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构建“双循环”区域发展新格局 被引量:19
1
作者 张倩肖 李佳霖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9-47,共9页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国内和国际环境发生复杂深刻变化,供给和需求两端处于结构性调整。"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意味着将重心转移到服务国内需要上,充分发挥内需潜力,提高经济竞争力和...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国内和国际环境发生复杂深刻变化,供给和需求两端处于结构性调整。"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意味着将重心转移到服务国内需要上,充分发挥内需潜力,提高经济竞争力和韧性,并以此为基础,主动地、开放地参与全球价值链重构,联通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须全局地、系统地、开放地从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入手,多措并举地畅通和优化"双循环",构建区域平衡发展、区域高质量发展和区域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循环 区域发展新格局 平衡发展 高质量发展 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区域发展新格局形成机制——基于“动力—效率—质量”三元体系的演化经济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郑维伟 瞿茜 +1 位作者 刘耀彬 汪元盛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4-42,共19页
构建新时代中国区域发展新格局的理论框架,对于推进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动力-效率-质量”三元体系演化经济分析视角,本文通过综合运用竞争力偏离、非期望EBM和熵权TOPSIS评估中国区域发展动力、效率和质量的历史水平,并采用... 构建新时代中国区域发展新格局的理论框架,对于推进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动力-效率-质量”三元体系演化经济分析视角,本文通过综合运用竞争力偏离、非期望EBM和熵权TOPSIS评估中国区域发展动力、效率和质量的历史水平,并采用耦合协调度与面板误差修正模型从时空视域探讨其协同演变特征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区域发展“动力-效率-质量”三元体系呈现“良性共振耦合、极度协调耦合”的发展态势,并存在相互作用的误差修正机制,且具有明显的循环累积因果效应。在演化经济学理论框架下,本文突破传统区域协调发展机制藩篱,从区域发展“动力-效率-质量”三元体系、区域内与区域间两个层面、时间与空间两个维度以及直接与间接两个渠道,系统构建了中国区域发展新格局的“R-DEQ”理论框架,为加快形成新时代中国区域发展新格局,特别是做大做强“内循环”并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框架和路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发展新格局 演化经济学 耦合协调度 PVECM “R-DEQ”理论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的战略选择 被引量:30
3
作者 刘耀彬 郑维伟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11,共11页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演变贯穿了“注重公平—注重效率—公平与效率兼顾—以注重公平为重心、兼顾效率—公平与效率兼顾、实现高质量协调发展”的辩证逻辑主线。为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和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变化,构...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演变贯穿了“注重公平—注重效率—公平与效率兼顾—以注重公平为重心、兼顾效率—公平与效率兼顾、实现高质量协调发展”的辩证逻辑主线。为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和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变化,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必须遵循区域经济理论的内在逻辑,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形成“稳健、开放、活力、公平”的国际国内大环境。为此,要继续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形成陆海内外联动全面开放新格局;积极推行环、带状区域发展新模式,打造东西双向互济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推进建设更高水平的新型城镇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定不移兜住兜牢民生底线;聚焦生态文明,积极建设“美丽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培育新动能,塑造区域发展新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协调发展格局 高质量发展 战略选择 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港澳大湾区的来龙去脉与下一步 被引量:91
4
作者 张日新 谷卓桐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4-73,共10页
粤港澳大湾区已成为国内战略规划以及经济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以国内外湾区经济研究相关成果为基础,梳理国内学者关于粤港澳大湾区的研究文献,从内涵解读、发展轨迹、构建意义、优劣势条件、模式与策略探索等方面对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粤港澳大湾区已成为国内战略规划以及经济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以国内外湾区经济研究相关成果为基础,梳理国内学者关于粤港澳大湾区的研究文献,从内涵解读、发展轨迹、构建意义、优劣势条件、模式与策略探索等方面对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当前研究呈现多学科、单内容的特点,存在诸如对研究主体缺乏共识、偏重宏观经济层面、缺少内在规律性研究以及实证研究成果较少的问题,今后对于湾区内微观主体、经济发展机理的理论和实证分析是粤港澳大湾区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湾区经济 粤港澳大湾区 区域发展新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