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聚类实证分析 被引量:49
1
作者 邵云飞 唐小我 陈光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13-118,共6页
我国各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相差较大,本文首先介绍了用SPSS进行聚类的依据,并对中国各区域技术创新能力进行实证分析,着重探讨了用系统聚类方法进行聚类的过程及其结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通过讨论评价区域技术能力的方法,有助于加深对我... 我国各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相差较大,本文首先介绍了用SPSS进行聚类的依据,并对中国各区域技术创新能力进行实证分析,着重探讨了用系统聚类方法进行聚类的过程及其结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通过讨论评价区域技术能力的方法,有助于加深对我国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区域技术创新能力 系统聚类方法 实证分析 SPS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形成机理探析 被引量:120
2
作者 邵云飞 谭劲松 《管理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11,共11页
区域技术创新能力作为区域创新系统的一个研究内容,是区域技术创新系统功能发挥程度的反映.在已有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文章界定了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形成机理,在分析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内涵及系统结构的基础上,建立了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形... 区域技术创新能力作为区域创新系统的一个研究内容,是区域技术创新系统功能发挥程度的反映.在已有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文章界定了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形成机理,在分析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内涵及系统结构的基础上,建立了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形成的条件及形成机理模型,并寻找具体的指标反映其相应的系统结构要素,通过模糊数学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界定的结构要素和机理模型可以解释目前中国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技术创新能力 形成机理 系统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区域技术创新能力测度的灰色关联分析 被引量:31
3
作者 徐辉 刘俊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075-1080,共6页
区域技术创新能力是构建区域创新体系的中心问题,建设创新型区域是提升区域竞争力、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提出了一套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测度指标体系,分析研究了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形成机理及其数学模型,针对该问题的灰色不... 区域技术创新能力是构建区域创新体系的中心问题,建设创新型区域是提升区域竞争力、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提出了一套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测度指标体系,分析研究了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形成机理及其数学模型,针对该问题的灰色不确定性,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模型对影响广东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因素进行了灰色关联度的定量分析,描绘出影响(1999~2006年)广东经济增长(GDP)的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因素的灰色关联图。结果显示,该模型的有效性较好、可靠性较高、实用性较强。最后,根据广东省区域技术创新能力测度的分析结果,提出了提高广东省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技术创新能力 灰色关联分析模型 广东省 区域创新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主成份实证研究 被引量:53
4
作者 邵云飞 唐小我 《管理工程学报》 CSSCI 2005年第3期71-76,共6页
我国各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相差较大,本文介绍了用SPSS进行主成份的依据;并对中国各区域技术创新能力进行实证研究;探讨了进行主成份分析的过程和结果;在主成份基础上的聚类过程及其结果分析。通过研究评价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方法,有助于... 我国各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相差较大,本文介绍了用SPSS进行主成份的依据;并对中国各区域技术创新能力进行实证研究;探讨了进行主成份分析的过程和结果;在主成份基础上的聚类过程及其结果分析。通过研究评价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方法,有助于加深对我国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认识;有助于在一国范围内对于不同地区的技术创新活动进行横向比较,为制定地区经济发展政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技术创新能力 主成份分析 聚类分析 实证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短期评估 被引量:34
5
作者 殷尹 梁梁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71-74,共4页
本文首先对我国技术创新研究的现状进行了总结,然后给出了区域技术创新系统的定义,对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将影响因素分为三个层次,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短期评估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指标体系。
关键词 区域技术创新能力 短期评估 中国 区域技术创新 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刘润芳 杨建飞 《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 2010年第11期62-66,共5页
根据陕西省1991—2008年统计数据,利用岭回归估计建立模型,运用知识生产函数对陕西省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科研机构、企业和高校科技投入对陕西区域技术创新产出具有显著的作用,而人力资本投入对陕西区... 根据陕西省1991—2008年统计数据,利用岭回归估计建立模型,运用知识生产函数对陕西省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科研机构、企业和高校科技投入对陕西区域技术创新产出具有显著的作用,而人力资本投入对陕西区域技术创新产出作用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技术创新能力 知识生产函数 协整检验 岭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中国内地31个省市2010年截面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38
7
作者 陈晓红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6-40,共5页
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为打开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影响经济增长的黑箱,选取2010年内地31个省市的15个评价指标,运用SPSS16.0进行因子分析,发现区域技术创新效率、人力资本投入以及区域市场环境三大公共因子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增... 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为打开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影响经济增长的黑箱,选取2010年内地31个省市的15个评价指标,运用SPSS16.0进行因子分析,发现区域技术创新效率、人力资本投入以及区域市场环境三大公共因子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增长起着决定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技术创新能力 经济增长 截面数据 因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区域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王国贞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3期254-258,共5页
建立了科学的区域技术创新能力指标体系并利用灰色关联度评价法对河北省区域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测算与分析。结果表明,河北省区域技术创新能力水平不高,且各地差别较大,企业还未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这将直接影响到河北省今后经济长期竞... 建立了科学的区域技术创新能力指标体系并利用灰色关联度评价法对河北省区域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测算与分析。结果表明,河北省区域技术创新能力水平不高,且各地差别较大,企业还未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这将直接影响到河北省今后经济长期竞争力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技术创新能力 灰色关联度 指标体系 评价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国公司研发投资与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以环杭州湾为例 被引量:4
9
作者 曹永峰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30-33,共4页
跨国公司研发投资对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核心创新能力、基础创新能力和制度创新能力有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在环杭州湾区域内生技术创新能力有限时,应大力引进跨国公司研发投资,以提升技术创新能力。
关键词 跨国公司 研发投资 区域技术创新能力 环杭州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力资本集聚对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效应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刘伟 《西北人口》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2-91,共10页
利用中国30个省区市2000~2019年的面板数据,使用空间杜宾模型,研究了人力资本集聚对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总体上看,人力资本集聚有利于区域技术创新能力提高,区域技术创新与核心解释变量人力资本集聚之间存在... 利用中国30个省区市2000~2019年的面板数据,使用空间杜宾模型,研究了人力资本集聚对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总体上看,人力资本集聚有利于区域技术创新能力提高,区域技术创新与核心解释变量人力资本集聚之间存在正向关系;(2)人力资本集聚显著地提升了本地区的区域技术创新能力,但抑制了其他地区的区域技术创新能力;(3)人力资本集聚的空间溢出效应具有异质性,对不同区域的影响程度有一定的差异性。(4)稳健性检验的结果表明,模型不存在内生性问题,选择不同的替代指标后,实证结论仍然成立。因此,应合理促成人力资本集聚,统筹全国各省区市协调发展,充分考虑我国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实情,在继续保持东部地区人才集聚创新效应的优势地位的同时,进一步强化中部和西部地区人才集聚程度,不断提升这些地区区域技术创新能力水平,同时,降低人力资本集聚对其他省区市创新能力的负向的影响效应,由“以邻为壑”向“以邻为友”的新的区域发展格局演进、转变,以此加快整体区域技术创新能力提高,进而助力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集聚 区域技术创新能力 空间杜宾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方主体视角下区域绿色技术创新能力动态评价研究 被引量:15
11
作者 马卫 龚敏 戴爱明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5期46-56,共11页
从多方参与主体(企业、学研机构、政府、其他市场主体)的角度出发,构建区域绿色技术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2009—2018年我国30个省(区、市)相关数据对绿色技术创新能力进行动态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各参与主体对区域绿色技术创... 从多方参与主体(企业、学研机构、政府、其他市场主体)的角度出发,构建区域绿色技术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2009—2018年我国30个省(区、市)相关数据对绿色技术创新能力进行动态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各参与主体对区域绿色技术创新能力影响力不相同;各区域绿色技术创新能力差距较大且与其经济发展水平大致吻合;从长期看,大部分区域的绿色技术创新能力呈上升趋势,而北京、广东等8个省(区、市)总体上呈下降的趋势。应强化市场相关主体在区域绿色技术创新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发挥政府的政策效应,促进创新资源在区域之间的流动;注重多方参与主体在区域绿色技术创新活动中的协调与合作,使得绿色技术创新能力实现可持续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方主体 区域绿色技术创新能力 动态评价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低碳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模型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玉明 段升森 《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 2012年第9期32-38,共7页
构建科学的区域低碳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模型对于准确评价中国低碳技术创新能力现状和分析影响低碳技术创新的因素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区域低碳技术创新系统特征,通过理论遴选以及运用专家咨询法、隶属度法、相关分析法和鉴别力法等多轮实... 构建科学的区域低碳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模型对于准确评价中国低碳技术创新能力现状和分析影响低碳技术创新的因素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区域低碳技术创新系统特征,通过理论遴选以及运用专家咨询法、隶属度法、相关分析法和鉴别力法等多轮实证筛选,构建了区域低碳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模型。模型分析表明,显性的低碳技术创新投入和产出能力与隐性的低碳技术创新支撑能力三者之间的相互配合与协调是实现区域低碳技术创新能力持续提升的前提和保障,而低碳技术创新经费投入是影响中国区域低碳技术创新能力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低碳技术创新能力 评价模型 实证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灰色关联模型的省域技术创新能力测度 被引量:15
13
作者 金玉石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9-62,共4页
文章在创建区域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及分析影响省域技术创新能力的主,采用吉林省科技、教育、经济、财政统计数据,利用邓氏灰色关联模型论证要及次要因素,通过量化测度技术创新投入、产出、支撑环境及可持续性这四方面共... 文章在创建区域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及分析影响省域技术创新能力的主,采用吉林省科技、教育、经济、财政统计数据,利用邓氏灰色关联模型论证要及次要因素,通过量化测度技术创新投入、产出、支撑环境及可持续性这四方面共术得出结论。研究结果表26个要素与人均明:GDP的关联度,来全面评价省域经济增长与区域技创新能力的关系并内R&D经费内部支出来源于政府资金、政府财政支出、业资金等对省域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相R&对D经费部支出、发明专利申请数、R&D经费内部支出来源于企显著而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专利授权数、,于R&D经费外部支出、工业企业新产品出口收入、相对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创新 区域技术创新能力 评价指标体系 灰关联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