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太平洋洋流系统对海平面高度变化的响应:基于区域海洋模式(ROMS)试验
1
作者 李振 覃国金 +2 位作者 朱广坤 李兴锐 张彧瑞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21,共10页
地质历史时期海平面变化叠加在板块运动之上,引起海岸线进退、沿海和陆架区域出露或淹没,从而影响全球大洋环流格局和区域海洋系统。本研究聚焦西太平洋对极端海平面升降的响应,使用区域海洋模式(ROMS)探讨末次盛冰期(LGM)情景下极端低... 地质历史时期海平面变化叠加在板块运动之上,引起海岸线进退、沿海和陆架区域出露或淹没,从而影响全球大洋环流格局和区域海洋系统。本研究聚焦西太平洋对极端海平面升降的响应,使用区域海洋模式(ROMS)探讨末次盛冰期(LGM)情景下极端低海平面SLdrop120(海平面下降120 m)和全球大陆冰盖融化情况下极端高海平面SLrise65(海平面上升65 m)对该区域温盐格局和主要洋流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海平面升降对该区域洋流系统有重要非线性影响,而对温盐格局影响主要体现在边缘海或靠近大陆边缘区域,且可以通过贯通性变化来解释这些差异。与现代海平面相比,极端低海平面导致近岸陆架海出露、台湾海峡关闭等,切断了西边界流入侵南海,导致东海的黑潮输运向外海方向移动,主轴断面流量减少。与前人考虑LGM冰期气候态的研究结果相比,此减少趋势说明LGM时期海平面降低和冰期气候驱动的效应相抵消。而高海平面则引起岸线向陆推移,渤海等近海海域面积增加、台湾海峡拓宽,使得西边界流向西拓展,对黑潮主流结构有分流作用。关于控制太平洋和印度洋交换的印尼贯穿流ITF,其西支路径因水深较浅而对海平面变化响应更明显。在极端低海平面情景下,卡里马塔海峡关闭、ITF的西支被切断,来自西支的淡水阻塞效应因此消失,这导致通过望加锡海峡的流量反而增加了2.31 Sv(1Sv=1×10^(6)m^(3)/s);相反,在高海平面情景下,西侧的卡里马塔海峡和望加锡海峡均变宽,同时托雷斯海峡打开,使得进入印度洋的流量比现在海平面情景增大。这些结果表明,西太平洋黑潮和印尼贯穿流对海岸线变迁的响应呈非线性规律,并强调了地质历史演化过程中海平面变化对区域洋流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海洋模式(roms) 东海黑潮(KC) 印尼贯穿流(ITF) 大陆冰量变化 极端海平面升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带太平洋海洋叶绿素对SST的影响及其机理分析——基于ROMS的海洋物理-生态模式模拟 被引量:1
2
作者 张雯哲 张荣华 +3 位作者 高川 田丰 于洋 王宏娜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68-1379,共12页
关于热带太平洋海洋叶绿素对海表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年平均场和年际变率的影响,学术界存在着广泛的争议,模拟结果表现出明显的模式依赖性;且对于季节变化上叶绿素如何影响SST的关注较少。为深入研究热带太平洋叶绿素... 关于热带太平洋海洋叶绿素对海表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年平均场和年际变率的影响,学术界存在着广泛的争议,模拟结果表现出明显的模式依赖性;且对于季节变化上叶绿素如何影响SST的关注较少。为深入研究热带太平洋叶绿素的气候效应,本文基于区域海洋模式系统(Regional Ocean Modeling System, ROMS)构建了海洋物理-生态耦合模式;通过在敏感性试验中设置不同的叶绿素浓度分布,分析了叶绿素对热带太平洋SST的年平均和季节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叶绿素会导致热带太平洋大部分区域SST升高,但赤道东太平洋区域SST降低。其中,前者由叶绿素的直接加热效应所引起:叶绿素的存在使得海洋表层吸收的短波辐射明显增多,更多的热量被保留在了混合层中,引起SST的升高;后者由动力冷却效应占主导:叶绿素使得混合层中吸收更多的短波辐射,导致穿透到混合层以下的短波辐射明显减少,所引起的热量垂向重新分配使得海水的层结增强、混合层变浅、上层海流辐散增强,进一步在赤道南北两侧产生异常向西的纬向流、赤道东太平洋的上升流增强,使得SST下降。但是这种冷却效应并未贯穿于全年,叶绿素对赤道东太平洋SST变化的影响呈现出明显的季节依赖性:在1~4月期间表现为SST增暖(即直接加热效应占主导作用);此后加热效应减弱,垂向冷平流的作用愈发强劲,间接动力冷却效应占主导。综合来看,叶绿素会使赤道东太平洋SST降低约0.5℃,并加强其季节变率。本文得到了叶绿素影响赤道东太平洋SST的两种不同的结果(变冷和变暖),这一发现为理解不同模式中叶绿素冷却或加热效应主导作用的差异提供了新的视角,为改进模式、合理表征叶绿素的影响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太平洋 叶绿素效应 季节依赖性 直接加热 间接冷却 海洋物理-生态耦合模式 区域海洋模式系统(ro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台风—海洋耦合模式的构建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刘磊 费建芳 +2 位作者 马占宏 黄小刚 程小平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78-188,共11页
由于海洋业务化预报模式对中尺度涡等海洋中、小尺度物理过程的准确预报仍然具有较大困难,因此,区域台风—海洋耦合模式初始化采用稳定基态的海洋数据是当前的有效手段。本文通过对两组台风个例的模拟,检验了基于稳定基态海洋数据的区... 由于海洋业务化预报模式对中尺度涡等海洋中、小尺度物理过程的准确预报仍然具有较大困难,因此,区域台风—海洋耦合模式初始化采用稳定基态的海洋数据是当前的有效手段。本文通过对两组台风个例的模拟,检验了基于稳定基态海洋数据的区域台风—海洋耦合模式的模拟效果,并通过6组敏感性试验,研究了初始台风最大风速半径(Radius of maximum wind speed,RMWS)对耦合模式模拟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初始台风RMWS的影响贯穿整个模拟阶段,RMWS越大,下垫面热通量输送量级越大,台风强度越强。在台风强烈的风场作用下,海温反馈也越显著,从而引起热通量降低幅度增大。RMWS作为与台风结构密切相关的物理量在度量台风强度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基态海洋模式数据集 台风 区域台风—海洋耦合模式 最大风速半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海洋模式中的开边界问题 被引量:5
4
作者 储敏 徐永福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2-117,共6页
关键词 区域海洋模式 边界问题 碳循环模式 海洋环流模式 全球模式 物理过程 计算结果 参数化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三角区域海洋文化产业发展模式与路径选择 被引量:5
5
作者 徐从江 瞿群臻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20期8583-8585,8809,共4页
在采用SWOT分析的方法,对长三角区域海洋文化产业发展的优势、劣势以及所面临的机遇、挑战进行充分论述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我国主要海洋经济区海洋文化产业实践,提出了基于SWOT战略矩阵的海洋文化产业发展路径选择以及基于区域间协同发... 在采用SWOT分析的方法,对长三角区域海洋文化产业发展的优势、劣势以及所面临的机遇、挑战进行充分论述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我国主要海洋经济区海洋文化产业实践,提出了基于SWOT战略矩阵的海洋文化产业发展路径选择以及基于区域间协同发展的雁阵模式与基于产业间协同发展的产业集群模式相结合的长三角区域海洋文化产业发展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区域 海洋文化产业 SWOT分析 协同发展 发展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海洋学院管理学院 凸显海洋特色 注重区域发展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6
《管理学报》 CSSCI 2011年第10期F0003-F0003,共1页
浙江海洋学院属于浙江省属高校。学校主校区位于东海“千岛之城”舟山市,另在杭州萧山建有分校区,区位优势得天独厚,浙江海洋管理学院是该校的二级学院。随着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被列入国家规划以及“舟山群岛新区”建设的推... 浙江海洋学院属于浙江省属高校。学校主校区位于东海“千岛之城”舟山市,另在杭州萧山建有分校区,区位优势得天独厚,浙江海洋管理学院是该校的二级学院。随着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被列入国家规划以及“舟山群岛新区”建设的推进,发展海洋经济已经成为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的重要步骤。浙江海洋学院管理学院顺应这种潮流。在涉海领域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上凸显特色。注重区域发展,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浙江海洋学院 管理学院 区域发展 海洋特色 海洋经济发展 地区经济发展 区位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动力ROMS与BOX耦合模型的长江口及邻近水域水通量及水体交换特性 被引量:3
7
作者 王晓红 俞志明 +3 位作者 樊伟 宋秀贤 曹西华 袁涌铨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8-132,共15页
本研究将水动力模型ROMS(regional oceanic modeling system,区域海洋模式系统)与箱式(box)模型结合,详细阐述了长江口及邻近水域四个季节的水通量特征及水体交换特性。研究发现:总的水通量整体受季风控制,季风的作用在于使水体在南北... 本研究将水动力模型ROMS(regional oceanic modeling system,区域海洋模式系统)与箱式(box)模型结合,详细阐述了长江口及邻近水域四个季节的水通量特征及水体交换特性。研究发现:总的水通量整体受季风控制,季风的作用在于使水体在南北方向上交替输送,而台湾暖流对春夏季底层水南向输运具有重要作用;直接进入123.5°E以东外海区域的水通量很小,而是先从南边界流出研究区域,然后通过海洋环流系统进入外海。在强烈季风下,水体更新依赖于季风方向的水平通量,主要是同层水体而不是表底层水体之间的交换。虽然水体更新时间较长的区域与缺氧区基本一致,但本研究认为该区域底层水体缺氧的本质原因是跃层阻隔了表底层水体之间的交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roms(the regional OCEANIC modeling system 区域海洋模式系统) 箱式(box)模型 水通量 水体交换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区域海-气耦合模式的建立:模式验证及其对热带气旋“云娜”的模拟 被引量:4
8
作者 黄伟 郑运霞 +1 位作者 沈淇 于润玲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14,443,共10页
本文以区域热带气旋模式(GRAPES-TCM)为基础,引入海洋环流模式(Estuarine,Coastal and Ocean Model(semi-implicit),ECOM-si)和Ocean Atmosphere Sea Ice Soil 3(OASIS3)耦合器,建立了一个区域海-气耦合模式。利用该模式对0414号热带气... 本文以区域热带气旋模式(GRAPES-TCM)为基础,引入海洋环流模式(Estuarine,Coastal and Ocean Model(semi-implicit),ECOM-si)和Ocean Atmosphere Sea Ice Soil 3(OASIS3)耦合器,建立了一个区域海-气耦合模式。利用该模式对0414号热带气旋"云娜"进行了数值模拟,验证了模式的性能。结果表明,耦合模式模拟的"云娜"强度相比单独的大气模式更接近观测,单独大气模式模拟的近地面风场偏强,而耦合模式模拟的近地面风场的强度和非对称结构均与观测更为接近。数值实验中,"云娜"热带气旋过境引起的海表面温度的下降与实况接近,海表面温度下降引起的海-气热通量相比控制实验的结果明显下降,分析资料表明这一下降是合理的。海洋模式的引入导致了热带气旋"云娜"结构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但反应在径向风的减弱(强度下降),还反应在对流强度和最强对流发生位置的变化,并最终引起了热带气旋降水结构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强度 耦合模式 实验模拟 耦合器 模式验证 控制实验 区域 海洋模式 地面风场 模式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gCM4.3气候模式引入新的海洋湍流参数化方案对中国夏季降水模拟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卫翔谦 左洪超 +2 位作者 武利阳 陆莎 赵舒曼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44-651,共8页
将一种用于全球气候模式的海洋湍流参数化方案引入到区域气候模式RegCM4.3中,分别使用两种方案进行气候模拟.分析对比了1996-2009年,两种方案对中国夏季风场、降水量等模拟结果的影响,并与欧洲中期数值预报中心的再分析资料、站点观测... 将一种用于全球气候模式的海洋湍流参数化方案引入到区域气候模式RegCM4.3中,分别使用两种方案进行气候模拟.分析对比了1996-2009年,两种方案对中国夏季风场、降水量等模拟结果的影响,并与欧洲中期数值预报中心的再分析资料、站点观测降水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新方案对东亚夏季西南季风和东南季风的模拟效果有所改善,并提高了中国夏季降水的模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模拟 海洋湍流参数化方案 区域气候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海域海-气耦合模式及其数值模拟试验 被引量:16
10
作者 吕世华 陈玉春 朱伯承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15-416,共2页
在NCAR区域气候模式RegCM2和普林斯顿海洋模式POM基础上发展了适用于区域海 -气相互作用研究的区域海 -气耦合模式。模式采用同步耦合 ,海洋模式将海表温度提供给大气模式 ,大气模式为海洋模式提供太阳短波辐射、感热通量、潜热通量。... 在NCAR区域气候模式RegCM2和普林斯顿海洋模式POM基础上发展了适用于区域海 -气相互作用研究的区域海 -气耦合模式。模式采用同步耦合 ,海洋模式将海表温度提供给大气模式 ,大气模式为海洋模式提供太阳短波辐射、感热通量、潜热通量。海洋与大气模式每 1 5min交换一次通量。耦合过程没有使用通量校正。使用该模式对中国南海区域1 995年 5~ 7月大气和海洋进行了模拟试验 ,将模拟结果与COADS通量强迫的模拟结果进行了比较表明 ,该模式可以较好地模拟南海海洋环流和中尺度海 -气相互作用过程 ,可以用于区域海 -气相互作用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海气耦合模式 南海 海洋环流 数值模拟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浪和海洋飞沫对“珊珊”台风影响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磊 费建芳 +1 位作者 郑静 程小平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93-705,共13页
台风是剧烈的天气系统,在开放的海上强风激起大浪,改变了海表粗糙度,同时,海浪顶端的白泡沫破碎,在海-气界面处会出现大量的海洋飞沫。基于共享内存的进程间通信技术应用到区域大气和海浪模式的耦合中,大气模式引入了Fairall和Andreas... 台风是剧烈的天气系统,在开放的海上强风激起大浪,改变了海表粗糙度,同时,海浪顶端的白泡沫破碎,在海-气界面处会出现大量的海洋飞沫。基于共享内存的进程间通信技术应用到区域大气和海浪模式的耦合中,大气模式引入了Fairall和Andreas两种海洋飞沫参数化方案,对2006年"珊珊"台风进行了模拟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耦合模式通过海-气相互作用,对台风的强度产生影响,由于耦合模式在海表粗糙度的计算上考虑了海表状况,使得耦合模式模拟的台风强度更接近实况,而对台风的移动路径影响不大;耦合模式中海-气相互作用主要通过动力因素来对台风产生影响,海表状况影响了海表粗糙度,从而使台风的动量输送发生变化,具体的台风强度增强还是减弱主要取决于海表状况与实况的符合程度;海洋飞沫参数化主要通过热力场的改变来影响动力场,Fairall方案中潜热通量和感热通量得到很大程度的加强,使得台风的热力结构得以改变,台风强度明显加强,从而影响了动力场结构;Andreas方案由于其界面通量算法在高相对湿度条件下计算界面通量时得到的量值较小,虽然高风速条件下感热通量加大,但总的潜热通量、感热通量较Fairall方案为弱,因此,模拟的台风强度不强;海洋飞沫参数化方案通过影响台风的结构和强度,对台风移动路径产生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享内存 区域海气耦合模式 海浪 台风 海洋飞沫参数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北部海洋四维变分同化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修义瑞 林士伟 方长芳 《海洋测绘》 CSCD 2018年第1期55-58,共4页
为了研究四维变分同化方法在南海北部海洋数值预报中的适用性,使用海洋区域模式(ROMS),建立了南海北部海洋资料四维变分同化系统,进行了温盐廓线和海面温度数据同化试验,初步对比分析了三种四维变分实现方法的同化效果。研究结果表明,... 为了研究四维变分同化方法在南海北部海洋数值预报中的适用性,使用海洋区域模式(ROMS),建立了南海北部海洋资料四维变分同化系统,进行了温盐廓线和海面温度数据同化试验,初步对比分析了三种四维变分实现方法的同化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四维变分同化方法具有较好的同化效果,其中,增量强约束方法(I4DVar)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其稳定性高于4DPSAS和R4DVar。本文研究成果为建立南海业务化海洋四维变分同化及预报系统奠定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数值预报 海洋数据同化 四维变分 roms海洋模式 南海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环境治理研究综述 被引量:15
13
作者 龚虹波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2-111,共10页
海洋环境治理是应对当前海洋环境问题日益加剧而采取的重要制度选择,是全球治理理论在海洋领域的重要应用,对解决全球化进程中海洋环境保护问题,促进海洋开发向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海洋环境治理的理论基础、海洋环境治理基本... 海洋环境治理是应对当前海洋环境问题日益加剧而采取的重要制度选择,是全球治理理论在海洋领域的重要应用,对解决全球化进程中海洋环境保护问题,促进海洋开发向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海洋环境治理的理论基础、海洋环境治理基本构成要素、海洋环境治理的法律制度建设及海洋环境跨区域治理与模式研究等方面探讨了不同学科学者在海洋环境治理研究领域的研究进展,并指出未来应加强全球海洋环境治理演化脉络与类型体系划分、全球海洋环境治理的层序体系与中国话语权甄别、全球海洋环境治理利益相关者博弈机制分析、中国参与全球海洋环境治理的法律体系建设及体制机制优化等方面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环境治理 区域治理 治理体系 治理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密集特征金字塔的改进R^(2)CNN海洋涡旋自动检测 被引量:4
14
作者 杜艳玲 王丽丽 +2 位作者 黄冬梅 陈珂 贺琪 《智能系统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41-351,共11页
海洋涡旋演变过程认识的不足是制约当前物理海洋研究水平的关键因素,海洋涡旋自动检测是掌握其产生、发展、变异过程机理及其与多尺度海洋过程相互作用的基础。然而,由于海洋涡旋尺度多样性、形状不规则、分布密集的特点,现有水平检测... 海洋涡旋演变过程认识的不足是制约当前物理海洋研究水平的关键因素,海洋涡旋自动检测是掌握其产生、发展、变异过程机理及其与多尺度海洋过程相互作用的基础。然而,由于海洋涡旋尺度多样性、形状不规则、分布密集的特点,现有水平检测方法导致检测区域存在显著的冗余、重叠与嵌套。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多尺度旋转密集特征金字塔网络。具体地,通过密集连接(dense feature pyramid network,DFPN)改进特征金字塔网络实现多尺度高层语义特征提取与融合,增强特征传播与特征重用;此外,针对海洋涡旋密集分布的特点,改进旋转区域卷积神经网络(rotational region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R^(2)CNN),提出多尺度RoI Align机制,实现特征的语义保持和空间信息的完整性,提升模型检测性能。最后,采用海平面异常值数据构建海洋涡旋数据集,并预处理成VOC格式进行训练,调整相应参数得到检测模型。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检测模型最优检测精度可达96.4%,并对太平洋、大西洋海域的海洋涡旋进行自动检测,验证了模型具有较好的泛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目标检测 海洋涡旋 密集特征金字塔 卷积神经网络 特征融合 旋转区域卷积神经网络 模式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海洋保护区的北极地区BBNJ治理机制探析 被引量:10
15
作者 袁雪 廖宇程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83-91,共9页
围绕国家管辖范围外区域海洋生物多样性(BBNJ)的养护和可持续利用的谈判是当前国际海洋治理的热点。适用海洋保护区制度有望成为养护脆弱与独特的北极地区BBNJ的重要工具。海洋保护区的推进需要将当前北极国家管辖范围外区域(ABNJ)所面... 围绕国家管辖范围外区域海洋生物多样性(BBNJ)的养护和可持续利用的谈判是当前国际海洋治理的热点。适用海洋保护区制度有望成为养护脆弱与独特的北极地区BBNJ的重要工具。海洋保护区的推进需要将当前北极国家管辖范围外区域(ABNJ)所面临的复杂的地缘政治以及特殊的地理环境因素纳入考量范围。对北极ABNJ海洋保护区进行区域治理具有局限性,适宜采用全球模式。同时,为适应北极特殊的环境,在共性规则之外还需要个性化规定。在北极BBNJ的治理过程中,中国应当强化对BBNJ全球谈判的引领,积极发挥在区域性与行业性组织中的作用,加强能力建设,以维护中国在ABNJ以及北极的海洋权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极国家管辖范围外区域(ABNJ) 海洋生物多样性 海洋保护区 全球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地质数据库数据的存储结构 被引量:9
16
作者 苏国辉 戴勤奋 +1 位作者 魏合龙 何书锋 《海洋地质动态》 2003年第6期5-7,共3页
区域海洋地质数据库是利用ORACLE9I和ARCSDE8 2实现对海量数据和空间数据有效存储、管理的企业级数据库 ,用于管理我国所属海区海洋地质调查获取的基础地质资料和研究成果资料。根据ORACLE系统的体系结构 ,结合我国区域海洋地质数据的特... 区域海洋地质数据库是利用ORACLE9I和ARCSDE8 2实现对海量数据和空间数据有效存储、管理的企业级数据库 ,用于管理我国所属海区海洋地质调查获取的基础地质资料和研究成果资料。根据ORACLE系统的体系结构 ,结合我国区域海洋地质数据的特点 ,提出了区域海洋地质数据库的存储结构和数据库的用户管理模式 ,以实现ORACLE中海洋地质数据的优化存储与有效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海洋地质数据库 海量数据 空间数据 海洋地质调查 存储结构 用户管理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海典型气旋与反气旋式海洋涡旋特征及影响机制模拟研究
17
作者 王坚红 李美琪 +2 位作者 彭模 王兴 苗春生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48-960,共13页
为探讨黄海海洋涡旋的三维结构特征、能量输送与转换及影响机制,对黄海海域典型台风海洋气旋与近海海湾反气旋式涡旋个例进行数值模拟和时空诊断分析。采用FVCOM(Finite Volume Community Ocean Model)区域海洋数值模式精细化描述台风... 为探讨黄海海洋涡旋的三维结构特征、能量输送与转换及影响机制,对黄海海域典型台风海洋气旋与近海海湾反气旋式涡旋个例进行数值模拟和时空诊断分析。采用FVCOM(Finite Volume Community Ocean Model)区域海洋数值模式精细化描述台风海洋涡旋与近海海洋中小尺度涡旋系统。对涡旋能量传输特征模拟显示,气旋式和反气旋式海洋涡旋中,非对称强流区动能能量下传比涡旋中心部位的强度更强,维持时间更长,下传深度更深。反气旋式海洋涡旋因Ekman流动形成的向中心辐合作用,造成此类差异更显著。气旋涡的动能主要来源于台风的近海面风应力动能和海洋涡旋有效位能的转换,反气旋涡旋区域风动力偏弱,其动能强度维持在低位,其涡旋增强伴随着有效位能的增加。环境因子影响机制从风浪,底摩擦和地形三方面讨论。结果显示:耦合波浪模块后,台风强风应力和风浪的综合作用扩大台风海洋涡旋尺度,并增强涡旋环流强度,同时对相邻的反气旋涡有压缩和减弱作用。风浪效应对台风海洋涡旋有正贡献。强台风过程表层环流响应台风应力而浅水地形和底摩擦强烈影响涡旋下层,造成台风海洋涡旋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偏移,并影响到下层环流速度减小,流向与表层相反。在海洋气旋涡和反气旋涡的显著辐散区,其混合层下方有温盐要素的涌升对应,辐合区有温盐要素的下沉对应;同时海底地形的升降也造成温盐强迫上升与下降,其强度与地形起伏尺度成正比,较环流系统作用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海海域 台风海洋涡旋 FVCOM-SWAVE区域海洋模式 涡旋结构与能量输送 环境影响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议珠江三角洲发展模式与对策
18
作者 朱江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36-37,共2页
关键词 地区 发展模式 经济发展条件 地理优势 区域经济发展 珠江三角洲 经济模式 海洋经济 形成 河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理想河口中拦门沙的存在对河口羽流扩展的影响
19
作者 吴文森 张昊丹 +1 位作者 刘嘉欢 龚文平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7-50,共14页
河口羽流是河口冲淡水在陆架中扩展的主要形式,其扩展受到诸多动力与地形因素的影响,口门拦门沙就是其中之一。以一个理想化的河口为例,采用区域海洋模型(regional ocean modelling system,ROMS),研究口门拦门沙对河口羽流扩展的影响,... 河口羽流是河口冲淡水在陆架中扩展的主要形式,其扩展受到诸多动力与地形因素的影响,口门拦门沙就是其中之一。以一个理想化的河口为例,采用区域海洋模型(regional ocean modelling system,ROMS),研究口门拦门沙对河口羽流扩展的影响,具体包括拦门沙对羽流的出流状态、扩展范围以及远场区沿岸流淡水输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拦门沙增加了口门处的水体分层,减小了羽流出流速度,增大了羽流凸出体的半径,减小了远场区沿岸流宽度,并进而减少了沿岸流中的淡水输送。本项研究对地形因素对河口羽流的扩展研究以及陆源物质的向海输运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口羽流 拦门沙 roms海洋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资引智助力打造“海上新湛江”
20
作者 李易珊 《海洋与渔业》 2024年第4期38-40,共3页
在湛江打造“粤海粮仓”、建设现代海洋强市的征程中,有一支“猛将”队伍,成为湛江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加快海洋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湛江市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农发集团”)立足当地优越的海洋资源禀赋、良好的产业基础,... 在湛江打造“粤海粮仓”、建设现代海洋强市的征程中,有一支“猛将”队伍,成为湛江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加快海洋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湛江市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农发集团”)立足当地优越的海洋资源禀赋、良好的产业基础,采取“海工+牧场”联动模式提升现代化海洋牧场装备化水平,研发建造了座底式、单锚式等大型深远海养殖装备,结合创新的运营管理模式,挺进深蓝、耕海牧渔。农发集团副总经理梁堪强指出,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是落实粮食安全战略、践行大食物观的重要举措,是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抓手,农发集团将主动作为,为打造“海上新湛江”贡献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牧场 集团 运营管理模式 海洋经济发展 耕海牧渔 引资 城乡区域协调 联动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