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考虑次网格水文过程的区域气候-水文耦合方法 被引量:1
1
作者 陈星 余钟波 崔广柏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91-294,共4页
针对气候-水文耦合模型采用的计算网格较粗,不能很好地描述小尺度陆面水文过程的不足,以美国萨斯奎那西支子流域为研究区域,构建了考虑水力传导度和降雨次网格空间非均匀性的区域气候-水文耦合模型,从而在较粗的计算网格中描述较细的小... 针对气候-水文耦合模型采用的计算网格较粗,不能很好地描述小尺度陆面水文过程的不足,以美国萨斯奎那西支子流域为研究区域,构建了考虑水力传导度和降雨次网格空间非均匀性的区域气候-水文耦合模型,从而在较粗的计算网格中描述较细的小尺度次网格水文过程.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考虑次网格水文过程的耦合模型精度更高,模拟径流过程与实测过程拟合更好,并且提高了模型对水文物理过程的代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模型 区域气候模型 次网格 空间非均匀性 产流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气候模式RegCM3对中国夏季降水的模拟(英文) 被引量:6
2
作者 刘雅勤 范广洲 +5 位作者 周定文 华维 李学敏 黄先伦 张永恒 王永立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442-447,共6页
利用意大利国际理论物理中心(ICTP)最新发布的区域气候模式RegCM3检验我国包括青藏高原地区夏季降水的模拟能力。初始值及边界值取自美国国家环境预测中心(NCEP)和国家大气中心(NCAR)的全球再分析资料。模式积分时间为2005年5月1日到200... 利用意大利国际理论物理中心(ICTP)最新发布的区域气候模式RegCM3检验我国包括青藏高原地区夏季降水的模拟能力。初始值及边界值取自美国国家环境预测中心(NCEP)和国家大气中心(NCAR)的全球再分析资料。模式积分时间为2005年5月1日到2005年8月31日,考虑到模式的"spin-up"时间,只对6月1日-8月31日的模式结果进行分析。模式水平分辨率取为60km,范围包括整个青藏高原在内的我国及周边地区(14°-55°N,70°-140°E)。结果表明:RegCM3具有模拟我国夏季降水主要分布特征的能力,尤其在观测站点稀少的青藏高原地区可提供局地降水分布的较可靠信息。模式较好地模拟了包括整个青藏高原在内的我国区域降水的月际尺度变化和空间分布等基本特征,但对我国东南地区的夏季降水模拟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气候模型 REGCM3 西芷高原 降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和水库运行对径流影响的定量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毕彦杰 赵勇 +3 位作者 肖伟华 吴迪 周翔南 张守平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9-33,共5页
将流域水循环模型SWAT模型和区域气候模型RegCm3进行单向耦合,构建流域水循环综合模拟平台,并在澜沧江上中游地区进行了应用。分别考虑气候变化(温度、降水)和水库运行的影响,通过与天然情景进行对比分析,定量研究了气候变化和水库运行... 将流域水循环模型SWAT模型和区域气候模型RegCm3进行单向耦合,构建流域水循环综合模拟平台,并在澜沧江上中游地区进行了应用。分别考虑气候变化(温度、降水)和水库运行的影响,通过与天然情景进行对比分析,定量研究了气候变化和水库运行在下游径流变化中所占的比重。结果表明:未来20年内,无论是气候变化还是水库运行都将导致澜沧江下游径流减少,其中气候变化的贡献率则达到88%,而水库运行的贡献率仅占12%,气候变化是造成澜沧江下游径流减少的最主要原因。而在气候变化的因子中,温度变化的贡献率占到81%,降水变化的贡献率仅为19%,因此温度是造成径流变化的所有因子中最重要的影响因子。水库运行对下游径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年内变化上,即"削峰补枯"作用,而对年际变化的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SWAT模型 区域气候模型RegCm^3 澜沧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灌溉对局地干旱气候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杨涛 刘健 金继明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3-87,92,共6页
塔里木盆地气候干燥,其农业主要依赖灌溉,灌溉必将对局地气候产生重要影响。为了更好地了解农田灌溉如何改变新疆干旱地区的局地气候以及量化灌溉农田在局地气候系统中的作用,以中国西北地区的塔里木盆地为典型研究区域,首先在区域气候... 塔里木盆地气候干燥,其农业主要依赖灌溉,灌溉必将对局地气候产生重要影响。为了更好地了解农田灌溉如何改变新疆干旱地区的局地气候以及量化灌溉农田在局地气候系统中的作用,以中国西北地区的塔里木盆地为典型研究区域,首先在区域气候模型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的CLM(Community Land Model)陆面模式中加入合理的灌溉方案,然后设计2组试验(分别为考虑和不考虑灌溉),连续模拟10 a(2006-2015年)的作物生长季(5-9月),通过模型模拟结果与观测比较来研究塔里木盆地灌溉的局地气候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模型能够模拟出与观测相近的地表温度、近地面气温和降水,不仅显著地降低了原模式在灌区内的热偏差,而且灌溉引起的冷却和增湿效应导致灌区降水误差变小。此外,灌溉导致灌区的降水略微增加,在灌区周边的降水却显著增加。因此,由灌溉增加的降水量能够缓解干旱地区的灌溉需求压力,对当地的干旱气候也会产生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 区域气候模型 干旱气候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