强,但应对巨灾能力仍然较弱;②收入水平越高区域遭受直接经济损失越严重,但中低和中高收入区域经济损失占比明显高于低收入和高收入区域;③直接经济损失严重地区有欧洲、东亚、南亚、东南亚及北美洲中南部地区,而损失占比较高地区主要有东亚、东南亚和加勒比海地区;④初期灾次对气候气象及水文类灾害损失占比变化起主导作用但影响力逐渐减弱,GDP和频次与GDP联合影响对损失占比变化作用逐渐增强,不同收入区域存在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气象及水文类灾害 直接经济损失 损失占比 区域灾害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视我国农村地区暴雨洪涝灾害风险防范及提升对策 被引量:15
9
作者 张海凤 孔锋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3-24,共12页
在气候变化和乡村振兴发展背景下,农村高质量建设面临着严峻的暴雨洪涝灾害风险挑战。为全面了解我国农村暴雨洪涝灾害风险综合特征和影响因素,提升农村暴雨洪涝灾害风险防范能力,首先从区域灾害系统的角度分析了农村地区暴雨洪涝灾害... 在气候变化和乡村振兴发展背景下,农村高质量建设面临着严峻的暴雨洪涝灾害风险挑战。为全面了解我国农村暴雨洪涝灾害风险综合特征和影响因素,提升农村暴雨洪涝灾害风险防范能力,首先从区域灾害系统的角度分析了农村地区暴雨洪涝灾害风险的孕灾环境不稳定性特征、致灾因子的危险性特征、承灾体的脆弱性特征和历史灾情的严重性及未来风险的严峻性特征。其次,从自然和人为因素方面分析了农村暴雨洪涝的综合成因。然后,分析了我国农村地区暴雨洪涝治理的成效和限制农村暴雨洪涝应急响应的多主体因素,重点比较了城乡差异和农村多主体应急响应特征。最后,提出了完善农村暴雨洪涝综合减灾的对策。未来应注重农村地区自然灾害风险管理和常态化防洪减灾,统筹协调农村防灾减灾规划编制,注重农村地区设防能力的提升,增大财政对防御性水利工程的支持力度,推进乡村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科学分配防汛救灾装备物资,加强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增强农村防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减灾 暴雨洪涝 灾害风险 区域灾害系统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降水 极端降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70—2019年全球陆地破坏性地震人员伤亡时空特征及其贡献率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胡小康 史培军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63-167,174,共6页
基于区域灾害系统理论,梳理了1970—2019年全球陆地破坏性地震灾害数据,运用地理探测器模型量化了地震致灾因子(震中烈度)、承灾体(人口密度、人均GDP)、孕灾环境(海拔、相对高程、坡度)以及房屋损毁对地震人口伤亡的贡献率。结果显示:... 基于区域灾害系统理论,梳理了1970—2019年全球陆地破坏性地震灾害数据,运用地理探测器模型量化了地震致灾因子(震中烈度)、承灾体(人口密度、人均GDP)、孕灾环境(海拔、相对高程、坡度)以及房屋损毁对地震人口伤亡的贡献率。结果显示:①1970—2019年全球陆地破坏性地震灾害频次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呈现增加趋势,近20 a来7.0级以下地震造成的伤亡人数有下降趋势。②全球陆地破坏性地震灾害约60%分布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约35%分布在环太平洋地震带。③房屋损毁对地震造成的人口伤亡贡献率最大,其次是震中烈度和人口密度。海拔、相对高程和坡度三者中相对高程对地震造成的伤亡人数贡献率最大。④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各个影响因子对地震人口伤亡的贡献率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区域灾害系统理论 全球陆地地震 人口伤亡 时空特征 孕灾环境 贡献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