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5.12”汶川M_S8.0大地震后关于我国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的思考 被引量:32
1
作者 谭成轩 孙叶 +3 位作者 吴树仁 韩金良 吴芳 孙炜峰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09年第2期142-150,共9页
汶川大地震引起我们对区域地壳稳定性调查评价新的思考。本文简要介绍了我国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的理论基础(‘安全岛’理论、地质结构控制论、区域稳定工程地质学理论、‘场’论以及其他理论和观点)和初步形成的系统化、层次化、定量化... 汶川大地震引起我们对区域地壳稳定性调查评价新的思考。本文简要介绍了我国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的理论基础(‘安全岛’理论、地质结构控制论、区域稳定工程地质学理论、‘场’论以及其他理论和观点)和初步形成的系统化、层次化、定量化、智能化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方法技术,指出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应向小区划和四维发展,为工程建设服务。最终编写、出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规范,建立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体系;编制、发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区划图(1∶400万),形成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国家平台,作为国土规划和工程安全建设的法制性依据和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稳定性 岩土体稳定性 地面稳定性 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规范 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区划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张地区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 被引量:13
2
作者 张树轩 杨为民 +2 位作者 孟华君 张向营 李焕斌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18年第1期70-77,共8页
在野外调查和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控制和影响京张地区区域地壳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及内外动力地质的耦合作用。选取活动断裂、地震活动性和深部地球物理等因素,同时选取工程岩组、地形地貌与地表地质灾害等11个因素作为评价因子,... 在野外调查和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控制和影响京张地区区域地壳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及内外动力地质的耦合作用。选取活动断裂、地震活动性和深部地球物理等因素,同时选取工程岩组、地形地貌与地表地质灾害等11个因素作为评价因子,并对评价因子进行了分类赋值。采用多因素加权叠加分析方法,建立了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模型,基于GIS平台对京张地区的区域地壳稳定性进行了定量化评价,将研究区划分为稳定区、次稳定区、次不稳定区和不稳定区4个等级。依据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结果,为京张高速铁路、云顶滑雪场、石京龙滑雪场的建设和运营提出相关建议,为京张地区国土规划提供了基础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张地区 京张高速铁路 云顶滑雪场 石京龙滑雪场 多因子加权叠加法 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沈抚新区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春山 张树轩 +5 位作者 杨为民 孟华君 吕佳进 张田田 吴季寰 郭涵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53-462,共10页
在广泛收集资料和野外调查工作的基础上,经综合分析控制和影响区域地壳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和内外动力地质的耦合作用,基于ArcGIS平台采用多因素加权叠加分析方法开展了沈抚新区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研究。评价因素主要选取活动断裂、地震活... 在广泛收集资料和野外调查工作的基础上,经综合分析控制和影响区域地壳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和内外动力地质的耦合作用,基于ArcGIS平台采用多因素加权叠加分析方法开展了沈抚新区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研究。评价因素主要选取活动断裂、地震活动性和深部地球物理以及工程岩组、地形地貌与地表地质灾害等共12个影响因子,并依据评价因素的关联性和重要性进行分类赋值,进而建立了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模型。对沈抚新区的区域地壳稳定性进行了定量化评价。结果表明,沈抚新区以稳定区和次稳定区为主,面积为728.9 km^(2),占总面积的81.07%,有利于规划和建设。建议在地下工程穿越不稳定区和次不稳定区时,要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确保基础和边坡的稳定性。规划的地铁9号线主要穿越次不稳定区和次稳定区。施工带在埋深15~25 m之间,该段地层主要为卵砾石堆积层、泥包砾堆积层与变质片麻岩强风化带及其交接部位,施工带处于地下水浸没带或变动带,其支护比较困难,建议尽早确定合理的施工方案,保障施工顺利和安全,此外还需要采取一定降水防腐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抚新区 规划地铁9号线 多因子加权叠加法 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 工程地质条件与地质灾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