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近百年中国气候变暖趋势之再评估
被引量:77
- 1
-
-
作者
严中伟
丁一汇
翟盘茂
宋连春
曹丽娟
李珍
-
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学
国家气候中心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国家气象信息中心
-
出处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70-378,共9页
-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港澳台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项目(2017YFE0133600)
中国科学院先导专项(XDA19030402)
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专项(134111KYSB20160010)。
-
文摘
基于均一化的气温观测序列集,1900年以来中国气温升高趋势1.3-1.7℃/(100 a)。这个已用于新近的中国国家气候变化评估报告的结果,远高于早期的评估结果(0.5-0.8℃/(100 a))。回顾了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百年气温序列的研究,指出其中关键进展在于近年来研发了均一化的长期站点气温观测序列集。早年构建的中国气温序列中,20世纪40年代前异常偏高,除了战乱期间观测缺失严重及记录代表性问题外,主要是50年代前后很多台站迁址导致早期气温观测值系统性偏高所致,从而低估长期变暖趋势。40年代前后部分区域确实偏暖,但由于不同区域气温波动位相不一致,因而大范围平均序列中并不明显。这一事实可与近年发展的"北极暖-大陆冷"等气候变化动力学理论以及一些区域气温代用资料相印证。近几十年城市化对中国气温变化趋势之贡献大小尚存争议,但远非主导因素。
-
关键词
全球变暖
区域变率
百年趋势
年代际波动
城市化效应
-
Keywords
Global warming
Regional variability
Centennial trend
Inter-decadal variations
Effect of urbanization
-
分类号
P46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
-
题名中国近海海表温度变化的极端特性及其气候特征研究
被引量:22
- 2
-
-
作者
齐庆华
蔡榕硕
-
机构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海洋环境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
出处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36-51,共16页
-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全球变化及应对”重点专项(2017YFA0604901)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7J01076)
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项目(2014112)
-
文摘
本文基于1982–2017年日再分析数据,分析了中国近海海表温度变化的极端特性、历史演变、空间格局及可能影响,并探讨了与全球变化和区域气候变率的关联性。近30多年来,中国近海海表总体升温明显,尤以春季长江口附近及以南的外部近岸海域升温最为显著,线性升温速率高达0.2℃/(10a)。相比而言,沿岸海域对气候变暖暂缓的响应可能更为明显;极端高(低)温强度以显著增强(减弱)为主,尤以春(夏)季幅度最大。沿岸海域春季极值温差增强显著,易通过物候变化引起生物迁移和赤潮等生态灾害突发、频发;北部海域极端事件持续天数大于南部,其中,黄海、东海极端高温持续天数增加显著,可能对渔业资源产生较大影响。受气候变暖暂缓影响,极端低温持续天数亦显著增加;极端高温在长江口附近,台湾海峡和南海北部等海域累积频次上升显著,未来极端海洋热浪事件可能持续增加,将对南海珊瑚礁等产生较大影响。极端低温累积频次以显著降低为主。然而长江口及以南沿岸极端低温在冬春季增强明显,可能对红树林等产生一定影响;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暖位相期间,ENSO暖事件得到增强,易引起中国近海海表极端低温的频发。北极涛动(AO)正位相时,限制了极区冷空气向南扩展,中国近海海表极端高温频次趋于增加,其危险性增强。
-
关键词
极端气候事件
海洋热浪
海洋生态系统
孕灾环境
区域气候变率
全球气候变化
-
Keywords
extreme climate events
marine heat wave
marine ecosystem
hazard inducing environment
regional climate variability
global climate change
-
分类号
P732.1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