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地区大气汞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王体健 朱佳雷 王婷婷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50-861,共12页
结合中国地区的汞排放,利用引入大气汞化学反应机制和干沉降模型的区域大气环境模式系统(Regional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Model System,Reg AEMS),对中国地区大气汞化物浓度和干沉降通量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结合中国地区的汞排放,利用引入大气汞化学反应机制和干沉降模型的区域大气环境模式系统(Regional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Model System,Reg AEMS),对中国地区大气汞化物浓度和干沉降通量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地区年均气态零价汞Hg0、氧化汞Hg O、氢氧化汞Hg(OH)2、氯化汞Hg Cl2和颗粒态汞HgP的沉降量分布类似。除西部、西北部地区Hg0的浓度较低外(<0.5 ng·m-3),其他地区均高于全球背景浓度。各类汞化物浓度的季节变化明显,8月最低,2、3月最高。一次汞源区附近汞浓度随高度递减,在离源较远的地区,高层汞浓度较高。气态零价汞的干沉降速度的季节变化最明显,其干沉降通量在夏季最高。模拟区域中气态零价汞、氧化汞和颗粒态汞的年干沉降量分别为163.9、7.43和32.2 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 浓度特征 干沉降 区域大气环境模式系统RegAE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河地区近地面层辐射和温度的适用性模拟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刘树华 蒋浩宇 +5 位作者 胡非 张称意 刘和平 梁福明 辛国君 王建华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28-937,共10页
为了检验中尺度区域大气模式在中国高原复杂下垫面区域气候模拟中的适用性,文中采用该模式在40余种不同的初始参数条件下模拟了1991年6月20日至7月20日黑河区域的近地面辐射收支平衡和空气温度。并分析了中尺度区域大气模式应用于中国... 为了检验中尺度区域大气模式在中国高原复杂下垫面区域气候模拟中的适用性,文中采用该模式在40余种不同的初始参数条件下模拟了1991年6月20日至7月20日黑河区域的近地面辐射收支平衡和空气温度。并分析了中尺度区域大气模式应用于中国西北部大起伏地形和高原地区复杂下垫面(HEIFE)的模拟能力。结果表明,在仅使用NCEP再分析资料、探空资料和常规地面观测资料(RAMS标准输入),而不根据当地特征调整区域大气模式初始参数的情况下,对近地面层的辐射收支和空气温度具有一定的模拟能力,但可能引发较大的误差;特别是地面向上长波辐射通量和2 m空气温度,其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相差甚远。只有合理地调整模式的初始参数,主要是初始土壤层的温度和湿度,才能得到与实测资料符合良好的结果;而要进一步地模拟出这些物理量在复杂天气情况下的细致变化,则需要把土壤深度扩大到4 m左右,并使用较为可靠的数据初始化垂直非均匀的土壤湿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大气模式 中尺度区域大气模式 HEIFE 土壤温度 土壤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地区春季臭氧异常高值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朱帅 马建中 +1 位作者 王堰 王静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8,共8页
已有的观测与研究表明,长江三角洲地区春季的臭氧浓度为全年最高,且高浓度臭氧出现的频率也最高.采用美国环境保护局(USEPA)的区域大气质量模式(CMAQ)研究长江三角洲地区2000年5月一次臭氧异常高值事件.与地面观测资料的对比分析表明,... 已有的观测与研究表明,长江三角洲地区春季的臭氧浓度为全年最高,且高浓度臭氧出现的频率也最高.采用美国环境保护局(USEPA)的区域大气质量模式(CMAQ)研究长江三角洲地区2000年5月一次臭氧异常高值事件.与地面观测资料的对比分析表明,该模式基本再现了臭氧及其前体物的变化趋势.通过个例分析,从物理和化学两方面解释了2000年5月11日佘山、嘉兴和临安均观测到高浓度臭氧的原因.模拟结果表明,气象场对区域空气污染分布形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反应了在适当的风场作用下,上海地区的污染源可以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空气质量造成很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大气质量模式 臭氧 长江三角洲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面风场预报的技术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廖木星 《中国航海》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65-67,35,共4页
采用区域性大气边界层诊断模式 ,将大气边界层分为 2层 ,即近地面层和埃克曼层 ,并由相似原理得到近地面层和埃克曼层的风速廓线弥合 ,形成海面逐时风场 ;同时 ,考虑到热带气旋 (以下简称台风 )天气系统的动力学特征 ,采用台风模型风场... 采用区域性大气边界层诊断模式 ,将大气边界层分为 2层 ,即近地面层和埃克曼层 ,并由相似原理得到近地面层和埃克曼层的风速廓线弥合 ,形成海面逐时风场 ;同时 ,考虑到热带气旋 (以下简称台风 )天气系统的动力学特征 ,采用台风模型风场修正其影响区域的风场 ,考虑到风场和气压场之间的对应关系 ,经变分调整得到较为合理的海面逐时风场。通过检验 ,结果令人满意 ;后又将此模式并作为一个模块嵌入研制的《船用防避台风决策系统》中 ,分别推广应用于北太平洋航行的 2 1艘船舶及中远系统的 6个安监处 ,几年来的推广应用表明 :完全满足航海精度的要求 ,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路运输 海面风场 天气预报 气压场 台风模型 航海气象学 区域大气边界层诊断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