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沪宁城际高速铁路对区域可达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8
1
作者 张莉 朱长宁 曹莉娜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2-87,共6页
区域可达性与经济发展、机动性、社会福利及环境影响相关,高速铁路对于区域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对城市区域可达性的影响。通过原始数据的采集,应用有利平均旅行时间模型、潜能模型、吸引力指数模型进行测量评价,对沪宁城际高速铁路开... 区域可达性与经济发展、机动性、社会福利及环境影响相关,高速铁路对于区域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对城市区域可达性的影响。通过原始数据的采集,应用有利平均旅行时间模型、潜能模型、吸引力指数模型进行测量评价,对沪宁城际高速铁路开通前后的区域可达性进行对比,分析沪宁城际高速铁路提高了区域可达性,尤其是目标城市(处于经济主导地位的城市)的可达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沪宁城际高速铁路 区域可达性 模型 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口港城市的区域可达性研究
2
作者 杨伟 陈志强 仇松祥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3年第1期64-66,共3页
以江苏南通为例,选取加权平均旅行时间为指标,借助GIS空间分析手段,分析其所处区域主要城市的可达性空间格局.结果表明:由于南通邻近上海、苏南等核心区域,加之近年经济的较快发展和交通条件的较大改善,其区域可达性显著提高.随着苏通... 以江苏南通为例,选取加权平均旅行时间为指标,借助GIS空间分析手段,分析其所处区域主要城市的可达性空间格局.结果表明:由于南通邻近上海、苏南等核心区域,加之近年经济的较快发展和交通条件的较大改善,其区域可达性显著提高.随着苏通大桥建成通车以及未来沪通公路、铁路过江通道的建立,南通在长三角的区域可达性将进一步增强,河口港城市的区域经济辐射效应将因此得到进一步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口港城市 区域可达性 城市规划 南通 加权平均旅行时间 空间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吉城际铁路对区域可达性的影响分析
3
作者 于伯良 张诚 于兆宇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2-15,共4页
长吉城际铁路作为我国东北地区铁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长春、吉林两市经济社会发展,加速吉林省中部城市群发育具有重要作用。利用引力模型分别对基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区域可达性进行测算。实证研究表... 长吉城际铁路作为我国东北地区铁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长春、吉林两市经济社会发展,加速吉林省中部城市群发育具有重要作用。利用引力模型分别对基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区域可达性进行测算。实证研究表明,长吉城际铁路的开通使得两市区域可达性增长近10倍,极大地促进了两市的交流合作,对于增强长春、吉林两大中心城市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加速吉林省中部城市群的进一步发育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吉城际铁路 区域可达性 引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个人出行意愿及出行需求的区域公共交通可达性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邓红星 胡翼 何炜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96-202,共7页
综合考虑个人出行意愿阈值、不同时段居民出行需求以及相关可达性评价指标,建立城市区域公共交通可达性模型。以哈尔滨南岗区为研究对象,通过手机信令数据提取出行需求数据,并在出行阈值的条件下基于高德地图API接口获取实时可达性评价... 综合考虑个人出行意愿阈值、不同时段居民出行需求以及相关可达性评价指标,建立城市区域公共交通可达性模型。以哈尔滨南岗区为研究对象,通过手机信令数据提取出行需求数据,并在出行阈值的条件下基于高德地图API接口获取实时可达性评价指标,计算各交通小区区域公共交通可达性水平。研究结果能较全面地综合反映城市区域公共交通系统的可达性水平,为规划城市公共交通网络、优化公交线网布局、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公共交通 区域可达性 个人出行意愿 手机信令数据 高德地图AP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区域公交可达性计算方法 被引量:25
5
作者 陈艳艳 魏攀一 +2 位作者 赖见辉 张伟伟 冯国臣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61-67,共7页
为计算城市内部特定区域对周边其他区域的公交可达性,更加直观地得到不同区域公交可达性差异程度,提出区域公交可达性概念.借助GIS空间分析功能,提出基于公交站点权重和公交线路辐射范围权重的区域公交可达性计算方法.以北京市朝阳区为... 为计算城市内部特定区域对周边其他区域的公交可达性,更加直观地得到不同区域公交可达性差异程度,提出区域公交可达性概念.借助GIS空间分析功能,提出基于公交站点权重和公交线路辐射范围权重的区域公交可达性计算方法.以北京市朝阳区为例,计算朝阳区30个交通小区的区域公交可达性值.结果表明,区域公交可达性值,可以更加直观地展现城市内部不同区域对周边其他区域的公交可达性水平,这为选址分析、公交优化等提供了定量化的公交可达性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区域公交可达 GIS 公交站点 线路辐射范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运动趋势的移动对象位置预测 被引量:11
6
作者 李雯 夏士雄 +2 位作者 刘峰 张磊 袁冠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6-53,62,共9页
提出一种基于运动趋势的移动对象位置预测算法,不仅借鉴马尔可夫模型思想对移动对象的历史活动轨迹进行建模,而且将对象的运动趋势作为位置预测的重要因素。以全体历史停留区域作为未来位置的候选,根据位置的特征,将结果分为预测位置和... 提出一种基于运动趋势的移动对象位置预测算法,不仅借鉴马尔可夫模型思想对移动对象的历史活动轨迹进行建模,而且将对象的运动趋势作为位置预测的重要因素。以全体历史停留区域作为未来位置的候选,根据位置的特征,将结果分为预测位置和推荐位置。真实数据实验表明,算法在保证较高时间效率的同时,预测精度较同类算法提高近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置预测 移动对象 马尔可夫模型 运动趋势 区域可达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点-轴系统理论的科学内涵 被引量:111
7
作者 陆玉麒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36-143,共8页
从理论渊流看 ,点—轴系统理论以中心地学说等为理论基础 ,但两者的内涵和应用目标又是不同的。点(城市等 )、线 (交通等线状基础设施 )、面 (农业等腹地资源 )构成区域三要素。区域发展理论都围绕着区域三要素而展开 ,由于侧重点的不... 从理论渊流看 ,点—轴系统理论以中心地学说等为理论基础 ,但两者的内涵和应用目标又是不同的。点(城市等 )、线 (交通等线状基础设施 )、面 (农业等腹地资源 )构成区域三要素。区域发展理论都围绕着区域三要素而展开 ,由于侧重点的不同而形成相应的空间结构模型。以点为核心所形成的是以中心地学说为代表的古典区位论 ,以点、线为核心所形成的是点—轴系统理论 ;点—轴系统理论与中心地理论一起 ,构成为有关区域发展的两大基本理论。在中心地学说中 ,虽然加进了交通因素而构建了K =4的空间结构模式 ,但其中的交通因素依然属于外生变量。只有在点—轴系统理论中 ,点、线才都是内生变量 ,是构建空间结构模型的不可或缺的两大要素。点与线的有机结合 ,尤其是对线的特别关注 ,构成了点—轴系统理论的基本特色。正是因为如此 ,区域可达性、空间扩散方式等方面的理论创新 ,构成为点—轴系统理论得以提出的科学基础。重大的理论创新赋予点—轴系统理论以巨大的应用价值。点—轴系统理论是中国人文地理学界贡献给社会的一个具有较大影响的理论成果。以此为契机 ,通过空间结构研究的不断深化 ,应当能够构建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空间学派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轴系统理论 中心地学说 论域 区域可达性 点-轴式扩散方式 T型开发战略 区域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典多功能绿道的实际建设 挑战与机遇 被引量:2
8
作者 安德斯·拉森 +3 位作者 安娜·彼得森 玛茨·圭琳 郭湧(翻译) 田甜(翻译) 《风景园林》 2010年第6期30-33,共4页
探讨了瑞典南部的斯堪尼亚在建设多功能绿道时,在改善高强度管理农业区域可达性、休闲活动可能性和生物多样性等方面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通过网络检索、与政府部门进行联系,与相关人员进行讨论及召开研讨会,并对绿道的生物多样性进行... 探讨了瑞典南部的斯堪尼亚在建设多功能绿道时,在改善高强度管理农业区域可达性、休闲活动可能性和生物多样性等方面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通过网络检索、与政府部门进行联系,与相关人员进行讨论及召开研讨会,并对绿道的生物多样性进行实地调查,指出了瑞典绿道的实际问题与改善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典 多功能 绿道 建设 生物多样 区域可达性 政府部门 休闲活动 网络检索 实际问题 实地调查 度管理 讨论 农业 南部 联系 机遇 高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铁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14
9
作者 谢梅 白薇 +2 位作者 吴沁媛 高见 周涛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91-904,共14页
高铁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受到了学术界和政府部门的共同关注。该文系统地综述了近年来有关高铁影响经济发展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一方面,总结了高铁影响经济发展的理论机制,回顾了高铁对可达性、人口流动和聚集、劳动力就业、生产率等方... 高铁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受到了学术界和政府部门的共同关注。该文系统地综述了近年来有关高铁影响经济发展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一方面,总结了高铁影响经济发展的理论机制,回顾了高铁对可达性、人口流动和聚集、劳动力就业、生产率等方面的影响,突出介绍了高铁对经济空间结构的影响。另一方面,总结了高铁对产业的影响和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讨论了高铁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最后就研究内容提出了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发展 高速铁路 人类移动模式 区域可达性 空间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