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藏南洛扎地区洛扎断裂构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3
- 1
-
-
作者
刘顺
夏特
武梅千
周俊
王源
魏明浩
-
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自然资源部构造成矿成藏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
-
出处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2,共12页
-
基金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12120114083401)
-
文摘
藏南洛扎地区洛扎断裂属于区域上定日—洛扎断裂的东段部分,是喜马拉雅造山带中一条重要的断裂,但其总体研究程度较低。运用地质填图和构造解析的方法研究了洛扎断裂的几何形态、运动表现和活动历史等,讨论其在喜马拉雅造山带构造格局形成中的意义。主要认识如下:(1)洛扎断裂现今主要表现为一条规模大的脆性-脆韧性断层,SWW—NEE走向,高角度倾向NNW。断层带内发育劈理带、断层泥、构造角砾岩等。运动性质主体表现为正断层。(2)洛扎断裂的南北两侧地块具有显著不同的变形特征,南侧为平缓的大型背斜-向斜构造,北侧为近NWW—SEE走向的倒转褶皱-断层构造。(3)洛扎断裂经历了多期活动,中生代正断活动,古近纪逆冲活动,中新世韧性伸展,中新世晚期逆冲活动以及上新世—第四纪正断活动。现今断层展示的更多是最后一期活动的形迹。(4)依据其规模大、多期活动性、两盘构造变形与沉积的系统差异性等肯定了其作为构造分区断层而存在。(5)洛扎断裂和藏南拆离断层(STD)在研究区均有出露,局部二者出露线近于重合,但洛扎断裂以高角度断面切割了平缓的STD。洛扎断裂是比STD具有更悠久地质历史的区域性断层,只是后者中新世以来的活动性更多受到关注。
-
关键词
洛扎断裂
区域性断层
多期活动
藏南拆离断层
ESR测年
-
Keywords
Lhozhag fault
regional fault
multi-phase activity
south Tibetan detachment fault
ESR dating
-
分类号
P542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P548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
-
题名孕震构造块体与相应地震区划分方法
被引量:5
- 2
-
-
作者
吴晓娲
秦四清
薛雷
张珂
陈竑然
翟梦阳
-
机构
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页岩气与地质工程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地球科学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
-
出处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25-339,共15页
-
基金
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资助项目(编号:2019QZKK0904)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项目(编号:2019YFC1509701)的成果。
-
文摘
可靠地划分地震区可奠定地震预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的地质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等通过研究分析指出板内孕震构造块体侧向边界可由区域性大断层或由区域性大断层与板块边界界定,底边界为康拉德面或低速高导层;板间孕震构造块体为俯冲板块,可由区域性大断层和(或)板块边界约束;在同一个孕震构造块体和同一轮地震周期的地震具有内在联系。因此,地震区可定义为代表相应孕震构造块体地震活动的区域,其可表征该块体内源自锁固段破裂的地震活动。基于笔者等提出的孕震构造块体和相应地震区边界确定原则,把全球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划分为62个地震区;每个地震区的分区方案均通过了多锁固段脆性破裂理论的检验,这说明方案可靠。进而,笔者等归纳总结了地震区划分方法。
-
关键词
孕震构造块体
地震区划分
区域性大断层
板块边界
锁固段
-
Keywords
seismogenic tectonic block
seismic zoning
major fault
plate boundary
locked segment
-
分类号
P31
[天文地球—固体地球物理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