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方政府合作对区域协同创新的影响——以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为例
1
作者 穆荣平 吴柳洁 《科技进步与对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36-47,共12页
区域协同创新是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现有的地方政府合作与区域协同创新关系研究缺乏从城市双边维度的考察,对地方政府合作影响区域协同创新水平的作用机制缺乏深入探究。以加入长三角经... 区域协同创新是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现有的地方政府合作与区域协同创新关系研究缺乏从城市双边维度的考察,对地方政府合作影响区域协同创新水平的作用机制缺乏深入探究。以加入长三角经济协调会作为外生政策冲击,使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方法,考察地方政府合作对区域协同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1)地方政府合作可以显著提升区域协同创新水平,经过多种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2)地方政府合作通过促进城市交流合作提升科技基础邻近性,正向作用于区域协同创新水平;(3)地方政府合作对区域协同创新的提升效应受到地方政府合作时长、地区文化差异、城市距离等因素影响;(4)创新基础较弱城市更易从地方政府合作中受益,但地方政府合作并不能缩小地区创新能力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政府合作 多时点双重差分 区域协同创新 长三角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边界、方式和目标维度视角下的区域协同创新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赵成伟 夏丹尼 张孟辉 《区域经济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25,共8页
区域协同创新是区域创新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它突出了区域各创新主体之间互动与协作的重要性。区域协同创新与区域协同发展的最终发展目标都是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二者相互依存,紧密相关。以区域、协同和创新为关键词,对应从边界... 区域协同创新是区域创新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它突出了区域各创新主体之间互动与协作的重要性。区域协同创新与区域协同发展的最终发展目标都是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二者相互依存,紧密相关。以区域、协同和创新为关键词,对应从边界、方式和目标三个维度探讨区域协同创新的定义,可以进一步明晰区域协同创新的科学价值。未来,区域协同创新要从强化地域、主体间协同创新,统筹推进各层级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构建差异化区域创新体系和完善协同创新机制四个方面着手,通过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实现区域协同创新,进而为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有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协同创新 区域创新体系 区域协同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能力结构关系模型的区域协同创新研究 被引量:48
3
作者 范斐 杜德斌 +2 位作者 游小珺 盛垒 肖泽磊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6-74,共9页
根据区域协同创新能力结构的内涵,从知识创新能力、技术创新能力、产业创新能力、服务创新能力与创新环境能力5个方面构造了区域协同创新研究的指标体系。利用能力结构关系模型,测度1998~2011年中国省级区域的各项创新能力结构,从时空... 根据区域协同创新能力结构的内涵,从知识创新能力、技术创新能力、产业创新能力、服务创新能力与创新环境能力5个方面构造了区域协同创新研究的指标体系。利用能力结构关系模型,测度1998~2011年中国省级区域的各项创新能力结构,从时空维度揭示不同区际创新能力结构的均衡与匹配程度,在此基础上,辨析不同省级区域在区际协同创新中获益效果的相对变化趋势及时空关联。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省级区域的创新能力都呈现上升趋势,但区域整体综合创新能力东、中、西阶梯分布的格局并没有改变,且地带间的综合创新能力差异有逐步扩大的趋势。2省级区域创新能力结构耦合度网络发展具有显著的空间不平衡性,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层现象与核心-边缘空间分异格局。3区域协同创新获益效果质量不高,区际协同创新获益值及获益比空间差异显著,但区际协同创新空间格局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协同创新 创新能力结构 省级区域 协同创新获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协调度-管理熵的区域协同创新能力测度 被引量:30
4
作者 邓富民 张金光 梁学栋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13-117,共5页
针对区域协同创新能力研究系统性不强、缺乏有效定量测度等问题,以复杂系统理论、耗散结构理论为基础,以系统有序和无序为视角,提出基于协调度-管理熵的区域协同创新测度方法。两种方法分别以复杂系统的内部子系统为研究单元,通过对子... 针对区域协同创新能力研究系统性不强、缺乏有效定量测度等问题,以复杂系统理论、耗散结构理论为基础,以系统有序和无序为视角,提出基于协调度-管理熵的区域协同创新测度方法。两种方法分别以复杂系统的内部子系统为研究单元,通过对子系统有序度的定量化研究来测度系统整体协同度。研究发现,北京、江苏、上海等地区协同创新能力较强,系统协调度较高,而河北、河南、湖南等地区协调度较低。两种模型测度结果较好地反映了各省市协同创新能力的实际水平,表明模型测度科学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协同创新 能力测度 协调度 管理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模仿、集群结构和产学研区域协同创新研究:来自中国三大海洋装备制造业集群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16
5
作者 唐书林 肖振红 苑婧婷 《管理工程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4-44,共11页
现有研究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来解释产学研主体的个体网络现象,但已有经验证据并不稳定甚至相互矛盾。本文试图引入空间计量模型来发现我国企业集群的社会网络结构存在空间模仿现象的证据,并利用新的网络特征——空间集聚结构修正社会网络... 现有研究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来解释产学研主体的个体网络现象,但已有经验证据并不稳定甚至相互矛盾。本文试图引入空间计量模型来发现我国企业集群的社会网络结构存在空间模仿现象的证据,并利用新的网络特征——空间集聚结构修正社会网络分析结果后考察网络嵌入对产学研区域协同创新的真实影响。结果表明:(1)关系联结规模和中介中心度有助于提高区域协同创新水平,在部分集群内协同距离对协同创新的影响呈"S"型曲线,在控制空间效应后仅在波纹状集聚结构的环渤海集群存在结构洞与协同创新的负向关联;(2)三大海洋装备集群的集群结构存在明显的空间模仿效应,在连续性知识空间内更多的表现为邻近效应,在间断性知识空间则表现为异质效应,说明我国海工装备产业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建设已初见成效;(3)集群内空间模仿效应强于集群间,说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存在明显的地方保护主义;(4)整体上企业产权性质对网络结构特征没有显著影响,但具有高新技术资质和年轻企业的协同创新行为更容易受到网络结构的影响,不具有高新技术资质的企业和非年轻企业更容易产生网络模仿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学研 网络模仿 集聚结构 区域协同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协同创新系统绩效评价研究——以长江中游城市群为例 被引量:16
6
作者 彭翀 张晨 +1 位作者 王宝强 黄亚平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2018年第11期33-40,共8页
区域创新已成为当前区域发展与规划的前沿热点,而空间协同是提升区域创新水平的重要路径。本研究在既有成果的基础上提出"3C"综合区域协同创新系统绩效的评估框架,并以长江中游城市群28个地级市为实证案例,从3个层面观察研究... 区域创新已成为当前区域发展与规划的前沿热点,而空间协同是提升区域创新水平的重要路径。本研究在既有成果的基础上提出"3C"综合区域协同创新系统绩效的评估框架,并以长江中游城市群28个地级市为实证案例,从3个层面观察研究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创新系统的特征和属性,主要结论有:①3C理论是一个互为因果的动态框架,对城市群协同创新系统的分析与研究有一定适用性。②长江中游城市群各城市创新能力差距较大,存在"中部塌陷"现象;城市群创新网络联系较弱,网络空间上呈现不均衡三角形结构;创新协同网络层次、节点较少,空间结构不明显。③3C评价结果显示3个次级城市群发展困境不同,应制定不同的创新发展策略。④3C结构是一个非线性发展过程,从低水平扩展到开放式均衡发展,若发展不均则进入过均衡式发展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协同创新系统 空间网络特征 长江中游城市群 3C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螺旋理论的区域协同创新网络结构分析 被引量:23
7
作者 张秀萍 卢小君 黄晓颖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82-88,共7页
基于大学—产业—政府非线性网状创新的三螺旋理论,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选取三个有代表性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进行问卷调查,对区域创新网络结构及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从网络结构特征可以将区域协同创新网络分为以政府为... 基于大学—产业—政府非线性网状创新的三螺旋理论,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选取三个有代表性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进行问卷调查,对区域创新网络结构及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从网络结构特征可以将区域协同创新网络分为以政府为主导、以大学为主导和以企业为主导三种类型,政府、大学、企业分别在以各自为主导的创新网络中起到资源配置和支撑作用,其他两类主体协同参与创新,而中介机构在协同创新中主要发挥结构洞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协同创新 网络结构 三螺旋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维邻近视角下跨区域协同创新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被引量:22
8
作者 毛磊 谢富纪 凌峰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37-44,共8页
在国家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背景下,研究跨区域协同创新具有重要实践意义。邻近性理论是产业集群层面和企业层面协同创新的重要研究主题,因而从多维邻近视角出发,探讨跨区域协同创新的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理论价值。从跨区域协同创新的实践... 在国家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背景下,研究跨区域协同创新具有重要实践意义。邻近性理论是产业集群层面和企业层面协同创新的重要研究主题,因而从多维邻近视角出发,探讨跨区域协同创新的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理论价值。从跨区域协同创新的实践背景出发,借助协同创新理论,以长三角地区苏州、上海和杭州企业为例,通过问卷调查,运用因子分析法找出跨区域协同创新影响因素,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研究,构建了跨区域协同创新影响因素模型,最后提出了促进跨区域协同创新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维邻近 区域协同创新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知识三角的区域协同创新联盟探索与实践——以欧洲创新工学院KICs模式为例 被引量:12
9
作者 陈浩 项杨雪 +1 位作者 陈劲 柳宏志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7期34-38,共5页
为了推动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协调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升,欧盟于2008年4月在里斯本战略(Lisbon strategy)框架指导下,成立了欧洲创新工学院(EIT),并在全面贯彻知识三角(knowledge triangle)发展思路中,通过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和产业创新之... 为了推动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协调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升,欧盟于2008年4月在里斯本战略(Lisbon strategy)框架指导下,成立了欧洲创新工学院(EIT),并在全面贯彻知识三角(knowledge triangle)发展思路中,通过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和产业创新之间的互动,逐渐形成了极具特色的协同组织模式——知识和创新共同体(KICs)。经过数年的探索,其已成为至今发展规模最大、影响最为广泛的区域协同创新模式。分析该模式在知识生产管理、人才培养和技术转移等方面的实践经验,可为我国建设区域协同创新联盟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洲创新工学院 知识三角 知识和创新共同体 区域协同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承接产业转移视角的区域协同创新机理分析——兼论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的路径创新 被引量:29
10
作者 张仁枫 王莹莹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26-30,共5页
企业、高校、政府和技术中介机构等创新主体相互配合与作用的区域协同创新机制是区域经济实现快速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其承接产业转移能力的体现。除依赖政府推力外,西部等欠发达地区要实现历史性的跨越式发展,还需要通过区域创新提升... 企业、高校、政府和技术中介机构等创新主体相互配合与作用的区域协同创新机制是区域经济实现快速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其承接产业转移能力的体现。除依赖政府推力外,西部等欠发达地区要实现历史性的跨越式发展,还需要通过区域创新提升自身的能力来产生"吸引力"。区域创新能力不强是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缓慢和承接产业转移效率低下的重要内在因素。利用承接产业转移带来的外来创新能量,再加强区域内和区域间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之间的产学研合作与联系,推动地区创新能力的发展,西部等欠发达地区可以将这两种力量合二为一,从而实现自身跨越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转移 区域创新体系 跨越式发展 创新能力 区域协同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协同创新的形成机理及空间特性 被引量:11
11
作者 高丽娜 蒋伏心 熊季霞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5-32,共8页
创新扩散是推动区域经济生产率提高的重要源泉。区域协同创新是在创新要素的市场化流动基础上,以企业价值链网络为载体,实现区域创新要素共享,增强企业获取外部创新资源能力、进而提高区域创新能力的过程,是区域分工与合作的重要发展趋... 创新扩散是推动区域经济生产率提高的重要源泉。区域协同创新是在创新要素的市场化流动基础上,以企业价值链网络为载体,实现区域创新要素共享,增强企业获取外部创新资源能力、进而提高区域创新能力的过程,是区域分工与合作的重要发展趋势。区域协同创新的形成,首要的推动力是创新主体的流动;其次是创新成果的市场交易与知识流动促成区域集体学习过程。创新要素空间分布"凸性"使协同创新伙伴选择具有地方化特征,进而区域协同创新过程中空间相互作用明显,是带动整体经济增长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协同创新 形成机理 空间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D的区域协同创新网络结构风险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王国红 周建林 梁晓燕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40-45,共6页
区域协同创新网络结构是高新技术园区在创新功能方面的抽象模型,准确识别、分析和预防风险是其健康发展的重要一环。首先分析了区域协同创新网络结构及其风险类型,通过构建区域协同创新网络结构风险的因果关系模型,揭示了协同创新网络... 区域协同创新网络结构是高新技术园区在创新功能方面的抽象模型,准确识别、分析和预防风险是其健康发展的重要一环。首先分析了区域协同创新网络结构及其风险类型,通过构建区域协同创新网络结构风险的因果关系模型,揭示了协同创新网络结构风险的形成过程。在此基础上,基于全国38个软件园基地数据,建立了区域协同创新网络结构风险SD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仿真和应用研究,以此揭示影响区域协同创新网络结构风险的关键因素,从而为区域协同创新网络健康发展和创新政策制定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协同创新网络 结构风险 因果关系图 系统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区域协同创新能力评价与分类 被引量:10
13
作者 袁旭梅 张旭 王亚娜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3-21,共9页
本文结合云模型与概率优势关系,提出基于云概率优势关系的多准则决策方法,对2010—2015年中国6个区域18个省(直辖市)的高新技术产业区域协同创新能力进行了实证研究,探索其区域协同创新能力的水平及波动情况,分别以高新技术产业区域协... 本文结合云模型与概率优势关系,提出基于云概率优势关系的多准则决策方法,对2010—2015年中国6个区域18个省(直辖市)的高新技术产业区域协同创新能力进行了实证研究,探索其区域协同创新能力的水平及波动情况,分别以高新技术产业区域协同创新综合能力水平-波动、创新环境水平-波动以及投入-产出为维度进行了分类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考察期内各区域和省(直辖市)在高新技术产业区域协同创新能力水平和波动方面差异显著,各区域和省(直辖市)可针对所属类型特点,采取有力措施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区域协同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概率优势关系 高新技术产业 区域协同创新 评价和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协同创新模式在高校院系科研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4
作者 戴智华 夏露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649-1654,共6页
针对高校院系科研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以某高校(属985工程)的一个主体院系长期的科研创新管理实践为基础,结合区域协同创新体系理论,提出了一种优于传统科研管理模式的高校院系区域协同创新管理模式.对样本在2002~2011年中各项科... 针对高校院系科研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以某高校(属985工程)的一个主体院系长期的科研创新管理实践为基础,结合区域协同创新体系理论,提出了一种优于传统科研管理模式的高校院系区域协同创新管理模式.对样本在2002~2011年中各项科研绩效指标进行案例分析,结果表明,各项科研绩效指标的变化总体呈上升趋势;随着考核方案从量化考核到模糊考核的改进,各项科研绩效指标从快速增长趋势逐渐放缓,但从国际评估及教育部学科评估的结果分析,样本的科研绩效水平有所提高,并获得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成果.结合样本的研究结果,给出了进一步促进科研绩效提升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研管理 高校院系 区域协同创新管理模式 科研绩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协同创新网络的结构风险研究——以国内外生物医药基地的对比分析为例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国红 梁晓燕 邢蕊 《当代经济管理》 CSSCI 2014年第7期17-22,共6页
区域协同创新网络是高新技术集群及园区在创新功能方面的抽象,准确地识别、分析、预防风险是其健康发展的重要一环。文章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引入外部协同网络,提出了区域协同创新网络"三角结构",据此梳理了现有风险。通过系... 区域协同创新网络是高新技术集群及园区在创新功能方面的抽象,准确地识别、分析、预防风险是其健康发展的重要一环。文章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引入外部协同网络,提出了区域协同创新网络"三角结构",据此梳理了现有风险。通过系统动力学因果关系模型,结合"三角结构"与网络特征指标分析了协同创新网络风险的形成过程,并运用案例对比验证了因果关系回路。进而结合案例揭示了创新密集型集群的风险易发缺口,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协同创新网络 结构风险 因果关系模型 案例对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协同创新的“火箭模型”及其机理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潘锡杨 李建清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5期30-34,共5页
根据在协同创新过程中的地位和功能,提出了区域协同创新的"火箭"结构模型,主要包括由地方政府和终端用户构成的"制导系统",由企业、大学和研究机构组成的"箭体结构",以金融机构和中介机构为代表的"... 根据在协同创新过程中的地位和功能,提出了区域协同创新的"火箭"结构模型,主要包括由地方政府和终端用户构成的"制导系统",由企业、大学和研究机构组成的"箭体结构",以金融机构和中介机构为代表的"推进系统"3个部分,其目的在于整合区域内分散的创新资源,实现"知识链"、"产业链"和"价值链"之间无缝对接。最后,通过苏州纳米科技协同创新中心的案例,研究了面向区域发展的协同创新中心如何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协同创新 “火箭模型” 运行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协同创新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 被引量:54
17
作者 范斐 连欢 +1 位作者 王雪利 王嵩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65-172,共8页
区域协同创新有利于促进区域间创新要素流动,优化科技资源的合理配置,提升区域创新绩效。采用改进的DEA模型,在测度中国62个城市2003~2016年创新绩效的基础上,运用门槛回归模型分析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条件下区域协同创新对创新绩效的影... 区域协同创新有利于促进区域间创新要素流动,优化科技资源的合理配置,提升区域创新绩效。采用改进的DEA模型,在测度中国62个城市2003~2016年创新绩效的基础上,运用门槛回归模型分析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条件下区域协同创新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①研究期内62个城市的创新绩效整体上在波动中稳步提升,区域创新绩效存在较大的空间非均衡性。②区域协同创新对于区域创新绩效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区域创新绩效与区域协同创新核心解释变量之间存在着非线性关系,专利合作数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呈现正向双门槛特征,科技论文合作数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呈现正向单门槛特征,两者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都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③科技人员流动量在跨过经济发展水平第一门槛10.088而低于第二门槛10.255时,对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最明显;科技资金流动量在经济发展水平第一门槛9.427以下时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最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协同创新 创新绩效 门槛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资源对跨区域协同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基于31个省份的QCA分析 被引量:25
18
作者 程跃 王维梦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3-22,共10页
文章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面板数据为样本,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从区域创新能力、区域创新外向度、区域创新位势以及区域创新环境四个创新资源维度共选取13个二级指标,探究创新资源不同条件组合对跨区域协同创新绩效的影响路... 文章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面板数据为样本,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从区域创新能力、区域创新外向度、区域创新位势以及区域创新环境四个创新资源维度共选取13个二级指标,探究创新资源不同条件组合对跨区域协同创新绩效的影响路径。研究发现:目前存在资源均衡型、资源互补型、资源突出型、资源欠缺型四条典型提升路径;通过滞后性及纵向对比分析发现,影响路径是动态变化的,资源互补型和资源突出型可以进化为资源均衡型路径,资源欠缺型是在协同创新持续展开情况下逐渐发展起来的一条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资源 区域协同创新 创新绩效 QC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贸易流通、知识溢出与区域协同创新——基于川渝互动发展的视角 被引量:3
19
作者 郭宏 伏虎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03-105,共3页
本文考察了区域贸易流通和知识溢出变动对于区域协同创新的相对效率及其作用强度的影响,以川渝为例验证了区域间由贸易依存引致的知识溢出对创新能力具有强关联性。文章通过对2008-2014年四川省21个市(州)与重庆市之间区域贸易和知识溢... 本文考察了区域贸易流通和知识溢出变动对于区域协同创新的相对效率及其作用强度的影响,以川渝为例验证了区域间由贸易依存引致的知识溢出对创新能力具有强关联性。文章通过对2008-2014年四川省21个市(州)与重庆市之间区域贸易和知识溢出趋势性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较高的贸易依存将有效促进川渝间知识溢出,区域间贸易的类别及方向对知识创新的方向和效果有显著影响,体现为初级产品和大宗商品的流出地知识增量较低,服务性贸易流入地创新活动明显增多等特征,在贸易相关政策设计时要更加重视结构性、方向性变化,以贸易互动提升区域协同创新演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贸易流通 知识溢出 区域协同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粗糙集和Choquet积分的区域协同创新能力评价 被引量:9
20
作者 尹彦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39-42,共4页
文章借助区域发展相关理论和聚类分析方法,构建区域协同创新能力的结构模型,在厘清影响区域协同创新能力关键因素的同时,梳理各种关键因素对区域协同创新能力的影响机理。运用粗糙集约简得到区域协同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应用C... 文章借助区域发展相关理论和聚类分析方法,构建区域协同创新能力的结构模型,在厘清影响区域协同创新能力关键因素的同时,梳理各种关键因素对区域协同创新能力的影响机理。运用粗糙集约简得到区域协同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应用Choquet模糊积分探究区域协同创新能力以认清区域协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改进创新行为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协同创新 能力评价 粗糙集 Choque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