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政策干预对区域均衡发展绩效的检验——京津冀地区产业演化的历程解读 被引量:3
1
作者 张逸群 张京祥 于沛洋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2-21,共10页
近年来中国的区域非均衡发展问题日益受到关注。本文在对政策干预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全面梳理的基础上,选取1977-2017年的全国注册工商企业数据,对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及政策干预的发展历程进行解读,揭示京津冀地区产业演化的特征,并阐... 近年来中国的区域非均衡发展问题日益受到关注。本文在对政策干预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全面梳理的基础上,选取1977-2017年的全国注册工商企业数据,对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及政策干预的发展历程进行解读,揭示京津冀地区产业演化的特征,并阐述政策干预与区域均衡-非均衡发展间的耦合关系。研究发现:第一,京津冀地区的产业不平衡增长逐渐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技术进步成为加剧区域非均衡发展的主要原因;第二,京津冀地区协调发展的实现不仅需要关注资本、劳动力等生产性要素,还需要重视与创新能力相联系的知识、关系、制度等创新性要素的累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策干预 区域均衡发展 区域治理 尺度重构 京津冀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教育区域均衡发展文献综述 被引量:6
2
作者 向丽丽 唐智彬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4-18,共5页
文章对我国近15年来的职业教育区域均衡发展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与分析,这些研究成果主要包括职业教育区域均衡发展的内涵、职业教育区域均衡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区域职业教育公平问题、职业教育区域发展的现状与解决不均衡问题的对策... 文章对我国近15年来的职业教育区域均衡发展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与分析,这些研究成果主要包括职业教育区域均衡发展的内涵、职业教育区域均衡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区域职业教育公平问题、职业教育区域发展的现状与解决不均衡问题的对策,归纳了目前我国学者对职业教育区域均衡发展的研究特点,以期更好地促进职业教育区域均衡发展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区域均衡发展 文献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的财政扶贫与区域均衡发展 被引量:3
3
作者 肖鹏 张启春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70-175,共6页
本文从国际扶贫一般经验和中国贫困与扶贫的独特特征两个层面分析了财政扶贫对与区域间均衡发展的重要意义,政府的任何反贫困措施都毫无例外地会对区域均衡发展产生或直接或间接的积极影响。而政府财政扶贫的区域均衡机制是多方位的、... 本文从国际扶贫一般经验和中国贫困与扶贫的独特特征两个层面分析了财政扶贫对与区域间均衡发展的重要意义,政府的任何反贫困措施都毫无例外地会对区域均衡发展产生或直接或间接的积极影响。而政府财政扶贫的区域均衡机制是多方位的、多途径的,政府专项扶贫资金的不同性质具有不同的作用机制,不同扶贫方式的选择也直接产生不同的作用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扶贫 扶贫专项资金 区域均衡发展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发展战略西移中的区域均衡发展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被引量:2
4
作者 景跃军 张锦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5-17,共3页
区域均衡发展是各国努力的目标。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改革开放一方面使东部地区优先发展,从而带动了整个中国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造成了东部和西部差异过大的事实。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政府在20世纪末及时提出了区域发展战略西移的"... 区域均衡发展是各国努力的目标。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改革开放一方面使东部地区优先发展,从而带动了整个中国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造成了东部和西部差异过大的事实。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政府在20世纪末及时提出了区域发展战略西移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在此战略下,中国经济各区域间应均衡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发展战略 区域均衡发展 小康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中等职业教育区域均衡发展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陶红 王玉婷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4期48-52,共5页
中等职业教育是与地方经济发展联系紧密的教育类型,具有地域性特点。由于经济发展、地理环境和政策导向等因素的影响,广东省中等职业教育区域发展仍然存在中职学校布局与区域发展不相称、中职教育机会在区域间不平衡、中职教育规模与经... 中等职业教育是与地方经济发展联系紧密的教育类型,具有地域性特点。由于经济发展、地理环境和政策导向等因素的影响,广东省中等职业教育区域发展仍然存在中职学校布局与区域发展不相称、中职教育机会在区域间不平衡、中职教育规模与经济发展不协调、经济负担区域差异性明显等问题,应从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和指导、结合地方优势形成区域特色、加强区域间中职学校的交流合作等方面促进广东中等职业教育区域均衡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等职业教育 区域均衡发展 广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场经济条件下区域均衡发展问题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樊明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73-76,共4页
我国区域间社会经济发展存在严重不均衡。对此,政府一直采取措施加以克服:在中央政府层面上,主要体现为更多物质支持的所谓“政策倾斜”仍然是实现区域均衡发展的基本思路;地方政府仍然把向中央政府名义是“要政策”而实际是要更多物质... 我国区域间社会经济发展存在严重不均衡。对此,政府一直采取措施加以克服:在中央政府层面上,主要体现为更多物质支持的所谓“政策倾斜”仍然是实现区域均衡发展的基本思路;地方政府仍然把向中央政府名义是“要政策”而实际是要更多物质支持作为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地方政府而非企业热衷讨论区域合作,学者们还在设计缺少操作性的区域分工; 中部六省在争谁是龙头。这些现象反映出对过去计划经济时代对实现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的路径依赖,其效果不尽理想,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不仅没有缩小,相反加大。本文论证,建立更加规范的市场经济制度是实现区域均衡发展的根本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均衡发展 政策倾斜 市场经济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技术促进高等教育区域均衡发展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蒙岚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7-39,共3页
本文根据31个地区的统计数据进行了基于因子分析的我国高等教育区域发展现状,分析了基于信息技术的高等教育区域均衡发展的内涵,提出了基于信息技术的高等教育区域均衡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 信息技术 高等教育 区域均衡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教育的帕累托优化与区域均衡发展 被引量:9
8
作者 王婧妍 赵群 冒荣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0-16,40,共8页
文章参照基尼系数方法,提出了基于人口数的高校分布均等度和大学文化程度人口分布均等度的概念,并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有关数据进行了有关计算。结果表明,经过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全国普通高校和大学文化程度人口基于人口数的省际分... 文章参照基尼系数方法,提出了基于人口数的高校分布均等度和大学文化程度人口分布均等度的概念,并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有关数据进行了有关计算。结果表明,经过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全国普通高校和大学文化程度人口基于人口数的省际分布均等度都有所提高。突出问题在于优质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区域差异巨大与省域内基于人口数的市际高校分布均等度和大学文化程度人口分布均等度偏低,后者也反映了高等教育发展过于集中在大城市而忽略了中小城市。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之一在于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上所强调的竞争型途径和集聚性效应。要促进高等教育的区域均衡发展,应重视补偿型途径和辐射性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区域均衡发展 帕累托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与区域均衡发展——基于2003―2017年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 被引量:12
9
作者 陈智颖 钱崇秀 陈苗臻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9-31,共13页
区域均衡发展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基础设施建设在新时代继续助推经济增长的重要渠道。通过一个超边际——一般均衡模型论证了基础设施建设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利用中国31个省区市2003—2017年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 区域均衡发展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基础设施建设在新时代继续助推经济增长的重要渠道。通过一个超边际——一般均衡模型论证了基础设施建设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利用中国31个省区市2003—2017年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基础设施建设对中国的经济增长具有"倒U型"影响,存在最优规模;城镇化提高了基础设施建设的最优规模,以及最优规模下的经济增长率;不同地区的城镇化、工业化、经济开放度、教育以及交易效率等水平导致了区域经济增长差异。基于实证研究结果,提出了提高基础设施投入质量,促进区域均衡发展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设施 城镇化 经济增长 区域均衡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场邻近、工资差异与区域均衡发展——基于新经济地理理论和CHIP数据的实证分析
10
作者 于源 《财贸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0-78,共9页
理清工资收入的决定因素是探究中国收入差距的基础,新经济地理(NEG)理论认为区域市场邻近程度影响工资水平。基于统一的NEG框架估计城市市场邻近指数,并构建扩展工资方程,用CHIP2002微观调查数据检验工资水平中的NEG市场邻近效应,发现... 理清工资收入的决定因素是探究中国收入差距的基础,新经济地理(NEG)理论认为区域市场邻近程度影响工资水平。基于统一的NEG框架估计城市市场邻近指数,并构建扩展工资方程,用CHIP2002微观调查数据检验工资水平中的NEG市场邻近效应,发现即使考虑工人个体自身特征和城市自然禀赋、社会制度差异,这种影响效应仍然稳健。实证结果基本符合NEG理论预期,这对中国的区域均衡发展、缩小收入差距具有较强的政策含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邻近 工资方程 收入差距 区域均衡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等职业教育区域均衡发展的成绩、问题和对策
11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55-55,共1页
马树超、张晨、陈嵩在《教育研究》2011年第5期中撰文,对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区域均衡发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区域均衡发展 中等职业教育 成绩 《教育研究》 张晨 期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同富裕目标下协调区域均衡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以浙江为例
12
作者 余丽生 楼蕾 《地方财政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49-54,共6页
区域协调发展是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也是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浙江省结合省管县财政体制的优势,通过省以下财政转移支付和生态补偿机制建设等,推动实现区域财力的均衡发展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同时,浙江省也存在土地出让金等非税... 区域协调发展是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也是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浙江省结合省管县财政体制的优势,通过省以下财政转移支付和生态补偿机制建设等,推动实现区域财力的均衡发展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同时,浙江省也存在土地出让金等非税收入和地方政府负债能力的地区差异,影响政府综合财力的均衡。按照高质量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要求,浙江省应进一步加大土地出让金等非税收入的统筹,以均衡地区财力,加快推进地区之间的均衡发展和共同富裕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区域均衡发展 财政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营实体经济促进省域均衡发展的机制与效应
13
作者 林书平 王瑞 岑涛 《浙江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6-154,共9页
区域均衡发展是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本文基于2011—2022年省级面板数据考察了民营实体经济对省域均衡发展的影响及传导机制。研究发现:民营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显著促进了省域均衡发展,这一结论在对变量进行滞后一期处理、引入工具变量... 区域均衡发展是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本文基于2011—2022年省级面板数据考察了民营实体经济对省域均衡发展的影响及传导机制。研究发现:民营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显著促进了省域均衡发展,这一结论在对变量进行滞后一期处理、引入工具变量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技术溢出、公共服务均等化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是民营实体经济影响省域均衡发展的主要机制,民营企业集聚具有正向调节作用。据此,民营实体经济持续赋能省域均衡发展,需进一步推进民营经济制度变革、释放民营经济溢出机制、优化民营经济空间布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营实体经济 区域均衡发展 技术溢出 公共服务均等化 城乡收入差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职业教育均衡发展的理论思考和各地努力程度分析 被引量:22
14
作者 马树超 郭扬 张建华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9期5-9,共5页
文章基于对区域职业教育均衡发展前提与条件的分析,构建一个"金龟模型"作为区域职业教育均衡发展的理论框架,为推进区域职业教育均衡发展的战略规划提供理论依据和策略思路。同时,依据全国各省级区域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中涉... 文章基于对区域职业教育均衡发展前提与条件的分析,构建一个"金龟模型"作为区域职业教育均衡发展的理论框架,为推进区域职业教育均衡发展的战略规划提供理论依据和策略思路。同时,依据全国各省级区域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中涉及职业教育发展的相关要求(预期目标),对不同地区职业教育发展重点及其努力方向(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区域均衡发展 金龟模型 努力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性教育信息资源均衡发展研究:案例比较与优化策略 被引量:9
15
作者 胡小勇 赖露媚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CSSCI 2010年第6期58-61,共4页
教育信息资源建设与应用存在区域性差异问题,以广州市越秀、番禺和花都三个区域的部分学校为研究案例,从各区域教育信息资源的软硬件配置、资源利用、教师对资源的认知、资源建设与应用机制4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指出,为促进区域性教... 教育信息资源建设与应用存在区域性差异问题,以广州市越秀、番禺和花都三个区域的部分学校为研究案例,从各区域教育信息资源的软硬件配置、资源利用、教师对资源的认知、资源建设与应用机制4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指出,为促进区域性教育信息资源的均衡发展,应当优化投入结构和整体配置效益,遵循统一的技术标准建立优质的资源库,拓展与社会力量的沟通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信息资源 区域均衡发展 优化策略 案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国转型期推进区域职业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杨琳 张晨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8期27-32,共6页
德国职业教育历来被认为是其实现经济腾飞和持续发展的"秘密武器",而1990年两德合并统一后面对东部地区的转型压力,德国联邦政府从促进区域间职业教育均衡发展入手,出台了一系列很有针对性的政策,积极推动就业和经济等各方面事业,并... 德国职业教育历来被认为是其实现经济腾飞和持续发展的"秘密武器",而1990年两德合并统一后面对东部地区的转型压力,德国联邦政府从促进区域间职业教育均衡发展入手,出台了一系列很有针对性的政策,积极推动就业和经济等各方面事业,并且在实践中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为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期的我国职业教育区域均衡发展也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成功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 职业教育 区域均衡发展 转型期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跨区域能源系统优化及碳中和情景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赵庆 许光清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57-570,共14页
通过构建跨区域能源系统优化模型NEMO-China-MR,基于各区域经济发展和能源需求差异性以及区域资源禀赋和新能源发展异质性,设计了稳妥推进“双碳”目标的参考情景S0,供需协同的综合情景S1和区域均衡发展情景S2,不同情景均能在达成“双... 通过构建跨区域能源系统优化模型NEMO-China-MR,基于各区域经济发展和能源需求差异性以及区域资源禀赋和新能源发展异质性,设计了稳妥推进“双碳”目标的参考情景S0,供需协同的综合情景S1和区域均衡发展情景S2,不同情景均能在达成“双碳”目标的同时实现能源需求转型与新型电力系统构建.情景对比的结果表明:供需协同影响电力系统最优发展路径,储能设施和跨区域输电克服了能源资源的时空错配,S1情景需要考虑未来电网的不确定性,S2情景在区域均衡发展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的同时减少了电网传输的压力,是未来最理想的发展情景.未来需要以经济高质量发展引领能源系统转型,以电气化与电力低碳化协同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推进区域均衡发展的同时构建跨区域传输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电力系统 储能 区域传输 区域均衡发展 情景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区域非均衡发展到区域协调发展——中国区域发展40年 被引量:40
18
作者 肖金成 安树伟 《区域经济评论》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3-24,共12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区域发展战略发生重大转变,由改革开放前的区域均衡发展转为支持东部沿海地区发展的区域非均衡发展。探索中国区域发展40年来从区域非均衡发展到区域协调发展的转变历程,回顾区域战略向沿海地区倾斜的决策过程、具体...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区域发展战略发生重大转变,由改革开放前的区域均衡发展转为支持东部沿海地区发展的区域非均衡发展。探索中国区域发展40年来从区域非均衡发展到区域协调发展的转变历程,回顾区域战略向沿海地区倾斜的决策过程、具体措施及巨大成效,阐述东中西部三大地带的划分与七大经济区的范围,总结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发展四大战略的实施效果,介绍区域规划、城市群规划、新区规划的重点内容,探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酝酿过程以及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取得的进展,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发展战略 区域均衡发展 区域协调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场规模、要素禀赋与中国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 被引量:12
19
作者 何雄浪 胡运禄 杨林 《财贸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0-48,共9页
传统经济学认为,地区间的资源要素空间分布差异是产生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主要原因。新经济地理学将区域差异的产生归结于本地市场效应的作用,认为随着贸易成本的降低,将形成中心—外围空间经济结构。以多地区自由资本模型为理论基础,实... 传统经济学认为,地区间的资源要素空间分布差异是产生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主要原因。新经济地理学将区域差异的产生归结于本地市场效应的作用,认为随着贸易成本的降低,将形成中心—外围空间经济结构。以多地区自由资本模型为理论基础,实证分析表明,促进经济发展的因素主要在于要素禀赋质量以及新经济地理学所强调的市场规模因素,虽然要素禀赋数量也能促进经济的发展,但毕竟不起主要作用。由此,要缩小中国区域经济差距,主要在于扩大落后地区的市场规模与提高要素禀赋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规模 要素禀赋 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镇化、区域发展不均衡与房地产价格 被引量:21
20
作者 孟庆斌 黄清华 +1 位作者 张能鲲 张永冀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5-18,共14页
现阶段,城镇化和由于区域发展不均衡所引起的人口流动对我国房价影响显著,但现有文献对该问题较少涉及,本文针对该问题进行了研究。本文首先分别从房地产市场的需求和供给出发建立模型,推导出均衡房价的决定方程,从理论上推演了各省份... 现阶段,城镇化和由于区域发展不均衡所引起的人口流动对我国房价影响显著,但现有文献对该问题较少涉及,本文针对该问题进行了研究。本文首先分别从房地产市场的需求和供给出发建立模型,推导出均衡房价的决定方程,从理论上推演了各省份农村居民和外省份人口需求对本省份城镇房价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对我国各省份城镇化和区域间人口流动对房价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我国居民收入的提高、快速发展的城镇化进程和由于收入、福利以及基础设施在区域间分布的不均衡而引起的人口跨区域流动都在很大程度上推高了我国房价;后两者是我国房价收入比与发达国家相比偏高于发达国家的重要原因;城镇化和跨区域人口流动是我国东部地区房价上涨和房价收入比扩大的主要动力,但跨区域人口流动在中部地区,以及城镇化在西部地区对二者的影响均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地产价格 城镇化 区域发展均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