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吉地块花岗片麻岩中镁铁质岩包体的矿物演化和锆石定年与古元古代区域变质作用 被引量:23
1
作者 张璐 廖梵汐 +3 位作者 巴金 徐利盼 王勤燕 陈能松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79-84,共6页
全吉地块中段古元古代早期的德令哈二长花岗片麻岩中发育一个来自围岩的变质镁铁质岩包体。该包体的岩性从核部到边缘依次为角闪斜长辉石岩、斜长角闪岩和石榴石角闪片岩。角闪斜长辉石岩的显微结构指示三个世代的矿物演化,世代Ⅰ为单... 全吉地块中段古元古代早期的德令哈二长花岗片麻岩中发育一个来自围岩的变质镁铁质岩包体。该包体的岩性从核部到边缘依次为角闪斜长辉石岩、斜长角闪岩和石榴石角闪片岩。角闪斜长辉石岩的显微结构指示三个世代的矿物演化,世代Ⅰ为单斜辉石+棕绿色普通角闪石+斜长石+石英+钛铁矿,世代Ⅱ为蓝绿色普通角闪石+斜长石+石榴子石,世代Ⅲ为阳起石+钠长石+黝帘石。世代Ⅰ指示其峰期变质达高角闪岩相条件。角闪斜长辉石岩的锆石全部为浑圆状多晶面晶体,其CL图像具高温变质结晶特征。LA-ICPMS技术测定获得上交点U-Pb年龄为(1 913±38)Ma(MSWD=0.15),指示峰期变质发生在古元古代末。研究表明,全吉地块中区域性分布的古元古代早期的二长花岗片麻岩与达肯大坂岩群在响应全球Columbia超大陆汇聚事件中一起发生了区域变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铁质岩包体 区域变质作用 锆石U-Pb定年 超大陆汇聚事件 全吉地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变质作用与中国大陆地壳的形成与演化 被引量:24
2
作者 耿元生 沈其韩 +1 位作者 杜利林 宋会侠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579-2608,共30页
在编制1∶500万中国变质地质图的基础上,本文总结了中国主要变质带的演化以及各变质带与中国大陆地壳形成演化之间的内在联系。虽然在华北和华南克拉通都有古太古代到中太古代的变质年代记录,但是由于后期改造其变质作用的特点及与区域... 在编制1∶500万中国变质地质图的基础上,本文总结了中国主要变质带的演化以及各变质带与中国大陆地壳形成演化之间的内在联系。虽然在华北和华南克拉通都有古太古代到中太古代的变质年代记录,但是由于后期改造其变质作用的特点及与区域构造背景的联系已难以追索。新太古代末-古元古代初期的变质作用在华北克拉通表现最明显,这期变质作用紧随大规模的TTG岩浆作用,普遍具有逆时针的P-T演化轨迹,反映了地幔柱主导的岩浆-变质事件特点。古元古代晚期的变质事件在华北、华南、塔里木克拉通都有强烈反映。这期变质作用以形成具有顺时针P-T演化轨迹的高压麻粒岩为特点,与形成Columbia超大陆的一些造山带的特点类似,但是这三个不同克拉通在与Columbia聚合的时间和空间方位上存在差异。华南克拉通是相对年轻的克拉通,是沿新元古代江南造山带扬子和华夏地块拼合的产物。新元古代江南造山带的火山岩形成时代和变质作用程度从北东向南西迁移,反映了造山过程逐渐迁移和剪刀式闭合的特点。形成华南克拉通后,在其东南缘又先后经历了加里东期和印支期的变质改造,并且由北西向南东变质带从加里东期转变为印支期,但是这两期变质作用的构造背景尚不很清楚。中国南北大陆的聚合首先从西昆仑-阿尔金-北祁连-北秦岭-桐柏开始,所反映的变质作用是早古生代的蓝片岩相和榴辉岩相变质岩相伴产出,表明经历了从洋壳俯冲到陆陆碰撞的演化过程。中国东部的南北大陆到印支期才最终汇聚,相应的变质作用以南部出现高压蓝片岩相、北部出现超高压的榴辉岩相变质带为特点,表明南方大陆向北方大陆的俯冲。超高压带内普遍含有柯石英,意味着大规模的陆壳深俯冲。华北克拉通和塔里木克拉通以北的中亚造山带内存在多条从早古生代到晚古生代的变质带和多条蓝片岩相变质带,表明这是一个由多阶段、多条变质带组成的造山区。但是其变质作用的空间和时间演化还有待进一步深入。青藏高原变质带具有北老南新的空间分布特点,最北部的印支期龙木错-双湖-澜沧江变质带反映了原特提斯和古特提斯洋的碰撞拼合过程,北部的燕山期班公湖-怒江变质带和中部的喜马拉雅早期雅鲁藏布江变质带反映了新特提斯洋的两次碰撞拼合过程,南部喜马拉雅晚期的高喜马拉雅变质带反映了印度板块向北俯冲导致的高原快速隆升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变质作用 变质单元 P-T轨迹 变质事件 地壳生长和演化 陆块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天山造山带区域变质作用及其构造环境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王赐银 马瑞士 +1 位作者 舒良树 朱文斌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4年第3期494-503,共10页
以活动论思想为指导,分析了东天山造山带区域变质作用的某本特征、成因类型、变质岩带的分带特征和特征矿物组合的空间分布规律,论证了大型断裂构造对区域变质作用的同期制约和后期迭加改造作用,阐明了断裂区域变质作用在东天山造山... 以活动论思想为指导,分析了东天山造山带区域变质作用的某本特征、成因类型、变质岩带的分带特征和特征矿物组合的空间分布规律,论证了大型断裂构造对区域变质作用的同期制约和后期迭加改造作用,阐明了断裂区域变质作用在东天山造山带的普遍性以及断裂活动与变质变形、混合容化和花岗岩化作用之间的关系。最后对东天山变质岩带的板块构造环境和多期变质演化规律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山带 板块构造 区域变质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变质作用中岩石的质量迁移和元素活动——以庐山双桥山群变泥质岩系为例 被引量:17
4
作者 唐红峰 刘丛强 谢国刚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45-254,共10页
依据质量平衡原理,从地球化学组成探讨了庐山双桥山群泥质岩系在区域变质作用过程中岩石的质量迁移和元素活动,结果表明黑云母片岩和(十字)石榴片岩相对于板岩,其质量分别损失了约17%和23%,元素Si、Na、K、Rb、Sr有明显的活动迁移,Al... 依据质量平衡原理,从地球化学组成探讨了庐山双桥山群泥质岩系在区域变质作用过程中岩石的质量迁移和元素活动,结果表明黑云母片岩和(十字)石榴片岩相对于板岩,其质量分别损失了约17%和23%,元素Si、Na、K、Rb、Sr有明显的活动迁移,Al、U、REEs等也有一定的活动性。岩石质量迁移与元素活动是区域变质过程中变质流体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变质作用 岩石 质量迁移 元素活动 泥质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变质作用对北京房山侵入体冷却影响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3
5
作者 单业华 李志安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68-74,共7页
通过传热数值模拟分析了区域变质作用对北京西山房山侵入体冷却的影响。结果表明,房山侵入体必须处在周围长期高温下才能维持其中央从角闪石KAr封闭温度到榍石有效径迹保留温度长达151Ma的缓慢冷却。侵入体冷却自早到晚分... 通过传热数值模拟分析了区域变质作用对北京西山房山侵入体冷却的影响。结果表明,房山侵入体必须处在周围长期高温下才能维持其中央从角闪石KAr封闭温度到榍石有效径迹保留温度长达151Ma的缓慢冷却。侵入体冷却自早到晚分为以侵入体高温为主导的、以区域变质衰减为主导的和抬升剥蚀3个冷却阶段。区域变质发生在中、晚侏罗世,持续到早白垩世晚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变质作用 数值模拟 房山 侵入体 岩浆 冷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裂区域变质作用与糜棱岩化
6
作者 于津海 王赐银 周新民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13-16,共4页
断裂活动将引起区域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作用和糜棱岩化,它们之间密切相关,统称断裂变质作用.区域变质作用、混合岩化和糜棱岩化还可以引起源区成矿物质活化和迁移.断裂带是成矿的有利空间,所以,断裂变质带是找矿的方向.
关键词 断裂活动 区域变质作用 糜棱岩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别山区同位素年龄与区域变质作用构造运动的关系 被引量:9
7
作者 李世长 陈宗驯 徐万斌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3年第3期159-164,共6页
大别山区同位素年龄资料主要有K—Ar及40Ar/39Ar法和V-P_b法。K-Ar法同位素年龄值岩层上部较老,下部较新,是由于矿物结晶的先后顺序不同引起的,可能反映了地壳上升剥蚀过程,V-P_b法同位素年龄值相差较大,可能是锆石晶体随塑性体运动,互... 大别山区同位素年龄资料主要有K—Ar及40Ar/39Ar法和V-P_b法。K-Ar法同位素年龄值岩层上部较老,下部较新,是由于矿物结晶的先后顺序不同引起的,可能反映了地壳上升剥蚀过程,V-P_b法同位素年龄值相差较大,可能是锆石晶体随塑性体运动,互相混合造成的,K-Ar及40Ar/39Ar法与V-P-b法同位素年龄所反映的地质事实,是有差别的,但又是互相联系密不可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位素年龄 区域变质作用 构造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变质作用PTt轨迹及变质地体热模拟研究现状
8
作者 石宏仁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1989年第2期118-120,共3页
大量事实表明,区域变质作用是一种动态过程,其温压条件随时间而变,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变质作用期间的构造过程。过去的十余年间,国外在造山作用热演化的探索中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
关键词 区域变质作用 PTt 热模拟 热演化 构造过程 变质相系 构造演化 区域变质 物理模拟 地质年代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变质作用类型的煤级梯度对比 被引量:1
9
作者 卢杰林 傅雪海 +2 位作者 康俊强 张宝鑫 程鸣 《煤炭科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80-192,共13页
煤级梯度是预测深部储层煤化作用程度的基础。基于实测的85组镜质体最大反射率、不同煤层气区块煤炭/煤层气地质勘探报告中2 213组镜质体最大反射率/干燥无灰基挥发分产率与煤层埋深数据和242组岩浆侵入煤层后镜质体最大反射率与煤层距... 煤级梯度是预测深部储层煤化作用程度的基础。基于实测的85组镜质体最大反射率、不同煤层气区块煤炭/煤层气地质勘探报告中2 213组镜质体最大反射率/干燥无灰基挥发分产率与煤层埋深数据和242组岩浆侵入煤层后镜质体最大反射率与煤层距侵入体距离数据,分析了不同煤层气区块中不同变质作用类型下煤级分布及煤级梯度特征,对比了深成变质作用、区域岩浆热变质作用及接触变质作用下煤级梯度的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不同煤层气区块中深成变质作用下煤级梯度(Ro, max/100 m)介于0.013%~0.068%,均值为0.032%,煤级梯度与镜质体最大反射率均值呈正相关关系;区域岩浆热变质作用下煤级梯度介于0.09%~0.45%,均值为0.18%;接触变质作用下煤级梯度介于20%~454%,均值为106%,煤级梯度与煤层距侵入体距离的关系呈多段式变化,煤层距离侵入体越近,煤级梯度越大。不同变质作用类型下煤级梯度差异显著,主要由热源特征决定,煤化作用时间、岩层热导率、最大埋深对煤级梯度也有重要影响。我国煤化作用复杂,对不同煤层气区块中不同变质作用类型下煤级梯度的研究对深部储层煤级预测及煤炭/煤层气资源勘探开发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化作用 煤级梯度 深成变质作用 区域岩浆热变质作用 接触变质作用 煤层气区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河群区域变质特征及其大陆动力学意义 被引量:62
10
作者 李三忠 韩宗珠 +2 位作者 刘永江 杨振升 马瑞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9-18,共10页
辽河群是胶辽吉古元古代造山带的主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对其区域变质作用的PTt轨迹研究发现:同一造山带内PTt轨迹具多样性。进一步研究认为,这一碰撞造山带南、北空间上PTt轨迹的逆向性起因于造山带南、北部的结构构造、变形过程和同变... 辽河群是胶辽吉古元古代造山带的主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对其区域变质作用的PTt轨迹研究发现:同一造山带内PTt轨迹具多样性。进一步研究认为,这一碰撞造山带南、北空间上PTt轨迹的逆向性起因于造山带南、北部的结构构造、变形过程和同变形变质花岗岩空间分布上的差异。就南辽河群和盖县岩组而言,早期、中期变质阶段,因中深部地壳大面积“辽吉花岗岩”的底垫式侵位及其诱发的沉积盖层顺层滑脱减薄作用,变质作用表现为近等压或小幅度增压而温度快速上升的过程;峰期变质阶段,又因收缩挤压增厚,表现为等温升压过程(盖县岩组)或升温升压过程(南辽河群);最后晚期变质阶段,差异剥蚀引起降温降压(盖县岩组)或近等压降温过程(南辽河群)。对北辽河群而言,早期、中期变质阶段,因盖层南辽河群及盖县岩组的大规模向北滑覆增厚作用及花岗岩浆不发育,仅有正常传导热及放射热,因而ΔP>ΔT;峰期变质阶段温、压同时达峰值,之后为等温快速降压过程,与构造剥蚀有关;至晚期变质阶段,同盖县岩组一样,经历降温降压过程。通过对比上述北、南辽河群及盖县岩组的大陆动力学过程,表明其早期大陆动力学过程正好是一个互为消长的过程,从而也决定了它们的PTt轨迹的逆反性。最后,本文提出了辽河群变质的底侵+拆沉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群 PTT轨迹 大陆动力学 区域变质作用 造山带 底侵-拆沉模型 岩浆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东部晚古生代区域成岩-极低级变质矿物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胡大千 王秀文 于介江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91-91,共1页
内蒙古东部处于中亚造山带东端,大地构造单元主要由额尔古纳―兴安地块和松嫩地块组成。长期以来,该区晚古生代变质作用受海西地槽褶皱系观点的影响。
关键词 晚古生代 极低级变质作用 内蒙古东部 伊利石结晶度 粘土矿物 伊利石多型 绿泥石 大地构造单元 中亚造山带 区域变质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霍邱式沉积变质型铁矿成矿作用与演化模式 被引量:6
12
作者 陈静静 吴礼彬 +3 位作者 柳丙全 陈芳 赵先超 杨道堃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69-70,共2页
霍邱式沉积变质型铁矿是安徽省重要的铁矿资源地,也是该省最具代表性的沉积变质型大型铁矿集区(潘延吉,1989;钱大都等,1996),已探明矿产地共计30处,其中大型7处、中型11处、小型矿点12处,累计探明铁资源量18.5亿吨,综合研究结果显示该... 霍邱式沉积变质型铁矿是安徽省重要的铁矿资源地,也是该省最具代表性的沉积变质型大型铁矿集区(潘延吉,1989;钱大都等,1996),已探明矿产地共计30处,其中大型7处、中型11处、小型矿点12处,累计探明铁资源量18.5亿吨,综合研究结果显示该区具优越的成矿地质条件和较大的找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变质 演化模式 霍邱 铁矿资源 成矿地质条件 区域变质作用 斜长角闪岩 找矿潜力 混合岩化作用 开阔褶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周口店官地杂岩变质-深熔作用的锆石LA-ICP-MS U-Pb定年 被引量:10
13
作者 刘兵 巴金 +5 位作者 张璐 陈能松 李晓彦 章泽军 陈海红 袁晏明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7-42,共6页
应用LA-ICP-MS技术测得北京周口店官地杂岩深熔成因浅色体和其源岩——斜长角闪岩中的锆石U-Pb年龄分别为(2548+23/-24)Ma和(2538+34/-35)Ma。这表明,官地杂岩在新太古代末期发生了高级区域变质作用和深熔作用。定年结果为华北陆块的东... 应用LA-ICP-MS技术测得北京周口店官地杂岩深熔成因浅色体和其源岩——斜长角闪岩中的锆石U-Pb年龄分别为(2548+23/-24)Ma和(2538+34/-35)Ma。这表明,官地杂岩在新太古代末期发生了高级区域变质作用和深熔作用。定年结果为华北陆块的东部地块新太古代末期的克拉通化事件提供了进一步的变质年代学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官地杂岩 锆石LA-ICP-MS U-PB定年 区域变质—深熔作用 克拉通化 华北陆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质作用分类的历史回顾和新的试行分类雏议 被引量:4
14
作者 沈其韩 耿元生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737-1748,共12页
根据变质作用分类研究的历史回顾和最新进展,本文介绍了一个试行的、较系统的变质作用分类方案,可分为局部性的变质作用和区域性的变质作用两个大类9个类型。局部性的变质作用包括以下5个类型:(1)接触变质作用,包括热变质作用、接触交... 根据变质作用分类研究的历史回顾和最新进展,本文介绍了一个试行的、较系统的变质作用分类方案,可分为局部性的变质作用和区域性的变质作用两个大类9个类型。局部性的变质作用包括以下5个类型:(1)接触变质作用,包括热变质作用、接触交代变质作用和高热变质作用3个亚类;(2)低-中-高温动力变质作用,包括低-中-高温韧性剪切带变质作用和温压递进逆冲断层变质作用2个亚类;(3)冲击变质作用;(4)水热变质作用;(5)燃烧变质作用。区域性的变质作用可分为以下4个类型;(6)早前寒武纪克拉通基底变质作用-低中压-中高温区域变质作用,可分为5个亚类,分别是低-中压角闪岩相变质作用、低-中压麻粒岩相变质作用、低-中压角闪岩相-麻粒岩相变质作用、低-中压绿片岩相-角闪岩相递增的变质作用和区域超高温麻粒岩相变质作用;(7)造山带变质作用,可分为3个亚类,分别是低温-低压区域动力变质作用、碰撞造山变质作用和深俯冲高压-超高压区域变质作用;(8)埋深变质作用;(9)洋底变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质作用 作用分类 历史回顾 雏议 systematic classification granulite facies METAMORPHISM regional METAMORPHISM 中高温区域变质作用 麻粒岩相 角闪岩相变质作用 动力变质作用 ductile shear ZONE 亚类 subduction ZONE dynamic 区域 局部性 接触变质作用 冲击变质作用 早前寒武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祁连活动带的变质作用类型及地质演化 被引量:2
15
作者 卢良兆 叶慧文 迟洪兴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1984年第2期21-30,20,共11页
祁连山下古生代活动带分布于甘、青两省之间,北邻阿拉善和塔里木地块,南侧与柴达木地块相连。近年来对其地层、构造及地质演化模式有不少专题论述。这个活动带具明显的线状特征,呈NWW—SEE走向,延伸千余公里。它是在下元古界基底上逐渐... 祁连山下古生代活动带分布于甘、青两省之间,北邻阿拉善和塔里木地块,南侧与柴达木地块相连。近年来对其地层、构造及地质演化模式有不少专题论述。这个活动带具明显的线状特征,呈NWW—SEE走向,延伸千余公里。它是在下元古界基底上逐渐发展起来的下古生代地槽。其堆积物被泥盆纪磨拉石建造不整合覆盖。上古生界一般未受区域变质作用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质作用类型 地质演化 活动带 下元古界 磨拉石 上古生界 不整合接触 下古生界 塔里木地块 区域变质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质作用中原岩建造的地位及意义
16
作者 董申保 《岩矿测试》 CAS 1984年第2期97-103,共7页
变质作用是地壳历史发展中的一种重要的地质作用,并随地壳的演化而表现为不同的变质作用类型。过去称为区域变质作用可根据其所处的大地构造环境而分为不同的变质作用类型,而大地构造环境的一个重要方面则是它的原岩建造的特性。
关键词 变质作用类型 区域变质作用 大地构造环境 原岩建造 地位及意义 地质 地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疆哈尔里克变质带的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31
17
作者 赵明 舒良树 +2 位作者 朱文斌 王赐银 马瑞士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79-383,共5页
东疆哈尔里克变质带曾经历了两期变质作用,早期的区域性热变质作用的U-Pb年龄为305.9±2.9 Ma,属于早、中石炭世;晚期的断裂区域变质作用的U-Pb年龄为293.8±3.3 Ma~296.3±3.5 Ma,属于晚石炭世末期。早期的变质作用年龄... 东疆哈尔里克变质带曾经历了两期变质作用,早期的区域性热变质作用的U-Pb年龄为305.9±2.9 Ma,属于早、中石炭世;晚期的断裂区域变质作用的U-Pb年龄为293.8±3.3 Ma~296.3±3.5 Ma,属于晚石炭世末期。早期的变质作用年龄可能是该区拉伸盆地形成的时间,而晚期的变质作用年龄则代表了A型俯冲形成的构造热事件年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质 锆石 U-PB年龄 变质作用 断裂区域变质作用 拉伸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质矿床成因分类的讨论 被引量:13
18
作者 沈其韩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71-382,共12页
在探讨了变质矿床的定义并结合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变质矿床初步提出了一个新的成因分类方案。该方案共分为五个大类和十三个亚类,并对每个大类和亚类都提出了一些代表性矿床实例。新的变质矿床成因分类方案为:(1)受变质矿床类,分为受... 在探讨了变质矿床的定义并结合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变质矿床初步提出了一个新的成因分类方案。该方案共分为五个大类和十三个亚类,并对每个大类和亚类都提出了一些代表性矿床实例。新的变质矿床成因分类方案为:(1)受变质矿床类,分为受变质硅铁质建造沉积矿床、受变质硅铁质建造火山–沉积矿床、受变质其它建造沉积–火山沉积矿床、受变质火成岩改造矿床和受变质细碧角斑质火山喷发沉积矿床五个亚类;(2)区域变质作用变成矿床类,分为变质重结晶型、变质化学反应重组型和变质热液型三个亚类;(3)局部变质作用变成矿床类,分为接触交代夕卡岩矿床、局部接触热变质变成矿床和局部动力变质变成矿床三个亚类;(4)受变质沉积–火山沉积变质热液叠加改造矿床类;(5)混合岩化作用形成矿床类,又分为混合岩化交代型和后期混合岩化热液型两个亚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质矿床 变成矿床 混合岩化作用矿床 局部变质作用 区域变质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雅浦岛弧变质岩成因和构造环境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吉 张国良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1-82,共12页
雅浦岛弧基本由变质岩组成,与西太平洋的其他岛弧具有显著区别。利用在雅浦岛弧获得的变质岩样品,研究了角闪岩的变质温压条件,并进一步探讨了雅浦岛弧变质岩的构造环境,以及加罗林洋底高原及海山的俯冲侵蚀对雅浦岛弧的影响。雅浦岛弧... 雅浦岛弧基本由变质岩组成,与西太平洋的其他岛弧具有显著区别。利用在雅浦岛弧获得的变质岩样品,研究了角闪岩的变质温压条件,并进一步探讨了雅浦岛弧变质岩的构造环境,以及加罗林洋底高原及海山的俯冲侵蚀对雅浦岛弧的影响。雅浦岛弧变质岩的矿物组合结果显示,其变质相为角闪岩相和绿片岩相;对雅浦岛弧变质岩进行了电子探针微区分析,采用角闪石单矿物温度压力计、斜长石-角闪石Na-Ca交换温度计和角闪石-斜长石Al-Si压力计来计算变质P-T条件。矿物温压计的估算结果表明,雅浦岛弧角闪岩变质P-T条件为493.6~630℃/3.8~6kbar,为中等P/T型变质相系。结合矿物组合及温压计估算结果,认为雅浦变质岩可能经历了岛弧区域变质作用。雅浦变质岩代表的构造环境为雅浦岛弧基底。雅浦角闪岩的埋藏深度大约为15~20km,雅浦岛弧变质岩的出露是俯冲侵蚀的结果。加罗林洋底高原及海山促进了雅浦岛弧俯冲侵蚀的发育,使得雅浦岛弧的弧前地区甚至岛弧都遭受侵蚀,导致变质岩基底出露于海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浦岛弧 变质 岛弧区域变质作用 俯冲侵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秦岭多期变质作用和形变史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秋生 朱国林 +1 位作者 朱永正 鄢永良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1977年第3期6-35,105-108,共34页
区域变质作用是指在压力和温度区域性升高的影响下,原有固体岩石受到改造时的成岩作用。任何一种变质作用都可视之为温度、压力、组份活动性(简称t,p,c)三个强度因素作用的结果。其中压力又可分为静水压力,蒸气压力及单向压力三种。由... 区域变质作用是指在压力和温度区域性升高的影响下,原有固体岩石受到改造时的成岩作用。任何一种变质作用都可视之为温度、压力、组份活动性(简称t,p,c)三个强度因素作用的结果。其中压力又可分为静水压力,蒸气压力及单向压力三种。由于这五个因素的不同作用,就产生了性质完全不同的变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期变质作用 东秦岭 区域变质作用 火山作用 石英脉 成岩作用 石英岩 碳酸盐矿物 宽坪群 绿片岩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