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中国区域工业竞争力的因子分析及非均衡差异研究
被引量:
26
1
作者
吴玉鸣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13-119,共7页
通过构建工业竞争力评估指标体系,并运用因子分析法对中国大陆31个省级区域工业竞争力进行因子分析评估、先后排序与集团划分,结果表明,影响我国区域工业竞争力的因子主要有工业经济综合实力与市场化程度、资源组织供给能力、经济绩效...
通过构建工业竞争力评估指标体系,并运用因子分析法对中国大陆31个省级区域工业竞争力进行因子分析评估、先后排序与集团划分,结果表明,影响我国区域工业竞争力的因子主要有工业经济综合实力与市场化程度、资源组织供给能力、经济绩效与管理能力、科技进步与技术创新能力、特殊因子——资信与抗风险能力、产品竞争力等6个方面;中国大陆31个区域的工业竞争力呈现出四大集团的非均衡区域差异分布。据此,各区域必须相应采取不同战略措施,以提高其工业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区域工业竞争力
非均衡差异
评估指标
因子分析
实证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重庆市区域工业竞争力实证研究
2
作者
彭劲松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7-11,共5页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新型工业化的发展模式和要求 ,重庆必须突出重点 ,推动工业生产从粗放型向集约型、外延式向内涵式、政府主导型向市场引导型转变。为此 ,对重庆市 39个区 (市 )县工业竞争力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实证分析 ...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新型工业化的发展模式和要求 ,重庆必须突出重点 ,推动工业生产从粗放型向集约型、外延式向内涵式、政府主导型向市场引导型转变。为此 ,对重庆市 39个区 (市 )县工业竞争力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实证分析 ,得出二元经济结构层面下的重庆区域工业经济的发展态势 ,划分出若干工业竞争力集团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
工业
化
区域工业竞争力
实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区域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被引量:
12
3
作者
马眸眸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45-152,共8页
本文在构建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系统的基础上,建立了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的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并借鉴菲尔德两部门模型和EBA模型,采用2006~2015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分别针对我国总体情况、中西部地区和各省份的影响因素进行比较。研究发...
本文在构建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系统的基础上,建立了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的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并借鉴菲尔德两部门模型和EBA模型,采用2006~2015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分别针对我国总体情况、中西部地区和各省份的影响因素进行比较。研究发现互联网普及率、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占资产比等指标,对我国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指数有积极的正向作用,技术市场交易额、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和行业平均工资的正向影响也十分明显,而居民消费指数、工业治理污染完成投资的影响则为负;东部地区的居民消费指数、地方财政收入、行业平均工资和工业污染完成投资情况比较重要,中部地区的居民消费指数、互联网普及率和地方财政收入作用效果更明显,而西部地区的居民消费指数、地方财政收入、行业平均工资的正向作用基本均衡。本文针对不同省市的特点,提出了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水平提高的侧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化
工业
化
影响因素
面板数据模型
融合系统
EBA模型
指标体系
区域
工业
核心
竞争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区域工业竞争力的因子分析及非均衡差异研究
被引量:
26
1
作者
吴玉鸣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城市与环境信息科学实验室
出处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13-119,共7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0BJL051)
文摘
通过构建工业竞争力评估指标体系,并运用因子分析法对中国大陆31个省级区域工业竞争力进行因子分析评估、先后排序与集团划分,结果表明,影响我国区域工业竞争力的因子主要有工业经济综合实力与市场化程度、资源组织供给能力、经济绩效与管理能力、科技进步与技术创新能力、特殊因子——资信与抗风险能力、产品竞争力等6个方面;中国大陆31个区域的工业竞争力呈现出四大集团的非均衡区域差异分布。据此,各区域必须相应采取不同战略措施,以提高其工业竞争力。
关键词
中国
区域工业竞争力
非均衡差异
评估指标
因子分析
实证评估
分类号
F424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重庆市区域工业竞争力实证研究
2
作者
彭劲松
机构
重庆市社会科学院
出处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7-11,共5页
文摘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新型工业化的发展模式和要求 ,重庆必须突出重点 ,推动工业生产从粗放型向集约型、外延式向内涵式、政府主导型向市场引导型转变。为此 ,对重庆市 39个区 (市 )县工业竞争力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实证分析 ,得出二元经济结构层面下的重庆区域工业经济的发展态势 ,划分出若干工业竞争力集团 。
关键词
新型
工业
化
区域工业竞争力
实证分析
Keywords
new type of industrialization
the competition of territorial industry
demonstration analysis
分类号
F207 [经济管理—国民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区域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被引量:
12
3
作者
马眸眸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经济与管理学院
出处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45-152,共8页
文摘
本文在构建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系统的基础上,建立了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的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并借鉴菲尔德两部门模型和EBA模型,采用2006~2015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分别针对我国总体情况、中西部地区和各省份的影响因素进行比较。研究发现互联网普及率、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占资产比等指标,对我国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指数有积极的正向作用,技术市场交易额、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和行业平均工资的正向影响也十分明显,而居民消费指数、工业治理污染完成投资的影响则为负;东部地区的居民消费指数、地方财政收入、行业平均工资和工业污染完成投资情况比较重要,中部地区的居民消费指数、互联网普及率和地方财政收入作用效果更明显,而西部地区的居民消费指数、地方财政收入、行业平均工资的正向作用基本均衡。本文针对不同省市的特点,提出了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水平提高的侧重点。
关键词
信息化
工业
化
影响因素
面板数据模型
融合系统
EBA模型
指标体系
区域
工业
核心
竞争力
Keywords
informatization
industrialization
influencing factors
panel data model
fusion system
EBA model
indicator system
regional industrial competitiveness
分类号
F49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F424.3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中国区域工业竞争力的因子分析及非均衡差异研究
吴玉鸣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
2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重庆市区域工业竞争力实证研究
彭劲松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区域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马眸眸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8
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