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区域创新网络对我国高新技术中小企业发展的作用 被引量:130
1
作者 盖文启 王缉慈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9期102-106,共5页
高新技术中小企业有着许多优势, 如不断技术创新、促进高新技术的产业化、易于获得范围经济等。但其发展过程中, 存在着筹资困难、企业间合作网络薄弱、市场环境不公平等问题, 所以, 只有积极构建区域创新网络, 实现区内各行为主... 高新技术中小企业有着许多优势, 如不断技术创新、促进高新技术的产业化、易于获得范围经济等。但其发展过程中, 存在着筹资困难、企业间合作网络薄弱、市场环境不公平等问题, 所以, 只有积极构建区域创新网络, 实现区内各行为主体的密切合作和知识的增值创新, 才能提高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 推动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创新网络 高新技术 中小企业 风险投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湾新竹与内湖科技园区发展模式比较研究及经验借鉴——基于区域创新网络视角 被引量:8
2
作者 丁明磊 刘秉镰 庞瑞芝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1-96,共6页
基于区域创新网络的视角和分析框架,通过对台湾新竹科学工业园与内湖科技园区发展模式的比较分析,探讨两类科技园区发展模式成功的关键因素和发展过程中的政府-市场作用机制。本文认为创新网络的本地化过程以及开放型区域创新网络的建... 基于区域创新网络的视角和分析框架,通过对台湾新竹科学工业园与内湖科技园区发展模式的比较分析,探讨两类科技园区发展模式成功的关键因素和发展过程中的政府-市场作用机制。本文认为创新网络的本地化过程以及开放型区域创新网络的建设是科技园区发展的关键,需要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两种力量,调整园区发展定位;提出科技园区的管理需要站在经济一体化区域发展角度规划和布局科技园区、为园区企业提供定制化服务、重视民生因素等措施建议,从而为其他科技园区的规划与建设提供经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竹 内湖 科技园区 区域创新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创新网络的共生演化仿真研究 被引量:40
3
作者 叶斌 陈丽玉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6-94,共9页
建立区域创新网络的竞争与合作共生演化模型,在给出共生演化模型的平衡点及其稳定性条件之后对区域创新网络的共生演化过程进行仿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区域创新网络中不同创新主体之间共生演化的结果取决于共生作用系数的取值。(2)... 建立区域创新网络的竞争与合作共生演化模型,在给出共生演化模型的平衡点及其稳定性条件之后对区域创新网络的共生演化过程进行仿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区域创新网络中不同创新主体之间共生演化的结果取决于共生作用系数的取值。(2)当共生作用系数均为负数(互惠共生)时,各创新主体都从其他创新主体受益,使得发展潜力增加。(3)当共生作用系数均为正数(恶性竞争)时,共生作用系数大的创新主体因被其他创新主体消耗资源而趋于衰亡,而另一方得以生存发展。(4)当共生作用系数为一正一负数(寄生)时,被寄生的创新主体由于受到另一方的消耗,其增长潜力下降,另一方的增长潜力则因受益而有所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创新网络 共生演化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DEA的区域创新网络共生效率评价 被引量:21
4
作者 叶斌 陈丽玉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00-108,共9页
本文将区域创新网络看作是一个各类创新主体在其中相互竞争和合作,进行物质、信息和能量的交换,进而获得创新产出的共生系统,并利用网络DEA模型将区域创新网络中的多阶段生产过程模型化,考察区域创新网络的共生效率。研究结果表明:(1)... 本文将区域创新网络看作是一个各类创新主体在其中相互竞争和合作,进行物质、信息和能量的交换,进而获得创新产出的共生系统,并利用网络DEA模型将区域创新网络中的多阶段生产过程模型化,考察区域创新网络的共生效率。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区域创新网络共生效率较高的地区大多为经济发达地区和科技水平较高地区;(2)我国目前还不存在一体化共生的区域创新网络,少数省份的区域创新网络属于连续共生,间歇共生是发生得最多的区域创新网络共生模式,点共生只存在于少数几个省份的区域创新网络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创新网络 共生效率 网络DEA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区域创新网络评价与空间关联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金浩 王平平 赵晨光 《当代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9-57,共9页
构建了区域创新网络评价体系,并测度了我国区域创新网络水平和空间分布格局。采用社会网络分析和QAP回归分析方法,考察了我国区域创新网络空间关联特征和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我国区域创新网络水平呈东高西低格局,东部地区多处于空间关... 构建了区域创新网络评价体系,并测度了我国区域创新网络水平和空间分布格局。采用社会网络分析和QAP回归分析方法,考察了我国区域创新网络空间关联特征和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我国区域创新网络水平呈东高西低格局,东部地区多处于空间关联网络的核心,并通过吸收中西部创新资源形成明显的创新联动效应。地理位置、经济基础、创新资源投入是影响创新网络空间溢出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创新网络 空间关联 社会网络分析 QA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中-天水经济区区域创新网络的形成机制研究
6
作者 张建军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90-94,101,共6页
区域创新网络是解决当前东西部区域经济差距,助推关中-天水经济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有效"组织工具",积极构建关中-天水经济区区域创新网络,应扬长(优势因子)避短(劣势因子),通过选择区域创新网络的重点"区位"、培育... 区域创新网络是解决当前东西部区域经济差距,助推关中-天水经济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有效"组织工具",积极构建关中-天水经济区区域创新网络,应扬长(优势因子)避短(劣势因子),通过选择区域创新网络的重点"区位"、培育并完善区域创新网络主体功能、优化区域创新网络环境、选择区域创新网络运行模式以及强化政府在区域创新网络构建中的主导作用等途径和措施实现。关中-天水经济区区域创新网络的构建和发展可能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和实践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中-天水经济区 区域创新网络: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区域创新网络的中小企业发展路径研究
7
作者 刘辉 《消费电子》 2013年第10期161-162,共2页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同时也是创新发展主体中最富有活力的组成部分。但是,中小企业在自身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面临一些挑战。近几年,我国政府为了帮助中小企业提高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加强了对区域创新...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同时也是创新发展主体中最富有活力的组成部分。但是,中小企业在自身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面临一些挑战。近几年,我国政府为了帮助中小企业提高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加强了对区域创新网络的建设。为此,本文从区域创新网络的涵义、构成要素、基本特征入手,探讨了区域创新网络对中小企业发展的作用,并就中小企业区域创新网络的现状问题提出一些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创新网络 中小企业 发展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创新网络与高新区的可持续发展 被引量:3
8
作者 陶育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05年第7期34-36,共3页
本文通过对我国高新技术开发区发展的考察和分析,认为构建区域创新网络是高新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未来高新区竞争的主题。通过对国际上著名的高新技术产业集中区进行研究分析总结出区域创新网络的经典要素模式,结合中国实际进行要... 本文通过对我国高新技术开发区发展的考察和分析,认为构建区域创新网络是高新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未来高新区竞争的主题。通过对国际上著名的高新技术产业集中区进行研究分析总结出区域创新网络的经典要素模式,结合中国实际进行要素分析并提出了战略对策。研究还发现我国的高新区要构建较完善的创新网络,虽然地方政府可以做出一定努力但是还受到来自国家层面和我国传统文化的诸多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创新网络 可持续发展 高新区 高新技术 开发区发展 战略对策 要素分析 中国实际 研究分析 产业集中 传统文化 地方政府 国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小企业区域创新网络现状分析及建议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家瑶 牟新莹 《现代营销(下)》 2012年第4期25-25,共1页
中小企业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不断攀升,但是据统计,我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仅为3年,究其原因是由于区域创新网络、经济政策、法律法规等外部成长环境的不完善和企业内部匮乏造成的。近几年,我国政府... 中小企业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不断攀升,但是据统计,我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仅为3年,究其原因是由于区域创新网络、经济政策、法律法规等外部成长环境的不完善和企业内部匮乏造成的。近几年,我国政府开始大力提倡建设区域创新网络,随处可见高新技术科技园区、大学科技园、企业集团创新网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经济效益,但是客观地说,仍然处在初级阶段。本文从众多制约中小企业生存发展的原因中挑选区域创新网络方面分析了现状,并且借鉴德国巴登——符腾堡地区创新网络特点,提出优化我国中小型企业区域创新网络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企业 技术创新 区域创新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创新网络透视
10
作者 刘健 李国平 《经济前沿》 2005年第12期16-18,共3页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十一五”规划提出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创新发展模式”的题中应有之义。那么,通过一种什么途径才能够使“东部领飞、西部跟进、东北振兴、中部崛起”的四大方略既分别实现、又不失偏颇;既分别发展、又有机协调...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十一五”规划提出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创新发展模式”的题中应有之义。那么,通过一种什么途径才能够使“东部领飞、西部跟进、东北振兴、中部崛起”的四大方略既分别实现、又不失偏颇;既分别发展、又有机协调,进而形成合理的区域发展新格局呢?笔者认为,区域创新网络正是这样的崭新途径。本文在对区域创新网络的内涵、特点及功能进行简要概述的基础上,对区域创新网络的构建路径做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创新网络 区域协调发展 创新发展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生网络视角下的跨区域创新合作研究——以内地与香港环境科技创新合作为例 被引量:12
11
作者 王鹏 王艳艳 《产经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18-132,共15页
在内地与香港的共同努力下,两地的跨区域科技合作日益频繁,成为当今中国知识创造和技术溢出的重要源泉。基于共生网络的研究视角,以内地与香港在环境科技领域的项目合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从区域的层面对跨区域创新合作... 在内地与香港的共同努力下,两地的跨区域科技合作日益频繁,成为当今中国知识创造和技术溢出的重要源泉。基于共生网络的研究视角,以内地与香港在环境科技领域的项目合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从区域的层面对跨区域创新合作网络进行中心性和核心-边缘结构等指标测度;并对内地与香港环境科技创新合作网络进行奇异值(SVD)分析,以探索两地跨区域创新合作网络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中心性指标较高的参与机构对跨区域创新合作网络的稳定发展起重要支撑作用,网络中的核心-边缘结构依旧存在。地理因素不再是创新合作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相似的人才结构可以突破地缘劣势的限制,从而实现跨区域创新合作网络的异域共生。同时,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引导与跨区域创新合作网络的形成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生网络 区域创新合作网络 内地与香港 环境科技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协同创新网络的结构风险研究——以国内外生物医药基地的对比分析为例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国红 梁晓燕 邢蕊 《当代经济管理》 CSSCI 2014年第7期17-22,共6页
区域协同创新网络是高新技术集群及园区在创新功能方面的抽象,准确地识别、分析、预防风险是其健康发展的重要一环。文章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引入外部协同网络,提出了区域协同创新网络"三角结构",据此梳理了现有风险。通过系... 区域协同创新网络是高新技术集群及园区在创新功能方面的抽象,准确地识别、分析、预防风险是其健康发展的重要一环。文章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引入外部协同网络,提出了区域协同创新网络"三角结构",据此梳理了现有风险。通过系统动力学因果关系模型,结合"三角结构"与网络特征指标分析了协同创新网络风险的形成过程,并运用案例对比验证了因果关系回路。进而结合案例揭示了创新密集型集群的风险易发缺口,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协同创新网络 结构风险 因果关系模型 案例对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医疗器械区域创新关联网络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袁小量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1-99,共9页
目的研究我国医疗器械省域间创新关联网络结构及特征,为我国医疗器械领域高质量区域创新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003~2018年30个省市的医疗器械发明专利授权数为样本,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分析医疗器械领域30个省市间可能积累的动态因... 目的研究我国医疗器械省域间创新关联网络结构及特征,为我国医疗器械领域高质量区域创新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003~2018年30个省市的医疗器械发明专利授权数为样本,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分析医疗器械领域30个省市间可能积累的动态因果关系基础上,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构建医疗器械区域创新关联网络模型,分析我国医疗器械区域创新关联网络结构和特征。结果医疗器械区域创新关联网络整体密度为0.1358,各子群密度差异性较大。第一子群密度明显高于第二、三、四子群,且第一子群聚集省市数量最多。子群间各省市创新关联分布不均匀,创新独立性较强,呈现出创新能力较强的省市创新关联相对紧密,创新效率也较高,但创新能力较弱的省市在区域创新关联网络中参与程度不高态势。子群间融合度虽不高,但子群间存在有效的沟通渠道,为我国医疗器械领域后续创新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结论医疗器械区域创新关联网络的发展首先要充分挖掘子群内部各省市医疗器械创新能力,保证子群内部创新关联网络稳步发展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子群规模。其次充分借助中间人的联络作用,提升医疗器械区域创新关联网络各子群间的融合度,发挥创新能力较强省市的引领作用,带动医疗器械创新能力较弱区域发展,进而实现医疗器械区域创新关联网络的均衡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创新关联网络 医疗器械 专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创新网络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忠华 包阳 刘云 《现代情报》 CSSCI 2013年第9期117-122,共6页
使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分析在我国大陆地区发表的1 609篇期刊论文,以评估国内创新网络的研究趋势,从4个研究方向对主要文献进行了梳理。研究发现,创新网络相关论文和期刊数增长明显,论文涉及学科主要是管理学和经济学,浙江大学是发文最... 使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分析在我国大陆地区发表的1 609篇期刊论文,以评估国内创新网络的研究趋势,从4个研究方向对主要文献进行了梳理。研究发现,创新网络相关论文和期刊数增长明显,论文涉及学科主要是管理学和经济学,浙江大学是发文最多的机构,研究主要以合作形式开展,创新网络、产业集群、技术创新、区域创新网络是国内创新网络研究的焦点,技术创新网络、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创新绩效、核心企业是国内创新网络研究的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网络 产业集群 技术创新 区域创新网络 技术创新网络 中小企业 创新能力 创新绩效 核心企业 文献计量 CNK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区联动”创新网络在城市创新系统中的地位探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夏辉 夏光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73-78,共6页
文中首先阐释"三区联动"创新网络的内涵,然后对城市创新系统相关理论进行综述;接着通过模型分析"三区联动"区域创新网络在城市创新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以更好地提高"三区联动"区域创新网络以及城市创新... 文中首先阐释"三区联动"创新网络的内涵,然后对城市创新系统相关理论进行综述;接着通过模型分析"三区联动"区域创新网络在城市创新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以更好地提高"三区联动"区域创新网络以及城市创新系统的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区联动 区域创新网络 科技园区 城市创新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创新网络理论的宁波甬江科创大走廊规划探讨 被引量:7
16
作者 谭宇文 袁宇昕 张翔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9-85,共7页
科技创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以科创走廊整合创新要素,打造协同发展的创新网络,成为强化创新功能、优化空间组织的主要方式。文章基于创新网络理论探索构建“区域—城市—地区”三大层面创新网络的科创走廊空间,在功能组织、创新模式和... 科技创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以科创走廊整合创新要素,打造协同发展的创新网络,成为强化创新功能、优化空间组织的主要方式。文章基于创新网络理论探索构建“区域—城市—地区”三大层面创新网络的科创走廊空间,在功能组织、创新模式和规划策略等内容上明确各层面规划重点,促进知识生产、转化和服务三大创新活动互融互动,推动形成一体化的创新城市地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创新网络 创新空间 宁波甬江科创大走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育创新网络 增强创新能力 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17
作者 中关村区域创新能力课题组 《产经评论》 1997年第10期18-23,共6页
在中国第一个科技工业园——北京试验带——中关村地区,已经具备了一种区域创进着该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使北京新放试验区成为北京市经济发展最强劲的增长区的核心地能力,它促技术产业开点之一。
关键词 区域创新网络 创新能力 中关村地区 中关村区域 技术产业 网络联系 网络秩序 技术创新 范围经济 生产综合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关村创新网络的分析
18
《环渤海经济瞭望》 1997年第5期15-24,共10页
关键词 区域创新网络 中关村区域 中关村地区 区域创新能力 技术创新 网络联系 范围经济 新技术企业 网络秩序 制度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园区创新生态圈的构建与发展——以苏州工业园区为例 被引量:6
19
作者 闫二旺 闫昱霖 《经济研究参考》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9期34-42,共9页
创新生态圈是一种互动、开放的高效创新组织,它在工业园区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苏州工业园区在创新生态圈建设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该园区成功汇聚了创新要素,构建了创新网络,打造出创新高地。以苏州工业园区的创新实... 创新生态圈是一种互动、开放的高效创新组织,它在工业园区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苏州工业园区在创新生态圈建设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该园区成功汇聚了创新要素,构建了创新网络,打造出创新高地。以苏州工业园区的创新实践为借鉴,产业园区创新生态圈建设要重点关注顶层设计、系统创新链和政府支持等环节,构建动态、循环、可持续发展的创新生态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创新网络 苏州工业园区 技术创新 创新生态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关村开放实验室:打造开放式产学研结合创新服务平台 被引量:2
20
作者 施勇 《中国科技产业》 2013年第8期40-41,共2页
中关村开放实验室工程是在实践中探索出来的一种有效的制度安排,体现了政府职能的创新、政府推动产学研合作的组织创新以及科技体制的创新,是区域创新网络的核心链接点,是推动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建设的重要新生力量。经过七年的探索实践,... 中关村开放实验室工程是在实践中探索出来的一种有效的制度安排,体现了政府职能的创新、政府推动产学研合作的组织创新以及科技体制的创新,是区域创新网络的核心链接点,是推动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建设的重要新生力量。经过七年的探索实践,中关村开放实验室已经成为有规模、有体系、有政策、有模式、有成果、有品牌、有持续发展能力的开放式产学研结合创新服务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实验室 组织创新 产学研结合 服务平台 中关村 开放式 区域创新网络 生态系统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