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东盟区域流动性风险溢出效应研究——基于疫情冲击及RCEP生效视角 被引量:1
1
作者 莫国莉 于学增 谭春枝 《南方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0-89,共20页
自2018至2023年,中国—东盟区域经贸合作遭遇了疫情冲击,但同时获得了贸易规模升级、RCEP协议生效的发展成果,经济金融的“同频”效应加强。文章从流动性风险视角运用Vine-Copula类模型来研究该区域流动性风险的溢出效应。研究表明:(1)... 自2018至2023年,中国—东盟区域经贸合作遭遇了疫情冲击,但同时获得了贸易规模升级、RCEP协议生效的发展成果,经济金融的“同频”效应加强。文章从流动性风险视角运用Vine-Copula类模型来研究该区域流动性风险的溢出效应。研究表明:(1)采用R-Vine-Copula模型及设计的流动性风险指标,较好地刻画了该区域2018—2023年期间流动性风险溢出状况,还揭示了影响风险变动的主要因素;(2)2018—2020年初疫情发生前、疫情发生后至2022年初RCEP协议生效前、RCEP生效后这三个阶段的流动性风险状况各不相同:疫情发生前区域的整体流动性风险值在三个阶段中最低;疫情期间整体溢出效率最低且整体流动性风险值处于最高位,2022年后整体流动性风险值由于俄乌冲突与疫情反扑等内外部因素冲击未能回落到2018—2020年初状态,而整体溢出效应却达历史新高;(3) RCEP协议在带来更加紧密经济金融合作的同时,一定程度上增强了该区域流动性风险整体溢出效应,但各国间的溢出关系从负向溢出更多地变为正向溢出,中国—东盟之间的互惠共生关系在逐渐代替竞争关系。论文的研究结果丰富了中国—东盟区域流动性风险溢出问题的研究成果,基于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提出的“流动性竞争”理论概念为研究金融风险溢出问题开辟了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盟 区域流动性风险 拆借利率 Vine-Copul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创新效率对区域流动性风险影响的空间溢出效应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茆训诚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8-68,共11页
基于空间效应的"跨期储蓄—投资"模型,构建区域流动性风险定价模型,度量中国各省域流动性风险,然后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计算出各省域金融创新效率,最后采用空间面板模型分析金融创新效率对区域流动性风险的空间溢出效... 基于空间效应的"跨期储蓄—投资"模型,构建区域流动性风险定价模型,度量中国各省域流动性风险,然后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计算出各省域金融创新效率,最后采用空间面板模型分析金融创新效率对区域流动性风险的空间溢出效应。实证结果表明,2010年以来,中国区域流动性风险呈快速上升趋势,表明中国资本跨区域流动突然中断风险比以往更加严峻。金融创新效率在样本期内呈总体上升趋势。金融创新效率对区域流动性风险的影响存在空间效应,邻近省域流动性风险及其影响因素对目标省域发生资本流动突然中断风险具有显著溢出效应,表明金融创新效率显著加剧了区域流动性风险的发生,但金融创新在区域经济增长作用下,对区域流动性的间接风险具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创新效率 区域流动性风险 空间面板模型 空间溢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