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区域化探异常的地球化学勘查评价方法技术进展综述 被引量:40
1
作者 朱华平 张德全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5-38,共4页
区域地球化学异常筛选与评价之地球化学勘查方法技术一直是矿产勘查技术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文章回顾了近十几年来区域地球化学异常筛选的方法与思路以及评价异常的勘查地球化学方法的一些进展 ,并根据不同的覆盖条件和勘查地球化学技... 区域地球化学异常筛选与评价之地球化学勘查方法技术一直是矿产勘查技术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文章回顾了近十几年来区域地球化学异常筛选的方法与思路以及评价异常的勘查地球化学方法的一些进展 ,并根据不同的覆盖条件和勘查地球化学技术应用条件 ,把它们分为厚覆盖区勘查地球化学方法技术、基岩区勘查地球化学技术和生物地球化学勘查技术加以评述 ,最后提出多种地学信息综合集成 ,尤其是信息科学技术 ,如地理信息系统、卫星定位系统和遥感技术等互相协作较准确的筛选异常 ,多学科结合的立体勘查地球化学方法是区域地球化学异常评价以预测隐伏矿床的主要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化探异常 地球化学勘查评价方法 覆盖条件 地学信息 地理信息系统 卫星定位系统 遥感技术 隐伏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次分析法在区域化探异常评价筛选中的应用
2
作者 肖唐付 李泽九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86-94,共9页
以甘肃南部碧口群分布区为例,提出用层次分析法(AHP)对区域化探异常进行综合评价与筛选的思路和应用方法;根据区域化探异常所处的地质背景、物化探异常特征以及遥感解译信息的综合资料,用AHP建立区域化探异常的递阶层次模型;通过建立各... 以甘肃南部碧口群分布区为例,提出用层次分析法(AHP)对区域化探异常进行综合评价与筛选的思路和应用方法;根据区域化探异常所处的地质背景、物化探异常特征以及遥感解译信息的综合资料,用AHP建立区域化探异常的递阶层次模型;通过建立各层次的一系列判断矩阵,计算出各个异常最终的评序权重;根据权重大小筛选出的异常,评序结果可信,可用来预测找矿远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化探异常 层次分析法 判断矩阵 综合信息找矿远景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化探异常快速检查评价工作若干问题浅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孙辉 汪治国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41-45,共5页
要做好区域化探异常检查评价工作,提高找矿效果,首先要从众多异常中筛选出有找矿意义的异常,而后开展初查与细查。通过理论与多年实践,提出了快速开展异常检查评价工作的方法技术手段。
关键词 区域化探异常 参数选择 地球化学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诺尔特地区化探特征及成矿潜力分析 被引量:14
4
作者 董永观 芮行健 +3 位作者 周刚 张传林 袁旭音 丁汝福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15-223,共9页
新疆阿尔泰诺尔特地区经历了前泥盆纪基底陆壳演化期、上叠盆地发育期、上叠盆地的关闭期和造山后期4个阶段;在地质演化过程中伴随着一系列成矿作用。区域化探资料显示,区内下石炭统中—酸性火山岩出露区以Au、Pb、Zn、Cu为特色的化探... 新疆阿尔泰诺尔特地区经历了前泥盆纪基底陆壳演化期、上叠盆地发育期、上叠盆地的关闭期和造山后期4个阶段;在地质演化过程中伴随着一系列成矿作用。区域化探资料显示,区内下石炭统中—酸性火山岩出露区以Au、Pb、Zn、Cu为特色的化探综合异常带规模大,强度高,化探异常浓集中心明显,在部分异常区内已经先后发现多处金、铜、多金属矿床、矿点和矿化点。区域构造演化富集了成矿元素,特别是下石炭统红山嘴组火山岩为金、铜、铅、锌矿源层,燕山期岩浆活动对矿源层中的成矿元素进一步富集,并在构造有利部位成矿。本文通过研究区区域成矿条件和区域化探异常特征分析,指出诺尔特地区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条件 区域化探异常 成矿潜力 诺尔特 新疆阿尔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西藏芒康地区数字统计化探异常分析
5
作者 郭科 唐菊兴 +2 位作者 施泽进 陈聆 甘崇刚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0-44,共5页
应用数字统计方法对西藏芒康地区 Ag,Pb,Zn,Cu,Au5种元素的化探数据作了系统的定量分析 ,由此确定了该地区 5种元素的共生组合规律 ,“背景和异常”以及它们的空间分布规律 ,从而为进一步揭露、控制、评价该地区 HS- 64 -
关键词 西藏 数字统计 区域化探异常 芒康地区 共生组合规律 空间分布规律 金属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熊耳山矿集区金矿控矿地质要素分析 被引量:29
6
作者 吴发富 龚庆杰 +2 位作者 石建喜 李建全 王中亮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65-875,共11页
本文统计了豫西熊耳山地区53个金矿床(点),编绘了熊耳山地区金矿床分布图。系统的野外矿床地质观察以及熊耳山地区矿床分布图都显示,该区金矿的主要控矿要素为太华群变质结晶基底、北西向和北东向断裂构造,以及燕山期酸性侵入岩。太华... 本文统计了豫西熊耳山地区53个金矿床(点),编绘了熊耳山地区金矿床分布图。系统的野外矿床地质观察以及熊耳山地区矿床分布图都显示,该区金矿的主要控矿要素为太华群变质结晶基底、北西向和北东向断裂构造,以及燕山期酸性侵入岩。太华群处于熊耳山核部,南北两侧以不整合接触带分别与熊耳群及新生代地层相拆离。矿集区45%的金矿床分布于太华群内,从鲁山、熊耳山到小秦岭,金矿化程度增强,而太华群中的金丰度依次降底,显示太华群提供了部分成矿物质。近东西向马超营断裂为熊耳山地区一级构造单元,其北侧发育一系列北东向次级断层。区内金矿床主要分布于马超营断裂以北,明显沿北东向断层成带分布,且矿床的控矿构造也呈北东向,暗示了北东向断层的控矿特征。研究区内发育有花山、五丈山、合峪、太山庙等大花岗岩体和大量石英斑岩脉和花岗斑岩岩脉。花山岩体和五丈山岩体与地层外接触带是控制金矿床产出重要区域,36%的金矿床产出于岩体附近或角砾岩体内,小型岩脉则广泛发育于各金矿床内。本区1∶20万区域化探金含量存在七个异常区,分别与该区金矿床集中分布区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豫西熊耳山 金矿床 控矿地质要素 区域化探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