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大数据的区域教育质量分析与改进研究 被引量:71
1
作者 余胜泉 李晓庆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5-12,共8页
国家以招生考试制度改革为龙头的教育深化综合改革的核心方向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化成长,发现个性、培养个性,提高教育质量。教育大数据可以发现真正的学生个体特征,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成长的支持,为破解规模化覆盖和个性化发展的... 国家以招生考试制度改革为龙头的教育深化综合改革的核心方向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化成长,发现个性、培养个性,提高教育质量。教育大数据可以发现真正的学生个体特征,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成长的支持,为破解规模化覆盖和个性化发展的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研究了一套全面表征学习者特征的数据模型以及区域教育数据挖掘与分析模型,开发了一个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形成了一套用大数据改进区域教育质量的解决方案,并在北京市的通州区成功开展了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互联网+教育 智能公共服务 区域教育质量改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外源到内生:市域产教联合体推进区域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逻辑与实现路径
2
作者 陈良 《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63-69,共7页
推进区域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核心任务。当前,受路径创新难、主体聚合效应不强、政策效力不足等方面的制约,区域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形成了外源性资源汇聚的单一路径依赖。市域产教联合体是区域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 推进区域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核心任务。当前,受路径创新难、主体聚合效应不强、政策效力不足等方面的制约,区域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形成了外源性资源汇聚的单一路径依赖。市域产教联合体是区域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共生单元,市域产教联合体的构建主要是通过创设内生机制来实现,内生机制能够与外源式路径在制度创新、机制衔接、载体共享、过程同步和引领推动等维度形成互嵌,以此为基础构建了市域产教联合体推进区域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互融共生模式,互融共生模式的构建通过市域产教联合体目标的生成与优化、市域产教联合体与区域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协同、机制创新、适配度提升、理论与实践的协同等维度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域产教联合体 区域职业教育质量发展 产教融合 路径依赖 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运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结果的策略与方法 被引量:15
3
作者 李凌艳 苏怡 陈慧娟 《中小学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48-51,共4页
2018年7月,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发布了《中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报告》。如何让监测结果充分发挥其对教育质量提升的促进作用,已成为下一步教育质量监测工作的重点。目前我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已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工作体系和组织实... 2018年7月,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发布了《中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报告》。如何让监测结果充分发挥其对教育质量提升的促进作用,已成为下一步教育质量监测工作的重点。目前我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已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工作体系和组织实施模式,但在区域层面的监测结果运用中,仍存在因理念不科学而误用滥用或因专业力量薄弱而运用不充分等问题。为此,提出区域层面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结果运用的基本思路和"五步走"策略:解读报告,分析数据,发现优劣;专项调研,充实证据,归纳问题;分析原因,质量互证,分层反馈;制定措施,落实责任,采取行动;阶段反思,检验成效,持续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质量监测 区域教育质量监测 监测结果运用 《中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何以止于报告——基于学校层面监测结果使用的思考 被引量:7
4
作者 杨莹莹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6期3-6,共4页
区域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的初衷是为了了解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业表现、情感表现和总体发展状况,为转变教育管理方式和改进学校教育教学提供参考。学校层面对监测结果的使用,是促进学校课程教学变革的有效契机,是转换教学评价模式的重... 区域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的初衷是为了了解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业表现、情感表现和总体发展状况,为转变教育管理方式和改进学校教育教学提供参考。学校层面对监测结果的使用,是促进学校课程教学变革的有效契机,是转换教学评价模式的重要指导,是学校办学特色形成的关键步骤。使监测报告在学校层面发挥后续价值具有重要意义,可以通过多部门联动、完善监测解读专业培训、家校共同体等方式,促进学校利用监测结果达到教育质量整体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教育质量 教育质量监测 监测结果 学校教育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升区域教育教学质量的策略初探--基于区域教研的课堂教学和师生素养视角 被引量:2
5
作者 姜晓娟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2期59-61,共3页
随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的不断改善,教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已经成为社会的聚焦点,关系到民族生存与国家发展,提升区域教育教学质量势在必行。太原市小店区处于城乡结合部,区域内学校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不均衡性,学生家庭文化、教... 随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的不断改善,教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已经成为社会的聚焦点,关系到民族生存与国家发展,提升区域教育教学质量势在必行。太原市小店区处于城乡结合部,区域内学校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不均衡性,学生家庭文化、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教学研究有效性、课堂教学效率均存在差异,针对这些客观存在的问题和差异,通过优化教师素养,优化课堂教学,进而优化学生素养,推进新时代区域基础教育教学工作,促进教育内涵发展,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实现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升区域整体教育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教育教学质量 区域教研教师素养 课堂教学 学生素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性教育大数据总体架构与应用模型 被引量:62
6
作者 余胜泉 李晓庆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7-27,共11页
教育大数据作为未来区域教育发展的契机和质量改进与提升的破解方法,在智慧教育领域有着不可估量的发展潜能。该文大数据与区域教育发展的关系出发,剖析了区域教育大数据的技术架构,包括教育过程多模态数据收集、学习者个性化认识模型... 教育大数据作为未来区域教育发展的契机和质量改进与提升的破解方法,在智慧教育领域有着不可估量的发展潜能。该文大数据与区域教育发展的关系出发,剖析了区域教育大数据的技术架构,包括教育过程多模态数据收集、学习者个性化认识模型构建、学科知识图谱构建、数据挖掘分析、资源语义标记与汇聚、个性化智能推荐引擎、区域教育决策分析等,提出构建区域大数据无缝流转的开放生态系统。同时,该研究以智能教育大数据公共服务平台"智慧学伴"为例,提出区域教育大数据应用模型,并展望了区域教育大数据未来发展的三个智能服务阶段:个性化定向学习支持的"学习助手"、封闭性问题解答和情感支持的"学习伙伴"、开放性问题解答和智慧成长支持的"学习导师"。该研究从理论构建、实践应用、未来展望三个层面对区域教育大数据作了较为全面的论述,以期为区域教育大数据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模型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教育大数据 区域教育质量提升 教育大数据应用 教育大数据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进的教育评价技术的运用及其问题——中国教育学会教育评价专业委员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评述 被引量:7
7
作者 耿申 《中小学管理》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9-23,共5页
中国教育学会基础教育评价专业委员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的热点集中于三方面:对教育评价技术的研究,对全面教育质量评价的思考,对区域教育质量监控的探索。但在重视方法的科学化的同时,缺乏对新方法所发现的问题的实践解释;在教育... 中国教育学会基础教育评价专业委员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的热点集中于三方面:对教育评价技术的研究,对全面教育质量评价的思考,对区域教育质量监控的探索。但在重视方法的科学化的同时,缺乏对新方法所发现的问题的实践解释;在教育评价方法体系中,急需增加或强化一个“结果解读”环节。要特别重视哲学思维、历史思维、统计思维在教育评价研究与实践中的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质量 区域教育质量 质量监控 评价技术 统计思维 P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生一档·对症施策:基于大数据挖掘的区域教学改进 被引量:5
8
作者 刘亚男 《中小学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0-33,共4页
辽宁省鞍山市铁东区探索通过大数据采集与分析手段,改进学校管理及教学评价方式,建立科学的区域教育质量评价体系。通过引进数据分析平台系统,构建个性化学生数据档案,从学校、教师、教研员、区域教育管理部门等多层面进行精细化分析,... 辽宁省鞍山市铁东区探索通过大数据采集与分析手段,改进学校管理及教学评价方式,建立科学的区域教育质量评价体系。通过引进数据分析平台系统,构建个性化学生数据档案,从学校、教师、教研员、区域教育管理部门等多层面进行精细化分析,开展学业质量增值性评价,实现对教学质量及时有效的监测、诊断和反馈,形成了"教学→监测→分析→改进"的良性循环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教育质量提升 区域教学改进 数据分析平台 大数据挖掘 数据档案 增值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建好、管好、用好“名校长工作室”?
9
作者 叶益耿 《中小学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37-38,共2页
建立名校长工作室是各地提升区域教育质量、推进基础教育现代化、办好家门口好学校的重要举措。笔者自2013年8月获评浙江省温州市名校长后,开始成立名校长工作室,在领衔主持名校长工作室的七年间,共带了两届校长学员(以下简称“学员”)... 建立名校长工作室是各地提升区域教育质量、推进基础教育现代化、办好家门口好学校的重要举措。笔者自2013年8月获评浙江省温州市名校长后,开始成立名校长工作室,在领衔主持名校长工作室的七年间,共带了两届校长学员(以下简称“学员”)。在不断探索建设和运行名校长工作室的过程中,笔者充分发挥自己在学校管理、课题研究、专业引领、师资培养等方面的示范和指导作用,着力推进工作室计划落实,努力提升学员的办学治校能力、学术研究能力、教育管理能力,促进了学员学校的特色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研究能力 专业引领 名校长工作室 师资培养 浙江省温州市 办学治校能力 区域教育质量 建设和运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