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区域双核结构对城市群科技创新的影响——基于空间杜宾模型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戴宏伟 赵云晗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24,共13页
城市群的核心优势及功能之一是科技创新,而区域双核结构对城市群的科技创新具有重要影响。基于区域双核结构理论,分别测算了我国19个城市群的中心性和门户性指标并进行聚类分析,发现长三角、京津冀等8个城市群为双核结构,哈长、中原等1... 城市群的核心优势及功能之一是科技创新,而区域双核结构对城市群的科技创新具有重要影响。基于区域双核结构理论,分别测算了我国19个城市群的中心性和门户性指标并进行聚类分析,发现长三角、京津冀等8个城市群为双核结构,哈长、中原等11个城市群为单核结构。采用空间杜宾模型进一步实证分析发现,区域双核结构显著促进了城市群科技创新水平,并且对南方地区、西部地区以及单一省份组成的城市群的科技创新具有更明显的促进作用。各城市群应注重发挥核心城市对周边科技创新的带动作用促进协调发展;具备双核结构特征的城市群可以充分发挥中心城市数量及空间分布优势,带动城市群发展及科技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双核结构 城市群 科技创新 空间杜宾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引力模型的城市区位潜力测度与区域双核结构刻画——以山东省济—青双核结构为例 被引量:12
2
作者 甘霖 曹广忠 冯长春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0-66,共7页
区域双核结构是由中心城市和港口城市组成的一种空间结构现象,基于既有的双核结构理论研究,构建刻画这一地理现象的数理模型。研究方法是以空间相互作用引力模型作为区位潜力的测度,构建基于中心联系、门户联系、自身对外联系三部分的... 区域双核结构是由中心城市和港口城市组成的一种空间结构现象,基于既有的双核结构理论研究,构建刻画这一地理现象的数理模型。研究方法是以空间相互作用引力模型作为区位潜力的测度,构建基于中心联系、门户联系、自身对外联系三部分的综合区位潜力函数,并运用山东省作为案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综合区位潜力函数结合最大引力线设定参数,能够有效刻画两种极限情境下的区位潜力分布,得出山东省城镇体系空间作用格局的真实情形介于双核与多核两种极限情境之间的结论,并且在区域双核结构向多核结构演变的过程中,新的中心最易出现在与中心门户连线的中垂线上,因为这一区域受到中心城市和门户城市相对均衡的辐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双核结构 区位潜力 引力模型 山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沈阳—大连区域旅游“双核”结构模式探讨 被引量:32
3
作者 尹贻梅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2004年第3期82-85,共4页
区域旅游是旅游发展的必然趋势,空间结构是区域旅游研究的重要内容。"双核"结构是一种比较高效的区域空间结构形态,由某一区域内的中心城市和港口城市及其连线所组成。这一理论提供了一种区域旅游发展空间结构及旅游城市间相... 区域旅游是旅游发展的必然趋势,空间结构是区域旅游研究的重要内容。"双核"结构是一种比较高效的区域空间结构形态,由某一区域内的中心城市和港口城市及其连线所组成。这一理论提供了一种区域旅游发展空间结构及旅游城市间相互作用机理的解释模型。沈阳和大连在区域旅游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典型的"双核"结构。文章着重分析了两市形成旅游"双核"结构的基础及耦合机理,以期使"双核"理论在旅游发展中起到抛砖引玉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旅游:“双核结构 耦合机理 沈阳-大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世纪初我国空间布局的战略取向
4
作者 陆玉麒 《学习与实践》 2007年第5期5-12,共8页
依据点轴理论和区域双核结构模式确定我国新时期空间布局的总体框架。本文认为,我国未来空间布局依然应当以沿海和沿江为主轴,以珠三角、长三角、京三角(环渤海地区)以及汉三角为区域增长极,同时构建数十个大小不等的都市圈。其中,以武... 依据点轴理论和区域双核结构模式确定我国新时期空间布局的总体框架。本文认为,我国未来空间布局依然应当以沿海和沿江为主轴,以珠三角、长三角、京三角(环渤海地区)以及汉三角为区域增长极,同时构建数十个大小不等的都市圈。其中,以武汉为核心的汉三角的构建,是完善我国空间布局的关键一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空间布局 点轴理论 区域双核结构模式 汉三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