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历史与文化的“区域多样性” 被引量:12
1
作者 鲁西奇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1-59,共9页
中国历史与文化的"区域多样性"主要有两方面内涵:(1)景观多样性,包括自然景观的多样性、文化景观的多样性以及景观认知与意义的多样性。(2)历史道路与发展进程的多样性,主要表现为历史发展道路的区域差异、不同区域在历史进... 中国历史与文化的"区域多样性"主要有两方面内涵:(1)景观多样性,包括自然景观的多样性、文化景观的多样性以及景观认知与意义的多样性。(2)历史道路与发展进程的多样性,主要表现为历史发展道路的区域差异、不同区域在历史进程中的差异以及影响历史发展诸要素的区域差异。区域多样性的视角与思想方法,试图摆脱以"王朝更替"为中心线索的区域史叙述与阐释模式,强调中国历史与文化的内部差异与多元构成,认为中国历史的发展,并非一条单一的轨迹,不同的区域都可能有其自身的历史发展脉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多样性 景观多样性 历史道路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长臂猿栖息地及周围森林植物多样性关键区域研究
2
作者 俞初樾 龙文兴 +3 位作者 陆柯宁 张安安 李哲 张德旭 《热带林业》 2025年第2期8-16,共9页
以最小的成本实现最大的保护效益,科学合理地规划保护区域布局,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亟需解决的问题。海南长臂猿仅分布于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霸王岭片区的热带雨林,目前数量有42只,是全球最濒危的灵长类物种之一。研究以海南长臂猿栖... 以最小的成本实现最大的保护效益,科学合理地规划保护区域布局,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亟需解决的问题。海南长臂猿仅分布于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霸王岭片区的热带雨林,目前数量有42只,是全球最濒危的灵长类物种之一。研究以海南长臂猿栖息地及其周围森林为对象,建立间距500m、单位面积400m^(2)的网格监测样地,调查植物多样性;结合热点分析,识别海南长臂猿栖息地及其周围森林的植物多样性关键区域,分析保护空缺区域。主要分析结果如下:(1)该区域植物分布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重点保护植物数量随海拔增加,食源植物则主要分布于低、中海拔地区。(2)重点保护植物关键区域占研究区域总面积的14.43%,大部分分布于东二林场、东四林场、东五林场和红河谷;食源植物关键区域占研究区域总面积的4.05%,仅分布于东二林场、东四林场。(3)海南长臂猿栖息地及周围森林的植物多样性关键区域面积占14.94%,位于东二林场、东四林场、东五林场和红河谷,大部分分布于核心区;南部的红河谷地区、东部的南班河和西南部的斧头岭管护点不在核心区域,占植物多样性关键区域面积的10.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长臂猿 植物多样性关键区域 重点保护植物 食源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吊罗山生物多样性关键区域识别研究
3
作者 张泽 史佑海 +1 位作者 张昌达 杜彦君 《热带生物学报(中英文)》 2025年第4期606-615,共10页
为了识别国家公园范围内的生物多样性关键区域(KBAs),合理分配有限的保护资源,本研究以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吊罗山核心保护区域为例,采用网格法进行植物群落调查,依据《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优先保护物种名录》确定研究区域内的优先保... 为了识别国家公园范围内的生物多样性关键区域(KBAs),合理分配有限的保护资源,本研究以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吊罗山核心保护区域为例,采用网格法进行植物群落调查,依据《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优先保护物种名录》确定研究区域内的优先保护植物物种,根据样地内的优先保护物种数进行生物多样性关键区域识别。结果表明:(1)在所调查的195个样地中,共记录到67种优先保护植物,占所有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优先保护植物物种的65.05%;(2)当优先保护物种≥4种时,识别为KBAs的样地占比57.44%,当优先保护物种≥5种时,识别为KBAs的样地占比40.00%,当先保护物种≥6种时,识别为KBAs样地占比25.64%;(3)白水管护辖区、新安管护辖区和南喜管护辖区具有更高的保护价值,对整体KBAs识别结果的贡献率超过70%。本研究尝试利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优先保护物种名录》进行KBAs识别,识别结果能够更加具体地指导国家公园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旨在为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全面开展KBAs识别提供重要技术支撑,为中国国家公园KBAs相关工作提供典型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 生物多样性关键区域 KBAs 优先保护物种名录 植物类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水生蔬菜作物野生近缘种多样性热点区域模拟
4
作者 张立冬 邢凯峰 +3 位作者 朱仔伟 张剑 戎俊 赵耀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8-269,共12页
水生蔬菜作物是长江流域农耕文明驯化作物中的独特类群,其野生近缘种是育种和品种改良的宝贵遗传资源。本研究从中国植物+物种信息系统和中国数字植物标本馆获取了10种水生蔬菜作物的36个野生近缘种的地理分布数据并进行了校对,结合相... 水生蔬菜作物是长江流域农耕文明驯化作物中的独特类群,其野生近缘种是育种和品种改良的宝贵遗传资源。本研究从中国植物+物种信息系统和中国数字植物标本馆获取了10种水生蔬菜作物的36个野生近缘种的地理分布数据并进行了校对,结合相应的气候因子数据,使用最大熵模型(maximum entropy model,MaxEnt)构建生态位模型,并对物种未来分布变化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水生蔬菜作物野生近缘种多样性热点区域主要位于长江中下游的洞庭湖和鄱阳湖流域,与长江流域农耕文明起源地相重合,表明农耕文明对植物资源的就近利用。在未来升温的气候情景下,水生蔬菜作物野生近缘种适宜分布热点区域可能会进一步扩张,多样性热点区域中心向高纬度地区迁移,这有利于水生蔬菜作物野生近缘种多样性的维持和提升,并为其保护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蔬菜作物 野生近缘种 多样性热点区域 最大熵模型 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生物多样性调查和评估方法 被引量:41
5
作者 肖能文 赵志平 +5 位作者 李果 高晓奇 吉晟男 徐靖 刘冬梅 李俊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523-2531,共9页
我国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而开展本底调查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基础。但以往研究对苔藓、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等关注不够,而且调查大部分集中在生物多样性丰富区域。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全国土地利用格局和生态环境发生了... 我国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而开展本底调查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基础。但以往研究对苔藓、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等关注不够,而且调查大部分集中在生物多样性丰富区域。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全国土地利用格局和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已有的部分调查成果数据与实际情况不符,难以满足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需求,因此亟待组织开展全国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工作。在整理历史和现有生物多样性调查技术的基础上,推荐采用网格法开展全国生物多样性调查,按照10 km×10 km分辨率,将全国划分为97109个调查网格;制定了陆生高等植物、植被、陆生哺乳动物、鸟类、两栖类和爬行类、昆虫、大型真菌、内陆鱼类、内陆浮游生物、内陆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内陆周丛藻类以及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12个类群县域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估技术规定;建立了全国统一、动态更新、信息共享的生物多样性数据库和信息化管理平台。从调查内容规范、评估指标体系和技术要求等方面探讨了陆域生态系统与物种调查、重点河流水生生物调查、重点物种调查、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调查技术方法,并构建生物多样性综合评估指标体系,规范了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生物多样性调查和评估。技术方法在横断山南、武陵山、太行山、西双版纳等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得到应用,同时北京、江苏、浙江和湖北等省份和祁连山、武夷山等区域也采用该技术体系开展调查,网格法得到逐步推广,并获得大量的生物多样性基础数据,为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公约履约等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调查 评估 网格法 数据平台 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湄公河次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走廊建设法律问题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张树兴 赵娴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51-153,共3页
以大湄公河次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走廊建设为研究对象,阐述了大湄公河次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走廊建设的重要性,研究了大湄公河次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走廊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法律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有关大湄公河次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走廊... 以大湄公河次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走廊建设为研究对象,阐述了大湄公河次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走廊建设的重要性,研究了大湄公河次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走廊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法律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有关大湄公河次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走廊建设法律机制的完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湄公河次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 走廊建设 法律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南岭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规划建设策略 被引量:9
7
作者 庄长伟 修晨 +1 位作者 张荣京 张晓露 《林业调查规划》 2021年第3期167-170,177,共5页
在划定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范围的基础上,编制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是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举措。以广东南岭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为例,基于区域内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现状,结合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存在的问题,提出在区域内... 在划定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范围的基础上,编制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是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举措。以广东南岭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为例,基于区域内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现状,结合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存在的问题,提出在区域内实施分类管理,重点开展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全面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能力等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岭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 本底调查 分级分区保护 国家公园 自然保护地 广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划定方法研究——以青岛为例 被引量:5
8
作者 徐琬莹 田建茹 +2 位作者 邵蕊 李伟娜 左华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24-229,共6页
保护生物多样性已成为可持续发展研究的热点。划定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是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而划定方法的研究是关键。本研究融合了遥感解译、模型评估和物种调查技术,将生态系统和物种测度方法进行结合,提出综合性生物多样性保... 保护生物多样性已成为可持续发展研究的热点。划定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是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而划定方法的研究是关键。本研究融合了遥感解译、模型评估和物种调查技术,将生态系统和物种测度方法进行结合,提出综合性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划定方法,并以青岛市为例,划定了10个陆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和9个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面积分别是873.34 km^2和707.23 km^2,主要保护对象为森林、湿地、草地、岛屿、海洋生态系统及特有物种资源、濒危物种资源、渔业资源。该划定方法可为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划定提供借鉴,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 划定方法 可持续发展 青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文明时代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理念变革 被引量:7
9
作者 周晋峰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6-23,共8页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日益深入,生物多样性保护理念也不断发展,与工业文明时代的保护理念产生很大区别。相较以往的以物种保护为核心,通过进一步增强栖地保护,并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成为新时代迫切需要处理好的问题。全球正在经历...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日益深入,生物多样性保护理念也不断发展,与工业文明时代的保护理念产生很大区别。相较以往的以物种保护为核心,通过进一步增强栖地保护,并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成为新时代迫切需要处理好的问题。全球正在经历第六次物种大灭绝,为了应对生物多样性丧失速率日益加快的严峻挑战,在当前和接下来的一段时期,科学、恰当地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做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一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保护 区域全面生物多样性评估体系 邻里生物多样性保护 人本解决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其他基于区域的有效保护措施(OECMs)的机遇、挑战及对策分析 被引量:11
10
作者 王蕾 卢晓强 +3 位作者 刘立 马月 胡飞龙 刘燕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122-1128,共7页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与发展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为人类提供丰富多样的食物、能源、药品和遗传资源。但受不合理人类活动的影响,生物多样性丧失已成为人类面临的最大风险挑战和威胁之一。从“爱知生物多样性目标”到“2020年后全球生物...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与发展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为人类提供丰富多样的食物、能源、药品和遗传资源。但受不合理人类活动的影响,生物多样性丧失已成为人类面临的最大风险挑战和威胁之一。从“爱知生物多样性目标”到“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以下简称“2020年后框架”),保护地面积比例一直是《生物多样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最重要的目标之一。其他基于区域的保护措施(OECMs)是国际上的一个新兴的重要议题,成为保护区必不可少的补充,对于推动就地保护工作、促进保护手段的多元化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通过系统梳理OECMs的提出、概念形成及发展历程,研究国内外OECMs履约现状,深入辨析OECMs与保护区的区别与联系,揭示OECMs在科学基础、多边磋商和资金投入等领域面临的挑战。在此基础上,从明确识别OECMs的必要性、深入参与OECMs国际规则制定、平衡OECMs科学性与有效性、加强OECMs部门规划与执行等层面,就OECMs履约提出合理化建议,为科学识别符合我国国情的OECMs、支持“2020年后框架”的成果达成奠定基础,也为我国保护地相关目标的实现提供重要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地 关键生物多样性区域 有效管理 主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国家管辖范围以外区域海洋保护区的实践困境与国际立法要点 被引量:13
11
作者 王金鹏 《太平洋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52-63,共12页
人类在公海和国际海底区域的活动日益威胁着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存续,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在《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公约》和《东北大西洋海洋环境保护公约》框架下,相关区域国际组织及国家开始了设立国家管辖范围以外区域海洋保护区的... 人类在公海和国际海底区域的活动日益威胁着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存续,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在《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公约》和《东北大西洋海洋环境保护公约》框架下,相关区域国际组织及国家开始了设立国家管辖范围以外区域海洋保护区的探索。这些实践面临着对其合法性的质疑、管理的碎片化、与沿海国权利冲突、非缔约方的忽视以及监测与评估困难等困境。当前,联合国框架下关于国家管辖范围以外区域海洋生物多样性(BBNJ)养护和可持续利用的国际协定磋商已经进入关键阶段,海洋保护区等划区管理工具是其中的核心议题之一。在国家管辖范围以外区域海洋保护区国际协定磋商中,应通过构建合法性基础、加强国际合作与协调、适当顾及沿海国权利、促进非缔约方参与以及注重监测与评估等措施回应和解决相关的实践困境。我国应积极参与国家管辖范围以外区域海洋保护区国际协定制定进程,在BBNJ国际协定谈判中结合自身利益诉求提出具体建议,引领相关规则的制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保护区 国家管辖范围以外区域海洋生物多样性 国际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欧盟公海保护区政策论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付玉 《太平洋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9-42,共14页
欧盟将国家管辖范围以外区域的海洋保护区建设作为养护海洋生物多样性的主要途径,制定了目标明确的公海保护区政策,积极推进制定国际规制和2020年后全球公海保护高标准目标。欧盟积极推动公海保护区建设是保障自身海洋利益、谋求全球海... 欧盟将国家管辖范围以外区域的海洋保护区建设作为养护海洋生物多样性的主要途径,制定了目标明确的公海保护区政策,积极推进制定国际规制和2020年后全球公海保护高标准目标。欧盟积极推动公海保护区建设是保障自身海洋利益、谋求全球海洋事务主导地位、输出价值观、应对全球海洋生态环境挑战的必然要求,但在平衡养护与利用的关系、建设与管理的关系、生态与政治的关系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中国和欧盟可充分利用中欧蓝色伙伴关系等途径加强公海保护区事务的沟通、协调与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海保护区 欧盟海洋政策 国家管辖范围以外区域海洋生物多样性 全球海洋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BNJ国际协定下的争端解决机制问题探析 被引量:15
13
作者 施余兵 《太平洋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2-26,共15页
目前关于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下缔结一份有法律拘束力的国家管辖范围以外区域海洋生物多样性(BBNJ)国际协定的立法进程已经进入到关键阶段,如何设计争端解决程序已成为各国在谈判中争论的焦点。现有的关于争端解决机制的提案主要有... 目前关于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下缔结一份有法律拘束力的国家管辖范围以外区域海洋生物多样性(BBNJ)国际协定的立法进程已经进入到关键阶段,如何设计争端解决程序已成为各国在谈判中争论的焦点。现有的关于争端解决机制的提案主要有六类。判定这些提案优劣至少可以有四大标准,即遵循国际法上的国家同意原则、确保解决争端的“成本效益性”、“不损害”现有的文书、框架和机构,以及保持相关国家之间利益的平衡。运用这些标准来对现有提案进行评析可以发现,现有提案中除了有关“技术性争端”和“临时措施”的争端解决机制基本符合研提的主要标准外,其他提案均面临一些法律障碍或挑战而有待进一步完善。建议对“零案文草案”第55条进行完善,一方面增加涉及“技术性争端”和“临时措施”的条款,另一方面通过限定《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十五部分第二节“导致有拘束力裁判的强制程序”的适用来更好地体现国家同意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管辖范围以外区域海洋生物多样性 争端解决机制 “零案文草案” 国家同意 “不损害”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