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五台山大气CO_(2)本底浓度及源汇特征
被引量:
1
1
作者
李莹
闫世明
+5 位作者
王淑敏
张逢生
于小红
杨爱琴
岳江
靳泽辉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3572-3583,共12页
基于五台山站2017年1月~2020年12月的大气CO_(2)连续观测资料,采用平均移动过滤法(MAF)和后向轨迹分析方法,对五台山大气CO_(2)本底浓度及源汇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五台山大气CO_(2)浓度受到区域或局地源汇的影响,筛分后的CO_(2)本底...
基于五台山站2017年1月~2020年12月的大气CO_(2)连续观测资料,采用平均移动过滤法(MAF)和后向轨迹分析方法,对五台山大气CO_(2)本底浓度及源汇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五台山大气CO_(2)浓度受到区域或局地源汇的影响,筛分后的CO_(2)本底小时浓度振幅为44.9×10^(-6),小于未经筛分的CO_(2)浓度振幅94.7×10^(-6).2017~2020年CO_(2)本底浓度呈逐年上升趋势,但增幅放缓;抬升浓度占比有所下降,吸收浓度占比波动较小,表明人类活动对CO_(2)浓度的影响逐年减弱,而五台山周边地区陆地生态系统碳汇作用相对稳定.CO_(2)本底浓度夏季最低,秋冬季次之,春季最高;日变化夏季最明显,峰谷值分别出现在05:00和16:00,其他季节日振幅仅在0.7×10^(-6)~1.8×10^(-6)之间.与本底浓度相比,抬升浓度的差异值自10月至翌年3月明显增大,而吸收浓度的差异值在6~9月最显著,分别反映出人为活动排放源以及陆地生态系统吸收汇对CO_(2)本底浓度的影响.源汇浓度日变化均为单峰结构,抬升浓度白天高、夜间低,吸收浓度刚好相反.春、秋和冬季造成CO_(2)浓度明显抬升的地面风向主要为西南风,且随风速的增加CO_(2)浓度能够保持较高水平,而夏季主要为东北偏东风;春、夏季,2~4m/s的风速有利于进一步降低CO_(2)吸收浓度.后向轨迹分析表明,气团远距离输送对源汇浓度的影响除了取决于气团途径区域的CO_(2)排放情况,还与气团的空间垂直输送路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台山
温室气体
区域本底
源汇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广州亚运会期间鼎湖山站大气污染特征
被引量:
10
2
作者
陈林
王莉莉
+2 位作者
吉东生
王式功
王跃思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51-161,共11页
为了解广州亚运会期间华南区域大气质量状况以及气象条件对区域本底浓度值的影响,2010年11月对鼎湖山站主要污染物NO_x,SO_2,O_3,PM_(10)和PM_(2.5)进行了连续在线观测。利用MICAPS,NCEP FNL资料及后向轨迹模拟对观测时段大气污染物变...
为了解广州亚运会期间华南区域大气质量状况以及气象条件对区域本底浓度值的影响,2010年11月对鼎湖山站主要污染物NO_x,SO_2,O_3,PM_(10)和PM_(2.5)进行了连续在线观测。利用MICAPS,NCEP FNL资料及后向轨迹模拟对观测时段大气污染物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观测时期鼎湖山区域NO_2,SO_2和O_3平均体积分数分别为(7.2±3.1)×10^(-9),(8.5±3.8)×10^(-9)和(28.7±9.8)×10^(-9)。PM_(10)和PM_(2.5)的月平均质量浓度分别达到113μg·m^(-3)和81μg·m^(-3),PM_(2.5)超标日数达13 d(标准为世界卫生组织第1阶段值,日平均值为75μg·m^(-3))。不同时段日变化分析表明,广州亚运会期间高值时段(定义为PM_(2.5)质量浓度超过世界卫生组织的IT.1标准的时段)NO_x和O_3平均体积分数为13.2×10^(-9)和20.9×10^(-9),较2009年同期分别下降了41.3%和10.7%。不利气象要素影响和污染物区域传输作用是形成珠江三角洲区域大气本底(鼎湖山地区)细粒子污染偏高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亚运会
区域本底
空气污染
天气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永兴岛大气CH_(4)浓度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研究
被引量:
3
3
作者
姜亦飞
王先桥
+2 位作者
王海燕
许宇山
吕洪刚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5054-5059,共6页
依托国家海洋局三沙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基于激光大气温室气体分析仪(GLA331-GGA),搭建了一套全自动、连续、高精度观测大气CH_(4)的观测系统.通过气团后向轨迹输送特征,结合数值统计方法(局部近似回归法),对西沙永兴岛区域2013年12月~2...
依托国家海洋局三沙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基于激光大气温室气体分析仪(GLA331-GGA),搭建了一套全自动、连续、高精度观测大气CH_(4)的观测系统.通过气团后向轨迹输送特征,结合数值统计方法(局部近似回归法),对西沙永兴岛区域2013年12月~2017年11月期间的观测数据进行了数据筛分和分析.结果显示:西沙海域大气CH_(4)季节变化与北半球大气本底变化状况类似,冬季高、夏季低,年平均增长率约为11.9×10^(-9),年平均季节振幅为81.1×10^(-9);其日变化呈现中午低、凌晨高的单周期正弦变化特征;该区域风场数据和气团后向轨迹分析表明:季风是影响该区域CH_(4)浓度变化的最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CH_(4)
区域本底
永兴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五台山大气CO_(2)本底浓度及源汇特征
被引量:
1
1
作者
李莹
闫世明
王淑敏
张逢生
于小红
杨爱琴
岳江
靳泽辉
机构
山西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五台山气象站
出处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3572-3583,共12页
基金
山西省基础研究计划青年科学研究项目(20210302124617)
山西省气象局面上项目(SXKMSDW20217114)。
文摘
基于五台山站2017年1月~2020年12月的大气CO_(2)连续观测资料,采用平均移动过滤法(MAF)和后向轨迹分析方法,对五台山大气CO_(2)本底浓度及源汇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五台山大气CO_(2)浓度受到区域或局地源汇的影响,筛分后的CO_(2)本底小时浓度振幅为44.9×10^(-6),小于未经筛分的CO_(2)浓度振幅94.7×10^(-6).2017~2020年CO_(2)本底浓度呈逐年上升趋势,但增幅放缓;抬升浓度占比有所下降,吸收浓度占比波动较小,表明人类活动对CO_(2)浓度的影响逐年减弱,而五台山周边地区陆地生态系统碳汇作用相对稳定.CO_(2)本底浓度夏季最低,秋冬季次之,春季最高;日变化夏季最明显,峰谷值分别出现在05:00和16:00,其他季节日振幅仅在0.7×10^(-6)~1.8×10^(-6)之间.与本底浓度相比,抬升浓度的差异值自10月至翌年3月明显增大,而吸收浓度的差异值在6~9月最显著,分别反映出人为活动排放源以及陆地生态系统吸收汇对CO_(2)本底浓度的影响.源汇浓度日变化均为单峰结构,抬升浓度白天高、夜间低,吸收浓度刚好相反.春、秋和冬季造成CO_(2)浓度明显抬升的地面风向主要为西南风,且随风速的增加CO_(2)浓度能够保持较高水平,而夏季主要为东北偏东风;春、夏季,2~4m/s的风速有利于进一步降低CO_(2)吸收浓度.后向轨迹分析表明,气团远距离输送对源汇浓度的影响除了取决于气团途径区域的CO_(2)排放情况,还与气团的空间垂直输送路径有关.
关键词
五台山
温室气体
区域本底
源汇特征
Keywords
Wutai Mountain
greenhouse gases
regional background
source-sink characteristics
分类号
X51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广州亚运会期间鼎湖山站大气污染特征
被引量:
10
2
作者
陈林
王莉莉
吉东生
王式功
王跃思
机构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出处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51-161,共11页
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06AA06A3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075103)
中国气象局云雾物理环境重点开放实验室开放课题(2009Z0035)
文摘
为了解广州亚运会期间华南区域大气质量状况以及气象条件对区域本底浓度值的影响,2010年11月对鼎湖山站主要污染物NO_x,SO_2,O_3,PM_(10)和PM_(2.5)进行了连续在线观测。利用MICAPS,NCEP FNL资料及后向轨迹模拟对观测时段大气污染物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观测时期鼎湖山区域NO_2,SO_2和O_3平均体积分数分别为(7.2±3.1)×10^(-9),(8.5±3.8)×10^(-9)和(28.7±9.8)×10^(-9)。PM_(10)和PM_(2.5)的月平均质量浓度分别达到113μg·m^(-3)和81μg·m^(-3),PM_(2.5)超标日数达13 d(标准为世界卫生组织第1阶段值,日平均值为75μg·m^(-3))。不同时段日变化分析表明,广州亚运会期间高值时段(定义为PM_(2.5)质量浓度超过世界卫生组织的IT.1标准的时段)NO_x和O_3平均体积分数为13.2×10^(-9)和20.9×10^(-9),较2009年同期分别下降了41.3%和10.7%。不利气象要素影响和污染物区域传输作用是形成珠江三角洲区域大气本底(鼎湖山地区)细粒子污染偏高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广州亚运会
区域本底
空气污染
天气过程
Keywords
the Asian Games in Guangzhou
regional background
air pollution
synoptic process
分类号
X83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永兴岛大气CH_(4)浓度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研究
被引量:
3
3
作者
姜亦飞
王先桥
王海燕
许宇山
吕洪刚
机构
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
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
国家海洋局三沙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
出处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5054-5059,共6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7YFC1403306)。
文摘
依托国家海洋局三沙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基于激光大气温室气体分析仪(GLA331-GGA),搭建了一套全自动、连续、高精度观测大气CH_(4)的观测系统.通过气团后向轨迹输送特征,结合数值统计方法(局部近似回归法),对西沙永兴岛区域2013年12月~2017年11月期间的观测数据进行了数据筛分和分析.结果显示:西沙海域大气CH_(4)季节变化与北半球大气本底变化状况类似,冬季高、夏季低,年平均增长率约为11.9×10^(-9),年平均季节振幅为81.1×10^(-9);其日变化呈现中午低、凌晨高的单周期正弦变化特征;该区域风场数据和气团后向轨迹分析表明:季风是影响该区域CH_(4)浓度变化的最主要因素.
关键词
大气CH_(4)
区域本底
永兴岛
Keywords
atmospheric methane
regional background
Yongxing Island
分类号
X51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五台山大气CO_(2)本底浓度及源汇特征
李莹
闫世明
王淑敏
张逢生
于小红
杨爱琴
岳江
靳泽辉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广州亚运会期间鼎湖山站大气污染特征
陈林
王莉莉
吉东生
王式功
王跃思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永兴岛大气CH_(4)浓度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研究
姜亦飞
王先桥
王海燕
许宇山
吕洪刚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