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服务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区域性国际公共产品中国供给方案
1
作者 周波 张强 《地方财政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9-65,74,共18页
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在全球范围内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应当科学确定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的实践载体。这对于不断提升中国国际影响力、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以及将供给对象由重点关注邻国和响应国际关切... 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在全球范围内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应当科学确定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的实践载体。这对于不断提升中国国际影响力、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以及将供给对象由重点关注邻国和响应国际关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基于国际政治学和经济学交叉学科视角对区域性国际公共产品概念、供给需求理论进行阐释。探讨我国在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背景下,为什么选择供给公共产品作为实践载体以及为何选择区域性国际公共产品并厘清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与区域性国际公共产品的逻辑关系。最后,结合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和我国面临的区域性国际公共产品供给挑战,就我国进行区域性国际公共产品供给给出对应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性国际公共产品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人类命运共同体 新型国际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与国际关系:一种区域性国际公共产品的视角 被引量:6
2
作者 黄河 吴雪 《国际展望》 2011年第2期29-45,128,共17页
后冷战时代,随着传统的军事安全地位的相对下降,全球环境问题正渗透到国际关系领域成为许多国家对外政策的一个重要方面,甚至成为国际冲突中的一个新热点。对于全球环境问题,传统经济学所提出的解决方法并不适用,因此有必要对国际政治... 后冷战时代,随着传统的军事安全地位的相对下降,全球环境问题正渗透到国际关系领域成为许多国家对外政策的一个重要方面,甚至成为国际冲突中的一个新热点。对于全球环境问题,传统经济学所提出的解决方法并不适用,因此有必要对国际政治经济学中的"国际公共产品"理论进行改造和重构,提出"环境类区域性国际公共产品"的概念。有关国家为了本地区的环境安全而联合起来共同生产和维护环境类区域性国际公共产品将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也必将成为今后国际关系的一个基本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 国际关系 环境类区域性国际公共产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性国际金融公共产品的中国供给:缘起、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5
3
作者 张彬 胡晓珊 《太平洋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4-96,共13页
中国供给区域性国际金融公共产品为解决区域性金融问题提供了新的选择,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国际金融公共产品供给不足,而研究中国供给区域性国际金融公共产品对于完善区域性国际金融公共产品的理论与实践都有重要价值。区域性国际金融公共... 中国供给区域性国际金融公共产品为解决区域性金融问题提供了新的选择,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国际金融公共产品供给不足,而研究中国供给区域性国际金融公共产品对于完善区域性国际金融公共产品的理论与实践都有重要价值。区域性国际金融公共产品的供给目标是合理配置区域金融资源和有效防范金融危机,成本、收益和外部性是供给国进行供给决策的主要考虑因素。中国供给区域性国际金融公共产品经历了被动供给、主动参与和倡导供给三个阶段,目前面临需求偏好匹配困难、稳定供给与金融风险防范的两难选择,以及国内金融发展水平与对外金融合作水平非同步性等现实问题。依据供给原因的分析选择合适的供给路径,采取对策有效对接供给和需求,是中国未来持续供给区域性国际金融公共产品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性国际金融公共产品 区域主义 供给实践 金融风险防范 路径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主导湄公河次区域国际公共产品供给的路径分析——以中老缅泰四国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为例 被引量:3
4
作者 谈谭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9-58,共10页
中老缅泰四国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自2011年12月起,至今已完成四十七次。四国联合巡逻执法是四国合作提供区域性国际公共产品的一种方式和机制,其收益——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保障贸易通道顺畅、维护区域和平与安全——具有非排他性和非... 中老缅泰四国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自2011年12月起,至今已完成四十七次。四国联合巡逻执法是四国合作提供区域性国际公共产品的一种方式和机制,其收益——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保障贸易通道顺畅、维护区域和平与安全——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不仅区域内单个国家、公民团体或个人的安全,而且整个区域的安全都从中获益。然而,四国联合巡逻执法行动本身存在缺陷,主要是:执法行动的法律基础薄弱、执法行动中的成本分担问题、合作机制如何进一步深化、怎样与有关国际组织或区域外国家合作。中国作为本地区负责任的大国,可以通过提供区域性国际公共产品的方式与周边国家增加互信、提升自身国际形象和区域影响力。因此,中国应与老缅泰三国尽快签署《湄公河流域执法安全合作协定》;发挥四国联合巡逻执法实践的正外部性和示范作用,推动四国乃至区域内所有国家的全面合作;至少在经济合作领域,加强与区域外大国在湄公河地区的战略对话,处理好与相关国际组织和区域外众多公共产品供给者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性国际公共产品 供给机制 四国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 中国外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