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济周期视角下区域协同发展研究——以西部地区为例
1
作者 李梦丹 赵春艳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9-84,共16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完善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机制,健全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制度和政策体系。当前西部地区发展的不平衡与不充分依然突出,如何增强区域协同能力,强化区域经济联系,引领区域高质量发展已成为西部大开发亟待...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完善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机制,健全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制度和政策体系。当前西部地区发展的不平衡与不充分依然突出,如何增强区域协同能力,强化区域经济联系,引领区域高质量发展已成为西部大开发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在此背景下,基于协同发展理念,以经济周期协同性为切入点,利用西部地区2006—2020年省域混频数据对西部地区协同发展水平进行量化评估,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其影响因素,对区域内部协同发展状况进行深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6—2009年西部地区协同发展指数呈现“缓降急增”态势,之后指数波动幅度明显减缓,呈现“缓起缓落”态势。西北与西南地区协同发展水平出现明显分化,西北地区协同发展程度略高于西南地区。同时,川渝地区作为重要增长极与贵州、西藏协同发展程度较低,说明其对欠发达地区辐射能力有限。进一步分析发现,地方政府干预程度、产业结构相似程度和对外开放程度都会对区域协同发展造成影响,其中政府干预程度和产业结构相似程度是核心影响因素,表明地方政府对经济发展干预程度越相似,产业结构差别越大,越能推进区域协同发展。据此,提出如下研究建议:一是要推动区域内循环,应对外部冲击;二是树立协同发展观念,破除行政壁垒;三是要实施差别化产业结构,消除同质竞争;四是要优化交通设施布局,谨防虹吸效应。文章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研究视角上,文章构建经济周期协同性指数,为解释区域协同发展变化趋势提供了新的视角,考察西部地区协同发展动态变化过程;研究方法上,文章采用的马尔科夫混频动态因子模型突破了传统计量经济模型必须采用同频数据限制,既利用了月度数据及时刻画经济运行态势,又兼顾经济周期监测中GDP这一重要季度数据指标,更好地反映区域协同发展整体动态演化特征;研究内容上,在测度西部地区协同发展水平的基础上,讨论西部地区经济周期协同性的影响因素用来判断影响西部地区协同发展的核心因素,为促进区域协同发展,防止内部发展差距进一步扩大,提供一定的经验证据和重要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协同发展 经济周期 马尔科夫区制模型 混频数据 西部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行政协同治理推动区域协同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推进机关事务标准化工作范例 被引量:4
2
作者 刘敏 李小玲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90-305,共16页
随着区域协同发展政策战略地位的不断提高,区域协同研究正如火如荼,但现阶段学界尚有待阐明区域协同瓶颈之因并提出解决之法及相应的区域协同新机制。本研究试图聚焦于此,在理论层面梳理区域协同瓶颈产生机制与区域协同新机制,并对成渝... 随着区域协同发展政策战略地位的不断提高,区域协同研究正如火如荼,但现阶段学界尚有待阐明区域协同瓶颈之因并提出解决之法及相应的区域协同新机制。本研究试图聚焦于此,在理论层面梳理区域协同瓶颈产生机制与区域协同新机制,并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推进机关事务标准化工作进行案例分析与问卷调查,在实证层面检验本研究的两个理论框架。案例分析发现,以机关事务为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存在治理尺度差异,这与中央政策调控共同构成协同的内外动机,驱动成渝地区深化合作意愿,卷入区域协同;与此同时,地方保护主义现象在两地机关事务标准化协同工作中亦有所披露,并阻碍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协同发展。问卷调查数据进一步验证案例分析结果:推进协同地区加强行政治理协同、推进治理尺度统一具有紧要性,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推进标准化执行助推区域协同发展,标准化的行政治理协同增强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互信意识,在一定程度上消解行政壁垒和地方保护主义;此外,当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干部协同卷入的奖惩机制不完善,行政治理协同还需大力推进,两地协同仍有较强的地方本位意识。基于此,本研究认为,地方保护现象是长久以来中国实行区域分治所衍生的治理产物,消弭地方保护主义、强化区域一体化思维成为协同瓶颈破局之必然要求,而基于行政尺度视角出发的行政协同治理则可能通过为地区卷入协同建构与区域空间相适配的治理尺度,从而成为区域协同必然的路径选择。并且,协同是基于时间矢量上不断发展变换的过程,地方政府应当通过牢牢把握不同阶段中区域协同“动机—路径—目的”三核心元素以寻求合理的区域协同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保护 区域协同发展 行政协同治理 区域协同新机制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机关事务协同标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城市包容性低碳发展:区域协同发展政策的影响与作用机制 被引量:2
3
作者 马点圆 孙慧 +1 位作者 赵燕 王芝炜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27,共13页
基于2009—2021年中国272个城市的平衡面板数据,以京津冀等11个城市群相关文件作为区域协同发展政策背景,采用双重机器学习模型对区域协同发展政策与城市包容性低碳发展的因果关系进行推断。研究发现:区域协同发展政策能显著促进城市包... 基于2009—2021年中国272个城市的平衡面板数据,以京津冀等11个城市群相关文件作为区域协同发展政策背景,采用双重机器学习模型对区域协同发展政策与城市包容性低碳发展的因果关系进行推断。研究发现:区域协同发展政策能显著促进城市包容性低碳发展,这一结论在稳健性检验之后依然成立;机制检验表明,区域协同发展政策通过促进城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共建、环境共治、绿色技术共享实现包容性低碳发展;异质性分析发现,高铁建设与数字基础设施更完善的城市以及低碳试点城市受政策影响的效果更为显著,但对资源型城市的带动效应不强。因此,应注重城市协同发展的重要性,完善城市共建、共治、共享机制,加强高铁、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总结低碳发展模式提升城市包容性低碳发展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协同发展政策 包容性低碳发展 共建共治共享 双重机器学习 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策关注、测量与经济效益——基于区域协同发展政策文本的LDA建模 被引量:5
4
作者 陈建垒 王纯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2-43,共12页
推动区域协同发展是贯彻落实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以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为基础,利用隐含狄利克雷分布(LDA)模型对政府颁布的区域协同发展政策文本进行建模分析,识别出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 推动区域协同发展是贯彻落实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以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为基础,利用隐含狄利克雷分布(LDA)模型对政府颁布的区域协同发展政策文本进行建模分析,识别出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政策的关注焦点,评估了区域协同发展政策的经济效益。研究发现,京津冀城市群重点关注生态环境治理的政策协同,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则聚焦在经济发展和行政治理的政策协同,但二者在具体方面仍有差异;经济发展和行政治理协同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而生态环境方面的共同治理在短期内可能会影响区域内经济表现。进一步分析表明,由于地区禀赋和经济基础差异,区域协同发展政策对长三角城市群临近地区产生正溢出效应,而对珠三角城市群临近地区的溢出效应为负。本研究对于推动区域内政府合作、构建国内统一大市场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协同发展 自然语言处理 LDA模型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京都市圈地方大学与区域协同发展的路径及其启示 被引量:2
5
作者 吴寒天 刘柳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6-64,F0003,共10页
有别于顶尖研究型大学发展战略的国际化、全球化取向,东京都市圈域内的地方大学凭借地理位置和生源本土化优势成为引领所在区域发展的中坚力量,其发展模式包含日本学者所界定的大学—区域新型协同发展的4种类型,即交流型、价值发展型、... 有别于顶尖研究型大学发展战略的国际化、全球化取向,东京都市圈域内的地方大学凭借地理位置和生源本土化优势成为引领所在区域发展的中坚力量,其发展模式包含日本学者所界定的大学—区域新型协同发展的4种类型,即交流型、价值发展型、课题解决型和知识共有型。在地方人口过疏危机和地方大学区域影响力提高等客观因素的助推下,得益于日本全国性地方创生政策的升级迭代,东京都市圈区域内远离“都心”的地区逐渐形成大学与区域良性协同发展的态势。地方大学在区域(知识)据点大学地方创生推进项目的牵引下逐渐形成充分关照地方人才培养与就业、注重公共服务的发展路径。该模式或可为中国进一步推进地方大学与区域协同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京都市圈 地方大学 大学—区域协同发展 人才培养 公共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能源-水耦合视角下黄河流域区域协同发展路径 被引量:27
6
作者 王兆华 邹朋宇 +2 位作者 李浩 张斌 高浚淇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0-19,共10页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水资源短缺且分布不均制约了以能源和重工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而区域协同发展布局和产业绿色低碳转型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文章在分析黄河流域社会经济发展现状、隐含能和虚...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水资源短缺且分布不均制约了以能源和重工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而区域协同发展布局和产业绿色低碳转型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文章在分析黄河流域社会经济发展现状、隐含能和虚拟水流动的基础上,评估了经济-能源-水耦合协调发展程度及时空演变特征,进而从经济-能源-水耦合视角提出黄河流域上中下游协同发展路径。研究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社会经济发展整体呈上游较滞后、中游在崛起、下游较发达的阶梯式分布。黄河流域区域内的生产与贸易有助于缓解河南的能源短缺问题,但加剧了宁夏和内蒙古的水资源短缺问题,而与长江中游、大西南地区的商品贸易使该问题得到缓解。(2)黄河流域经济-能源-水耦合协调发展程度呈逐步升高趋势,但仍整体偏低。其中,山东和四川耦合协调度较高,主要得益于经济发展质量和水资源利用效率较高以及可再生能源发展较快,而宁夏、山西和内蒙古由于能源清洁替代缓慢,水资源短缺问题突出,耦合协调度偏低。(3)立足优势、协同布局,上游地区应将水资源作为最大约束性指标,强化能源、交通和数字信息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提高经济发展、技术创新和资源优化配置能力;中游地区应增强新能源开发和利用能力、加强生态环境治理与修复,加快产业低碳转型和清洁能源替代;下游地区应提升人口和产业承载能力,持续转换发展动能,持续集聚集约发展并发挥龙头带动作用。上中下游区域协同发展新格局是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经济-能源-水耦合 区域协同发展 耦合协调度 提升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旅游实施区域协同发展:现实诉求与路径选择 被引量:37
7
作者 侯兵 黄震方 《商业经济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78-87,共10页
传统文化旅游发展模式包括基于传统文化资源展示的博物馆型发展模式、以文化创意为主体的技术创新型发展模式、以关联产业为依托的融合发展模式等三种,其共性问题是除了对文化开发的功利性定位和地方文化基因展示不够之外,割裂了文化空... 传统文化旅游发展模式包括基于传统文化资源展示的博物馆型发展模式、以文化创意为主体的技术创新型发展模式、以关联产业为依托的融合发展模式等三种,其共性问题是除了对文化开发的功利性定位和地方文化基因展示不够之外,割裂了文化空间的延续性和整体性,阻滞了文化资源的协同保护与利用。文化旅游实施区域协同发展的必要性,体现在对传统文化资源的整体性保护、规避区域文化旅游产业同构及深化区域旅游合作三方面,同时应尊重政府、市场、企业和公众等利益相关者诉求。在路径选择上,要构建"战略—文化—组织"的三维协同体系,战略协同是主导、文化协同是核心、组织协同是保证,三者相互作用,以形成目标明确的文化旅游区域协同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旅游 区域协同发展 现实诉求 实现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协同发展战略下京津冀体育产业一体化发展研究 被引量:26
8
作者 李艳荣 张长念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0-44,共5页
推动京津冀体育产业一体化发展,既是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内涵,也是体育领域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具体实践。研究表明,京津冀体育产业一体化发展,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挑战在于:整体发展失衡,结构亟待优化;... 推动京津冀体育产业一体化发展,既是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内涵,也是体育领域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具体实践。研究表明,京津冀体育产业一体化发展,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挑战在于:整体发展失衡,结构亟待优化;市场发育不足,行业竞争加剧;资源环境恶化,低碳锁定障碍;顶层设计不足,合作机制缺失。基于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应优化空间布局,推动体育产业错位发展;培育消费市场,推动体育产业创新发展;加快转型升级,推动体育产业低碳发展;完善合作机制,推动体育产业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产业 一体化发展 发展路径 京津冀 区域协同发展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常态下区域协同发展的取向和路径——以京津冀的探索和实践为例 被引量:12
9
作者 王金杰 周立群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3-79,238,共7页
新常态下区域经济发展被赋予新的内涵,创新驱动、要素流动与市场机制作用成为区域协同发展的三个支点,并正在形成经济一体化和梯度发展的新格局。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探索和实践来看,区域合作中应激活各方隐性资源,最大限度地释放"... 新常态下区域经济发展被赋予新的内涵,创新驱动、要素流动与市场机制作用成为区域协同发展的三个支点,并正在形成经济一体化和梯度发展的新格局。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探索和实践来看,区域合作中应激活各方隐性资源,最大限度地释放"协同效应";欠发达地区在引入外部资源时应注重激活内部要素,培育内生增长能力;顶层设计应将协调各方利益和损益补偿的机制构建纳入区域协同发展的新内涵;区域发展正形成由"极化"向"扩散"转化、由"竞争大于合作"向优势互补与合作共赢转变、由松散型合作向机制化协同转变的新取向。京津冀协同发展从战略提出到规划制定、从各地务实行动到新机制构建已迈出坚实步伐,这些探索将为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常态 区域协同发展 京津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协同发展背景下校企合作办学对策的国际借鉴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朱秀民 侯卫华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84-90,共7页
区域协同发展是我国新时代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方略。区域协同发展自然要求域内高等教育协同发展。同时,区域协同发展必然给作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校企合作办学带来外部场域的变化,如区域内政府间的政策协同、规划协同和产业... 区域协同发展是我国新时代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方略。区域协同发展自然要求域内高等教育协同发展。同时,区域协同发展必然给作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校企合作办学带来外部场域的变化,如区域内政府间的政策协同、规划协同和产业协同等。针对区域协同发展给校企合作办学要素带来的直接和间接影响,要充分借鉴国际典型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研究和确立因应区域协同发展新形势的校企合作办学新对策:首先,加大域内政府统筹力度,科学做好顶层设计;其次,加强域内行业协作,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专业服务作用;最后,深化校企合作办学改革,建立校企合作办学长效共赢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协同发展 校企合作 国际借鉴 对策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aken模型的区域协同发展测度方法 被引量:8
11
作者 欧阳慧 阳国亮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9-13,共5页
文章基于Haken模型构建了一种新的区域协同发展测度方法,将Haken模型表达方式、零常数项设定、阻尼系数符号和大小、运动方程进行修改,使模型的适应性从热力学系统向区域经济系统发展,同时进行指数构建,分别从协同规模、协同比例、协同... 文章基于Haken模型构建了一种新的区域协同发展测度方法,将Haken模型表达方式、零常数项设定、阻尼系数符号和大小、运动方程进行修改,使模型的适应性从热力学系统向区域经济系统发展,同时进行指数构建,分别从协同规模、协同比例、协同强度、协同质量和协同密度五个维度识别区域协同发展的特征。最后将该方法进行实证,分别从静态分布、动态蔓延、所有制差异等视角考查了中国区域协同发展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ken模型 区域协同发展 测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CBD引领区域协同发展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单菁菁 武占云 邬晓霞 《区域经济评论》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93-100,共8页
立足中国区域经济转型发展的重大背景,对中国CBD的经济规模、经济效率、税收贡献、产业结构和对外开放水平进行系统评价,从而发现,中国CBD在促进区域协同发展中具有积极作用,并已成为区域乃至全国的资本配置中心、创新引领中心、运营管... 立足中国区域经济转型发展的重大背景,对中国CBD的经济规模、经济效率、税收贡献、产业结构和对外开放水平进行系统评价,从而发现,中国CBD在促进区域协同发展中具有积极作用,并已成为区域乃至全国的资本配置中心、创新引领中心、运营管理中心、文化交汇中心和人才集散中心,以CBD引领区域协同发展将成为新时期促进区域一体化的重要抓手和平台。但目前,国内CBD发展尚存在发展水平梯度差异大、合作平台和载体缺失、同质化竞争较为严重等问题,建议从构筑多层级开放式CBD网络、加强顶层设计和分类指导、强化区域创新引领功能、搭建多元化区域合作平台等方面,加快推进区域CBD之间的合作与联系,有效服务和引领区域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BD 区域协同发展 合作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协同发展下地方政府的有效合作意愿——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例 被引量:30
13
作者 卢文超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01-208,共8页
合作意愿是地方政府开展合作、推动区域协同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合作治理中发挥着发起行为、降低成本、排除障碍和提升效能的作用。根据来源不同,合作意愿可以分为纵向促动型与横向协同型两种模式,实现由纵向促动向横向协同转变是合... 合作意愿是地方政府开展合作、推动区域协同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合作治理中发挥着发起行为、降低成本、排除障碍和提升效能的作用。根据来源不同,合作意愿可以分为纵向促动型与横向协同型两种模式,实现由纵向促动向横向协同转变是合作意愿发育的主要体现。作为理性经济人的地方政府,是否具有合作意愿应遵循"预期收益—交易成本"的逻辑,只有在预期收益大于交易成本时,才有合作意愿,反之,就会产生合作的"意愿困境"。在区域协同发展背景下,需构建有利于生成与维持地方政府合作意愿的政绩考核机制、财政激励机制、利益协调机制与标准实施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政府 区域协同发展 合作意愿 京津冀 发展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界治理网络视角下深港跨界区域协同发展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云 沈凤钱 +1 位作者 申霄媛 郭春兰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249-2262,共14页
在全球化语境下,跨界区域成为提高国家竞争力的战略地区,跨界治理也逐渐成为区域一体化研究中的关键议题。当前,随着逆全球化趋势日渐严峻,区域治理转型探索对国家发展至关重要。文章基于政策网络理论构建了跨界治理网络研究框架,认为... 在全球化语境下,跨界区域成为提高国家竞争力的战略地区,跨界治理也逐渐成为区域一体化研究中的关键议题。当前,随着逆全球化趋势日渐严峻,区域治理转型探索对国家发展至关重要。文章基于政策网络理论构建了跨界治理网络研究框架,认为在跨界治理中,各政府行为体基于共同发展目标,在中央权力重构下,形成多层次、系统性的政府共商组群,共同作用于跨界区域发展。其中,经济地域化与政府能力是理解这一概念的关键。在“一国两制”制度框架下,以深港跨界区域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指出了经济地域化进程与跨界治理网络构建之间的密切关系,探讨了跨界治理网络的运作方式,进而分析不对称治理下辖域网络内的政府-社会关系对跨界治理网络的运作的影响。研究证明,跨界治理网络是一种韧性的治理机制,克服了传统政策网络在实践中的局限性和过于简化的问题;并将跨界的经济和制度都根植于可变化的地域背景之中;采用多层次治理方法中的“通用”和“特定任务”来描述不同的政府共商组群,同时引入“倡导联盟”框架的理念,有助于理解政府主导的跨界地区制度一体化的过程。在跨界治理网络的动态构建下,这种多层次、系统性的治理方式将带动深港跨界合作不断深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界治理网络 经济地域化 区域协同发展 深港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协同发展视角下的粤港澳大湾区社区教育:趋势分析与对策建议 被引量:4
15
作者 陈朝萌 陈绮梅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64-67,共4页
深入开展社区教育对促进区域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区域之一,实现区域协同发展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大趋势。结合区域协同发展给社区因素带来的新变化,粤港澳大湾区社区教育在功能定位、管理体制... 深入开展社区教育对促进区域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区域之一,实现区域协同发展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大趋势。结合区域协同发展给社区因素带来的新变化,粤港澳大湾区社区教育在功能定位、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承载内涵、教育组织等方面形成新趋势。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社区教育高质量发展,要在创新运行模式、建设协同创新社区、助力新时代文明社区建设等方面开展探索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教育 粤港澳大湾区 区域协同发展 学习型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协同发展政策对要素流动与配置的影响:京津冀例证 被引量:28
16
作者 陈浩 罗力菲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5-123,共19页
要素在区域空间的自由流动和高效配置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要保障。将《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实施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使用2010—2019年京津冀区域内城市和周边参照城市的面板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法系统考察区域协同发展政策对要素流... 要素在区域空间的自由流动和高效配置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要保障。将《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实施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使用2010—2019年京津冀区域内城市和周边参照城市的面板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法系统考察区域协同发展政策对要素流动与配置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区域协同发展政策具有显著的要素流动促进效应和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效应,与对照组相比,京津冀区域内城市的要素流强度和全要素生产率经历了更高水平的增长,基于多种方法和策略的再检验佐证了增长效应的稳健性;比较不同类型城市的政策效应发现,区域协同发展政策对中心城市、功能转移城市和轴带发展城市的要素流动促进效应更强,城市规模较小、科技水平较低、基础设施不完善会掣肘区域协同发展政策的推进;区域协同发展政策通过资源高效配置、规模报酬递增与前沿技术进步三条路径,推动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应加大区域协同发展政策的实施力度,探索建立城市群全域要素流动的机制,促进生产要素空间配置优化,推进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形成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协同发展 要素流动与配置 全要素生产率 政策效应评估 双重差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策调整变迁与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基于合成控制法的分析 被引量:15
17
作者 王金营 贾娜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2-86,共15页
利用省域面板数据,采用合成控制法,检验和测度了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中由政策转变演进带来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发现:在京津冀区域发展政策干预初期,区域人均GDP增长速度损耗平均达15%—16%,最高达21.06%;随后政策调整,转为强化区域内部... 利用省域面板数据,采用合成控制法,检验和测度了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中由政策转变演进带来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发现:在京津冀区域发展政策干预初期,区域人均GDP增长速度损耗平均达15%—16%,最高达21.06%;随后政策调整,转为强化区域内部协同规划,区域人均GDP增速平均提高3%—4%,最高达8.6%,大大修正了前期政策中的负面效应。可见,早期政策干预没能释放京津冀区域经济增长的潜力,而后面针对区域内部的规划整合与合理疏解,对优化区域整体发展有了积极作用。因此,政策制定者应把握区域发展阶段特征与变化趋势,相机优化政策设计,使政策调整更加符合区域发展的规律,使得区域内部及区域与区域之间相互协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控制法 京津冀 区域协同发展 经济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境电商情境下“一带一路”区域协同发展机制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何淑英 马蓝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5期151-153,共3页
跨境电商加速了"一带一路"区域经济的发展,然而缓慢的区域间协同服务阻碍了跨境电商的常态发挥,协同发展因而成为"一带一路"区域经济繁荣的必由之路。本文针对"一带一路"区域跨境电商协同发展存在的缺口... 跨境电商加速了"一带一路"区域经济的发展,然而缓慢的区域间协同服务阻碍了跨境电商的常态发挥,协同发展因而成为"一带一路"区域经济繁荣的必由之路。本文针对"一带一路"区域跨境电商协同发展存在的缺口,提出在"互联网+"的大数据环境下构建信息化协同发展平台、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搭建基础设施服务以弥补协同发展缺口的建议,如期实现跨境电商境遇下的"一带一路"区域间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区域协同发展 跨境电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冀城市网络特征、成因及对区域协同发展的启示——基于三大城市群的比较 被引量:6
19
作者 孙铁山 刘禹圻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53-161,共9页
基于城市间企业投资数据分析京津冀城市网络特征及成因,可发现京津冀城市群及其中心城市的城际联系开放性强,城市群城市网络中心—极化效应突出,这与其中心城市北京的经济特性有关。北京的经济结构是以高端生产性服务业为主,造成其对外... 基于城市间企业投资数据分析京津冀城市网络特征及成因,可发现京津冀城市群及其中心城市的城际联系开放性强,城市群城市网络中心—极化效应突出,这与其中心城市北京的经济特性有关。北京的经济结构是以高端生产性服务业为主,造成其对外经济联系更多是高等级、跨区域和超越地理临近的,较难形成对腹地城市的经济辐射。且随着京津冀产业结构调整,腹地城市制造业发展趋缓,也不利于接受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从而造成区域的非均衡发展。因此,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需着眼于京津冀城市的经济功能,尤其要考虑北京的首都功能定位,明确三地分工关系,强化北京对津冀的辐射带动,加强城市群内城市间的功能联系,形成更为均衡的城市群城市网络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网络 城际联系 城市群一体化 区域协同发展 京津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评《文化旅游的区域协同发展:模式与对策》 被引量:2
20
作者 宋朝丽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I0005-I0006,共2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全面提升,相应地,旅游市场需求也在不断扩大。根据文旅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实现旅游总收入6.63万亿元,同比增长11%,旅游产业产值在我国经济总量中占比为11.05%。随着人们精...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全面提升,相应地,旅游市场需求也在不断扩大。根据文旅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实现旅游总收入6.63万亿元,同比增长11%,旅游产业产值在我国经济总量中占比为11.05%。随着人们精神文化层次的不断提升,对旅游产品也有了更高层次的需求,由于传统旅游模式无法满足人们多样化的旅游需求,其对旅游者的吸引力也在下降。与传统旅游模式不同,文化旅游能让旅游者在享受自然和人文风光的同时也能充分体验不同地区的特色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模式 旅游市场需求 区域协同发展 旅游产业融合 旅游总收入 数据显示 旅游者 经济总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