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羌塘高原典型矿区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与区域化探扫面方法 被引量:10
1
作者 杨少平 刘华忠 +5 位作者 孔牧 张华 刘应汉 张学君 高顺宝 郑有业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67-376,共10页
羌塘高原是目前区域化探全国扫面工作最大的空白区和地质找矿工作的新区,这里的化探扫面和地质找矿工作正在推进中。水系沉积物测量是该区主要区域化探扫面方法。在羌塘高原上,风成沙广布,其粒级主要集中在–40目,比例高达90%以上,是影... 羌塘高原是目前区域化探全国扫面工作最大的空白区和地质找矿工作的新区,这里的化探扫面和地质找矿工作正在推进中。水系沉积物测量是该区主要区域化探扫面方法。在羌塘高原上,风成沙广布,其粒级主要集中在–40目,比例高达90%以上,是影响区域化探找矿效果的最大因素。通过四个矿区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发现:1)水系沉积物不同粒级中,大部分矿化指示元素含量都呈不对称的"反S"型或"U"型分布,富集在+40目粒级和–160目粒级中。以–10^+40目为采样粒级,很大程度上可以消除风成沙的干扰。2)大型矿床形成的指示元素异常沿水系迁移距离为4~8 km,异常面积>25 km2;小型矿床形成的异常迁移距离1 km左右,异常面积1 km2左右。3)确定区域化探扫面最佳技术指标为:采样粒级–10^+40目;采样密度1点/4 km2(勘查目标定位到大型以上矿床时)或1点/km2(勘查目标定位到小型以上矿床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羌塘高原 水系沉积物 地球化学特征 区域化探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