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南疆四地州区域性贫困的整体治理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刘艳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6期79-87,共9页
南疆四地州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是新疆乃至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呈现出区域性贫困的明显特征。从目标导向、政策生成、运作机制、工作平台看,其减贫策略与整体性治理理论表现出高度的契合性。坚持理论探讨与实践验证相结合,反观南疆四地州... 南疆四地州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是新疆乃至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呈现出区域性贫困的明显特征。从目标导向、政策生成、运作机制、工作平台看,其减贫策略与整体性治理理论表现出高度的契合性。坚持理论探讨与实践验证相结合,反观南疆四地州一体统筹明确目标、联动协调谋划策略、组织构建优化方式、系统协同推进路径、互通合作搭建平台的减贫历程,认为整体性治理理论在解决南疆四地州区域性贫困中的创新实践已经取得显著成效,可为持续缓解2020年后全国其他少数民族地区的相对贫困问题提供有益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疆四地州 少数民族地区 区域性贫困 整体性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性反贫困与社会持续发展 被引量:2
2
作者 秦均平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1997年第6期13-19,共7页
关键词 贫困地区 发达地区 贫困 区域性贫困 发展中大国 贫困人口 社会持续发展 生产要素 绝对贫困 工资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性整体脱贫致富模式研究: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11
3
作者 廖文梅 陈美球 杨晶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2017年第2期144-151,共8页
在回顾区域性整体贫困概念的基础上,具体梳理和介绍国外财政税收扶贫政策、法律制度扶贫模式、就业扶贫模式、生态扶贫模式、旅游产业扶贫模式和中国财政扶贫模式、整村推进扶贫模式、产业扶贫模式、移民搬迁扶贫模式和能力扶贫模式等... 在回顾区域性整体贫困概念的基础上,具体梳理和介绍国外财政税收扶贫政策、法律制度扶贫模式、就业扶贫模式、生态扶贫模式、旅游产业扶贫模式和中国财政扶贫模式、整村推进扶贫模式、产业扶贫模式、移民搬迁扶贫模式和能力扶贫模式等的概念、特点以及产生问题,以及总结江西省集中连片特困片区践行有效的典型扶贫模式。由于各区域的资源禀赋条件、经济发展阶段不相同,因地制宜实施区域脱贫模式的侧重点也会有所差别。因此,在现有中国扶贫成效的基础上,区域扶贫模式的开发和选择应注重长效机制、适应机制和匹配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性整体贫困 区域性脱贫模式 集中连片特困地区 赣南等原中央苏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贫困地区区域特征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曹洪民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1997年第1期79-81,共3页
甘肃贫困地区区域特征分析●曹洪民自80年代我国开始大规模扶贫以来,甘肃省在消除绝对贫困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然而,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的落后省份,时至今日,甘肃省的贫困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缓解,全省仍有497万农村人口处于... 甘肃贫困地区区域特征分析●曹洪民自80年代我国开始大规模扶贫以来,甘肃省在消除绝对贫困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然而,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的落后省份,时至今日,甘肃省的贫困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缓解,全省仍有497万农村人口处于绝对贫困状态。这些占全省农村人口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困地区 甘肃省 区域特征 区域性贫困 绝对贫困 农村人口 发展中国家 区域性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贫困县产业发展与可持续竞争力提升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袁文斌 刘娟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6-71,共6页
贫困县作为河北省经济发展的"洼地",成为"十二五"期间制约河北省跨越式发展的难点。实现贫困县的科学快速发展关键在于提升其产业可持续竞争力,其对策主要包括:发挥农牧交错带的耦合优势,大力发展特色生态农业;以... 贫困县作为河北省经济发展的"洼地",成为"十二五"期间制约河北省跨越式发展的难点。实现贫困县的科学快速发展关键在于提升其产业可持续竞争力,其对策主要包括:发挥农牧交错带的耦合优势,大力发展特色生态农业;以产业聚集区为载体,加快传统优势工业的改造升级;推动地热、风能等绿色能源的深度开发,培育新兴产业增长点;以环首都经济圈打造为机遇,承接高端产业辐射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性贫困 可持续竞争力 生态补偿 环首都经济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把握好反贫困动力 提高扶贫攻坚效益
6
作者 周永华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1997年第6期49-50,共2页
把握好反贫困动力提高扶贫攻坚效益周永华反贫困的动力包括内部动力和外推动力,即内因和外因。内因是贫困向“非贫困”发展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其发展变化的条件。10多年来,我国投入大量物力、财力、人力进行大规模扶贫工作,很多贫... 把握好反贫困动力提高扶贫攻坚效益周永华反贫困的动力包括内部动力和外推动力,即内因和外因。内因是贫困向“非贫困”发展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其发展变化的条件。10多年来,我国投入大量物力、财力、人力进行大规模扶贫工作,很多贫困地区人口相继脱离了贫困的事实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困 扶贫攻坚 贫困地区 扶贫项目 区域性贫困 效益 扶贫到户 内部动力 商品生产基地 发展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部贫困地区的特性及扶贫思路分析
7
作者 谢涛 《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 1997年第3期51-53,共3页
我国贫困人口大部分集中在中西部地区,中西部现存的贫困现象主要是一种区域性贫困。这些贫困区域大都处于省与省,地区与地区交界的,远离发达的大中城市的穷山僻壤之中,缺乏区域经济增长中心。
关键词 西部贫困地区 区域经济增长 中西部 区域性贫困 贫困区域 贫困人口 大中城市 思路分析 人口素质 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承地区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途径探讨 被引量:2
8
作者 王振东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6-69,共4页
解决张承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关键是解决生态建设与当地经济发展的矛盾。通过分析张承地区区域性生态和区域性贫困问题及其相互关系,探讨改变该地区现状的途径:一是建立生态特别示范区,实施区域特殊政策;二是纳入京津行政区域,由京津统... 解决张承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关键是解决生态建设与当地经济发展的矛盾。通过分析张承地区区域性生态和区域性贫困问题及其相互关系,探讨改变该地区现状的途径:一是建立生态特别示范区,实施区域特殊政策;二是纳入京津行政区域,由京津统一管理;三是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承地区 区域性贫困 经济发展 生态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源环境约束下连片特困山区农户家庭精准脱贫路径选择——基于陕南秦巴山区农户家庭的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10
9
作者 段塔丽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7-49,共13页
连片特困山区是一种典型的区域性贫困与群体性贫困。作为国家级连片特困山区——陕南秦巴山区,受区域性资源环境约束机制的影响,农户家庭不仅收入贫困,而且还伴随着健康贫困、教育贫困、权力贫困、信息贫困与能力贫困等多维贫困。显然,... 连片特困山区是一种典型的区域性贫困与群体性贫困。作为国家级连片特困山区——陕南秦巴山区,受区域性资源环境约束机制的影响,农户家庭不仅收入贫困,而且还伴随着健康贫困、教育贫困、权力贫困、信息贫困与能力贫困等多维贫困。显然,资源环境约束已成为当地农户家庭多维贫困的重要诱致因素。破解这一难题必须创新发展理念和扶贫工作模式,变资源约束为资源合理开发与利用,引导贫困农户家庭走'经济与生态'双赢的绿色脱贫之路,进而实现农户家庭精准脱贫与区域性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有机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环境约束 连片特困山区 陕南秦巴山区 农户家庭 精准脱贫 区域性贫困 群体性贫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黄河滩区脱贫致富的思考 被引量:3
10
作者 苏晓红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3期28-32,共5页
河南黄河滩区是河南省最贫困的地区之一。打好黄河滩区的扶贫攻坚战,尽快使滩区人民脱贫致富,对完成《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具有重要意义。河南黄河滩区的贫困属于典型的区域性贫困,贫困的成困既有自然因素,又有经济和社会因素。... 河南黄河滩区是河南省最贫困的地区之一。打好黄河滩区的扶贫攻坚战,尽快使滩区人民脱贫致富,对完成《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具有重要意义。河南黄河滩区的贫困属于典型的区域性贫困,贫困的成困既有自然因素,又有经济和社会因素。解决河南黄河滩区的贫困问题,必须针对贫困的成因,在坚持开发式扶贫的基础上进行重点攻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黄河滩区 区域性贫困 开发式扶贫 脱贫致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