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面向生态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区域地下水资源评价的方法体系
被引量:
30
1
作者
王文科
杨泽元
+2 位作者
程东会
王文明
杨红斌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59-167,共9页
为了提高区域地下水资源评价的可靠性、扩展干旱半干旱地区面向生态的区域地下水资源评价方法,对准噶尔盆地和鄂尔多斯盆地地下水与生态环境关系进行调查研究,认为地下水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目前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区域地下水资源评价中...
为了提高区域地下水资源评价的可靠性、扩展干旱半干旱地区面向生态的区域地下水资源评价方法,对准噶尔盆地和鄂尔多斯盆地地下水与生态环境关系进行调查研究,认为地下水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目前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区域地下水资源评价中对地下水的生态价值考虑不够,是造成地下水资源评价可靠性不高的原因之一。因此,提出了干旱半干旱地区地下水生态价值的概念,围绕可持续利用的地下水资源量与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目标,构建了面向生态的区域地下水资源评价方法体系。方法体系的基本思路是突出系统的观点和地表水与地下水统一评价、水质水量并重、地下水资源与其相关生态环境统一评价的3个原则;通过建立水文地质概念模型、集中参数型模型、分布参数型模型和基于地下水变化的生态环境综合评价4个模型,加上引进水量、水位与水质3个约束条件,以及开发基于GIS的地下水资源评价信息系统的平台,对地下水资源、调蓄能力与生态环境效益进行整体评价与预警。方法体系注重了地下水的资源和生态的双重属性,强调地下水资源与相关生态环境整体评价和预警的一体化,突出了模型体系与GIS技术在区域地下水资源评价和相关生态环境评价的有效集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地下水资源
评价
生态价值
干旱半干旱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物元模型在区域地下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
47
2
作者
门宝辉
王志良
+1 位作者
梁川
付强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2003年第1期34-37,共4页
为了建立地下水资源承载力的评价模型,采用物元分析法对关中地区的地下水资源承载力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得出,西安的地下水资源承载力已达Ⅲ级,地下水资源的承载力已接近饱和值;咸阳、宝鸡、渭南等地的地下水资源承载力属于Ⅱ级,地下...
为了建立地下水资源承载力的评价模型,采用物元分析法对关中地区的地下水资源承载力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得出,西安的地下水资源承载力已达Ⅲ级,地下水资源的承载力已接近饱和值;咸阳、宝鸡、渭南等地的地下水资源承载力属于Ⅱ级,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已有相当规模,但仍有一定的开发潜力。评价结果与模糊综合评判法的结果相同,为该领域的评价提供了一种更为简便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元模型
区域地下水资源
综合评价
承载力
评价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区域地下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研究
被引量:
57
3
作者
张鑫
王纪科
+1 位作者
蔡焕杰
王正兴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4-27,共4页
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 ,建立了区域地下水资源承载力的综合评价模型。并以关中平原为例 ,对该区地下水资源承载力进行了分析评价 ,评价结果合理、可靠。
关键词
承载力
区域地下水资源
模糊综合评价法
关中平原
指标权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理想模型法计算区域地下水允许开采量
4
作者
王玮
张戈
秦宇鹏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21-23,共3页
在分析现有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提出采用理想模型法计算区域地下水允许开采量。其方法为:通过水均衡研究,着重分析开采条件下可能的补给增量及排泄减量;针对具体条件提出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方式;对可开采量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区,使每...
在分析现有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提出采用理想模型法计算区域地下水允许开采量。其方法为:通过水均衡研究,着重分析开采条件下可能的补给增量及排泄减量;针对具体条件提出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方式;对可开采量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区,使每一分区内各开采井单井可开采量可认为是相同的;采用理想数值模型,计算稳定条件下满足环境约束条件的最大单井可开采量及相应的影响半径,进而计算各分区布井总数、可开采量以及整个评价区的潜在开采量。实例研究表明该方法是有效的,适用于地下水侧向径流滞缓、以垂向交换量为主的地区区域地下水允许开采量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想模型法
区域地下水资源
允许开采量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面向生态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区域地下水资源评价的方法体系
被引量:
30
1
作者
王文科
杨泽元
程东会
王文明
杨红斌
机构
长安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出处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59-167,共9页
基金
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大项目(308021)
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02078)
文摘
为了提高区域地下水资源评价的可靠性、扩展干旱半干旱地区面向生态的区域地下水资源评价方法,对准噶尔盆地和鄂尔多斯盆地地下水与生态环境关系进行调查研究,认为地下水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目前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区域地下水资源评价中对地下水的生态价值考虑不够,是造成地下水资源评价可靠性不高的原因之一。因此,提出了干旱半干旱地区地下水生态价值的概念,围绕可持续利用的地下水资源量与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目标,构建了面向生态的区域地下水资源评价方法体系。方法体系的基本思路是突出系统的观点和地表水与地下水统一评价、水质水量并重、地下水资源与其相关生态环境统一评价的3个原则;通过建立水文地质概念模型、集中参数型模型、分布参数型模型和基于地下水变化的生态环境综合评价4个模型,加上引进水量、水位与水质3个约束条件,以及开发基于GIS的地下水资源评价信息系统的平台,对地下水资源、调蓄能力与生态环境效益进行整体评价与预警。方法体系注重了地下水的资源和生态的双重属性,强调地下水资源与相关生态环境整体评价和预警的一体化,突出了模型体系与GIS技术在区域地下水资源评价和相关生态环境评价的有效集成。
关键词
区域地下水资源
评价
生态价值
干旱半干旱地区
Keywords
groundwater resources; assessment; ecological value; arid and semi-arid area
分类号
P641.8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物元模型在区域地下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
47
2
作者
门宝辉
王志良
梁川
付强
机构
四川大学水电学院
出处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2003年第1期34-37,共4页
文摘
为了建立地下水资源承载力的评价模型,采用物元分析法对关中地区的地下水资源承载力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得出,西安的地下水资源承载力已达Ⅲ级,地下水资源的承载力已接近饱和值;咸阳、宝鸡、渭南等地的地下水资源承载力属于Ⅱ级,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已有相当规模,但仍有一定的开发潜力。评价结果与模糊综合评判法的结果相同,为该领域的评价提供了一种更为简便的方法。
关键词
物元模型
区域地下水资源
综合评价
承载力
评价指标
Keywords
groundwater resources
carrying capacity
evaluating index
matter element
分类号
TV211.12 [水利工程—水文学及水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区域地下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研究
被引量:
57
3
作者
张鑫
王纪科
蔡焕杰
王正兴
机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
山东省水利科学研究所
出处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4-27,共4页
基金
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的部分内容 (96 - 91 2 - 0 5 - 0 1 )
文摘
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 ,建立了区域地下水资源承载力的综合评价模型。并以关中平原为例 ,对该区地下水资源承载力进行了分析评价 ,评价结果合理、可靠。
关键词
承载力
区域地下水资源
模糊综合评价法
关中平原
指标权重
Keywords
groundwater resources
carrying capacity
multifactor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分类号
TV211.12 [水利工程—水文学及水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理想模型法计算区域地下水允许开采量
4
作者
王玮
张戈
秦宇鹏
机构
长安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陕西地勘局
出处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21-23,共3页
基金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基金资助项目(1212010331302)
文摘
在分析现有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提出采用理想模型法计算区域地下水允许开采量。其方法为:通过水均衡研究,着重分析开采条件下可能的补给增量及排泄减量;针对具体条件提出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方式;对可开采量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区,使每一分区内各开采井单井可开采量可认为是相同的;采用理想数值模型,计算稳定条件下满足环境约束条件的最大单井可开采量及相应的影响半径,进而计算各分区布井总数、可开采量以及整个评价区的潜在开采量。实例研究表明该方法是有效的,适用于地下水侧向径流滞缓、以垂向交换量为主的地区区域地下水允许开采量计算。
关键词
理想模型法
区域地下水资源
允许开采量
评价
分类号
P641.8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面向生态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区域地下水资源评价的方法体系
王文科
杨泽元
程东会
王文明
杨红斌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
3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物元模型在区域地下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门宝辉
王志良
梁川
付强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2003
4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区域地下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研究
张鑫
王纪科
蔡焕杰
王正兴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
5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理想模型法计算区域地下水允许开采量
王玮
张戈
秦宇鹏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0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