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8-2012年北京市区域循环经济评价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王伟龙 徐梦莹 +3 位作者 高艳梅 李媛 王晓慧 海热提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58-264,共7页
以循环经济理论为基础,结合北京市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现状,通过相关系数分析去除共性指标,构建以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评价为目标层,以社会发展、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状况及循环发展潜力4要素为准则层,以31个具体指标为指标层的区域循环经济... 以循环经济理论为基础,结合北京市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现状,通过相关系数分析去除共性指标,构建以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评价为目标层,以社会发展、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状况及循环发展潜力4要素为准则层,以31个具体指标为指标层的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德尔菲-层次分析法Delphi-AHP对各指标赋权,构建新时期背景下北京市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模型。评价结果表明,2008-2012年,北京市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整体水平十分稳定,基本处于成熟状态,系统内部状态亦逐渐趋于平稳。但不良的生态环境已成为制约北京市区域循环经济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政府应继续加大生态环境建设投入,同时完善区域循环经济统计报表制度,以确保北京市区域循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区域循环经济 指标体系 模型构建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循环经济测度指标体系、评价方法与实证研究——以重庆市为例 被引量:16
2
作者 曹小琳 晏永刚 景星蓉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3期30-35,共6页
为及时掌握区域循环经济运行状况、发展态势及存在的问题,加快推进区域循环经济的发展进程,确保区域循环经济系统始终运行在良性轨道上,研究区域循环经济测度指标体系与评价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在设计区域循环经济测度... 为及时掌握区域循环经济运行状况、发展态势及存在的问题,加快推进区域循环经济的发展进程,确保区域循环经济系统始终运行在良性轨道上,研究区域循环经济测度指标体系与评价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在设计区域循环经济测度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组合权值法确定指标权重系数,构建基于位分值法和线性加权和法的区域循环经济综合评价模型。以重庆市为例,采集重庆市1997-2005年历年纵截面数据,对重庆市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实证研究、模型验证及态势监测。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重庆市循环经济综合发展指数随时间序列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循环经济系统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循环经济 测度指标体系 综合评价 实证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与战略重点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慈福义 孙黎娟 陈慧义 《商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07-111,共5页
我国各地区正在积极进行循环经济试点,由于对循环经济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时间短,各地对循环经济发展战略模式与战略重点的选择具有很大的盲目性。通过研究提出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的空间组合战略模式、优势导向战略模式和技术创新战略模式的... 我国各地区正在积极进行循环经济试点,由于对循环经济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时间短,各地对循环经济发展战略模式与战略重点的选择具有很大的盲目性。通过研究提出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的空间组合战略模式、优势导向战略模式和技术创新战略模式的基本思路,以及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战略重点的选择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循环经济 空间组合战略模式 优势导向战略模式 技术创新战略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区域循环经济支持保障体系建设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颜建军 游达明 《科学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5-47,78,共4页
从建立循环经济的制度支持体系、社会公众支持体系、技术创新支持体系、物流支持体系与信息支持等方面,对构建促进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的支持保障体系进行了积极的探讨。
关键词 绿色技术 区域循环经济 支持保障体系建设 中国 技术创新 制度支持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循环经济的概念与内涵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王乐 武春友 吴荻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5-68,共4页
区域循环经济是在区域层面实施的循环经济,区域的宏观属性更有利于循环经济规模效应的发挥。区域循环经济的理论依据包括循环经济、区域经济、产业经济和生态经济;发展目标可以分解为经济发达、资源高效、环境友好、社会和谐四个方面;... 区域循环经济是在区域层面实施的循环经济,区域的宏观属性更有利于循环经济规模效应的发挥。区域循环经济的理论依据包括循环经济、区域经济、产业经济和生态经济;发展目标可以分解为经济发达、资源高效、环境友好、社会和谐四个方面;发展原则除了需要遵循传统的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原则以外,还应该遵循可持续原则和因地制宜原则;执行主体主要包括政府、企业、辅助部门以及公众,其中政府和企业发挥主要作用;调整对象主要是产业和资源,具体表现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资源效率的提升;保障体系方面,需要依赖组织保障、法规保障、政策保障、资金保障、技术保障以及人才保障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循环经济 发展原则 调整对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探索 被引量:17
6
作者 肖华茂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7,共5页
探索区域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是发展区域循环经济的前沿课题和首要工作,本文通过对区域循环经济的内涵和发展区域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及意义的理论研究,根据区域的理论和区域经济的特点,重点探索了设计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思路,并提出了... 探索区域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是发展区域循环经济的前沿课题和首要工作,本文通过对区域循环经济的内涵和发展区域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及意义的理论研究,根据区域的理论和区域经济的特点,重点探索了设计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思路,并提出了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实施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区域循环经济 发展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循环经济系统的网络联结模式与治理模式优化 被引量:1
7
作者 衣东丰 刘丹 《企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0-26,共7页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循环经济成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选择。区域循环经济系统是由彼此互利共生的产业链所构成的复杂网络,可分为垂直网络与水平网络两大类。本文以此为基础,根据系统内关键...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循环经济成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选择。区域循环经济系统是由彼此互利共生的产业链所构成的复杂网络,可分为垂直网络与水平网络两大类。本文以此为基础,根据系统内关键种企业的个数,探究区域循环经济系统的单核网络联结模式和多核网络联结模式,分析区域循环经济系统网络治理框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从促进循环经济发展需要的参与各方达成理念共识、推动循环经济发展需要的政府与企业配合、保障循环经济发展需要的评价体系、支撑循环经济发展需要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助力循环经济发展需要的多元融资方式等方面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循环经济系统 产业链 网络联结模式 治理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方法 被引量:1
8
作者 林维柏 赵杰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34-37,共4页
随着循环经济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在我国快速发展,如何客观、准确地综合评价循环经济的发展状况就成为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综合评价指标的方法选用、指标权重的确定、数据的标准化处理及评价结果分析等方面,对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综... 随着循环经济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在我国快速发展,如何客观、准确地综合评价循环经济的发展状况就成为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综合评价指标的方法选用、指标权重的确定、数据的标准化处理及评价结果分析等方面,对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循环经济 综合评价 评价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综合评价及实证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崔木花 《技术经济》 2009年第12期33-38,共6页
本文首先对目前我国区域循环经济评价体系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评析,指出目前评价体系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尝试构建了相对普适的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并以安徽省及其周边四省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最后,针对安徽省发展循环经济的... 本文首先对目前我国区域循环经济评价体系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评析,指出目前评价体系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尝试构建了相对普适的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并以安徽省及其周边四省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最后,针对安徽省发展循环经济的不足,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循环经济 指标体系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区域循环经济的制度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查广云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19-121,共3页
我国循环经济理论研究和实践都才刚刚开始,但是从发展前景上看,区域循环经济是发展的必然,也是增强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关键。目前我国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的根本障碍是制度的缺位,因此应尽早建立关于区域循环经济的正式制度体系,包括技... 我国循环经济理论研究和实践都才刚刚开始,但是从发展前景上看,区域循环经济是发展的必然,也是增强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关键。目前我国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的根本障碍是制度的缺位,因此应尽早建立关于区域循环经济的正式制度体系,包括技术创新制度、法律保障制度、经济制度、信息公开制度等,同时要大力培育有关的非正式制度,如加强区域环境经济的规划协调、培育民间环保组织、加强公众环境教育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循环经济 制度建设 区域经济 科学发展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循环经济建设的生态融资模式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蒋星宏 石林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49-50,共2页
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并通过国内的金融创新,生态融资可以为区域循环经济建设提供重要支撑和保障。作为以生态资源保护、恢复和合理开发为目标的融资方式,生态融资应当在"生态资源-生态资本-生态融资"框架下围绕生态金融的特殊问... 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并通过国内的金融创新,生态融资可以为区域循环经济建设提供重要支撑和保障。作为以生态资源保护、恢复和合理开发为目标的融资方式,生态融资应当在"生态资源-生态资本-生态融资"框架下围绕生态金融的特殊问题来展开。区域循环经济建设的生态项目性质可区分为纯生态公益性、有生态效益和潜在商业价值、有商业价值三类,通过政府、社会和市场等多元投融资主体的不同组合和多种融资工具的组合,构建具有不同适应对象的生态融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循环经济 生态融资 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三角区域循环经济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宇炜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6期6-9,共4页
在长三角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资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并已成为制约该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在更大的地域空间上建立区域循环经济体系,是长三角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长三角区域循环经济体系的建立可从下四个方面展开:一是实现区域范... 在长三角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资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并已成为制约该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在更大的地域空间上建立区域循环经济体系,是长三角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长三角区域循环经济体系的建立可从下四个方面展开:一是实现区域范围内各城市的合理分工;二是建立城市群发展的协调机制,直属中央政府的区域环保监测结构;三是构建促进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激励制度体系;四是将发展循环经济与经济结构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战略相结合,选择符合区域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循环经济 长三角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区域循环经济绩效的时空演变与创新驱动 被引量:8
13
作者 程钰 王晶晶 +2 位作者 王泽萍 张丽丽 陈伟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5-125,共11页
科技创新是驱动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的关键支撑,对地区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研究基于生态效率模型构建评价体系,分析中国30个省份循环经济绩效的时空演变特征,并利用空间面板数据回归等方法分析科技创新驱动区域循环经... 科技创新是驱动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的关键支撑,对地区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研究基于生态效率模型构建评价体系,分析中国30个省份循环经济绩效的时空演变特征,并利用空间面板数据回归等方法分析科技创新驱动区域循环经济绩效的空间效应,得出以下结论:①资源效率、环境效率和循环经济绩效在时序上呈上升态势,三者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14%、1.03%、1.24%,在空间上大致呈现由东部地区向中西部逐渐递减的分异格局,全局Moran􀆳s I指数由0.2004增加至0.3629,循环经济绩效及分解表现出明显的聚类分布特征,地区差异不断缩小。②从影响的综合效应来看,人才支撑、技术成果对地区循环经济绩效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资金投入表现为抑制作用。控制变量中,产业结构、对外开放对区域循环经济绩效具有正向影响,环境规制表现为负向影响,城镇化的影响效果不显著。③从影响的分解效应来看,人才支撑、技术成果的直接效应为正而间接效应为负,资金投入的直接效应显著为负。在控制变量方面,对外开放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均显著为正,产业结构的直接效应和城镇化的间接效应与区域循环经济绩效正向相关,环境规制的影响效果不显著。④研究从提升地区绿色科技创新实力、构建绿色科技创新体系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研究对推动区域循环经济绩效提升,推进国家和地区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循环经济绩效 生态效率 时空演变 创新驱动 空间杜宾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经济模式的区域思考 被引量:12
14
作者 慈福义 陈烈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73-276,共4页
循环经济是21世纪的新经济,是以资源环境、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为目的的新型发展模式,是推进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地理学应加强对循环经济模式的区域研究。循环经济模式的5种基本类型包括:①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同提高的模式;②环境效益提... 循环经济是21世纪的新经济,是以资源环境、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为目的的新型发展模式,是推进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地理学应加强对循环经济模式的区域研究。循环经济模式的5种基本类型包括:①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同提高的模式;②环境效益提高,经济效益保持不变的模式;③环境效益提高,经济效益下降但大于零的模式;④环境效益提高,经济效益下降且等于零的模式;⑤环境效益提高,经济效益下降且小于零的模式。认清循环经济不同类型模式的特征,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循环经济的“多赢”,正确选择合适的循环经济模式。认为循环经济模式存在空间差异规律包括环境质量“U”字型分布规律和环境质量地区差距的倒“U”字型规律,在近期缩小中国三大经济地带之间环境质量的差距是不现实的,应通过因地制宜地推广循环经济模式减缓三大经济地带环境质量差距扩大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循环经济模式 类型 空间差异 产业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经济学研究的新成果——评慈福义教授的《循环经济与区域发展的理论与实证》
15
作者 范纯增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F0003-F0003,共1页
关键词 区域循环经济 经济学研究 区域发展 实证 经济科学出版社 经济管理学院 成果 区域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支持武汉城市圈循环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以武汉市为样本进行的调查 被引量:2
16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课题组 朱华 唐德鑫 《武汉金融》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26-28,共3页
本报告针对武汉市循环经济发展的资金困境提出政策建议。报告中提出了金融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三个途径:一是循环经济产业不同发展阶段应采用不同融资方式;二是武汉市的循环经济产业分布不一,处于不同阶段的循环经济产业所采用的融资方... 本报告针对武汉市循环经济发展的资金困境提出政策建议。报告中提出了金融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三个途径:一是循环经济产业不同发展阶段应采用不同融资方式;二是武汉市的循环经济产业分布不一,处于不同阶段的循环经济产业所采用的融资方式也应各有侧重;三是武汉市应通过争取国家产业基金试点资格、发展壮大风险投资规模、推广循环经济技改项目外包模式等多种方式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前期资金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 区域循环经济 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经济实践的基本类型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尹建中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5-78,共4页
加快我国循环经济发展,应在已有生态经济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通过对我国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区域循环经济试点示范的典型案例剖析,揭示符合国情的循环经济框架体系,包括农业循环经济、工业循环经济、服务业废... 加快我国循环经济发展,应在已有生态经济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通过对我国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区域循环经济试点示范的典型案例剖析,揭示符合国情的循环经济框架体系,包括农业循环经济、工业循环经济、服务业废弃物循环利用、区域(城市)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以及市场驱动机制、技术支撑体系和调控管理模式,并应因地制宜选择重点行业、重点区域的重点企业、园区和城市,以试点示范建设加以推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循环经济 工业循环经济 服务业废弃物循环利用 区域(城市)循环经济 基本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阜新经济发展策略探讨 被引量:1
18
作者 吴金笛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30-33,共4页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经济转型是世界性的难题。本文通过对阜新这座全国唯一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市状况的分析,提出了以“策”换“策”的观点,明确了短期内以稳煤、保电为重点,中长期以扩煤、扩电,发展区域循环经济为重点的发展策略...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经济转型是世界性的难题。本文通过对阜新这座全国唯一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市状况的分析,提出了以“策”换“策”的观点,明确了短期内以稳煤、保电为重点,中长期以扩煤、扩电,发展区域循环经济为重点的发展策略。并围绕产业链的延伸,整合发展机电配套产业和高附加值延伸产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枯竭型城市 经济转型 区域循环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物质代谢模式的变迁及环境响应 被引量:2
19
作者 崔继红 张照录 +2 位作者 吴忠东 曹俊杰 丁东业 《湖北农业科学》 2016年第17期4608-4611,共4页
城镇化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农村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非农产业大量产生,农村地区的生产、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改变,打破了传统农村"资源-产品-废物-新资源"的物质闭路循环代谢模... 城镇化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农村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非农产业大量产生,农村地区的生产、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改变,打破了传统农村"资源-产品-废物-新资源"的物质闭路循环代谢模式,进而发展成为"资源-产品-废物"的物质单向代谢模式,造成农村地区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作为对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物质代谢模式变化的响应,农村环境问题集中表现为农业生产污染加剧,农村生活污染快速增长,非农产业污染严重。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的环境问题,必须从重建物质闭路循环的代谢模式入手,发展区域农村循环经济,规划建设循环型生态城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城镇化 物质代谢模式 环境响应 区域循环经济 生态城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到场获奖者背后的故事
20
作者 苏西 《绿色中国》 2009年第6X期84-87,共4页
在颁奖盛典进行时,由于各种原因没有站在光彩舞台上的获奖者,也正以不同的方式讲述他们的绿色故事。未到场照样发表获奖感言获得"2008绿色中国年度焦点人物"各个奖项的获奖者,都在各自的岗位上肩负重任。2008绿色中国焦点人... 在颁奖盛典进行时,由于各种原因没有站在光彩舞台上的获奖者,也正以不同的方式讲述他们的绿色故事。未到场照样发表获奖感言获得"2008绿色中国年度焦点人物"各个奖项的获奖者,都在各自的岗位上肩负重任。2008绿色中国焦点人物年度大奖的获得者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奖感言 绿色中国 焦点人物 垃圾处理厂 区域循环经济 资源再生 环保企业 绿色理念 经济发展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