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信息资源管理学科的区域战略支撑与协同发展——2023年第一届西北高校信息资源管理学科建设联盟工作会议暨2023年学术年会纪要
1
作者 秦春秀 马续补 +1 位作者 张雪 何红乐 《现代情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71-177,共7页
2023年12月1-3日,第一届西北高校信息资源管理学科建设联盟工作会议暨2023年学术年会在陕西西安顺利召开,信息资源管理领域的200多位学者、研究人员参加了会议。本次会议以“信息资源管理学科的区域战略支撑与区域协同发展”为主题,设... 2023年12月1-3日,第一届西北高校信息资源管理学科建设联盟工作会议暨2023年学术年会在陕西西安顺利召开,信息资源管理领域的200多位学者、研究人员参加了会议。本次会议以“信息资源管理学科的区域战略支撑与区域协同发展”为主题,设置了主旨报告、高端对谈、分论坛报告等环节,与会学者共话学科区域合作发展与服务创新实践,共谋信息资源管理学科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资源管理 学科建设 西北高校信息资源管理学科建设联盟 区域战略支撑 区域协同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市化的区域经济支撑模型分析 被引量:36
2
作者 李诚固 郑文升 李培祥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6,共6页
以中国特大城市地域为对象 ,基于加速中国城市化 ,促进城市与区域互动、协调发展的研究目的 ,以城市化动力因素分析为线索 ,利用SPSS手段与多元统计分析模型 ,对中国特大城市地域的城市化与区域经济发展进行动态分析 ,建立了特大城市地... 以中国特大城市地域为对象 ,基于加速中国城市化 ,促进城市与区域互动、协调发展的研究目的 ,以城市化动力因素分析为线索 ,利用SPSS手段与多元统计分析模型 ,对中国特大城市地域的城市化与区域经济发展进行动态分析 ,建立了特大城市地域城市化与区域发展相互关系数学模型。探讨了城市化率、建成区面积、城市经济密度与区域经济发展相互作用的特点与机制 ,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中国特大城市地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大城市地域 城市化 模型 区域经济支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间支撑区域累积的多分量信号识别
3
作者 刘歌 张国毅 +1 位作者 于岩 胡鑫磊 《现代防御技术》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9-114,180,共7页
为了将单分量信号和多分量信号有效区分开来,提出了一种多分量信号识别的新方法。首先对信号进行时频变换,并根据一定的规则将时频平面划分为多个时间支撑区域,然后对每一支撑区域沿时间轴进行累积,得到累积频谱图,最后通过统计频谱图... 为了将单分量信号和多分量信号有效区分开来,提出了一种多分量信号识别的新方法。首先对信号进行时频变换,并根据一定的规则将时频平面划分为多个时间支撑区域,然后对每一支撑区域沿时间轴进行累积,得到累积频谱图,最后通过统计频谱图上峰值的个数,判定是否为多分量信号。仿真实验表明,该方法能够在低信噪比下有效地将多分量信号识别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侦察 信号识别 多分量信号 时频变换 时间支撑区域 频谱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距离变换的不规则区域匹配算法
4
作者 霍占强 朱婷 +1 位作者 刘红敏 王志衡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471-1478,共8页
针对不规则区域难以直接匹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颖的不规则区域匹配算法,即基于距离变换的不规则区域描述子DTIRD。为了避免椭圆拟合误差和主方向不准确产生的匹配错误,该算法采用区域边界附近纹理和区域内部纹理确定不规则区域的支撑... 针对不规则区域难以直接匹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颖的不规则区域匹配算法,即基于距离变换的不规则区域描述子DTIRD。为了避免椭圆拟合误差和主方向不准确产生的匹配错误,该算法采用区域边界附近纹理和区域内部纹理确定不规则区域的支撑区域;然后给出了一种基于距离变换的子区域划分方法,与传统方法相比,能够减少图像亮度变化带来的匹配错误;最后针对区域存在形状、尺寸大小不一且具有不同像素点数的问题,采用均值标准差MS构造描述算法。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对旋转、光照、模糊以及压缩变化图像具有更好的匹配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规则区域 支撑区域 距离变换 区域划分 区域匹配 均值标准差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宏观调控背景下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格局——第四届改革论坛综述
5
作者 本刊编辑部 《重庆社会科学》 2008年第11期124-126,共3页
2008年11月9日,由改革杂志社主办的第四届改革论坛在重庆圆满举行。来自高校、党校科研管理部门及相关院系负责人,有关研究机构负责人,宣传文化系统的理论工作者,出版界、期刊界同行以及其他有关方面代表40余人出席会议。论坛主题为:&qu... 2008年11月9日,由改革杂志社主办的第四届改革论坛在重庆圆满举行。来自高校、党校科研管理部门及相关院系负责人,有关研究机构负责人,宣传文化系统的理论工作者,出版界、期刊界同行以及其他有关方面代表40余人出席会议。论坛主题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回顾与前瞻"。针对当前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王佳宁编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发展 宏观调控政策 区域经济新格局 综合配套改革 改革开放 论坛 产业园区 杂志社 区域经济支撑 理论工作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控制区多无功源协调的风电集群电压控制 被引量:3
6
作者 陈建华 杜磊 +3 位作者 陈天华 黄华 徐陆飞 杨洛 《江苏电机工程》 2016年第2期47-51,共5页
通过分析风电集群并网接线的特点,针对风电并网造成电网无功电压问题,文中提出了多控制区多无功源协调的风电集群电压控制体系。在正常、警戒和紧急多控制区下,调度主站实现区域支撑下电厂/直控变电站/风电场的连续型和离散型不同无功... 通过分析风电集群并网接线的特点,针对风电并网造成电网无功电压问题,文中提出了多控制区多无功源协调的风电集群电压控制体系。在正常、警戒和紧急多控制区下,调度主站实现区域支撑下电厂/直控变电站/风电场的连续型和离散型不同无功源的协调控制,构建快速调制的电压控制体系,在系统层次进行无功的优化分配;风电场子站实现基于SVC/SVG无功备用快速响应的无功控制策略,结合风电场多种无功源不同控制响应特性,进行快速响应迟滞协调的控制,降低风电场自有波动性和间歇性对电网的影响。实际系统应用表明,该控制体系能有效抑制电网电压波动,降低风电集群脱网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压控制 风电集群 区域支撑 多控制区 多无功源协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差分进化粒子群的煤尘颗粒图像辨识 被引量:3
7
作者 王征 潘红光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95-702,共8页
为实现煤尘融合区域内单个颗粒准确分离,进一步明确煤尘特性参数图像分析内在机理,构建改进差分进化粒子群模型(IDE-PSO,全称Improved Differential Evolution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对煤尘颗粒群基本形态特征进行研究。指出颗... 为实现煤尘融合区域内单个颗粒准确分离,进一步明确煤尘特性参数图像分析内在机理,构建改进差分进化粒子群模型(IDE-PSO,全称Improved Differential Evolution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对煤尘颗粒群基本形态特征进行研究。指出颗粒分离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①分析煤尘特性参数变化规律,建立图像特性模型,根据煤尘物理特性参数确定颗粒群重叠域;②推导图像参数和煤尘特性的关系表达式,定位边缘特征点,实现边缘平滑处理并在重叠域边缘特征点内提取重叠颗粒交点计算模型;③确定粒子群各行粒子适应度函数值,更新粒子群位置矩阵,获取粒子群全局最优位置交点,运用改进差分进化粒子群算法实现煤尘重叠颗粒分离。结果表明:通过参数模型建立颗粒群基本形态特征判定规则;通过特征点定位,可剔除大多数干扰点,交点提取计算量明显降低,利于寻找有效交点;理论计算模型加入变异算子可保证粒子群多样性,避免粒子过早收敛。当粒径<20μm时,提出算法模型的识别率为80.85%,随粒径范围增大到粒径<75μm时,提出算法模型的识别率为86.54%,当75μm<粒径<200μm和粒径> 200μm时,提出的模型算法的识别率分别为88.04%和91.16%,与其他识别算法相比,改进算法对煤尘颗粒图像识别精度具有明显优势。在煤尘物理特性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图像特性分析模型,推导出其图像参数和煤尘特性的关系表达式,易于编程实现,在矿山实际运用中具有较强的可行性,也为以后煤尘爆炸浓度检测可靠性研究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叠颗粒 图像特性 边缘特征 支撑区域 全局最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arris度量的轮廓尖锐度CDA优化算法
8
作者 于微波 王国秀 +3 位作者 李岩 杨宏韬 李昱 刘克平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8-106,共9页
为了进一步提高工业现场中工件自动测量的精度,在详细分析了目前工业检测过程中角点提取准确度低、检测时间长等问题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Harris度量的轮廓尖锐度工件图像角点检测优化算法。首先利用Freeman链码法提取工件... 为了进一步提高工业现场中工件自动测量的精度,在详细分析了目前工业检测过程中角点提取准确度低、检测时间长等问题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Harris度量的轮廓尖锐度工件图像角点检测优化算法。首先利用Freeman链码法提取工件图像的轮廓,通过计算轮廓尖锐度获取轮廓上的候选角点,然后针对两种不同类型的伪角点,分别采用Harris度量窗口和支撑区域自适应算法进行优化,最终得到工件图像的真实角点。将算法应用到了实际工件的尺寸测量中。相对于传统的角点检测算法,所提出的基于Harris度量的轮廓尖锐度CDA优化算法具有较好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点检测 轮廓尖锐度 Harris度量 FREEMAN链码 支撑区域自适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修正Gabor谱图的新方法
9
作者 郭永明 水鹏朗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8期9-12,共4页
提出了一种修正Gabor谱图的新方法,即通过限制Gabor谱图(GS)的自项支撑区域在Gabor系数所估计的支撑区域,获得了很好的时频表示(TFR)。该方法与GS的方法相比主要具有三个方面的优点:首先,减少了运算量;其次,在尽量保持信号各分量的自项... 提出了一种修正Gabor谱图的新方法,即通过限制Gabor谱图(GS)的自项支撑区域在Gabor系数所估计的支撑区域,获得了很好的时频表示(TFR)。该方法与GS的方法相比主要具有三个方面的优点:首先,减少了运算量;其次,在尽量保持信号各分量的自项不变的同时,有效去除了交叉项;第三,通过增加计算阶数,提高了时频分辨力和聚集性,克服了GS随着阶数的增加而产生严重的交叉项的缺点。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优于GS的方法,同时与自适应最优核(AOK)的方法相比,也达到了较好的TFR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频分析 Gabor谱图 支撑区域 交叉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几何结构的零件切片轮廓特征点提取方法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镇 吕秋娟 郑重 《工具技术》 2009年第10期31-35,共5页
零件功能的多样性决定了其几何结构的多样性。为深入理解产品的设计意图和获得零件的精确描述,在对零件的三维数据进行预处理时,需要针对不同结构的零件,运用不同的处理方法。本文对预处理中的特征点提取方法做了一些探索。首先,根据传... 零件功能的多样性决定了其几何结构的多样性。为深入理解产品的设计意图和获得零件的精确描述,在对零件的三维数据进行预处理时,需要针对不同结构的零件,运用不同的处理方法。本文对预处理中的特征点提取方法做了一些探索。首先,根据传统分类法将零件分为规则结构零件和非规则结构零件,具体描述了其特征点性质;然后,分别采用对应的特征点提取算法对其进行处理;最后,通过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征点 提取 规则结构 非规则结构 自适应支撑区域 最小误差逼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足机器人行走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俞志伟 王立权 韩金华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285-1290,共6页
双足机器人行走的稳定性是双足行走最为重要的衡量指标之一.针对传统的基于零力矩点(ZMP)步态稳定性判据方法,分析了ZMP、COP的相互关系,表明在双足机器人与水平地面无粘性力和无吸附力作用下,其ZMP即为压力中心点COP.基于具有足趾关节... 双足机器人行走的稳定性是双足行走最为重要的衡量指标之一.针对传统的基于零力矩点(ZMP)步态稳定性判据方法,分析了ZMP、COP的相互关系,表明在双足机器人与水平地面无粘性力和无吸附力作用下,其ZMP即为压力中心点COP.基于具有足趾关节的双足机器人足底支撑面多种变化,提出对多点接触时支撑多边形区域描述.结合ZMP/COP、COG的在支撑面内相对位置,提出了基于ZMP/COP、COG的综合稳定性判据.经仿真分析,与传统单一的ZMP稳定性判据相比,该综合稳定性判据能够更为准确地反映步态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足机器人 行走稳定性 综合稳定性判据 支撑区域描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天体导航陆标深度学习预测框匹配算法
12
作者 肖扬 李帅 +2 位作者 王光泽 邵巍 姚文龙 《深空探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00-406,共7页
深度学习算法对小天体陨石坑等导航陆标的识别率比传统算法高,但难以实现在多种图像变化下的匹配,针对此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特征描述符的识别预测框描述方法,并完成识别结果的匹配。该算法首先确定识别预测框圆形支撑区域,构建具有旋转平... 深度学习算法对小天体陨石坑等导航陆标的识别率比传统算法高,但难以实现在多种图像变化下的匹配,针对此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特征描述符的识别预测框描述方法,并完成识别结果的匹配。该算法首先确定识别预测框圆形支撑区域,构建具有旋转平移、尺度和亮度不变性的10维特征描述符,采用描述符向量间相对距离对预测框匹配。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对不同变换下图像都具有较强的鲁棒性,预测框正确匹配率达到90%以上,可为小天体探测导航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导航陆标 支撑区域 特征描述符 预测框匹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谈园号的吐音
13
作者 孙翠凤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1988年第4期23-26,共4页
园号吹奏的吐音,历来被演奏者视为技术难点,园号的起吹(发音)是大家公认的较难的技术,而吐音就如无数个起吹(当然与起吹还是有所不同的),所以它的难度大。回顾园号的历史,直至十九世纪初,它才基本进展到目前这样装有三个活塞的状度,并... 园号吹奏的吐音,历来被演奏者视为技术难点,园号的起吹(发音)是大家公认的较难的技术,而吐音就如无数个起吹(当然与起吹还是有所不同的),所以它的难度大。回顾园号的历史,直至十九世纪初,它才基本进展到目前这样装有三个活塞的状度,并可以完整地用固定调演奏,而后又不断地发展,对园号吐音的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越来越难。可以说,在演奏一个作品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嘴唇 下唇 练习 口腔 压迫感 风口 高炉 支撑区域 腹肌 气流通道 演奏者 发音 牙齿 支撑 防御要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