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黑龙港项目区区域水量平衡分析
1
作者 刘献峰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1994年第1期15-18,25,共5页
我省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对黑龙港地区的降水、地表水、地下水及工农业用水量等因子进行了3年现状监测和调查,各项监测成果是由不同部门采用不同方法获得的。为了检验这些成果的合理性,对各项因子进行水量分析是十分必要的。由于地下水水... 我省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对黑龙港地区的降水、地表水、地下水及工农业用水量等因子进行了3年现状监测和调查,各项监测成果是由不同部门采用不同方法获得的。为了检验这些成果的合理性,对各项因子进行水量分析是十分必要的。由于地下水水量平衡是由地下水均衡模型做出的,故本次仅对地表水和区域总水量进行了水量平衡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水量平衡 地下水均衡 深层地下水 地下水开采量 监测成果 水量分析 世界银行贷款 蒸散发 入境水量 侧向补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udyko假设的流域水量平衡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卞玉敏 吕海深 +2 位作者 谈娟娟 黎孟雄 朱永华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4-28,共5页
为探讨湿润地区土壤质地和地下水对区域水量平衡的影响,以淮河中上游地区为研究对象,基于Budyko假设在获得研究区长系列水文气象和土壤质地资料后,通过研究不同土壤质地下的水量平衡关系,分析了土壤质地对水量平衡的影响。并在计算出基... 为探讨湿润地区土壤质地和地下水对区域水量平衡的影响,以淮河中上游地区为研究对象,基于Budyko假设在获得研究区长系列水文气象和土壤质地资料后,通过研究不同土壤质地下的水量平衡关系,分析了土壤质地对水量平衡的影响。并在计算出基流指数的基础上,研究了地下水对流域水量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于Budyko假设的水热耦合平衡关系在淮河流域是成立的,证实了湿润地区土壤质地差异和地下水同样对区域水量平衡有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dyko假设 基流指数 区域水量平衡 土壤质地 地下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淮海平原区农业用水量估算方法探讨 被引量:4
3
作者 徐建新 温随群 +2 位作者 谷红梅 牛文臣 刘桂梅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2000年第1期5-8,共4页
:采用水量平衡原理分析计算多个典型灌区的实际农业用水量 ,并分析影响因素及其变化规律 ,提出了农业用水量的计算方法 。
关键词 农业用水量 区域水量平衡 黄淮海平原区 灌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区水源涵养功能时空变化分析 被引量:18
4
作者 张彪 王爽 +1 位作者 李庆旭 谢高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9期7530-7541,共12页
水分是干旱、半干旱地区植物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也是权衡生态修复工程措施的重要依据。基于区域水量平衡方程与GIS空间分析技术,评估了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区水源涵养功能的时空变化,并分析了气象、地形、植被等因素对水源涵养功能的影... 水分是干旱、半干旱地区植物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也是权衡生态修复工程措施的重要依据。基于区域水量平衡方程与GIS空间分析技术,评估了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区水源涵养功能的时空变化,并分析了气象、地形、植被等因素对水源涵养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2000—2015年工程区的水源涵养量与涵养能力均有所增加,多年平均值分别为16.79亿m^(3)和3.66mm。工程区水源涵养能力由西向东递增,高值区与较高区的面积占到工程区的32.45%;相比2000年,2015年有41.65%的地区水源涵养能力增大,其中22.01%的地区显著升高。但2000—2015年荒漠草原亚区水源涵养能力明显下降,农牧交错带草原亚区相对稳定,整体来看,典型草原亚区的水源涵养量最大,燕山丘陵山地水源保护亚区的涵养能力最高。主要原因在于工程区水源涵养能力易受降雨、气温以及植被覆盖度等因子影响,浑善达克沙地亚区与科尔沁沙地亚区的植被覆盖状况改善显著提升了其水源涵养能力,农牧交错带草原亚区和晋北山地丘陵亚区的水源涵养能力下降主要归因于降雨量减少,而荒漠草原亚区的涵养能力明显受到气候与植被的双重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源涵养功能 区域水量平衡 时空变化 区域差异 京津风沙源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4年总目次
5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1994年第4期48-49,共2页
关键词 平原区 地下水开发 许建廷 地下水资源评价 浅层地下水 可采量 灌区地下水 区域水量平衡 水质综合评价 特大暴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