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环境效应研究综述 被引量:55
1
作者 李锐 杨勤科 +5 位作者 温仲明 刘文兆 赵世伟 张成娥 郭胜利 徐学选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65-70,共6页
以黄土高原为重点 ,对植被变化及其引起的土地利用变化的环境影响的有关研究进行了比较系统的阐述。对植被研究态势 ,土地利用变化对水文生态过程、土壤环境及生物多样性影响做了简要的述评 ,对该领域的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
关键词 区域土地利用 研究综述 土地利用变化 植被建设 环境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变化与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以江苏省原锡山市为例 被引量:25
2
作者 罗昀 黄贤金 +1 位作者 濮励杰 周青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86-291,共6页
文章在分析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变化与土地可持续利用相互作用机理的基础上,以原锡山市为例,分析了研究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多样化和集中化趋势,并着重通过构建灰色系统动态模型,预测了2005和2010年原锡山市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趋势,以及由... 文章在分析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变化与土地可持续利用相互作用机理的基础上,以原锡山市为例,分析了研究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多样化和集中化趋势,并着重通过构建灰色系统动态模型,预测了2005和2010年原锡山市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趋势,以及由此而对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影响。根据论文的研究,原锡山市土地利用结构将呈现农业用地非农化、农业用地质量退化以及区域土地利用效率难以快速提高、区域土地后备资源日趋匮乏等变化态势,据此,论文最后从适度保护农地资源尤其是耕地资源、合理协调农业用地与非农业用地之间的相互关系、进一步完善区域土地利用政策体系以及提高科学技术对于土地资源的替代率等几个方面提出推进研究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变化 土地可持续利用 灰色系统动态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经济学原因及意义 被引量:12
3
作者 温仲明 杨勤科 +1 位作者 焦峰 王飞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75-78,共4页
土地利用是人类为获取一定的经济、环境和政治福利 (利益 ) ,而对土地进行保护、改造并凭借土地的某些属性进行生产性或非生产性活动的方式、过程及结果。从经济学的角度对区域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主要动因进行了分析 ,认为土地利用的个... 土地利用是人类为获取一定的经济、环境和政治福利 (利益 ) ,而对土地进行保护、改造并凭借土地的某些属性进行生产性或非生产性活动的方式、过程及结果。从经济学的角度对区域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主要动因进行了分析 ,认为土地利用的个人行为与政府行为矛盾构成了现阶段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动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土地利用变化 经济学 原因 土地利用 外部性 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区域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 被引量:20
4
作者 黄云 廖铁军 +1 位作者 付瓦利 周章银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4-57,共4页
运用GIS软件,快速大容量地处理所采集的信息,在建立区域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及矢量化图库的基础上,通过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综合处理,对四川盆边山区的区域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现状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引起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各项动力源,... 运用GIS软件,快速大容量地处理所采集的信息,在建立区域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及矢量化图库的基础上,通过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综合处理,对四川盆边山区的区域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现状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引起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各项动力源,提示了人口、经济状况、技术进步和土地政策始终是土地利用变化的关键。针对土地利用现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区域土地利用的优化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土地利用 GIS 动态变化 地理信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承接产业转移背景下区域土地利用空间协调评估 被引量:15
5
作者 冯长春 张剑锋 杨子江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44-151,共8页
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等政策背景下,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产业转移的步伐明显加快。合理配置产业空间布局是承接产业成功转移的基础,转移企业对于区域土地利用现状、土地供给指标和地方产业转移政策的关注度也逐渐提高。促进产业... 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等政策背景下,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产业转移的步伐明显加快。合理配置产业空间布局是承接产业成功转移的基础,转移企业对于区域土地利用现状、土地供给指标和地方产业转移政策的关注度也逐渐提高。促进产业转移需要中部地区合理利用和保障土地资源,不同类型产业对土地利用、社会经济等方面的需求也存在显著差异。如何协调承接产业转移与区域土地利用之间的关系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寻求多类别、多层次的产业用地空间引导与配置方案,协调产业发展与土地利用综合效益最大化对政府和转移企业都具有重要的实际指导意义。本文围绕承接产业转移与区域土地利用的紧密联系,基于动态系统协调理论,建立了包含动态修正的空间协调评估模型,从产业转移、土地利用与企业耦合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确定产业转移的具体空间引导方案,并以皖江城市带及滁州市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实证分析,以某汽车制造企业为例模拟了承接企业转移的综合协调评估过程。结果表明:滁州市承接产业转移与土地利用空间协调度在皖江城市带处于中度协调等级,承接产业类型具有显著空间分异特征;最适宜承接汽车制造企业x转移的地区为滁州市辖区郊区,第二、三位分别为全椒县与天长市,各地区承接不同类型的产业园区提供了综合协调的空间平台和政策平台。文章最后根据研究结论对我国产业转移与区域土地利用等方面针对性地提出了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承接产业转移 区域土地利用 协调度模型 皖江城市带 滁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土地利用信息系统的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5
6
作者 廖铁军 黄云 +1 位作者 王成 付瓦利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57-160,共4页
根据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建设标准和目标,利用GIS技术,以川南山区长宁县为例,建立了区域土地利用信息系统,该系统采用地星GIS为平台,对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进行一体化管理,并运用计算机数据库语言Visu-alFoxpro进行二次开发,建立相关应用... 根据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建设标准和目标,利用GIS技术,以川南山区长宁县为例,建立了区域土地利用信息系统,该系统采用地星GIS为平台,对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进行一体化管理,并运用计算机数据库语言Visu-alFoxpro进行二次开发,建立相关应用模型数据库,通过空间数据库、属性数据库和相关应用模型数据库的集成,能有效地组织不同时空的各类型相关数据,较好地实现土地利用的变更。在此基础上对不同时空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能反映长宁县的土地利用状况及动态变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数字国土工程 区域土地利用信息系统 系统设计 系统功能 应用 数据库 GIS 模型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信息图谱模型研究 被引量:17
7
作者 任春颖 刘湘南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3-17,共5页
信息图谱为区域土地利用变化提供了一种谱系化、定量化与定位化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借助信息图谱模型探讨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及其时空过程的多维性与复杂性,为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诊断、机理模型与预测模型的构建提供科学依据。选取吉林省... 信息图谱为区域土地利用变化提供了一种谱系化、定量化与定位化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借助信息图谱模型探讨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及其时空过程的多维性与复杂性,为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诊断、机理模型与预测模型的构建提供科学依据。选取吉林省长岭县为研究区,在遥感与GIS技术支持下,以土地利用时空演变模式、空间扩展过程、景观特征等为框架,建立土地利用变化信息图谱模型,对图谱方法在土地利用变化研究中的应用进行实证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土地利用 信息图谱 土地利用变化 时空演变 实证分析 长岭县 技术支持 模型研究 谱方法 景观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区域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任偲 赵言文 施毅超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46-750,共5页
以长江三角洲区域土地利用规划为例,结合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对区域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程序、影响因子识别和指标体系构建等问题进行探讨,构建一套适合区域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指标体系,并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 以长江三角洲区域土地利用规划为例,结合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对区域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程序、影响因子识别和指标体系构建等问题进行探讨,构建一套适合区域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指标体系,并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得到评价最终得分,为区域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开展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土地利用规划 环境影响评价 指标体系 层次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土地利用方式对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影响——以北京市昌平区为例 被引量:3
9
作者 刘同 李红 +2 位作者 孙丹峰 姜宛贝 周连第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496-1502,共7页
以北京市昌平区为例,将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分为流转发生及流转后土地非农化发生等两个变化过程。分别采用传统Logistic和Auto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流转发生前、后区域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地流转景观过程的影响。结果显示,城镇用地是推动... 以北京市昌平区为例,将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分为流转发生及流转后土地非农化发生等两个变化过程。分别采用传统Logistic和Auto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流转发生前、后区域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地流转景观过程的影响。结果显示,城镇用地是推动土地流转发生最为重要的利用方式,但同时城镇用地也加速了流转后的土地由农业利用向非农利用的转变;在尺度上,区域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地流转发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1-5 km的中尺度上,对流转土地非农化发生的影响则体现在0-1 km的小尺度上;相比较传统的Logistic模型,考虑了空间自相关效应的Autologistic模型具有更高的解释精度,因此在对土地流转进行驱动力分析时不能忽视空间自相关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流转 区域土地利用方式 Autologistic回归模型 北京市 昌平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缓冲带的区域土地利用格局梯度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吕志强 吴志峰 +2 位作者 程兰 陈红顺 杜伟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2-77,共6页
以广州为中心的研究区域是珠江三角洲乃至全国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区域之一,土地资源分布和利用的区域性比较明显。该研究区土地资源面临自然环境的改变、城乡建设和农业生产等多方面的需求压力,对区域的土地利用状况进行格局分析,可以... 以广州为中心的研究区域是珠江三角洲乃至全国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区域之一,土地资源分布和利用的区域性比较明显。该研究区土地资源面临自然环境的改变、城乡建设和农业生产等多方面的需求压力,对区域的土地利用状况进行格局分析,可以为区域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空间决策支持依据。以遥感和GIS作为主要的研究手段,通过遥感解译获取6种土地类型的区域分布;在GIS的支持下,以广州主城区为中心作900 m的35个缓冲区,形成35个圈层和幅度带;用梯度分析的方法,利用FRAGSTATS和GIS的扩展模块,在空间组成和空间构型两方面进行类型水平和景观水平的指数运算。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区域土地利用的破碎化程度、形态特征都有较为明显的梯度性;圈层土地利用格局的梯度性变化强度比幅度带的格局变化程度要更为剧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土地利用 格局 梯度 广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变化与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以衡阳市为例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鹏 刘沛林 +1 位作者 杨达源 谢俭 《热带地理》 2003年第3期265-269,共5页
研究了衡阳市的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总体特征,预测了2005和2010年衡阳市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趋势,以及由此而对该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影响。在未来的10年内,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农村小城镇化的发展,衡阳市耕地资源仍将继... 研究了衡阳市的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总体特征,预测了2005和2010年衡阳市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趋势,以及由此而对该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影响。在未来的10年内,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农村小城镇化的发展,衡阳市耕地资源仍将继续减少,非农建设用地对耕地保护冲击强烈,人为水土流失将进一步增强。据此,提出了衡阳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土地利用 结构变化 土地可持续利用 灰色系统动态模型 衡阳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统筹区域土地利用战略构想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衍毓 王静 陈美景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18,共5页
研究目的:探索通过统筹区域土地利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有效模式与途径。研究方法:实地调研,专家咨询,文献研究。研究结果:省内跨区域农村土地联合整治模式,可为江苏省统筹区域发展提供宏观战略指导,有效促进区际要素优化配置,创新区域... 研究目的:探索通过统筹区域土地利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有效模式与途径。研究方法:实地调研,专家咨询,文献研究。研究结果:省内跨区域农村土地联合整治模式,可为江苏省统筹区域发展提供宏观战略指导,有效促进区际要素优化配置,创新区域利益协调机制,加快区域一体化进程,有利于缓解该省经济发达地区产业转型升级中的土地资源约束,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和城乡一体化建设拓展融资渠道,经济、社会和生态预期效益较好。研究结论:农村土地联合整治是统筹区域土地利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途径,可适时在省内条件成熟的县(市)开展试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战略 统筹区域土地利用 区域协调发展 江苏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其结构预测研究——以南通市为例 被引量:5
13
作者 牛星 欧名豪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64-70,共7页
以南通市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和年度变更数据为依据,采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相对变化率及土地利用程度指数三项指标,对研究区域1996-2004年间各类用地的动态演变情况作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Markov模型,预测了规划期内南通市土地利... 以南通市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和年度变更数据为依据,采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相对变化率及土地利用程度指数三项指标,对研究区域1996-2004年间各类用地的动态演变情况作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Markov模型,预测了规划期内南通市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1)纵向上看:8年间全市的耕地数量减少最多,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增加最多,但是牧草地和交通用地的年变化率分别高于二者;(2)横向上看:市区各类用地的变化幅度都大于全市整体水平,海门、如皋和市区的土地利用程度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启东、海安的土地利用程度处于一般发展阶段;如东和通州的土地利用程度处于缓慢发展阶段;(3)预测结果显示2010年和2020年全市的耕地面积会减少6509公顷和19045公顷,显著高于各类建设用地的增加量,未利用地开发强度不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土地利用 相对变化率 土地利用程度 MARKOV模型 南通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土地利用数据的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以上海市嘉定区为例 被引量:2
14
作者 杨武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46-50,92,共6页
回归分析是研究与构建土地利用变化机制量化模型的一种常用方法 ,偏最小二乘回归是一种能在一个算法下同时实现回归建模、数据简化和两组变量间相关分析的新型多元回归分析方法。文章选取上海市嘉定区 1984~ 2 0 0 1年土地利用与社会... 回归分析是研究与构建土地利用变化机制量化模型的一种常用方法 ,偏最小二乘回归是一种能在一个算法下同时实现回归建模、数据简化和两组变量间相关分析的新型多元回归分析方法。文章选取上海市嘉定区 1984~ 2 0 0 1年土地利用与社会经济数据 ,选取 6种基本土地利用分类指标作为被解释变量 ,12个基本社会经济统计指标为解释变量 ,分别应用普通最小二乘回归和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 ,对该地区土地利用变化与社会经济变量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土地利用数据 上海市 嘉定区 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 居民收人 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统筹区域土地利用相关概念界定 被引量:3
15
作者 曹佳蕾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5210-5211,5303,共3页
从统筹、区域等基本概念入手,将土地统筹利用与集约利用、可持续利用进行对比,对统筹对象进行界定,构建了土地统筹利用的区域体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统筹区域土地利用的概念,并结合我国当前实践特点,提出研究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试图... 从统筹、区域等基本概念入手,将土地统筹利用与集约利用、可持续利用进行对比,对统筹对象进行界定,构建了土地统筹利用的区域体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统筹区域土地利用的概念,并结合我国当前实践特点,提出研究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试图为当前统筹区域土地利用的理论和实践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筹区域土地利用 概念界定 统筹对象 区域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土地集约利用的空间差异性分析——以淮安市为例 被引量:3
16
作者 何蓓蓓 梅艳 +1 位作者 刘友兆 蔡成凤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08年第12期122-125,共4页
在构建城镇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引入距离函数分析方法,对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定量分析,揭示了城镇间土地集约利用各指标、指标层间的相对优势与不足,并根据最终评价结果,总结出淮安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空间分布特点。
关键词 区域土地集约利用 空间差异 距离函数 淮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土地可持续管理评估及实践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陈浮 彭补拙 +1 位作者 濮励杰 周寅康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29-539,共11页
参考FAO《FESLM :AnInternationalFrameworkForEvaluationSustainableLandManagement》 ,从“保持和提高生产率 ,降低生产风险 ,保护自然资源的潜力和防止土壤和水质的退化 ,经济上可行性和社会可以接受”出发 ,选择 46个因素作为参评变... 参考FAO《FESLM :AnInternationalFrameworkForEvaluationSustainableLandManagement》 ,从“保持和提高生产率 ,降低生产风险 ,保护自然资源的潜力和防止土壤和水质的退化 ,经济上可行性和社会可以接受”出发 ,选择 46个因素作为参评变量 ,建立区域土地可持续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在区域层次进行实证研究 ,提出土地可持续管理的障碍因素和改进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土地利用 可持续管理 评估指标 障碍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IS技术在区域土地开发适宜性分区中的应用——以江苏省为例 被引量:28
18
作者 孙伟 陈雯 段学军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220-223,共4页
重点讨论了G IS技术在区域土地开发适宜性分区方法中的应用。区域土地开发适宜性分区,要求将评价单元的自然生态要素与经济社会要素在空间上反映出来,并对各单元的生态保护价值和经济开发需求进行聚类分析。G IS技术在获取、处理和集合... 重点讨论了G IS技术在区域土地开发适宜性分区方法中的应用。区域土地开发适宜性分区,要求将评价单元的自然生态要素与经济社会要素在空间上反映出来,并对各单元的生态保护价值和经济开发需求进行聚类分析。G IS技术在获取、处理和集合各基本空间单元的要素数据上发挥了重大作用。应用G IS技术建立空间基础信息数据库,进行面状要素叠加分析、线状要素网络分析、统计要素链接分析和赋值要素追加分析,使分区数据的采集、组织和分析更加简单;专题地图的应用,也使分区方案的表现更为直观;尤其是G IS空间叠加分析功能通过图形处理与空间数据运算有机地结合,解决了自然分区和行政分区界限中的若干要素的切分问题。以江苏省为例,进一步说明了G IS技术在以县市为单元区域土地开发适宜性分区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技术的应用 区域土地利用适宜性分区 江苏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LUE-S和Dinamica EGO模型的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47
19
作者 高志强 易维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208-216,I0008,共10页
为了探究中国土地利用变化驱动机制和未来土地利用状况,该文利用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数据库中的2000年和2005年土地利用数据,结合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与影响模型CLUE-S(the conversion of land use and its effects at small regional e... 为了探究中国土地利用变化驱动机制和未来土地利用状况,该文利用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数据库中的2000年和2005年土地利用数据,结合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与影响模型CLUE-S(the conversion of land use and its effects at small regional extent)和面向地理过程动态环境模型Dinamica EGO(environment for geoprocessing objects)模拟2000-2020年中国土地利用状况,并借助于Logistic回归结果和贝叶斯估计结果,探讨了中国2000-2005年土地利用适宜性和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空间特征。以2005年土地利用数据对模拟结果进行验证表明,CLUE-S模型和Dinamica EGO模型在LUCC预测上与实际结果一致性较好,并且CLUE-S模型在预测总体精度上优于Dinamica EGO模型。但在土地利用变化类型的数量预测上,Dinamica EGO模型的Markov过程可以准确预测,并且Dinamica EGO模拟的土地利用变化在空间分布上与经验结果较一致。从2020年中国土地利用预测结果来看,耕地、林地、水域和建设用地将会增加,草地会出现大面积的缩减,未利用地在CLUE-S模型预测中出现增加,而在Dinamica EGO模型中减少。该文可为国土资源规划和耕地资源保护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模型 预测 驱动力 中国 面向地理过程动态环境模型 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与影响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S和GIS的绿洲土地利用变化动态监测研究——以香日德绿洲为例 被引量:8
20
作者 薛亮 马海州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12-515,共4页
绿洲是干旱荒漠地带一种独特的地理景观,也是干旱区人类经济活动最为集中频繁的区域,对该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实施动态监测有着重大的意义。通过选取位于柴达木盆地东端都兰县境内的香日德绿洲为研究区,分别利用1987年和1999年覆盖该研究区... 绿洲是干旱荒漠地带一种独特的地理景观,也是干旱区人类经济活动最为集中频繁的区域,对该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实施动态监测有着重大的意义。通过选取位于柴达木盆地东端都兰县境内的香日德绿洲为研究区,分别利用1987年和1999年覆盖该研究区的TM和ETM遥感影像,进行了基于RS和GIS的土地利用变化动态监测,并结合当地的文献记载,分析、总结了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和驱动力。研究发现,在1987-1999年间,面积变化最大的是土地利用类型是荒漠草场和高寒干旱草场,沙地面积仅增加了5.29k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区域土地利用 经济活动 都兰县 增加 最大 绿洲 动态监测 沙地 草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