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区域法治发展的法理学思考--一个初步的研究构架 被引量:51
1
作者 夏锦文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3-88,共16页
随着区域科学的兴起与我国法治建设的推进,区域法治发展成为法治国家建设领域中一个全新的论题,也是法治中国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区域法治发展理论是在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也是在形成基础上构建的... 随着区域科学的兴起与我国法治建设的推进,区域法治发展成为法治国家建设领域中一个全新的论题,也是法治中国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区域法治发展理论是在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也是在形成基础上构建的。加强区域法治发展理论研究具有促进法学理论发展与推动现实问题解决之双重意义。在基础理论研究层面上,区域法治发展的研究应当从本体论、价值论、方法论三个维度进行。区域法治发展理论将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和法治理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法治发展 法理学 本体论 价值论 方法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法治发展的概念意义——一种法哲学方法论上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47
2
作者 公丕祥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7-72,共16页
推进区域法治发展,这是中国法制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重大议程。一般来说,区域包括全球意义上的区域和国家层面的区域,后者是指主权国家范围内以特定的行政管辖层级为基础的地区单元,或者是以一定地缘关系为纽带而形成的若干行政管辖层级... 推进区域法治发展,这是中国法制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重大议程。一般来说,区域包括全球意义上的区域和国家层面的区域,后者是指主权国家范围内以特定的行政管辖层级为基础的地区单元,或者是以一定地缘关系为纽带而形成的若干行政管辖层级的地区单元的集合体,因而构成了本文的讨论范围。区域法治发展是国家法治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国家法治发展在主权国家的特定空间范围内的具体实现。国家层面的区域法治发展研究的方法论,是一个多层次的有机系统,这里主要从法哲学方法论意义上加以研究。马克思提出的"多样性统一"的概念命题,为我们研究区域法治发展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区域法治发展既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又具有鲜明的多样性的品格,进而呈现多样性统一的运动样式。"个别化的方法原则",这是从黑格尔到19世纪德国世俗历史主义的思想流变进程中逐渐形成的方法论准则,在马克斯·韦伯那里达到了集大成。批判地改造并运用个别化的分析原则,有助于我们发现区域法治发展现象的内在奥秘。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拟应妥当地处理好整体性与个体性的关系;揭示和概括个体行动的本质性关系;努力探索个体性行动的因果性联系;从现实中升华并形成思维类型;对研究对象展开具体的历史性的分析;高度重视价值基础和价值评价的特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法治发展 区域法治发展 多样性统一 个别化的方法论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民族区域自治法治发展的“因地制宜”和“与时俱进” 被引量:3
3
作者 郑毅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5-94,共10页
新时期应以“因地制宜、与时俱进”作为民族区域自治法治的发展策略。“制宜之地”主要包括中外民族地方自治制度比较、民族自治地方与其他地方比较、民族自治地方间的纵向比较、民族自治地方间的横向比较以及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特定民... 新时期应以“因地制宜、与时俱进”作为民族区域自治法治的发展策略。“制宜之地”主要包括中外民族地方自治制度比较、民族自治地方与其他地方比较、民族自治地方间的纵向比较、民族自治地方间的横向比较以及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特定民族自治地方与其他民族自治地方的比较等;“俱进之时”主要涉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2018年宪法修改提供的根本法新基础、201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以下简称《立法法》)修改提供的立法新空间、以“一带一路”为代表的国家举措提出的新要求以及民族区域自治法治自身优化完善的新趋势等。针对2017年全国人大法工委“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座谈会提出的问题清单,可在立足实践、充分借鉴域外经验的基础上,通过综合配置两大策略予以系统回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区域自治法治发展 因地制宜 与时俱进 全国人大法工委座谈会问题清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群治理体系构建中条块协同的法治因应 被引量:3
4
作者 江雪松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55-170,共16页
城市群是现代化进程中涌现的新型治理单元,也是国家治理体系中最富活力的区域组成。城市群的本质属性是空间集聚性和关联互惠性,其法理特质呈现为城市群内的各类主体权利拥挤和新兴权利蓬发。依托中国地方治理的条块结构进行分析,空间... 城市群是现代化进程中涌现的新型治理单元,也是国家治理体系中最富活力的区域组成。城市群的本质属性是空间集聚性和关联互惠性,其法理特质呈现为城市群内的各类主体权利拥挤和新兴权利蓬发。依托中国地方治理的条块结构进行分析,空间集聚性所引致的权利拥挤需要条条的依法疏解,关联互惠性催生的权利活跃也有待块块的依法协作。目前,城市群既有的区域协同立法工作机制尚不成熟,执法协作机制尚不完备,司法联动保障机制尚不健全。这既需要条条牵头的充分激励机制,也需要块块互动的有效合作机制。城市群治理体系的构建离不开“榫卯”结构的条块协同,具体应从立法、执法、司法等环节依法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 区域法治发展 条块关系 法治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法律实施中的地方因素及其调适——以民国《党员背誓罪条例》为例
5
作者 张镭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7-114,共8页
法律在实施的过程中,往往会受到地方因素的影响。如果法律受到地方政府和司法的抵制,则必将大大影响其实效,甚至危及其权威性和公信力,从而迫使法律作出适当的调整。民国时期《党员背誓罪条例》颁布以后,虽然获得了地方政府的广泛支持,... 法律在实施的过程中,往往会受到地方因素的影响。如果法律受到地方政府和司法的抵制,则必将大大影响其实效,甚至危及其权威性和公信力,从而迫使法律作出适当的调整。民国时期《党员背誓罪条例》颁布以后,虽然获得了地方政府的广泛支持,但也在学理上引起了一定的质疑,同时在地方司法中也出现了适用的困惑。这些客观情况的出现,迫使条例进行了调整,并最终随着刑法典的颁布而退出历史舞台。这一过程较为清晰地展现了地方因素对国家法律实施过程的影响,并通过这种影响最终推动着法律的调适与变迁,同时也展现出地方对于国家法治发展的回应与推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法治发展 法律实施 党员背誓罪 刑事特别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