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多面函数拟合法建立区域地壳水平运动模型的改进算法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葛栩宏 张红星 +1 位作者 席瑞杰 杨登科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0-23,共4页
利用多面函数拟合法建立区域地壳水平运动模型,通常对N、E方向设定相同的核函数。然而,由此确定的N、E方向速度场并非最佳拟合。为了改进拟合效果,本文提出了一种多面函数拟合水平速度场的改进算法,并利用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在四川区... 利用多面函数拟合法建立区域地壳水平运动模型,通常对N、E方向设定相同的核函数。然而,由此确定的N、E方向速度场并非最佳拟合。为了改进拟合效果,本文提出了一种多面函数拟合水平速度场的改进算法,并利用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在四川区域2010年、2011年、2012年3期的速度场数据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N、E方向速度场在最佳拟合时所取的核函数并不相同,本文提出的改进算法可以有效改善模型拟合效果,并提高模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地壳水平运动模型 多面函数拟合法 速度场 核函数 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9~2001年青藏块体东北缘地壳水平运动的非震反位错模型及变形分析 被引量:34
2
作者 张希 江在森 +2 位作者 王琪 王双绪 张晓亮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74-381,共8页
通过对GPS观测资料的数值模拟 ,获取 1999~ 2 0 0 1年青藏块体东北缘地区地壳水平运动的非震反位错模型 ,结合本区视应变场空间分布 ,研究活动块体及其边界断裂运动、变形特征及应力应变积累部位和强度 .结果表明 :① 9个活动块体呈现... 通过对GPS观测资料的数值模拟 ,获取 1999~ 2 0 0 1年青藏块体东北缘地区地壳水平运动的非震反位错模型 ,结合本区视应变场空间分布 ,研究活动块体及其边界断裂运动、变形特征及应力应变积累部位和强度 .结果表明 :① 9个活动块体呈现东向由偏北至偏南的整体性顺时针运动 .以祁连山—海原断裂为界 ,两侧块体间的左旋相对运动明显 ,由西向东呈现走滑兼NE NEE向挤压 ;②有 2 0条断层段 (多数呈压性 )不同程度地阻碍块体间的相对运动 ,其中祁连山断裂中东段 (包括与日月山—拉脊山断裂交汇区 )及与海原、庄浪河断裂交汇区更有利于应变积累 ,日月山—拉脊山断裂与柴达木块体北边界交汇区也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应变积累 ;③所得活动块体运动速率及边界断裂对块体相对运动的锁定量较 19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块体东北缘 地壳水平运动 GPS 非震反位错模型 视应变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滇地区地壳水平运动的弹性块体边界负位错模型与强震地点预测 被引量:22
3
作者 张希 江在森 +1 位作者 王双绪 王琪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19-124,共6页
利用川滇地区1991~1999年和1999~2001年GPS水平运动速度场成果,通过研究建立的块体弹性变形及其边界负位错部分锁定的复合作用模型反演,获取地壳水平运动反映的块体变形差异、边界断裂的高应变能积累部位和锁定能量强度,以及区域构造... 利用川滇地区1991~1999年和1999~2001年GPS水平运动速度场成果,通过研究建立的块体弹性变形及其边界负位错部分锁定的复合作用模型反演,获取地壳水平运动反映的块体变形差异、边界断裂的高应变能积累部位和锁定能量强度,以及区域构造应变场的时空演化图像。在充分考虑区域构造和块体变形的前提下,研究与该区6级以上强震孕育及地点判定有关的背景性前兆的共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块体边界 负位错模型 地壳水平运动 震例研究 川滇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地壳垂直运动研究中的模型误差及其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韩月萍 罗三明 +3 位作者 陈阜超 杨博 张风霜 郑智江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1-25,共5页
基于现今区域地壳垂直运动研究中几种主要技术手段的数据源特征和地壳垂直运动模型,讨论地壳垂直运动模型与所采用的数据源的非协调性(模型误差)对结果造成的影响,指出判别模型误差大小的依据、数据源中数据选择的原则和方法,并利用区... 基于现今区域地壳垂直运动研究中几种主要技术手段的数据源特征和地壳垂直运动模型,讨论地壳垂直运动模型与所采用的数据源的非协调性(模型误差)对结果造成的影响,指出判别模型误差大小的依据、数据源中数据选择的原则和方法,并利用区域垂直运动研究结果讨论地壳垂直运动演变过程,进而提出对区域地震危险性判别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地壳垂直运动 水准测量 GNSS观测 模型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种GPS数据研究福建及其邻近海域1994-1997年地壳水平运动 被引量:30
5
作者 周硕愚 吴云 +6 位作者 秦小军 帅平 施顺英 邓干金 周昕 刘序俨 林继华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71-479,共9页
为研究中国大陆东南部的边缘海动力学,基于中国大陆和福建区域的GPS观测网 以及环绕中国大陆的IGS(International GPS Service)跟踪站在1994—1997年间的测量数据, 建立块体运动和块内变形两... 为研究中国大陆东南部的边缘海动力学,基于中国大陆和福建区域的GPS观测网 以及环绕中国大陆的IGS(International GPS Service)跟踪站在1994—1997年间的测量数据, 建立块体运动和块内变形两种力学模型,研究了福建及其邻近海域现今地壳水平运动速度场 和应变率场.结果表明:无论在中国大陆还是在中国大陆周边框架内,或相对于台湾而言,福 建及其邻近海域均整体地向着东南或东偏南方向,即指向海洋的方向作水平运动.运动平均 速率为11.2±3.0mm/a(福建网)或14.0±4.0mm/a(全国网).然而在福建区域内还存在着 一种由海洋指向大陆内部的北西向运动,其运动平均速率为 3.0± 2.6mm/ a.区域应变率场 主压应变方位为NW(NWW)-SE(SEE).印度板块对欧亚板块的碰撞通过中国大陆内部各 块体间的侧向传递和菲律宾海板块对台湾(欧亚大陆东南沿)的仰冲与挤压,同时作用到福建 及其邻近海域。此种联合作用现今仍在继续进行中,前者的影响比后者更强烈,但前者形成的 速率场均匀,而后者不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 力学模型 地壳运动 水平速度场 板块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滇地区地壳水平运动特征与强震关系研究 被引量:36
6
作者 张希 江在森 +2 位作者 王琪 王双绪 张晓亮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2003年第3期35-41,共7页
通过对 1991~ 1999、1999~ 2 0 0 1年川滇地区GPS水平运动资料的非震负位错模型反演和形变应变场时空演化分析 ,结合地质构造 ,研究了块体及边界带的构造变形特征及其与强震蕴育的关系。结果表明 :①总体上本区呈现近SE向滑移叠加绕... 通过对 1991~ 1999、1999~ 2 0 0 1年川滇地区GPS水平运动资料的非震负位错模型反演和形变应变场时空演化分析 ,结合地质构造 ,研究了块体及边界带的构造变形特征及其与强震蕴育的关系。结果表明 :①总体上本区呈现近SE向滑移叠加绕垂直轴顺时针转动的复合运动 ,1999~ 2 0 0 1较 1991~ 1999年运动速率及应变率减弱 ;②强震多发生在形变差异显著的块体边界附近和块体边界断层带的高应变积累闭锁段及其附近 ,以及区域应变率高值区及其边缘 ;③目前差异运动显著的块体边界带、断层闭锁段及区域应变率高值区有丽江 小金河断裂及其与剑川断裂交汇区、金沙江断裂与理塘 德巫断裂交汇区、安定河 则木河断裂、红河断裂中东段及其与小江断裂交汇区、怒江及澜沧 勐遮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滇地区 地壳水平运动 非震负位错模型 构造变形特征 强震活动 水平形变 GP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西北部区域地壳形变、构造地貌与孕震构造模型研究——以2008年与2014年新疆于田7.3级地震为例 被引量:9
7
作者 葛伟鹏 袁道阳 +1 位作者 邵延秀 陈继锋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10-723,共14页
为了清晰认识发生于青藏高原西北部2008年与2014年的两次于田MS7.3地震发震构造环境与构造地貌特征,本文利用DEM(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分析"喀喇昆仑—西昆仑—康西瓦地区"的地形地貌特征,结合区域活动断裂研究资料、相对于塔里木盆地... 为了清晰认识发生于青藏高原西北部2008年与2014年的两次于田MS7.3地震发震构造环境与构造地貌特征,本文利用DEM(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分析"喀喇昆仑—西昆仑—康西瓦地区"的地形地貌特征,结合区域活动断裂研究资料、相对于塔里木盆地的两期GPS速度场资料和区域运动学特征等讨论两次MS7.3地震所处的青藏高原西北部区域构造环境和地壳运动学特征,分析喀喇昆仑断裂、阿尔金断裂康西瓦段、龙木错-邦达错断裂及贡嘎错断裂所围限的西昆仑地块的地质构造背景、阿尔金断裂西南端发震断裂活动性及孕震环境等发震构造基本条件;进而利用"地形剖面"方法及断裂分布特征分析震源区的地形地貌特征,给出晚第四纪以来的地貌形态与发震构造的关系,从区域构造地貌学和GPS地壳运动学的角度探讨中上地壳变形特征及孕震过程;最后讨论区域孕震构造、克尔牙张性裂谷演化过程和地球动力学背景等。通过地形剖面及区域地貌综合分析新疆于田2008年MS7.3拉张型发震构造和2014年MS7.3走滑拉张型地震的发震构造特点的区别,认为2014年发生的地震可能与2008年MS7.3地震同震库伦应力变化、触发过程及震后变形过程密切相关,并且青藏高原西北部地区存在明显的东西向拉张性构造单元,可能与青藏高原1015 Ma以来的地壳减薄过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于田7.3级地震 数字高程模型 地形地貌特征 GPS速度场 发震构造模型 青藏高原西北部 区域地壳运动特征 区域孕震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PS观测的地壳水平运动划分活动地块的试验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延兴 胡新康 +1 位作者 帅平 郭良迁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35-139,共5页
本文分析了板内块体与板块运动的差别 ,提出以Bursa公式作为板内块体的运动学模型 ,并据此提出了划分板内活动地块的方法。根据华北GPS网 1995、1996和 1999年的 3期观测成果 ,用本文提出的数学模型和方法 ,将华北北部地区划分为 8个小... 本文分析了板内块体与板块运动的差别 ,提出以Bursa公式作为板内块体的运动学模型 ,并据此提出了划分板内活动地块的方法。根据华北GPS网 1995、1996和 1999年的 3期观测成果 ,用本文提出的数学模型和方法 ,将华北北部地区划分为 8个小块体。本文用地壳水平运动划分的结果与用本区地壳垂直运动划分的结果在总体上是一致或相近的。本文的划分结果与新构造运动也基本一致 ,本区活动块体的现今运动是新构造运动的继承和发展。此外 ,用地壳水平运动划分的构造单元提示出本区一些新的活动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运动 数学模型 块体划分 GPS 地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中东部地壳运动的GPS测量分析 被引量:22
9
作者 刘经南 许才军 +2 位作者 宋成骅 蔡宏翔 陶本藻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518-524,共7页
根据1993年和1995年对青藏高原地壳运动进行的两期 GPS 监测的实测结果,分析了青藏高原现今地壳水平运动情况,并将其与不同地质运动模型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青藏高原现今地壳水平运动速率和方向与地质结果符合很好。目前,青藏高... 根据1993年和1995年对青藏高原地壳运动进行的两期 GPS 监测的实测结果,分析了青藏高原现今地壳水平运动情况,并将其与不同地质运动模型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青藏高原现今地壳水平运动速率和方向与地质结果符合很好。目前,青藏高原大约以38.6mm/a 的速度向北东方向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运动模型 地壳水平运动 GPS 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块体东北缘弹性块体边界负位错反演与强震地点预测 被引量:23
10
作者 张希 江在森 +3 位作者 王琪 王双绪 崔笃信 张晓亮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20-629,共10页
利用青藏块体东北缘1993—1999年、1999—2001年和2001—2003年3个时段的GPS 水平运动速度场成果,通过研究建立的弹性块体边界负位错模型反演,给出该区构造块体及 其边界断裂运动与变形差异、构造应变场时空分布、高应变能积累部位以及... 利用青藏块体东北缘1993—1999年、1999—2001年和2001—2003年3个时段的GPS 水平运动速度场成果,通过研究建立的弹性块体边界负位错模型反演,给出该区构造块体及 其边界断裂运动与变形差异、构造应变场时空分布、高应变能积累部位以及强度的定性分析 和定量描述.在充分考虑区域构造及块体应变的前提下,研究与该区6级左右及6级以上地 震地点预测相关的背景性前兆的共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块体边界 负位错模型 地壳水平运动 反演 震例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