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区域地质环境的定量评价和预测 被引量:22
1
作者 毛同夏 石宏仁 张丽君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1996年第2期141-146,共6页
文章简略介绍当前国内外区域地质环境定量评价和预测的几种主要方法:(1)自然单元分级体系为基础的评价方法,主要用于现状评价;(2)经济评估与风险评估方法,以地质灾害和地质问题作为评价的主体,用货币值表征地质环境质量的优... 文章简略介绍当前国内外区域地质环境定量评价和预测的几种主要方法:(1)自然单元分级体系为基础的评价方法,主要用于现状评价;(2)经济评估与风险评估方法,以地质灾害和地质问题作为评价的主体,用货币值表征地质环境质量的优劣及人类活动对其产生的影响;(3)以系统论为基础的评价预测方法。按地质环境的组分及其与外部系统的关系,建立地质环境系统体系,以各子系统的环境地质问题为基本评价要素,外部因素为影响交量,用质量指数表征地质环境质量的现状和未来的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地质环境 定量评价 地质灾害 环境地质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射性调查方法在区域地质环境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吴赞华 李忠权 +2 位作者 时燕华 熊超 张丽娇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552-1556,共5页
为查明区域地质环境中放射性物质的辐射强度、分布现状及规律,采用地面γ测量的方法,对四川某高校核辐射探测实验室附近区域进行了室外实地检测。经分析处理实地测量数据得到区域地质环境放射性辐射强度分布规律成果图,进而对该区域地... 为查明区域地质环境中放射性物质的辐射强度、分布现状及规律,采用地面γ测量的方法,对四川某高校核辐射探测实验室附近区域进行了室外实地检测。经分析处理实地测量数据得到区域地质环境放射性辐射强度分布规律成果图,进而对该区域地质环境放射性安全作出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地质环境 放射性 地面γ测量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国区域地质环境遥感监测技术体系框架建设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赵福岳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2010年第B11期1-3,共3页
重点论述了全国区域地质环境遥感监测技术体系建立的总体目标、体系结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关键词 区域地质环境 遥感监测 技术体系 子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大范围复杂地质区域环境三维建模方法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吕希奎 白娇娇 +2 位作者 庄建杰 聂良涛 高崇文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5-113,共9页
科学合理的规划铁路线位,使铁路地质灾害问题解决在成灾之前,一直是复杂山区铁路选线的难题。基于空间数据三维可视化建模技术,提出一种铁路大范围复杂地质区域环境整体三维建模方法。通过对遥感地质解译图的矢量化信息提取与处理,采用... 科学合理的规划铁路线位,使铁路地质灾害问题解决在成灾之前,一直是复杂山区铁路选线的难题。基于空间数据三维可视化建模技术,提出一种铁路大范围复杂地质区域环境整体三维建模方法。通过对遥感地质解译图的矢量化信息提取与处理,采用拉格朗日插值和三次Hermite曲线插值算法,实现由数据驱动的矢量化不同类型地质对象三维模型创建。根据地质对象空间边界数据和区域边界,构建填充封闭区域和填充色系,实现颜色填充模式的三维地质建模。以DEM模型与DOM影像为数据源,在Infraworks BIM平台中实现大范围三维地形场景建模。基于七参数的坐标系转换方法,以面积比值、空间距离误差和灰度状态均值为标准,建立基于灰度直方图的图像匹配度分析方法和最优控制点选取策略,解决选线完整区域大范围矢量化地质模型在三维地形场景中的精确定位和集成难题,建立铁路工程完整区域的三维工程地质模型,实现大范围复杂地质区域的三维可视化。采用设计方案和铁路线路BIM设计结果在BIM平台定位和集成,实现在三维地质区域环境中无缝展示线路方案BIM模型设计效果。结果表明,构建的大范围的三维地质区域环境模型具有很好的地质信息完整性和可视性,直观展示了整个选线区域的三维地质区域环境,能够较好地满足预可研和可研阶段复杂山区铁路规划线位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选线设计 大范围区域 复杂地质区域环境 三维建模 BIM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区域环境地质评价——以福建省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涛 王增银 赖树钦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2003年第2期8-11,50,共5页
利用 GIS的有关理论和技术 ,选择区域环境地质评价的指标体系 ,利用层次分析模型确立其权重系数 ,构造了区域环境地质评价模型。评价过程中 ,摈弃了常用的规则网格划分评价单元的评价方法 ,改进为利用 GIS的空间叠加功能生成评价单元 ,... 利用 GIS的有关理论和技术 ,选择区域环境地质评价的指标体系 ,利用层次分析模型确立其权重系数 ,构造了区域环境地质评价模型。评价过程中 ,摈弃了常用的规则网格划分评价单元的评价方法 ,改进为利用 GIS的空间叠加功能生成评价单元 ,并利用 GIS的属性数据库对福建省区域环境地质状况进行了定量评价。最后根据评价结果将福建省环境地质状况分为五个区 ,并分析了各区主要存在的环境地质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环境地质评价 GIS 福建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区域生态地质环境质量评价的几个问题——以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为例 被引量:6
6
作者 支兵发 《灾害学》 CSCD 2008年第2期59-64,共6页
区域生态地质环境质量评价工作需从评价区生态地质环境条件、人类活动特点、生态环境地质问题系统分析入手,结合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建立具有地域特色、易于操作的评价指标体系,选择可行的评价方法,应用包括G IS、RS在内的评价技术与工作... 区域生态地质环境质量评价工作需从评价区生态地质环境条件、人类活动特点、生态环境地质问题系统分析入手,结合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建立具有地域特色、易于操作的评价指标体系,选择可行的评价方法,应用包括G IS、RS在内的评价技术与工作平台,重视评价过程分析并强调评价结果的检验。以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生态地质环境评价为例,从区域生态适宜性与人居适宜性角度分别进行基于G IS的生态地质环境质量模糊综合评价,获得了与调查结果基本一致的评价结果,达到了为农林业优势发展空间的选择、泛都市空间拓展方向的确定提供宏观依据的预期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生态地质环境质量评价 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技术 过程分析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东南沿海地区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方法探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谢刚 《绿色科技》 2024年第14期209-213,共5页
为探究福建东南沿海地区的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方法,为该地区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划分单元格的方法并结合熵值法对关键影响因素如地形坡度、岩性硬度、植被覆盖率、年降水量和地质构造活动度等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区... 为探究福建东南沿海地区的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方法,为该地区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划分单元格的方法并结合熵值法对关键影响因素如地形坡度、岩性硬度、植被覆盖率、年降水量和地质构造活动度等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区域选择福州、泉州和厦门周边区域,基于收集的地理和地质数据,通过权重体系建立,进行了综合评估。结果表明:各评价单元的地质灾害易发性评分不同,其中福州周边区域的平均地形坡度为25°,泉州为35°,厦门为15°,年降水量分别为1500、2000、1200 mm。据此,制定了具体的地质灾害预防措施。该评价方法能有效识别高风险区域,为地方政府和相关机构制定针对性的地质灾害防治策略提供了准确的数据支持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地质环境 地质灾害 易发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
作者 唐文周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2010年第B11期I0001-I0001,共1页
关键词 区域地质环境 人类生存环境 地质历史 合理利用 演化过程 现代技术 社会经济 环境恶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专栏评述:青藏高原重大滑坡动力灾变与风险防控关键技术研究
9
作者 邓建辉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2,共2页
青藏高原隆升是新近纪以来全球最重大的地质事件,其隆升过程对区域地质环境影响深远,使其成为全球地质环境最脆弱的地区之一。青藏高原地质条件极为复杂,地壳隆升、高地应力、地震、冻融、暴雨等内外动力强烈,重大滑坡频发,链生灾害剧烈... 青藏高原隆升是新近纪以来全球最重大的地质事件,其隆升过程对区域地质环境影响深远,使其成为全球地质环境最脆弱的地区之一。青藏高原地质条件极为复杂,地壳隆升、高地应力、地震、冻融、暴雨等内外动力强烈,重大滑坡频发,链生灾害剧烈,已严重影响川藏铁路、川藏高速、水能资源开发等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严重威胁区域人居与财产安全。2018年10月和11月的两次白格滑坡即为一典型案例,链生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00亿元人民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经济损失 内外动力 地质事件 地壳隆升 水能资源开发 川藏铁路 重大工程建设 区域地质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