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内外区域协调机制对新疆区域协调发展机制构建的启示 被引量:1
1
作者 倪超军 梅海涛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216-221,共6页
区域协调机制对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区域协调发展问题是国内外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已积累了大量成功经验,对新疆区域协调发展机制的构建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基于国内外的经验启示以及新疆多元性、特殊性和战略性的... 区域协调机制对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区域协调发展问题是国内外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已积累了大量成功经验,对新疆区域协调发展机制的构建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基于国内外的经验启示以及新疆多元性、特殊性和战略性的地域特点,提出构建新疆区域协调发展机制的有效途径: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建立协调机构,加快立法工作,发挥民间力量作用以及构建符合区情的长效新疆区域协调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协调机制 构建 启示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高水平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
2
作者 唐珏岚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9-86,共8页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迈向更高水平,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高水平区域协调发展,不仅要求提升区域发展整体水平,还要求缩小区域间发展差距。近年来,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已经取得明显成效,但仍存在区域资源配置和生产力布局失衡的现象,...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迈向更高水平,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高水平区域协调发展,不仅要求提升区域发展整体水平,还要求缩小区域间发展差距。近年来,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已经取得明显成效,但仍存在区域资源配置和生产力布局失衡的现象,原因在于统一大市场建设存在“堵点”,造成要素跨区域流动受阻;“内卷式”恶性竞争制约多重区域战略叠加效应发挥;激励不相容致使“行政区经济”尚未真正破壁。究其根源,在于区域协调发展机制不畅。推进高水平区域协调发展,需要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培育发展新动能,关键在于建立激励相容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协调发展机制 资源配置 生产力布局 激励相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善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机制的关键:推进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被引量:3
3
作者 刘耀彬 陈利鹏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1,共11页
完善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机制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关键支撑,也是迈向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一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在第五部分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下强... 完善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机制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关键支撑,也是迈向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一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在第五部分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下强调完善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机制,与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板块下有关区域协调发展方面的内容相比体现了守正创新的思路。文章通过梳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有关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论述、总结新时代十二年来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实践取得的成效,发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遵循客观规律不断调整和完善区域发展理念、机制与政策体系,围绕发挥地区比较优势、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系列重大战略部署,产生的最大理论成果是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区域协调发展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形成的最大实践标志是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历经了伟大变革和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新征程中,中国式现代化对区域协调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挑战。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区域协调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完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机制需以着力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核心目标;当前完善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机制的逻辑与重点在于推进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基于优势互补视角,区域协调发展不仅是经济总量的提升和产业结构的优化,更在于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与高效资源配置,确保发展成果能够公平惠及全民,即“合理分配蛋糕”。基于高质量发展视角,区域协调发展在宏观层面超越了单一的经济总量增长,而是一场以经济结构优化和质量提升为驱动的全方位变革,旨在“做大且做好蛋糕”。因地制宜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进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区域经济布局的重要策略。一方面,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不仅体现在对区域原有比较优势的进一步深化上,还能够为各地区培育新的比较优势。另一方面,新质生产力通过新一轮的技术创新能够促进区域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经济内生增长动力,同时,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是增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机制 优势互补 高质量发展 新质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的实施原则、操作重点与具体思路 被引量:9
4
作者 蔡之兵 《农村金融研究》 2021年第9期15-21,共7页
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对落实区域重大发展战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以及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都具有重要意义。结合我国区域发展目标和实际情况,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需要立足先天优势,实现因地制宜;立足比较优势,实... 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对落实区域重大发展战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以及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都具有重要意义。结合我国区域发展目标和实际情况,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需要立足先天优势,实现因地制宜;立足比较优势,实现优势互补;立足整体优势,实现规模经济;立足制度优势,实现互利共赢。整个体制机制需要着重处理好上与下、左与右、先与后、能与位、天与地、点和面等六对重要关系。在此基础上,论文提出健全区域协调发展机制的具体思路应包括构建更具有约束力的制度基础、更具有引导力的管理体系、更具有内聚力的共享机制、更具有推动力的布局思路、更具有突破力的合作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协调体制机制 比较优势 区域经济布局 管理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区域规划协调机制的形成和发展——以首都圈为例 被引量:15
5
作者 王郁 《规划师》 2005年第10期112-114,共3页
在日本首都圈规划行政体制形成过程中,规划机构设置、职能特征及政府间的关系随时代背景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日本区域规划协调机制的主要特色就在于自上而下的规划协调,凭借强有力的规划行政体制,以项目规划为基础,通过项目规... 在日本首都圈规划行政体制形成过程中,规划机构设置、职能特征及政府间的关系随时代背景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日本区域规划协调机制的主要特色就在于自上而下的规划协调,凭借强有力的规划行政体制,以项目规划为基础,通过项目规划和实施中的协调来协调地方间的利益等。这对我国开展区域规划编制、建立区域规划协调机制有所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区域规划协调机制 都市圈规划 首都圈 区域规划 首都圈 机制 日本 社会经济环境 行政体制 项目规划 机构设置 自上而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江河流域协调机制及对我国发展的启示 被引量:19
6
作者 孙博文 李雪松 《区域经济评论》 2015年第2期156-160,共5页
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支撑带,长江经济带面临着市场分割、产业趋同以及重复建设等问题,因此急需构建跨区域协调机制,从而实现东中西区域的均衡发展。通过对密西西比河流域、莱茵河流域以及多瑙河流域开发与跨流域管理机制进行概括可以发... 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支撑带,长江经济带面临着市场分割、产业趋同以及重复建设等问题,因此急需构建跨区域协调机制,从而实现东中西区域的均衡发展。通过对密西西比河流域、莱茵河流域以及多瑙河流域开发与跨流域管理机制进行概括可以发现,国外江河流域跨区域协调机制的亮点在于构建双边及多边合作机制、树立风险管理意识、鼓励公民参与治理、信息数据共享、采用高科技手段以及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等。对于定位于打造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的长江经济带而言,这些都是理应学习和借鉴的成功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区域协调机制 密西西比河 多瑙河 莱茵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生态环境法典中的监督管理体制 被引量:3
7
作者 陈海嵩 《浙江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7-176,240,共11页
《生态环境法典(草案)》的公开意味着环境法体系化迈入新的历史阶段,需要围绕立法机关文本进行针对性研讨。草案总则编确立了生态环境监督管理体制的总体框架和基本要求,具有权威性、代表性,对各分则相关规定构成统摄。具体包括四个方... 《生态环境法典(草案)》的公开意味着环境法体系化迈入新的历史阶段,需要围绕立法机关文本进行针对性研讨。草案总则编确立了生态环境监督管理体制的总体框架和基本要求,具有权威性、代表性,对各分则相关规定构成统摄。具体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第17条规定的基础性生态环境监督管理体制,通过创新性立法技术确立了适用于法典所有同类条文的“在其职责范围内”限制性定语,构建了统一监管框架下的功能分层(包括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其他有关部门),形成多部门共同参与的生态环境保护格局。二是第18条规定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制度,进一步明晰所有部门的生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并强化问责。三是第20条规定的部门协调联动机制,实现了从专项协调到全域协调的升级,契合生态环境保护的系统整体特质。四是第21条规定的跨区域联合保护协调机制,在沿袭《环境保护法》规定基础上有所创新,实现跨行政区域的生态环境的整体性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法典 生态环境监督管理 责任清单 部门协调联动机制 区域联合保护协调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进中部崛起的经济一体化战略与实现机制初探 被引量:7
8
作者 许涵 彭迪云 姚群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59-63,共5页
经济一体化通过政策性一体化、功能性一体化和生产性一体化等机制可以形成合理经济区。中部地区因其重要的地理位置和战略地位,成为我国新一轮区域协调互动发展的关键。然而,中部各省产业格局差异巨大,又缺少并且难以真正形成突出的一极... 经济一体化通过政策性一体化、功能性一体化和生产性一体化等机制可以形成合理经济区。中部地区因其重要的地理位置和战略地位,成为我国新一轮区域协调互动发展的关键。然而,中部各省产业格局差异巨大,又缺少并且难以真正形成突出的一极,在此背景下,促进地区之间的协同与合作将是解决区域协调发展问题的重要手段。中部地区各省份之间缺乏相对凝聚力,这已成为中部崛起的一个障碍,中部应该作为一个板块"整体崛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一体化 合理经济区 中部崛起 区域协调互动发展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欧盟区域政策的启示 被引量:3
9
作者 李宗植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94-98,共5页
以市场条件下区域经济的理论为指导 ,从欧盟区域政策的提出、改革、完善、配套的渐进过程 ,分析了欧盟制定区域政策的政治经济社会背景 ,研究了其内容和机制 ,得出发人深思的若干启示。
关键词 欧盟 区域政策 区域经济关系协调机制 政府 主导性调控作用 欧洲地区发展基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经济一体化的市场基础 被引量:18
10
作者 史晋川 谢瑞平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62-65,共4页
一、长江三角洲经济一体化的动因和条件 1.规模经济.规模经济既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原因之一,也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条件之一.规模经济主要与成本不可分性、规模因素扩大、专业化、大规模资源、生产技术的改进以及学习效应相关.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 经济一体化 市场基础 区域经济 规模经济 范围经济 市场化 江苏 浙江 上海 市场一体化 政府改革 企业制度整合 市场开放 区域协调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网络治理新形势 呼吁新动能新格局——联合国2017年WSIS论坛综述
11
作者 方兴东 徐济涵 陈帅 《信息安全研究》 2017年第7期661-667,共7页
2017年全球网络空间越来越不平静,美欧之间围绕俄罗斯黑客是否攻击并影响美国大选的调查,不但让美俄关系翻江倒海,而且也引发美国国内党派之间、机构内部人事争端、媒体报道倾向性和假新闻问题以及总统合法性问题等掀起一次次的轩然大... 2017年全球网络空间越来越不平静,美欧之间围绕俄罗斯黑客是否攻击并影响美国大选的调查,不但让美俄关系翻江倒海,而且也引发美国国内党派之间、机构内部人事争端、媒体报道倾向性和假新闻问题以及总统合法性问题等掀起一次次的轩然大波。发轫于美国国家安全局网络武器库泄露而掀起的全球勒索软件事件,加上以网络空间为基础的国际恐怖主义活动和事件越来越频繁和活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治理 WSIS 美国国家安全局 论坛综述 美国大选 机构内部 通信技术 区域协调机制 在线提交 武器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上游经济带产业结构调整与布局研究
12
作者 彭劲松 《经济前沿》 2005年第2期57-65,共9页
长江上游经济带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增长极。推动长江上游经济带产业结构调整,要建立一中心,三基地,扶持三大战略产业,六大优势特色产业,按照三线两极六圈的板块进行产业布局调整。加大区域协调机制建设... 长江上游经济带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增长极。推动长江上游经济带产业结构调整,要建立一中心,三基地,扶持三大战略产业,六大优势特色产业,按照三线两极六圈的板块进行产业布局调整。加大区域协调机制建设,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大老工业基地的改造,构建外向型经济带,是长江上游经济带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上游经济带 产业结构调整 产业布局调整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区域协调机制 增长极 长江经济带 构建 优势 板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重庆市在长江上游经济区的中心城市作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孟卫东 江成山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2期1-6,共6页
文章探讨在国际和国内区域经济一体化条件下,重庆如何加强区域经济合作,实现自身加速发展,充分发挥重庆直辖和中心城市的辐射与带动作用。评析了重庆区域经济合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突出1个重点——长江上游经济区,解决1个难点—... 文章探讨在国际和国内区域经济一体化条件下,重庆如何加强区域经济合作,实现自身加速发展,充分发挥重庆直辖和中心城市的辐射与带动作用。评析了重庆区域经济合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突出1个重点——长江上游经济区,解决1个难点——区域经济合作协调困难,采取3项具体措施——加速自身发展、充分利用国家政策支持、完善协调机制的"113"对策措施。在区域合作机制完善方面,从多中心治理理论的角度提出建立政府和民间力量并重,以非政府组织——第四方平台为主体的区域合作协调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合作 长江上游经济区 区域合作协调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