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8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0kV线路安全供电的典型区域模型分析
1
作者 竺炜 洪汝舟 +1 位作者 李爱元 周彦尧 《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6-103,共8页
10 kV线路一般以树枝辐射状供电,支线末梢容易出现低电压问题,分析10kV线路安全供电的典型区域面积是研究配网扩张及规划方法的基础。分析10kV线路的沿线压降特性,获取全线压降的简化计算方法;通过对10 kV配网供电区域的分解,得到以主... 10 kV线路一般以树枝辐射状供电,支线末梢容易出现低电压问题,分析10kV线路安全供电的典型区域面积是研究配网扩张及规划方法的基础。分析10kV线路的沿线压降特性,获取全线压降的简化计算方法;通过对10 kV配网供电区域的分解,得到以主线为中轴、支线承载的负荷均衡分布的矩形、菱形及前、后三角形等4类10kV线路典型供电区域模型;对典型供电区域进行边界压降分析,得到线路总负荷、线型与区域边界压降的关系,进而得到边界电压安全约束下的各类典型供电区域的最大面积。10kV线路典型供电区域及安全供电面积分析,可为新区配网的变电站布点、网架布局及线型选择提供理论依据,具有理论意义及工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0KV线路 压降约束 安全供电典型区域模型 最大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黏聚区域模型的边坡渐进破坏过程强化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3
2
作者 凌道盛 涂福彬 卜令方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387-1393,共7页
剪切带非连续变形描述及剪切带扩展过程模拟是边坡渐进破坏过程分析的关键,基于黏聚区域模型及强化有限单元法提出一种剪切带渐进扩展过程模拟的有限元分析方法。首先,将剪切带两侧相对变形分解成分别由常规应变和附加应变确定的相对位... 剪切带非连续变形描述及剪切带扩展过程模拟是边坡渐进破坏过程分析的关键,基于黏聚区域模型及强化有限单元法提出一种剪切带渐进扩展过程模拟的有限元分析方法。首先,将剪切带两侧相对变形分解成分别由常规应变和附加应变确定的相对位移,提出具有弱非连续变形特征的剪切带变形等效强非连续变形描述方法,并采用黏聚区域模型表征剪切带应力和附加相对位移间的软化本构关系。其次,基于强化有限单元法描述强非连续变形,并构造相应的无厚度剪切带单元。在此基础上,提出剪切带渐进扩展模拟的有限元算法。算例表明,此方法不仅能够很好地模拟剪切带的应变软化特性,而且有效地克服了常规剪切带模拟具有的网格敏感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 渐进破坏 剪切带 强化有限单元法 黏聚区域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测地线活动区域模型的非监督式纹理分割 被引量:15
3
作者 何源 罗予频 胡东成 《软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92-599,共8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曲线演化的非监督式纹理分割算法.在用Gabor小波库提取纹理特征之后,可以得到一个多维的特征图像.为了避免直接在多维空间中应用曲线演化模型,采用高斯混合模型(Gaussian mixture model,简称GMM)来描述该特征图像的概率分... 提出了一种基于曲线演化的非监督式纹理分割算法.在用Gabor小波库提取纹理特征之后,可以得到一个多维的特征图像.为了避免直接在多维空间中应用曲线演化模型,采用高斯混合模型(Gaussian mixture model,简称GMM)来描述该特征图像的概率分布,再从分布模型中计算得到每个像素点的区域信息和边界信息.综合两种信息,并应用测地线活动区域模型来获得最终分割结果.实验结果显示,这种方法能够获得良好的区域边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纹理分割 GABOR小波 活动轮廓模型 测地线活动区域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区域模型的单层高大空间建筑钢构件温升计算 被引量:8
4
作者 张国维 朱国庆 +1 位作者 王晓岚 吴维华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043-1046,共4页
基于火灾双区域模型,研究高大空间建筑钢构件的理论温升,并以某会展中心小功率火灾为例,运用数学软件MATLAB编程计算钢构件温升。计算结果表明,火灾情况下,空间建筑高度对屋顶钢构件的稳定性有一定影响,建筑高度越高,钢构件稳定性越好... 基于火灾双区域模型,研究高大空间建筑钢构件的理论温升,并以某会展中心小功率火灾为例,运用数学软件MATLAB编程计算钢构件温升。计算结果表明,火灾情况下,空间建筑高度对屋顶钢构件的稳定性有一定影响,建筑高度越高,钢构件稳定性越好。对于单层建筑高度大于10 m的高大空间建筑,小功率火灾(4 MW为例),建筑钢构件在3 600 s内升温不超过100℃,钢构件能够满足建筑稳定性和消防队灭火的基本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灾双区域模型 高大空间建筑 钢构件温升 MATLA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介质干燥分区域模型的孔道网络理论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袁越锦 赵哲 +2 位作者 曹博涛 徐英英 袁月定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6,33,共5页
针对多孔介质干燥分区域模型内在机理不清等问题,运用孔道网络干燥理论,基于砂床恒温缓慢干燥过程,建立其孔道网络干燥模型。模拟与试验结果表明:多孔介质孔隙大小分布是影响分区域模型中湿分相分布状态的主要因素,孔隙服从高斯分布的... 针对多孔介质干燥分区域模型内在机理不清等问题,运用孔道网络干燥理论,基于砂床恒温缓慢干燥过程,建立其孔道网络干燥模型。模拟与试验结果表明:多孔介质孔隙大小分布是影响分区域模型中湿分相分布状态的主要因素,孔隙服从高斯分布的多孔介质适合采用双区域模型;而孔隙服从对数正态分布的多孔介质则适合采用三区域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介质 干燥 区域模型 孔道网络 孔隙大小 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通道喷嘴渣油气化过程(Ⅱ)区域模型 被引量:3
6
作者 于遵宏 于建国 +2 位作者 王辅臣 龚欣 何元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35-140,共6页
根据实验所得模型气化炉流场结构,提出了8.53MPa双通道喷嘴渣油气化炉气化反应的区域模型。与传统模式不同,本模型指出回流组分参与燃烧反应,系统出口进行逆变换反应,并就气体成分、耐火砖与激冷环寿命短等工程现象与问题给出了合理解释。
关键词 渣油 气化 区域模型 喷嘴 氮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测单个火灾房间内温度场分布的多层区域模型 被引量:7
7
作者 陈晓军 杨立中 +1 位作者 邓志华 范维澄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2004年第6期544-548,共5页
建立了一种预测单个室内火灾发展的多层区域模型(multi layerzonemodel).整个火灾房间被划分成任意多个水平分布的区域,假设每一层内的物理化学参数分布均匀,通过质量守恒、能量守恒等建立每一层的控制方程.介绍了模型中应用的火灾模型... 建立了一种预测单个室内火灾发展的多层区域模型(multi layerzonemodel).整个火灾房间被划分成任意多个水平分布的区域,假设每一层内的物理化学参数分布均匀,通过质量守恒、能量守恒等建立每一层的控制方程.介绍了模型中应用的火灾模型,包括燃烧、流动和传热模型.利用Runge Kutta积分方法得到每一层内气体温度随火灾发展过程的变化.模型预测结果和Steckler实验对比表明模型具有较好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内火灾 多层区域模型 火灾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结接触面黏聚区域模型及渐进累积破坏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凌道盛 韩超 +1 位作者 陈云敏 林呈祥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405-1411,共7页
首先探讨了土结接触面的含义、接触面相对位移的组成以及接触面的破坏形式,然后提出以黏聚区域模型描述接触面滑动和拉裂破坏变形、邻近非接触面单元描述接触面基本变形的分析思路,建立了基于黏聚区域模型的无厚度接触面单元,有效避免... 首先探讨了土结接触面的含义、接触面相对位移的组成以及接触面的破坏形式,然后提出以黏聚区域模型描述接触面滑动和拉裂破坏变形、邻近非接触面单元描述接触面基本变形的分析思路,建立了基于黏聚区域模型的无厚度接触面单元,有效避免了接触面厚度确定的困难。在强化有限单元法(FEM++)的框架内完成了接触面模型的数值实现后,以直剪试验的模拟揭示了土与结构接触面的渐进累积破坏过程,说明了接触面模型与平均剪应力–剪切位移试验曲线的差异,并对模型本构参数的选取进行了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结接触面 黏聚 区域模型 强化有限单元法 直剪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横向电缆火灾试验与区域模型数值模拟 被引量:11
9
作者 吴天琦 黄咸家 +2 位作者 毕昆 刘晓爽 姜羲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9-74,共6页
基于自然通风条件下受限空间内的横向1、2、3和4层电缆燃烧试验,验证双区域模型模拟横向电缆火灾动力学过程的可靠性。首先,根据横向电缆火灾试验中测量的室内温度场的变化,证明横向电缆火灾过程基本符合双区域模型假设。然后,比较区域... 基于自然通风条件下受限空间内的横向1、2、3和4层电缆燃烧试验,验证双区域模型模拟横向电缆火灾动力学过程的可靠性。首先,根据横向电缆火灾试验中测量的室内温度场的变化,证明横向电缆火灾过程基本符合双区域模型假设。然后,比较区域模型预测值与试验测量值,得到了区域模型预测的误差范围为0.004~0.169。研究表明,双区域模型能够可靠地模拟室内横向多层电缆火灾过程。此外,基于间隔0.15 m的4层电缆的燃烧,研究了区域模型火源设置(即设置1个火源和设置4个火源)对模拟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设置为1个火源得到的最大误差达31.1%,而设置为4个火源的模拟结果相对更加可靠,其误差不超过6%。因此,对横向多层电缆火灾过程的区域模型预测,建议将每层电缆设置为单个火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核电站火灾 横向多层电缆 电缆火灾试验 区域模型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运用双区域模型计算大空间建筑火灾温度方法的修正 被引量:6
10
作者 黄珏倩 李国强 杜咏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2005年第3期279-282,共4页
以较为精确的场模拟为参照,对于运用双区域模拟计算出的大空间建筑火灾室内烟气温度与时间的关系曲线进行修正。通过比较计算结果得出,此修正方法提高了计算精度,并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双区域模型计算方法的适用范围和可计算时间。
关键词 建筑空间 建筑火灾 烟气层温度 区域模型 模型 温度修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汶川地震的6区域模型加速度峰值衰减关系 被引量:7
11
作者 杨帆 罗奇峰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9-34,共6页
利用加速度记录直接拟合衰减关系时,几乎所有现行文献都采用圆模型,以震中距或震源距为观测点坐标位置的唯一统计量。对于长断层的大震而言,等震线的圆模型假设和实际等震线图存在严重的偏差,为修正这种偏差,作者曾提出了4区域的椭圆模... 利用加速度记录直接拟合衰减关系时,几乎所有现行文献都采用圆模型,以震中距或震源距为观测点坐标位置的唯一统计量。对于长断层的大震而言,等震线的圆模型假设和实际等震线图存在严重的偏差,为修正这种偏差,作者曾提出了4区域的椭圆模型,但是该模型忽略了断层长度垂直范围的2个区域,导致其等震线形状没有沿着断裂方向"发散开"的趋势。且不能反映破裂方向对短轴衰减的影响。该文提出的加速度衰减关系的6区域模型,通过过断层方向和过断层两端点且垂直于断层6条分割线,将地震记录观测点位置分为6个区域,通过研究沿分割线方向的衰减关系得到地震动衰减与衰减路径所处区域的相关性。以汶川8.0级地震为例,说明模型下的6条衰减关系,各自代表的物理意义以及汶川地震地震动峰值加速度衰减的区域特性。在拟合精度上,该模型较圆模型有大幅提高,比4区域椭圆模型略高,在反映地震动区域特性上,比4区域模型更加细致的反映了断层破裂方向效应和上下盘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减关系 加速度峰值 模型 4区域椭圆模型 6区域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黏聚区域模型的石拱圈承载力分析方法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汪劲丰 林建平 徐荣桥 《计算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41-848,共8页
石拱桥拱圈石之间的拼接界面往往是拱圈结构的薄弱处,决定着拱桥的安全性和承载力。该连接界面往往因其强度低而沿法向起裂并张开扩展,或沿切向发生相对滑移,此复杂的界面行为特性成为石拱桥承载力分析及安全性评估的难点。针对拱圈石... 石拱桥拱圈石之间的拼接界面往往是拱圈结构的薄弱处,决定着拱桥的安全性和承载力。该连接界面往往因其强度低而沿法向起裂并张开扩展,或沿切向发生相对滑移,此复杂的界面行为特性成为石拱桥承载力分析及安全性评估的难点。针对拱圈石连接缝处的起裂及裂缝扩展后结构非连续变形的复杂力学行为的模拟问题,采用多折线型黏聚区域模型描述拱圈石间界面滑动和拉裂破坏变形,并构造无厚度界面单元,形成考虑非连续变形效应的石拱桥极限承载力分析的方法。采用该方法对一石拱圈的破坏全过程进行模拟分析,实现拱圈石块之间非连续变形的数值模拟,得到拱圈结构的极限承载力及相应的破坏形态,验证了本文方法的可行性。本文方法可以模拟石拱桥结构破坏的全过程,可用于石拱桥的承载能力分析及石拱桥结构脆性破坏的安全性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拱桥 承载能力 非连续变形 界面单元 黏聚区域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策高地”与区域产业集聚——新经济地理学两区域模型扩展的解释 被引量:4
13
作者 杜凤莲 马慧峰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35-42,共8页
"政策高地"作为招商引资战略之一,一直受到各地区的推崇。"政策高地"是否会达到预期目的?为什么不同地区"政策高地"效果不同?通过将优惠性政策引入到新经济地理学两区域模型中,分析并推导优惠政策吸引企... "政策高地"作为招商引资战略之一,一直受到各地区的推崇。"政策高地"是否会达到预期目的?为什么不同地区"政策高地"效果不同?通过将优惠性政策引入到新经济地理学两区域模型中,分析并推导优惠政策吸引企业发生"叛逃"的临界条件,从优惠性政策和交通运输成本两个方面对上述问题进行回答。研究发现,当地区间的运输成本较低时",政策高地"可以吸引企业向落后地区迁移,最终实现地区间平衡发展。但是当基础条件不足,地区的优惠性政策不能吸引产业向该地区集聚。另外一种现象是,当运输成本非常高,地区封闭现象较严重时,地区本身的需求会促使本地企业产生,此时优惠政策会起到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策高地 产业集聚 运输成本 新经济地理学 区域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颖的磁控溅射纯Cr薄膜结构区域模型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洪涛 蒋百灵 +1 位作者 杨波 曹政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071-1075,1082,共6页
磁控溅射成膜过程中,基于溅射中性原子对基片表面微区的轰击效应Ec11和各种轰击离子对基片表面微区的轰击效应Ec22两个能量因子建立了磁控溅射纯Cr薄膜的结构区域模型,研究发现磁控溅射系统中较高的离子流密度显著影响着薄膜的微观结构... 磁控溅射成膜过程中,基于溅射中性原子对基片表面微区的轰击效应Ec11和各种轰击离子对基片表面微区的轰击效应Ec22两个能量因子建立了磁控溅射纯Cr薄膜的结构区域模型,研究发现磁控溅射系统中较高的离子流密度显著影响着薄膜的微观结构,且可在较低的相对温度下促进完全致密薄膜结构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轰击能量 微观结构 磁控溅射 结构区域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地幔中R_(s/p)区域模型的形成机理、地震波速异常的起因和不连续界面的性质 被引量:1
15
作者 何林 何旭 +2 位作者 曾明凤 薛学东 唐明杰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83-87,共5页
从计算矿物物理学角度,较好地解释了在1000~2100km深度范围内Rs/p区域地震模型展示的异常行为,揭示了下地幔内不连续界面所处的深度存在横向变化的原因,并指明该界面具有物理界面特征.
关键词 Rs/p区域模型 下地幔 板块俯冲带与非板块俯冲带 滞弹性 相对径向粘性 横向温度变化 相变 不连续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过渡层”的室内火灾三区域模型 被引量:1
16
作者 易亮 钮佳丽 +1 位作者 孙丹阳 符慧艾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06-211,共6页
在室内火灾双区域模型及多层区域模型的基础上,建立基于"过渡层"的室内火灾三区域模型.该三区域模型将上部烟气层与下部空气层视为均匀区域,而二者之间存在由于烟气掺混作用形成的过渡层,且过渡层内温度、密度、压强等参数连... 在室内火灾双区域模型及多层区域模型的基础上,建立基于"过渡层"的室内火灾三区域模型.该三区域模型将上部烟气层与下部空气层视为均匀区域,而二者之间存在由于烟气掺混作用形成的过渡层,且过渡层内温度、密度、压强等参数连续变化.通过对过渡层的厚度、参数变化形式以及各层之间的质量、能量交换进行模化,获得不同火灾场景下各层厚度、温度等参数的预测步骤和计算方法.结果表明,与双区域模型相比,三区域模型过渡层内参数的连续变化能更真实地反映火灾时室内气体的参数分布和变化规律;与场模拟相比,三区域模型能大幅度节约计算时间及计算机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模型 掺混 过渡层 烟气层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油藏地质参数建立翁氏旋回区域模型 被引量:4
17
作者 梁军彬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2003年第1期23-25,共3页
在合理开采的基础上 ,石油产量变化规律主要取决于油藏的石油地质特征。利用油藏基本地质参数探明石油地质储量、可采储量、油层孔隙度、地面原油密度等 ,可以建立翁氏旋回模型———一种石油年产量预测方法———方程系数B的地区性求... 在合理开采的基础上 ,石油产量变化规律主要取决于油藏的石油地质特征。利用油藏基本地质参数探明石油地质储量、可采储量、油层孔隙度、地面原油密度等 ,可以建立翁氏旋回模型———一种石油年产量预测方法———方程系数B的地区性求解方程 ,在此基础上 ,根据翁氏旋回模型的收敛特性 ,以可采储量、原油初产量拟合误差最小为约束条件 ,利用迭代方法可以计算出系数c、n ,从而在早期建立油藏的翁氏旋回产量预测模型。利用济阳坳陷 2 1个油田及世界各地 10个油田的数据分别进行研究 ,证明这一方法是可行的。该方法可用于油田开发初期计算经济可采储量、评估地质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参数 翁氏旋回区域模型 石油产量 预测 油藏 经济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物火灾的计算机区域模型
18
作者 李引擎 段日强 +2 位作者 季广其 李淑惠 梁世明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1995年第S1期25-30,共6页
本研究运用区域方法模拟了建筑物火灾的发展过程,采用理论分析和经验公式相结合的方法,开发了火灾工程系统软件,分析求解了防火工程中的参数,该模型可为建筑物防火工程设计提供咨询、评估。
关键词 城市防灾 火灾 计算机化仿真 区域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层区域模型的舱室火灾模拟技术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朱秋红 蔡成涛 赵继伟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04-508,共5页
为了研究舰船舱室内火灾蔓延特点,采用火灾双层区域模型实现舰船舱室火灾蔓延趋势的模拟。通过建立系统能量、质量守恒和气体状态方程、物体间的对流换热过程等,得出了更为贴近实际的单舱室和相邻多舱室火灾烟气蔓延的数学物理模型。采... 为了研究舰船舱室内火灾蔓延特点,采用火灾双层区域模型实现舰船舱室火灾蔓延趋势的模拟。通过建立系统能量、质量守恒和气体状态方程、物体间的对流换热过程等,得出了更为贴近实际的单舱室和相邻多舱室火灾烟气蔓延的数学物理模型。采用数值方法实现模型的求解,并编制了舱室环境下的火灾模拟仿真程序,实现了某舰船内两相邻舱室内烟气温度和烟气层高度随时间变化的仿真过程,其模拟结果同CFAST软件的模拟结果相吻合,验证了建立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层区域模型 火灾蔓延 数值仿真 CFAST仿真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区域模型的钠冷快堆组件子通道分析程序的开发与验证 被引量:3
20
作者 吴宗芸 刘天才 吴明宇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72-683,共12页
子通道分析程序是钠冷快堆堆芯热工水力设计和安全分析的重要工具。本文为计算和分析钠冷快堆组件在径向均匀与倾斜功率分布工况下的热工水力特性,利用双区域绕丝交混模型开发了一款适用于钠冷快堆组件分析的子通道程序SPLICA,并与FFM2A... 子通道分析程序是钠冷快堆堆芯热工水力设计和安全分析的重要工具。本文为计算和分析钠冷快堆组件在径向均匀与倾斜功率分布工况下的热工水力特性,利用双区域绕丝交混模型开发了一款适用于钠冷快堆组件分析的子通道程序SPLICA,并与FFM2A 19棒束实验数据与WARD 61棒束实验数据进行了对比验证。由于本文开发的子通道分析程序SPLICA使用了详细的绕丝交混模型,与经过二次开发后的COBRA程序的计算结果相比,对于FFM2A实验SPLICA程序计算得到的结果与实验结果符合得更好。这两个实验数据的验证结果证明了本文开发的子通道分析程序的准确性以及对高流量工况和低流量工况均具有良好的适用性。本程序能为钠冷快堆组件热工水力分析提供有效的设计和研究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模型 子通道程序 反应堆热工水力 程序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