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碎片化与全视野:中国区域史研究的价值取向 被引量:5
1
作者 高福顺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9-81,共3页
近年来,随着中国史学研究的新进展,区域史越来越受到史学界重视,当代史学家热衷于试图将中国历史从空间上分解成更为细小的研究单位,对单位内的地理的、经济的、社会的、政治的、文化的等诸多要素进行实证性与理论性研究。不过,由... 近年来,随着中国史学研究的新进展,区域史越来越受到史学界重视,当代史学家热衷于试图将中国历史从空间上分解成更为细小的研究单位,对单位内的地理的、经济的、社会的、政治的、文化的等诸多要素进行实证性与理论性研究。不过,由于史学家的教育背景、传承渊源、学理依据、学术宗旨、现实诉求之不同以及对西方传人的学术理论与研究方法的不同选择与运用,区域史研究模式与宗旨往往出现较大差异,导致实证性与理论性上的争鸣,简言之,实质上就是碎片化与全视野之间辩证统一关系如何认识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史研究 中国历 碎片化 理论性研究 价值 辩证统一关系 研究单位 学术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向纵深的区域史研究——以安涛《中心与边缘:明清以来江南市镇经济社会转型研究》为例
2
作者 李吉东 《宜春学院学报》 2011年第10期86-90,共5页
为重建中国历史的描述,社会史学做出了很大的成绩,而且日益向区域化、纵深化发展。江南区域史研究显然处于社会史研究的领军位置。然而无论什么样的新倡导,都不能简单套用现成理论来剪裁中国史实,而是要真正走向纵深去获得更加真切的历... 为重建中国历史的描述,社会史学做出了很大的成绩,而且日益向区域化、纵深化发展。江南区域史研究显然处于社会史研究的领军位置。然而无论什么样的新倡导,都不能简单套用现成理论来剪裁中国史实,而是要真正走向纵深去获得更加真切的历史认识。这要求史家怀有历史意识和问题意识,把区域问题置于长时段的历史变迁中加以考察,从而获得有价值的历史感悟与启示。同时史家必须怀有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关心社会发展,这样才能做好区域史研究,为当地社会认识自我提供贯通性的历史思考,同时引领区域社会发展,提升当地的社会史研究。安涛博士以金山县为观察点的江南市镇"中心与边缘"问题研究,可说是区域史研究极具典范性的贯通古今的尝试,其问题从历史中来,又向历史中解答,真正是走向了纵深,从而也关照了区域史研究碎片化的担忧与责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史研究 纵深发展 关怀与责任 回归历 引领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碎片化与全视野:中国区域史研究的价值取向
3
作者 高福顺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28-128,共1页
近年来,随着中国史学研究的新进展,区域史越来越受到史学界重视,当代史学家热衷于将中国历史从空间上分解为更为细小的研究单位,对单位内的地理、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诸多要素进行实证性与理论性研究,其勃兴主要得益于中国传... 近年来,随着中国史学研究的新进展,区域史越来越受到史学界重视,当代史学家热衷于将中国历史从空间上分解为更为细小的研究单位,对单位内的地理、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诸多要素进行实证性与理论性研究,其勃兴主要得益于中国传统地方史研究的长足进步和西方区域史理论方法的介入。在本土与外来因素的双重影响下,中国区域史研究展现出既有脱离传统地方史研究理论与方法的窠臼,又有别于西方区域史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术定位。区域史的最大特征就在于空间所具有的重要地位。空间在多大程度上制约和如何制约人类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空间如何与人类互动,又如何在时间的流动过程中完成这一互动模式以及互动内容的不断转化与变迁,正是区域史研究的魅力所在。区域史研究的关键因素是实证研究,通过琐碎问题考据或研究结论的集合来寻求历史现象背后的本质的内在规律,寻求相互间的因果关系,难免会出现碎片化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史研究 中国历 碎片化 地方研究 价值 研究单位 中国传统 社会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界定与区域史研究的思考——读《区与界:清代湘粤赣界邻地区食盐专卖研究》
4
作者 王丽苑 《今古文创》 2023年第17期73-75,共3页
中国史学研究在不断求新的学术环境中发展,近年来区域史研究成绩斐然,但是围绕区域史研究的理论规范而引发的学术讨论不曾停止。本文通过阅读黄国信教授的《区与界:清代湘粤赣界邻地区食盐专卖研究》一书,对区域界定以及区域史研究有了... 中国史学研究在不断求新的学术环境中发展,近年来区域史研究成绩斐然,但是围绕区域史研究的理论规范而引发的学术讨论不曾停止。本文通过阅读黄国信教授的《区与界:清代湘粤赣界邻地区食盐专卖研究》一书,对区域界定以及区域史研究有了较浅的认识。在历史进程中,区域界定受利益驱使、不同身份认知的影响,呈现出动态的界,故而区域有其独特性、系统性以及联系性。因此,在区域史研究中也应遵循区域的特性,以此为根据处理好与整体史之间的关系,同时也要重视与地方史之间的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界定 区域史研究 《区与界:清代湘粤赣界邻地区食盐专卖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与文化的歧义与超越——家族和族谱研究中的一个思考 被引量:5
5
作者 陈支平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6,共3页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当代社会全方位的转型,中国史研究如何继承优良的史学传统,更新理论与方法,把握学科发展的特点和态势,成为摆在学界同仁面前的时代命题。本刊有幸邀请到瞿林东、陈支平、范金民、常建华、李华瑞、徐彬六位学者就此...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当代社会全方位的转型,中国史研究如何继承优良的史学传统,更新理论与方法,把握学科发展的特点和态势,成为摆在学界同仁面前的时代命题。本刊有幸邀请到瞿林东、陈支平、范金民、常建华、李华瑞、徐彬六位学者就此展开笔谈。宋代史家吴缜作史三原则说有何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如何认识和超越历史与文化的歧义?社会史研究的最新发展趋势是什么?怎样进行历史计量研究?宋史文献特点有哪些?家谱研究的意义与方法何在?学者们结合自己的研究,对以上问题给予了思考和回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族谱 家族 歧义 区域史研究 混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践、历史社会学与国际关系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滨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9-21,共3页
国际关系研究在一百年的发展演进历程中,与其他学科,尤其是历史学的关系似乎总是无法厘清。本期笔谈继续探讨国际关系研究的“历史路径”,试图解决以下几个问题:实践逻辑、历史社会学能够为国际关系研究提供哪些启示?反思“威斯特伐利... 国际关系研究在一百年的发展演进历程中,与其他学科,尤其是历史学的关系似乎总是无法厘清。本期笔谈继续探讨国际关系研究的“历史路径”,试图解决以下几个问题:实践逻辑、历史社会学能够为国际关系研究提供哪些启示?反思“威斯特伐利亚”能否消弭国际关系研究中存在已久的历史与理论之间的张力?历史研究和国际大战略缔造存在怎样的内在关系?世界历史中非西方世界的经验如何影响后西方多元国际秩序的重构?区域史研究在区域研究的理论解构和重构中扮演怎样的角色?探索国际关系研究的“历史路径”,旨在祛除西方学术界的知识话语霸权、克服历史学和国际关系学两个研究领域的故步自封、探寻理解全球化时代国际关系的新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关系研究 社会学 实践逻辑 路径 西方世界 区域史研究 西方学术界 国际关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